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幾多鄉愁在老圩

幾多鄉愁在老圩

 

作者:謝志

 

  引言:相傳在很久以前,石鼓久旱無雨,五谷失收,民不聊生。玉帝憐憫下界疾苦,遣五仙姑賜金鼓喚雨,拯救災民。金鼓矗立于石鼓嶺西,百姓擊之“聲如鼓”,故稱“石鼓”,這就是石鼓的由來。

 

  鄉情最濃光地笪

 

  老圩,老了,我無法將它留住,好在,那些關于老圩的故事,還留在記憶里,時時勾起我對老圩的懷念。

 

  老圩,雖不及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那般靜美,卻也有粵西名圩的獨特風韻。

 

  深秋,回到老圩,還是像往常一樣,會去“圩中間”走走,因為那里鄉情濃烈,每一處街角檐頭都印滿我童年的身影。圩中間,顧名思義就是老圩的中心地帶,現在,那里蓋起了一棟棟參差錯落的樓房,穿行其中已認不出它舊時的模樣。記得那時的圩中間是一片好大的空地,沒有一棵樹木,所以又叫“光地笪”,風起時,塵土飛揚,阿公(爺爺)帶著我和弟弟賢明就居住在那里。

 

  光地笪三面是低矮簡陋的瓦房,東面有一排堅固的火磚大屋,是糧站的糧倉,每到收購公糧的季節,四鄉的農民會將稻谷挑到這里,光著膊,流著汗,排著隊等候檢驗、過秤、入倉。不飽滿,不合質量的谷子,還要用風柜再漏一次或幾次,風谷聲、吆喝聲,搬運聲此起彼伏,甚是熱鬧。沒有誰會想到,半個世紀后的今天,耕田不用納糧,還有銀子補貼,時代真的進步了。

 

  最正宗的老圩味道

 

  老圩的夜,靜謐,幽深。在巷子里,大路山老伯叫賣大碗茶的吆喝聲,冗長粗獷,即使是在烈日滾燙的夏日和寒風刺骨的冬夜,也從未間斷過;“湯圓呀,好食的湯圓呀……”悠長寬厚的男中音,伴著熱氣騰騰的香甜,掠過古巷靜寂的夜空,幾十年不變的時辰,幾十年不變的鄉音,老圩人一聽到這哼唱,不用看那個印著羅馬數字的大鐘,就知道是晚上幾點了;入夜時分才出爐的臘味雞飯,那香氣從橫巷西頭低矮的房檐飄過來,沁入童年的夢鄉,那是最正宗的“老圩味道”,至今說起,依然讓人垂涎欲滴。恍惚間,我好像還看見長辮飄逸身材姣好的女子,翩翩而過,消失在古巷的盡頭,是到夜校去上課?還是到文工團去排練?都不知道。

 

  缸瓦鋪對面是原興莊

 

  老圩,古巷縱橫交錯,商鋪一間連著一間,最繁華的是現在叫橫巷的南關街,當年區府、銀行、書店、供銷社、藥材鋪等等都聚集在這條街上,這里稱得上是石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時,老圩商賈云集,有錢人多,許多民居和商鋪都是二層木樓。在這條街上,還住著一肚故事的阿碧四爹,圩劇團的“雜腳”阿花二爹,做甜薯糖的美光老伯,做雞粥、臘味雞飯的曾氏兄弟等鄉親鄉里。阿公缸瓦(粗瓷)鋪對面的“原興莊”,是老圩最高的建筑。小時候,我從這邊二樓望過去,看見是一幢很漂亮的三層樓,有騎樓,有陽臺,里面二層有懸空的回廊,天面有圍欄及曬棚。據說此樓做過當鋪,后來成了銀行和供銷社辦公的地方,鄰近就是多間擔通的百貨店、副食店、糧店等等,缸瓦鋪旁邊是書店,那時,常去店里睇“公仔書”,朦朧中,認識了關公劉備魯智深,知道《平原游擊隊》有個李向陽,很多知識都在那里得到啟蒙。

 

  大名鼎鼎福音堂

 

