粉巷軼聞
作者:贠靖
唐時,從安上門大街(南大街)進去,有條賣胭脂、黛粉、眉膏的地兒,就是“粉巷”了。
安上門大街是進出皇城的御道,路兩側有尚書省六部衙署,門內東側有大吉昌巷,是達官貴族們打馬球、斗雞和文人詩詞唱曲的繁華地兒。“日晚斗雞,經過狹斜看”,風靡一時。
開元年間,安上門大街旁邊的粉巷一時開滿了茶樓、客館。每到春秋季節,巷子里環肥燕瘦,擁滿了進京等待選妃的佳人。她們“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樣刀”,在粉色的夕陽中勾腰搭背,穿行于巷,或倚墻而立,美目顧盼兮,身上散發著好聞的胭脂粉味道。
偶有頭戴幞頭,著緋袍、束玉帶的官人乘步輦,或騎高頭大馬而來,將藏于館中的嬌媚女子接了去。
在這粉巷里,住著一位江南水鄉來的老伯,一心想將愛女送進宮去,安享榮華。他與愛女已在巷子里租住三年,每日從甜水井那邊挑了清涼甘甜的井水來,煮了涼茶售賣,以貼日常開支用度。
那女兒年方十六,羅衣飄飄,生得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靜若閑花淡淡香,手若柔夷弱無力。
老伯專門請了巷口占卜的道士為小女看過面相,道士故作吃驚,煞有介事道,此女八字中水木火土四行流通,藏著貴氣。那女兒竟當了真,每日淡施粉脂,朱唇濕濕,于門前蒲柳樹下,翹首以待,望穿秋水。
老伯無意中聽人說起,這玄宗是個風流倜儻的多情皇上。他曾派遣花鳥使四出,采選天下美色女子,召入深宮。這些花鳥使不看門第、身份,不分貴賤,只看姿色,凡美艷女子,不管何等出身,是否婚嫁,一律虜入深宮,敬獻皇帝。
老伯一介漁民,是沒錢財打點那些太監宮人的。于是,他就見天盼著有花鳥使來到粉巷,相中小女。
聽說宮中錦衣玉食,有專為美人量體裁衣的織錦坊。對寵幸的女子,皇上出手大方,不惜千萬金賞賜。想到這些,老伯就覺得再多等數年都值得。
老伯有所不知的是,皇上的后宮按例設皇后及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還有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寶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這些妃嬪美人皆有品位,由皇后統領。
除此之外,在長安的大內、大明、興慶三宮和東都大內、上陽兩宮擁有上萬宮女,后宮佳麗多不勝數。但宮里每年還要選妃。
有那醉心仕途的官員,為得升遷,不惜重金打點,將才華出眾貌美如花的嫡出女兒送入后宮,獻給皇上。殊不知,這些女子被送入宮中,大都淪為普通宮女,沒幾個有好結果的。
老伯聽宮里頭出來的人說,因后宮嬪妃眾多,為公平起見,太監們為皇上發明了多種寵幸妃嬪的方式。第一種叫擲骰子,第二種稱“蝶幸”,第三種是“螢幸”,第四是“香幸”。
擲骰子很簡單,就是每天將這些妃嬪聚在一起,然后“投錢賭寢”,優勝者可在當夜陪皇上侍寢。
蝶幸,是事先告訴妃嬪們在門前栽花,皇上命太監放出一只蝴蝶,蝴蝶落在哪位妃嬪門口的花上,哪位妃嬪即在當夜侍寢。
門前的花到了夏天便會凋零,所以皇上又命這些妃嬪捕捉螢火蟲,稱之為“螢幸”。最先捕到螢火蟲,或者捕捉最多者當夜侍寢。
香幸,是皇上用香囊拋向妃嬪,妃嬪中香囊者可在當夜侍寢。
老伯聽了頓覺有些不可思議,遂萌生退意。但小女卻萬般執著,不肯半途而廢。
此時,玄宗已無心他顧,正與“姿質豐艷,千嬌百媚”的兒媳楊玉環一見傾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這楊玉環天生麗質難自棄,從小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養在深閨人未識。她性情柔順,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彈琵琶。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在咸宜公主的婚禮上,與壽王李瑁一見鐘情,結為夫妻。
玄宗第一次見到楊玉環,便吃驚不已。那時她正與宮人打馬球,玄宗擺駕而來,楊玉環來不及換衣,匆忙迎駕,與眾人一起匍匐在地高呼“萬歲”?;艁y中,她不禁好奇地抬眼一望,最頂上皇袍金冠的那個人,正呆望著她。他覺得她很像故去的武惠妃,體態豐盈,姿容俏麗,“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一見之下,獨不能忘。
于是,唐玄宗下詔,命楊玉環出家為道,并搬出壽王府,住進太真宮。等守戒期滿,又下詔讓其還俗,直接接進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開元二十八年十月,高力士安排楊玉環與玄宗在華清宮見面。從此君王不早朝,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老伯與小女苦等三載,等來的卻是晴天霹靂。遭此打擊,他一病不起,不久即撒手人寰。那女兒絕望之下,也傻了。每日蓬頭垢面,衣不蔽體,瘋瘋癲癲在巷子里跑進跑出,遇見者無不唏噓。
走過寒冬,便會遇見春。如今的粉巷,兩邊仍開有不少茶館,小衣廊,還有各色讒人的小吃店。站在巷中,透過時光,似能嗅到那千年前的香艷氣息隱隱而動。而在一聲吆喝中,巷子深處沉睡的煙火氣也于春風中款款地醒了。
這里的春發生葫蘆頭,每日人來人往,百吃不厭。還有極具人氣的臘汁肉揪面片、蔻蔻香辣魚,擺湯面。
擺湯面,有著“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象條線,吃到嘴里光又綿”的說法,深受食客青睞。與一般面不同,擺湯面,湯中配有黃花、木耳、豆腐丁、蒜苗、蔥花、肉丁,面薄如紙,細如線,油汪湯煎,吃一口,便把胃里的饞蟲勾了起來。
巷子東頭湘子廟街的大清花餃子,由胡家先人(滿族正黃旗)始創于清朝乾隆年間。進得店來,甫一坐定,餃子便端了上來。手執竹筷,一邊吃著餃子,一邊喝著店家祖傳的“大清花宮廷御酒”,頓感渾身豪爽起來,亢奮起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