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
作者:羅里寧
詩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浪漫了,除了浪漫,思想可能也比較復雜,你看有的詩人,好好的,還在創作高峰期,突然就把自己給整沒了。——詩人自然是要思想的,不思想,詩情從何而來,至于思想到什么程度,就很難說,科學家的思想,估計還要復雜一些,過去就聽說,某個數學家,走路時還在思想,撞到樹也不知道。詩人有沒有這種現象,或許沒有吧,朱迅在“我的藝術清單”這個節目里,就問過老作家王蒙先生,他在走路時是不是也在構思某一部作品。王老先生的回答就說不是,要是走路還在構思,不小心撞到人或者撞到車怎么辦。說得主持人都笑了。王老先生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是小說名篇,他的《青春萬歲》名氣更大,“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這首序詩,也更為人所熟知。王老先生筆耕不輟,酷愛行走,故而有朱迅那一問。
我不是作家,不是詩人,但也愛思想,不過我的思想,盡是些胡思亂想,比如前些年,突然想寫點什么,就整天在那兒胡思亂想,胡思亂想的結果,是寫了篇近似于散文的小東西,投給一個地方報紙,竟然給用了,自己越發胡思亂想起來。
近段時間,因為“嫉妒”天天作詩的詩人,自己也想學他們作點詩,于是就又多出一分胡思亂想,甚至連走路都在胡思亂想,為了避免王老先生說的撞人和撞車的事,就只有在走人行道時才敢胡思亂想。這樣胡思亂想,就是撞,最多也是撞到樹,對身體沒什么大礙,結果還是被摩托車撞了一次,是從背后撞的,有幾天走不了路,也還是沒什么大礙,休息幾天又可以行走了。胡思亂思過后,寫了首近似于詩的小東西,又投給一個地方報紙,竟然也給用了。自己越發越發的胡思亂想起來。
越胡思越亂寫,越亂寫就越胡思,思思寫寫,寫寫思思,感覺自己也有點像詩人了,好不得意呢。
詩人當然也不只是低頭思想,老成持重,不茍言笑,既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既有“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也有“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詩人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性格。
有人說詩是語言的藝術,如何如何講究,如何如何精確,如何如何跳躍,不管如何如何,語言總要為內容服務,一首詩語言再漂亮,再怎么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是讀過之后,不知所云,不知道要表達些什么,這樣的詩,就不好說是好詩。自古許多好詩,都是因其明白易懂,內容感人而流傳下來,“床前明月光”“鋤禾日當午”“黃河遠上白云間”“故人西辭黃鶴樓”等等等等,都說“五四”運動開了白話文的先河,這樣一些詩句,又何嘗不是白話文呢。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