  在古巷里,老舊正在掙扎著向時尚靠攏,正在想方設法將瓦屋變成樓房。昔日的老鋪,在風雨飄搖中早已人事兩茫,有的還被貼上了“危房勿近”的標簽。西平街大名鼎鼎的“和平飯店”,原來是“番鬼佬”建的兩層教堂,名叫“福音堂”,檐前那排又高又圓的柱墩,古樸而獨特,現在僅剩一條了,好像有意給喜歡懷舊的人們留點痕跡。那落滿灰塵和苔癬的騎樓,讓它所處的古巷顯得更加幽深與蒼涼。我走近老墻,撫摸著它那沾滿世紀風塵的容顏,仿佛有一股幽遠的味道撲鼻而來,那可是當年五分錢一碗的肥肉粥彌漫出來的香氣?

 

  老圩有小佛山之稱

 

  圩期“二五八”已是百年不變,那是游子永遠的記憶,那是鼎沸的分貝、酸澀的汗味和通紅的火把交織而成的“圩日”,它充斥著無數鄉人圩人生意人的夢想。老圩的菜市,估計建于民國,是五六排擔通的瓦屋,很大,但很暗,從沙井村的水田邊透到北巷塘,里面有菜行、肉行、魚行、熟食行、雞鴨行等。遠近有名的豬行和牛行就在圩邊,那時,只能殺不能耕田的老牛,肉很韌,三角半一斤,豬肉是七角一斤。繁華的西平街西段從菜市口穿過,東段是咸魚行。

 

  圩日到了,天未光就成圩了,很多人都是打著火把來趁圩的。到了天光,圩中間已被擠得水泄不通,那些與農耕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應有盡有,擺滿光地笪,如農具、竹器、粗布、通繩、燈盞、缸瓦、刀剪、菜米等等。光地笪的魚網行是全圩最熱鬧的地方,因為拿魚網來賣的都是妹子,所以,魚網行又叫“細女行”,許多沒幫襯的后生哥都擠著去趁漁網行,為的就是看美女,飽眼福,當年緣起漁網行的阿哥阿妹,現在一定是兒孫滿堂,過上小康生活了。

 

  此外,還有閹雞補鍋、睇相算命、耍雜技、擺武檔、賣假藥的,林林總總,三教九流,令人眼花繚亂。聽老輩人說,那些走南闖北的客商們,只有來到這里,才能辦齊貨物,因此,石鼓老圩又有“小佛山”之美譽。

 

  老圩的圩日,從早到晚,人氣爆棚,場面壯觀,叫賣聲,搬貨聲,討價還價聲,三姑六婆的問候聲,所有這些熟悉的鄉音,混雜在一起,攪拌成一陣陣沉如悶雷的聲浪,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據說每逢圩日,在十幾里以外的石仔嶺,都可以聽到從老圩傳出來的隆隆響聲,有人說這是“圩響”,是特殊的地理環境,自然形成的擴音效果,但沒有人考證過,信不信由你。

 

  最是解饞薄箕吹

 

  那時,趁圩的人做完了買賣,就會到圩上的熟食行檔去尋食解饞。供銷社和平飯店的面包、松糕、粥飯總是整不夠賣;市場里,一檔連著一檔的狗噢,明火亮灶,現切現賣,百丈之外就能聞到香氣,食客蹲滿條凳,他們望著大鍋里熱氣騰騰的狗肉,要那塊就切那塊,要多少就切多少,食到一半,還要加一勺狗湯,真是“狗肉滾三滾,神仙企唔穩”;傳統美食七層皺皮簸箕吹,淋上芝麻香油,食了一蓋又一蓋,抿抿嘴,還要帶兩蓋回家給等急了的八弟九妹。

 

  圩日,老伙記難得一見,就聚聚吧。那些在一畝三分地上終年勞碌的“酒鬼”,來到圩上,就好像來到了是富貴繁華的地方,全然忘記了卑微與貧困,他們隨便找一片空地坐下來,一蓋簸箕吹,兩碗狗噢,三杯糖啤酒落肚,臉一紅,話兒就像引鑒河的水一樣滔滔不絕,吹到今年的收成,吹到老婆和孩子,吹到天南地北,連什么時候打臺灣也吹到了,總之,吹到日頭挨近石鼓嶺了才記起回家,還要約定下次趁圩再飲過。

