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春天
作者:梁耀鮮
現在,我的手機正以收藏家的面貌一路陪伴著我,對焦草木,拾掇光景,捕捉美好,收藏春天的故事。
那天,我們在百育街頭吃了一碗既是早餐又當午餐的羊肉粉后,經那滿過坡洪,春風拂面,陽光和煦,車上的每個人都放松愉悅,各種與當地有關的掌故和軼事在車內接龍,笑聲不斷,心中那份舒爽在初春的暖意中逍遙飄蕩。我們無心于那些司空見慣的叢林果蔬,也無心于那些還在含苞藏蕊的高大木棉,徑直向傳說中的巴某村那一片桃紅、那一片李白,似乎在奔赴春天的一場邀約。
可能時令還早了些,我們想象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李花怒放一樹白”并沒有那么婉約、撼人,因此也沒有能引起我們太多的興趣。更吸引我們的,倒是巴某游客服務中心門前那一片開闊的農田,那里有幾十頭水牛正在專心地吃草。它們低頭慢啃,悠然自得。那是多么熟悉的圖畫啊!春來吃草多奮力,春牛耕地谷飄香。沒有牧童的笛聲,沒有牛倌的吆喝,冬去春來,大地復蘇,第一茬草芽剛剛露出地面,經過一個冬天的饑餓,牛終于等來了春天,等來綠油油的嫩草。開放的氣息,香甜的味道,吃草的牛成了春天王國里當之無愧的力量和希望的化身。
小時候,春天才是我們牧牛最歡心的時節。冬天草木衰敗,覓食的牛出欄后就是小跑,難找一片綠。牛會到深山深溝里,那里有大樹遮掩,樹下有些草叢會躲過雪壓霜淋,還偶有幾片青的,那是牛在冬日里最好的美食和大餐。夏天秋天也不好,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牛隨便伸個舌頭,都會毫不費力地找到食材,所以牛就會滋生奢氣,挑三揀四,不專注吃草,跑這山頭,跑那水邊,搞得我們也腳不著地,一天很累了。只有春天,牧牛才是我們小孩最向往的工種。一本書,一頂草帽,一把鐮刀,把牛趕進一個山坳,或者一片廣闊的田地,就像眼前這塊,牛一進來,就一直低著頭,草矮矮的、嫩嫩的,還透有土地的芳香,春草的吸引力勝似磁鐵,牛就很少跑動了。那時,我們就可以在路口,用刀砍來一把樹葉當坐墊,翻開書本,就著鳥語花香,迎著牛蠅飛蟲,搖頭晃腦,讀書背書,讓那些有趣又深奧的詩書,成為心靈的陽光,成為透過牛群向往山外世界的沖動底色。
那天巴某的李樹桃花雖也進駐我的手機,但并不是主角。令我久久回味的,還是眼前這幅圖。這幅多少年來我難以忘懷、一見如故的春牛圖。我站到高處,選了幾個角度,收藏了這瞬間永恒。
今年春季校園的熱鬧比去年來得更早一些?;\罩在我們頭上三年的疫影已經遁逃。學生開學的首要任務是考試,是補上學期因為疫情原因流掉了的期末考試??贾R,考信心,也考各學校常規管理的硬度和張度。沒有預告沒有招呼,我跟同事們走了一天,到縣直學校、鄉村學校,走樓層進班級,重點檢查考風考紀。所到之處,學校都在執行要求,嚴格規范,一切井然。中平小學雖是村小,但一進校門,我還是感受到那所學校嚴肅認真、科學管理的氣息和痕跡,并沒有因為位居僻靜而把標準放低放矮。跟縣城學校一樣,該校每個教室都配有兩名監考老師,學生交叉換位。沒有伏臺睡覺,沒有交頭接耳。這樣的景象是幾年前我們所看不到的。這幾年我們從源頭開始,持續不懈,嚴抓考風考紀,終于喚來了這股校園清風。實干、智慧和堅持,是我們變化發展的良方。讓標準成為規范,讓規范符合標準,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目的??硷L考紀看似小事但真不是小事。那天,我試圖把中平小學的考場、考場外的希望田園、田園外的英雄右江連成一線,收進了我的手機。里面滿載著我心中的祝福和期冀,祈愿那小小的變化和希望給我們帶來更大的變化和希望。
這個春天帶來了很多新氣象新驚喜。讓教師回歸本職,讓教育回歸本真,這理念變為實際行動,在我們這地方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上級不再安排老師們到扶貧一線直接參與填表之類的工作了,而是回到課堂,以自己的本原方式,備課上課,輔導學生,讓知識改變命運不再空洞和愴然。消息傳來,老師們雖也高興,心中卻平添了一份難以言說的情愫。他們無需動員,紛紛深入自己的幫扶對象家里,與他們作最后的告別。幾年幫扶,扶出實效,扶出真情,扶出那一份依依不舍的牽掛。
那天,我們到幫扶對象家里,她的男人正和工人忙乎著裝修,屋內墻壁白灰,煥然一新。她的臉上也堆滿笑容,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新房和笑臉,我的手機當然不會錯過了。
我的一位同事跟幫扶對象的兩位老人說,根據上級要求,我不能當你們的幫扶干部了。他的老婆流淚了,她說她不愿,她舍不得。問是不是她們做得不好,你才不做我們的幫扶干部了?她還說不管如何,她的六十大壽一定要請你。情深深意蒙蒙,那鏡頭比電影還要真切感人。
在一個文學微信群里,我的一位文友也曬出她的同事離別時與一老大爺在門口相扶相擁的照片。照片中老大爺似乎在流著淚,幫扶的小伙子在極力安慰和深情話別。照片旁邊還題了一首詩:“扶貧路上幾枯榮,魚水情深是貝儂。一片丹心攜父老,今朝別去淚相擁。”圖文平白,情真意切。我雖不在現場,但我的手機也收藏了這一別樣鏡頭。
人間煙火,時代浪花,草木故事。記錄這樣的精彩,我的手機還在繼續。
2023年2月20日
作者簡介:梁耀鮮,廣西田東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語文教師出身,供職多個行業。愛工作愛生活愛文學,詩情約畫意,我手寫我心,喜歡在散文詩歌創作中尋找快樂。心香一瓣常分享,網絡報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