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平民
作者:贠靖
佛曰:放下,便是重生,舍棄,便是擁有。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必傷其身痛其骨。
乾隆四十五年,發(fā)生了一件離奇的事兒。這年五月,乾隆皇帝南巡回鑾京師,途經(jīng)河北涿州時,有一僧人領著一個少年突然攔住車駕,聲稱:少年乃履郡王次子,此前因王府側(cè)福晉完顏氏妒嫉,尚在襁褓時即被設計逐出,僧人憐而收養(yǎng),長至如今。這件事,《清稗類鈔》亦有記載。
先來說說愛新覺羅·永珹。他是乾隆皇帝的皇四子“四阿哥”,但生為皇子的他,最終卻未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皇子。只因其出身卑微,根基太淺。永珹的生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乃是朝鮮族人。皇太極即位后,金佳氏的祖父三達理兄弟四人前來歸順,皇太極授其通事之職。皇太極親征朝鮮之時,曾把俘獲的朝鮮人編為包衣。自此,金佳氏的家族就成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包衣奴才。
在乾隆即位前,金佳氏就入侍藩邸。乾隆即位后,金佳氏被冊封為嘉嬪。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她已成為名正言順的主子,但仍然未能擺脫奴藉。
乾隆二十八年,康熙爺?shù)牡谑印⑶』实鄣挠H叔叔履親王允裪去世。允裪的世子也早在乾隆十五年就去世了。于是,乾隆皇帝就想從他的皇子當中選一人過繼給允裪當孫兒。
皇室子孫有不少,乾隆為何要讓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出去呢?有一種說法是:康熙爺那會,下詔廢黜皇太子,九子奪嫡,引發(fā)黨爭,導致君臣不和,朝臣之間關(guān)系緊張。乾隆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辦法,來緩和上一輩造成的緊張局面。其中之一,就是將自己的皇子過繼給無后的親王。當時乾隆膝下有四個皇子,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
那么,將哪一位皇子過繼出去比較合適呢?永璂的生母為皇后那拉氏,滿洲正黃旗;永琰的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滿洲鑲黃旗;永琪的生母愉貴妃,也是鑲藍旗。她們個個都是皇室貴族,代表著一方勢力。將誰過繼出去都會在后宮掀起一番你死我活的爭斗。而只有出身卑微,且生母已去世的永珹是個例外。乾隆皇帝經(jīng)過再三斟酌,認為皇四子永珹是不二人選。
永珹的嫡福晉是伊爾根覺羅氏,和碩額駙、察哈爾副都統(tǒng)福僧格之女。據(jù)《清稗類鈔》記載:永珹過繼給履恭王之后,又迎娶了側(cè)福晉完顏氏,極為寵愛。
僧人帶來的少年自稱是永珹的次子。而《清史稿》記載,永珹次子生于乾隆三十一年四月廿三日,生母為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當年十月廿九日夭亡。
那時永珹隨乾隆皇帝前往熱河,嫡福晉為其產(chǎn)下次子。皇帝聽說有皇孫出生,高興之余還給起了名字。但沒過多久,王府又派人來報,說這個孩子已因天花而夭折。
有傳言說王次子是被側(cè)福晉完顏氏給暗害了。永珹直到去世,也沒有弄清次子是被害身亡,還是生病早夭,或是被私下送了人。
乾隆皇帝對此亦有耳聞,因而對此僧人所言將信將疑。他覺得眼前這個少年也許就是自己的皇孫。
此時,永珹已去世三年,乾隆皇帝覺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下旨將僧人和少年帶回京城,聽候處置。之后,即著人召來永珹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訊問,其言之鑿鑿地道:那孩子夭折之時,余曾撫之以哭,并非為王氏所棄者。而宮里傳言四起,稱完顏氏將嬰兒掉了包,伊爾根覺羅氏懷抱的死嬰是別人家的孩子。
皇家血脈,非同兒戲。為慎重起見,乾隆皇帝命人把那個少年帶入宮中,交軍機處對其嚴加訊問。
那少年相貌端莊,氣度不凡,肅然坐在軍機處的木榻之上。
幾位軍機大臣進來,少年也不起身,看到和珅之后直呼其名:“和珅,你快過來,你是皇祖親近的大臣,切不可令天家骨肉被淹沒了!”
和珅大為驚愕,其他幾個大臣也都目瞪口呆,面面相窺,不置可否。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個孩子倘若真是天潢貴胄,一旦得罪了將來吃不了得兜著走。
那少年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
諸大臣不知其底細,一時都默不作聲,不敢輕易表態(tài)。在場的侍郎保成是個魯莽之人,他覺得這少年更像是在做戲,于是起身走到少年面前,狠狠扇了他幾記耳光,并厲聲恫嚇道: 你是哪里來的野孩子?受了誰的蠱惑,膽敢冒充天潢貴胄,不知道這是滅門之罪嗎?
侍郎保成的幾巴掌加上一通恫嚇,少年臉色大變,極為惶懼,且頓失方才風度。或因怕大刑伺候,他供稱:自己是園子(頤和園)邊上的人,這些都是那僧人教他說的。
朝堂之上一片嘩然。僧人被當眾拖出去斬首于鬧市,少年則被發(fā)配伊犁,后改判發(fā)配黑河。
多少年后,少年再次對外堅稱自己就是永珹之子,當今圣上的皇曾孫。吉林將軍瑪拉特松筠以妖言惑眾“招搖愚民”罪將其斬殺。
彼時,乾隆皇帝已經(jīng)去世,嘉慶帝對這個血緣關(guān)系似乎很遙遠的所謂“皇曾孫”并不感興趣。于是松筠自作主張,將這個“皇曾孫”給殺掉了。
或許,他不那么執(zhí)著,便不至招來殺身之禍。又或許,當初他不受僧人鼓惑,非要認回皇孫兒的名分,豈不活得好好的?
還是做一介平民的好。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