 

  難忘電影大機隊

 

  老圩的文化娛樂說不上豐富,但在那個時候也算多彩了,這得益于圩上很早就通了電。那時全圩只有幾盞照明路燈,但總比摸黑好了許多。我現在還記得,廣行水井旁邊那盞又黃又暗的路燈,吊在一條很高的木柱上,照到地面上已經沒有多少亮光了。

 

  因為有了電,老圩很早就有了官辦廣播站,掛在街頭巷尾的木盒喇叭,除了播放時事新聞,還播放歌曲,聽得最多的歌聲就是《社會主義好》,這是那時最流行的歌曲,還有為抗美援朝造聲勢的雄壯歌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印象最深就是那幅“一粒谷砸死美國佬”的漫畫,早幾年還在老圩的墻上看到。那時最經典的標語口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一定要解放臺灣”等等,紅紅綠綠,貼滿街巷,記得圩里還組織過“解放臺灣”的游行。現在回想起那時的愿望,有的實現了,有的還未實現。

 

  那時,老圩有一班文藝愛好者,成立了一個業余劇團,大家捐獻樂器,自制道具,將舊衣服改成戲服,演時裝戲,又演粵劇,經常在小學的舞臺和禮堂演出,圩友說,父親年輕時是圩里業余劇團的“文武生”,在《九件衣》里演主角,唱得一曲好粵劇,在“八小”操場演出過,我好像看過,又好像沒看過,那時還小,記憶很模糊。縣城的大機隊,隔三差五會來“光地笪”放電影,依稀記得,票面上印著“票價三分,遇雨改期”。

 

  守在禮堂門口聽大戲

 

  “大躍進”那年,圩民獻義務,擔沙擔石蓋起了公社禮堂,從此看戲不再擔心“遇雨改期”了。這座瓦頂禮堂,歷經60年風雨滄桑,現在仍然傲然屹立在鎮政府的旁邊,成了老圩著名的地標和一代人的文化記憶。禮堂除了放電影,那些南來北往借路經過的大戲班,也經常到禮堂演出,有時連演幾個晚上。那時沒錢買票,我和弟弟賢明都是站在禮堂門口“聽戲”,一直聽到散場,碰到運氣好的時候,混入場內看一段“大結局”,也覺得很快樂。

 

  記得有一年圩上慶祝國慶,電影、大戲和木偶戲大匯演,還連演三晚,免費任睇。大人們講究“睇戲睇成套”,不會走來走去;而我們小孩是貪熱鬧,一會兒看電影,一會兒看大戲,一會兒又看木偶戲,總之,一個晚上都在來回折騰,現在回想起來,那年國慶節真是過足了戲癮。小時候看過的電影和大戲,模糊記得,有《白毛女》、《祝福》、《搜書院》、《長生殿》等等,當然還有許多,只是記不起來了。在當今快節奏的年代,拖沓冗長的大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電影也不再萬人空巷了,但我依然慶幸我的童年,能夠觸摸到這些后來才知道是文藝精品的東西,盡管是零零碎碎一知半解,更多的甚至是不知何解,但我始終沒有忘記,那是老圩給予我的文化啟蒙,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聽說石頭可以燒火

 

  幾十年里,老圩沒有太多的長進,也沒有太多的失落,平靜如西關大塘的水,沒有蕩起過一絲漣漪,人們習慣了老圩春的妖嬈,夏的灼熱,秋的落寞,冬的冷寂。也習慣了這窮圩老屋的煙雨空蒙,淡泊寧靜。

 

  那時,石鼓缺柴,人們拾葉生火,鏟草煮食,或者過黃坡,搭渡船到鎮江結菜嶺去打柴,為煮熟那兩餐忙得團團轉。突然聽說“石頭”可以燒火,石鼓呀石鼓,真的是“點石成金”了。人們從圩邊的礦井里挖出了沉甸甸的烏金,從此,大食堂,小家庭都燒上了烏黑發亮的煤,只是屋里很快就被熏得黑墨墨,一不小心,人的肺也會被熏出毛病來,直到幾十年后的今天,人們才用上了一點就著的煤氣,時代進步真快。

