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包拯”顧佐
作者:張雙鎖
明代初期,甘肅莊浪雖然為縣,但30年沒有任命知縣,只是由地方駐軍的一批武將執政。隨著社會的逐步安定,軍人執政所暴露出的問題日益突出,于是明王朝便決定任命文官知縣。
明朝任命的第二個莊浪知縣名叫顧佐。他是河南太康縣人,于建文二年(1400年)考中進士,隨后便被任命為莊浪知縣。年輕的顧佐,重任在肩,絲毫不敢怠慢,他便風塵仆仆地走馬上任。沒想到的是,那些地方官吏、尤其是那些武將,壓根就沒有把這個文人學士放在眼里。他說話沒人聽,做事沒人幫。端午的一天,有位守將還把一些官吏、校尉集合起來,以騎射為名,故意刁難。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文弱書生,在演武場上飛身躍馬,拈弓搭箭,三矢三中,令在場的所有文武官吏稱奇。
當讀到《明史·顧佐傳》“建文二年進士,除莊浪知縣。端陽日,守將集官僚校尉。以佐文士,難之。持弓矢一發而中,守將大服”的記載時,作為一個莊浪人,我深為家鄉歷史上曾有過這樣一位知縣而叫好。感慨系之,謹以聯句點贊:
揮翰摘星斗;持弓鎮眾僚。
遺憾的是,莊浪并沒有明代縣志。嘉靖年間,知縣竇文曾首創過《莊浪縣志》;萬歷年間,知縣衛東魯也曾續修過《莊浪縣志》,但因年代久遠,此兩部縣志不知所終。所幸的是,清代乾隆年間莊浪知縣邵陸所修《莊浪志略》尚存,其中有明代莊浪知縣《名宦錄》。古人云:“大典不可幸邀”。明代莊浪共有知縣48人,而進入《名宦錄》的只有兩人,其中一人便是顧佐?!睹落洝吩疲骸邦欁簦幽咸等?。建文二年進士。知莊浪縣事,廉能惠政,民頌其德。守將初以佐不嫻武藝,易之。端陽聚射,佐持弓矢,連發三中,守將奇之。尋擢御史。歷左都御史,剛正執法,吏民畏服,比之包孝肅”。此段記述,除“連發三中”一詞與《明史·顧佐傳》的“一發而中”不同外,其余大致相同。
明代嘉靖年間《平涼府志》對莊浪知縣顧佐也有記載,說“顧佐,河南太康人,進士。洪武初任,廉能有惠。擢監察御史,守正嫉邪。宣德初,擢應天府尹、通政使。大臣薦為左都御史,剛正執法,百僚畏服,勛貴斂手。議者擬包孝肅”。這段記載,說其“洪武初任”莊浪知縣,不大準確:因為洪武記年共有31年,建文記年共有4年——明成祖雖然廢除建文年號,改為洪武35年,但顧佐是“建文二年進士”,所以他是洪武末任莊浪知縣的,并非“洪武初任”。不過,其余所述與《明史·顧佐傳》和《莊浪志略》基本一致。
莊浪深居萬山之中,在歷史上是一個偏僻落后的地方。有感于莊浪在明代曾出現過顧佐這樣一位“廉能有惠”的知縣,而且在升遷后居廟堂之高又展現出“包孝肅(包拯)”的風彩,確屬難能可貴。謹以聯句點贊:
兩袖清風,初灑莊山浪水;一身正氣,再呈田舍廟堂。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個人愛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見于《甘肅政協》《西部學刊》《華夏文化》等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