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詩人
作者:羅里寧
詩人的大腦,好像比較復雜,有人正在創作高峰期,突然就那個了;有人腦子有疾病,還能寫出令人贊嘆的詩歌。詩人真是不一般。我不會作詩,但是羨慕會作詩的人,特別羨慕詩人,也想跟人家那樣,學作一點詩。學作詩,就得先讀詩,有句老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為羨慕詩人,知道這話以后,就去買一本《唐詩三百首》,中華書局繁體豎排的老版本——當時書店還沒有其它版本——買回來以后,很多繁體字都不認得,讀的也就很少。后來在武漢求學,又在那里買了本武漢大學編的《新編唐詩三百首》,其時我的閱讀興趣,已轉向小說散文,詩讀的還是不多,僅局限于“鵝鵝鵝”“床前明月光”“慈母手中線”“鋤禾日當午”等小孩子都能背誦的東西,直到現在,也還是不會作詩,雖然后來讀過一點新詩,但也只是《鳳凰涅槃》《再別康橋》《雨巷》《我愛這土地》等很少幾首,不會作詩,也就理所當然。
前些年,有關部門搞了個詩歌比賽,叫我也參加,我說我不會作詩,他們說誰又敢說自己會呢,重在參與嘛。我因此就胡亂編了一首,交上去后,越看越不像詩,更像是散文斷句排行,想退回來,他們說不要緊,大家都不是專業的,就把它當作一種練習好了。我也就作罷。現在想起來,還很后怕。
微信的發達,讓愛作詩的人和文學愛好者有了一個大展身手的平臺,在文學、詩歌等微信群里,隨時可以編發一些小說散文詩歌之類的東西,還不會被人刪改,并且還很容易得到點贊。我偶爾寫點不知道叫啥玩意兒的小玩意兒,好像是散文,又好像是隨筆,也好像是小品文,總之不倫不類,有朋友不嫌棄,也會放到微信群里,我誠惶誠恐,就怕和人家詩歌大作撞車,因為我那些小打小鬧的東西,實在難登大雅之堂,不比大河山川,古今英雄那般的大題材,放到哪兒都可以。
詩歌使人變高雅。過去一些朋友,碰面總是打打鬧鬧,吃吃喝喝,現在寫詩,人也變斯文了,知道小酌怡情,大酌傷身,有人干脆,不喝了,出去走一圈,收獲幾首詩歌的靈感,天地之間,人海之中,國內國外,城市村莊,老人孩子,上班退休,無所不能入詩,天天有詩,人也漸漸有了詩人的氣質,見個面,打個招呼,精神也與往日不同了。
我不會作詩,有的詩甚至還看不懂,一個字,一句話,包含很多意思在里面,有時思來想去,使勁地看,也還是看不懂。
無論如何我都羨慕會作詩的人,——有不少作家,都是從作詩開始走向文學創作的,唐宋八大家,就同時都是大詩人,他們的詩作,有入選《唐詩三百首》的,有入選《宋詩三百首》的,會作詩的人,真是令人羨慕。特別是詩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