 

  千里引來幸福水

 

  那時,石鼓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有人編了一段順口溜說:黑泥土,瘦出骨,一斗種,割斗一。上年紀的老圩人憶起當年求雨的情景,至今依然淚目。人們沿著街巷,一步三叩首,燒雨帽,焚蓑衣,祈禱上天憐憫,灑雨救民。然而,所有這些禱告都沒有用,只有后來興修水利才讓石鼓擺脫了旱魔。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初,高州水庫配套工程西干渠建成,清澈的運河水流過陳大嶺,流過老圩、流過祥山……灌溉萬頃良田,從此,石鼓大地告別了干旱,村民們“擔水擔斷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為感謝共產黨的恩情,陳大嶺的村民在高高的河堤上,用白瓷鑲嵌出一條幾公里長的巨型標語:總路線光芒萬丈,千里引水灌良田。那時候,這條雄偉壯觀的標語成了石鼓平原的地標,從國道這邊遠遠望去,格外醒目,讓人感動不已。后來,石鼓小學又將這個題材編成山歌表演唱《千里引來幸福水》,在公社和縣里演出,現在人們還在傳唱這些山歌:

 

  太陽出來照山崗,溫暖灑在我家鄉。

  千里引來幸福水,黨的恩情永不忘。

 

  石鼓人在跌宕前行的歲月里,“忘我勞動,不計報酬”,從千里之外引來了幸福水,但他們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后……

 

  風景最美是西關

 

  西關大塘,水闊天空,草青花黃,白絮飄飛,微風掠過水面,皺起一塘碧水,在夕陽的輝映下,恍似千萬銀魚在跳躍。遠處,晚歸的牧童坐在牛背上,吹著勒角笛子,悠然地行走在高高的塘基上……那自然古樸的景致,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美不勝收。

 

  大塘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圩人。夏日,人們會去到那里放松情緒,洗滌身心,驅散疲憊與煩惱。竹影下,仿佛還倒映著我們遠去的童年,那時,我們常常在那里一浸就是半天,在水中追逐游戲,翻滾沉浮,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游泳,不像現在的孩子,要花錢學游泳。

 

  大塘就是老圩的母親,寬厚溫情,一年四季,滋潤著四周的稻田、蕉林、蔗地和果園。每到谷香魚肥,蕉熟荔紅的季節,晚風輕拂,月上梢頭,身姿娉婷的西關少女牽手意中情人,漫步在岸畔的綠竹幽徑,對唱著優美的金墩山歌,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和愛情的甜蜜:

 

  (哥)昨日趁圩過西關,望見阿妹在房間;

  想變黃蜂飛進去,又怕蠄蟲結網攔。

 

  (妹)月亮出來滿地光,阿妹自由擇夫郎;

  手擔勾遮跟哥去,冇使合燈亦圓房。

 

  不久前,回到老圩,回到魂牽夢繞的西關大塘,追尋那遠去的歲月。那時岸邊成片的單竹林和百果園已不復存在,映入眼簾的是擠擁不堪的房舍,童年時走來走去的路沒有了,竟差點迷路。現在的西關大塘,好像變了一張臉,變小了,變濁了,變老了,變得差點認不出來了,岸畔黃昏,再也聽不到情意綿綿古樸動聽的金墩山歌了。我想,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真的有點難。

 

  如煙如夢石鼓嶺

 

  石鼓大地,一馬平川,突然矗起了一座石鼓嶺,那是上天賜予石鼓的綠色屏障,它調節著老圩的冬暖夏涼,為老圩百姓遮風擋雨,為石鼓的興旺發達增添風水傳奇,我們的祖先為擁有石鼓嶺而自豪并十分愛護它,只是它的神奇,或者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文化遺產,后來被長達幾十年的滾滾硝煙毀掉了,實在是罪過。

 

  那時的石鼓嶺,樹木蔥蘢,野花爛漫,綠草如茵,奇石滿山。放學了,圩里的孩子們就往山上跑,去親近那些會說話的石頭,百看不厭的石床石煲石碗筷,總讓童年的時光在石頭上面打轉;那深深的石鞋印,傳說是神仙從石鼓嶺跨步過那射嶺留下的足跡;小學旁邊的“金雞石”,頂天立地,氣勢雄偉,我們常爬上去玩,擊之聲如雷響,傳說此巨石是天上美女五仙姑的金簪化成,賜給金墩百姓擊鼓求雨。所有這些夢幻般的奇景,可惜今時已不復存在了。

 

  歲月回眸,行走在如煙如夢的石鼓嶺上,可惜映入眼簾的都是裸著的、寸草不長的石窟窿,幾乎沒有一片原生的翠綠,睹物思前,我的心一陣酸痛。

 

  所幸的是,石鼓嶺在冥冥之中等到了靈光再現,政府在傷痕累累,青蔥僅存的石鼓嶺上建起了森林公園。矗立在山上的石雕“鼓韻”,鏤刻著《石鼓的傳說》,為游人敘述石鼓的前世今生。如今山上綠道通幽,花繁葉茂,昔日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已是游人如鯽。早晚時分,人們在這里休閑散步,唱歌跳舞,樂也融融,這些都是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帶給人們的幸福。

 

  文海中學與文海坑

 

  石鼓中學的前身是“天衛”當鋪,里面占地廣闊,有可以走通的二層樓,雖然墻壁厚三尺,甚是牢固,但仍被強盜光顧打劫過。之后,桂山人將當鋪改辦文海中學,校門前面那條河因此得名“文海坑”。解放后,政府將文海中學改為高州九中,后又改為茂名十中。現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石鼓中學已是廣東省一級學校了。早年,我們許多圩友,都是這里的高才生,考上高一級的學校深造,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昔日辦過民辦農中的“加發坡”,現在新辦了一中和職業學院,經多年發展和建設,已成為全省的示范學校,邁入了國家級的重點行列。

 

  每逢落雨天,就有一道清澈的水,從石鼓嶺腳一望無際的荷塘溢出,轉幾個彎,沿著青磚老街流過廣行,流過西關,流入楊柳依依的文海坑,一直流到下游陂頭山的陂底。那時的文海坑,水面比現在寬闊許多,水流平緩,清澈見底,常見有人在河里打魚摸蝦;水滿時,漁人在“豬橋”上放罾打魚,我見他們罾落罾起,總有收獲。河兩岸綠竹掩映,柳暗花明,稻香醉人。早晚時分,石鼓中學的師生會來到河岸納涼讀書,休閑散步,那幽雅清靜的環境,今時已無覓處。

 

  豬橋豬會的故事

 

  那座著名的“豬橋”,是由八條花崗石鋪成,兩頭各四條,中間有橋墩支撐,這座久違了的橋,眾里尋它千百度,現在又浮出了水面,只是它的容顏不及舊時光鮮亮麗了。豬橋,因為販豬佬在這里講和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而得名。

 

  傳說很久以前,西關有一棵巨大的樟樹,茂嶺社冼太報夢要此樹重塑金身。為此,茂嶺人尊神旨來到西關欲購樟樹,但西關人不肯,嘈吵間,恰遇販豬佬路過并勸說:樟樹塑金身乃神的旨意,不可違逆,但重塑金身后,西關就是冼太的娘家,每年十一月初四,茂嶺人要送冼太回訪西關,以答謝西關人出讓樟樹之恩。吵雙方聽了販豬佬的話,都覺在理,欣然接受,大家正準備請販豬佬食飯時,尋遍西關卻不見人影,過后人們才悟起,那個販豬佬,原來是冼太派來的差使。

 

  西關街再去就是圩邊了,是劉屋村人祖祖輩輩,春播秋收,休養生息的地方。世事幾番新,現在的劉屋村也“百家姓”了,村前門樓高矗,村容整潔,道路硬底,高樓林立,俗成的“豬會”年年舉行,迎送冼太婆的禮儀從未間斷過,而且越辦越隆重、熱烈了。豬橋的美麗神話,融匯著劉屋村人和茂嶺人對神的無限敬畏,豬橋啊豬橋,你散落游子幾多鄉愁啊!

 

  底蘊深厚的八小

 

  位于鎮南的小學(原茂名縣第八小學)卻不是鎮的中心小學,遠近不多見。回到底蘊深厚的母校,我們不敢與它相認,盡管是樓房櫛比,換了模樣,但環境風水還是當年的格局,唯一的老相識,就是那棵白玉蘭,與老樹合個影,它還要裊娜著身子給我們鞠躬,真不好意思。年年盛開的蘭花,香氣依然飄入我的夢中。這里曾是孔圣人和冼夫人的居所,盡管光陰荏苒,歲月幻變,卻依然神光普照,福蔭無數學子成才有為。

 

  這里的前身是文武廟,金碧輝煌,殿堂璀璨,可惜在解放初被拆毀做了小學。廟前兩邊植桂樹,寓意吉祥富貴,九級臺階,寓意福祿長久,石獅對望,莊嚴肅穆;廣場空地正對戲臺,兩邊旗桿高聳,牙旗飄飄,后面是二層木結構樓閣,廟宇比現在的高州冼太廟還要大許多,里面有文圣殿和武圣殿,分別供奉著圣人孔子、大刀關公以及各路神仙,祈拜者終年不絕,香火旺盛。

 

  神靈護佑百年老圩

 

  從民國至今,老圩有過大小廟宇5座之多,有點驚訝,如此方寸之地,竟有如此之多的菩薩保佑,難怪百年老圩,生意興隆,旺財旺丁。盡管這些廟宇有的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它在老圩的歷史上,確實是曾經存在過。

 

  老圩的舊冼太廟在南關榕樹旁,即是在小學的球場邊,廟不大,但菩薩很靈。當年,廣行街居住著許多上廣(上六府)生意人,每到大年初一拜神,當地人就欺負他們,不讓他們上吉利旺財的“頭炷香”。上廣人哪里咽得下這口氣?他們便集資在文武廟旁邊又建了一座冼太廟。為了有所區別,當地人(下四府)建的廟稱為下冼太廟,上廣人建的廟稱為上冼太廟,后來這些廟都被拆了建學校。現在,南關的土地廟還在那里,西關劉屋村的冼太廟,到了“豬會”香火最鼎盛,至于石鼓嶺邊的冼太紀念館,內置八柱金龍,輝煌至極,那就是近十幾年才落成的廟宇。

 

  在那生產力低下,物質貧乏的年代,人們將福祉都寄托給飄渺的神,即使在科學發展了的今天,物質開始豐富了,但神在人們的意識里依然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許多困擾無法排解的時候,在許多愿望無法實現的時候,人們就想到了神,于是,就建廟、造神、敬神、求神,在老圩的福土上,有過5座神廟,這就是最好的詮釋了。

 

  老圩融入了現代的生活

 

  歷史在變遷,老圩已經不再是老圩,許多值得留戀和珍惜的人和事,卻偏偏不存在了,人們與老圩疏遠了,隔膜了,曾經熟悉的人家,有的已經舉家遷走了。老圩的后一輩人,也離開了祖祖輩輩守護的青磚老屋,融入了現代的生活,也有的外出淘金去了,只剩下這寂寥蒼涼的古巷,還在演繹著老圩的前世今生。偶爾回到老圩,所見所聞,恍如隔世,認識的人沒幾個了。

 

  結語

 

  圩南,老榕旁的百年古廟,是小時候阿婆帶著我常去的地方,現在,初一十五還會飄出幾縷香煙,仿佛在告訴人們,老圩的香火還在延續……

 

2023.02.05


1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片观看|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xxx|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男人都懂的网址在线看片| yy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啊昂…啊昂高h| 嫩小xxxxx性bbbbb孕妇| 男女疯狂一边摸一边做羞羞视频 | 99热在线精品观看|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国产麻豆videoxxxx实拍| 欧美野外疯狂做受xxxx高潮| 99re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短视频|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中国又粗又大又爽的毛片|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欧美sss视频| 里番acg全彩本子同人视频| 一级特黄录像在线观看| 伦理eeuss|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日韩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探花www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第一次h圆房细致前戏| 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图片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大乳女人做受视频免费观看|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