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偉大
作者:羅里寧
魯迅先生,享譽世界,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可這樣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竟然在過去的一些年,被人說三道四,其中不乏攻擊污蔑,也不知道對他說三道四和攻擊污蔑,是出于什么目的。
我們小時候讀魯迅先生,并不像今天某些人說的那樣感到難堪,“救救孩子”、阿Q的可笑、祥林嫂的可悲,我們都懂。小時候還聽說,有人不知天高地厚,自己什么都不懂,還要跟風去罵魯迅先生,結果被人家諷刺,說你這樣子,還想罵魯迅,只怕你給人家提鞋子都不配。——魯迅先生是偉大的,他的偉大,也不是誰來決定,是他的文學成就和他的思想深度所決定的。可就是有人,對他的著作抱冷漠態度,還要拿周作人來跟他作比較,說周作人如何如何的好,說他怎樣怎樣的不如他的兄弟,說他被拔高了,等等等等。真是豈有此理。
我們那一代,被普遍認為是文化不高的那一代,文化不高,還能讀懂魯迅先生,現在這一代,文化多高啊,你說他們讀不懂魯迅,你居心何在,才真叫人搞不懂吧。我讀魯迅先生,也讀周作人,魯迅先生自不必說,周作人的文章,感覺也挺好,他的《知堂回想錄》《魯迅的故家》,我就很喜歡,要說這兄弟倆誰高誰低,我說不出來,我尊敬的老一輩學者張中行先生和鐘叔河先生,他們就特別推崇周作人,但也并不貶低魯迅。更多的人,還是更加認可魯迅先生。我個人也是喜歡兄長比喜歡兄弟多一些。
我第一次買書,就與魯迅先生有關。讀魯迅先生,我更加堅定地認為,他的文學成就和他的思想深度,是客觀存在的,不是因為某種需要給捧出來的。盡管在某個歷史時期,人們對他的評價似乎有點過熱(這種熱度也與他無關)。熱也好,不熱也好,他的著作就擺在那兒,要想真正了解他,就應該認認真真地去讀一讀,不要人云亦云,跟在人家后面走。魯迅先生在他那個時代已經得到普遍的認可,為許多大家所崇敬,蕭紅、曹聚仁、臺靜農、徐梵澄、茅盾、巴金、葉圣陶等這樣一些當時文壇上響當當的人物,就尊他為師長。魯迅先生逝世時,巴金在《悼魯迅先生》中這樣寫道:“魯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電、挽辭、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匯集到上海來。……這一個老人,他的一支筆,一顆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業。甚至在他安靜地閉上眼睛的時候,他還把成千上萬的人牽引到他的身邊。”
魯迅先生目光犀利,對當時的社會狀況體察入微,為舊中國找出許多社會病根。他的雜文像投槍,像匕首,指向黑暗,刺向敵人。他的小說直接反映舊中國勞苦大眾的疾苦,深刻揭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社會病根,他筆下的某些人物,他們身上的某些病態,我們至今,仍然能夠在某些國人身上看得到。這正是魯迅先生的偉大之處: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常讀常新,永遠都不會過時。
魯迅先生的偉大,不僅體現在他文學的成就上,還體現在他思想的深度上。思想的深度決定人生的高度。他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敢于揭露黑暗的世界,毫不畏懼的提示人們勇敢地走向光明。常讀魯迅先生,使人長志氣,讓人硬骨氣,為人蓄底氣。
人都會有缺點,都會有不足,就是世界級的大文豪也不例外,善良的人不會因為他們身上有缺點,有不足,就惡意去攻擊他們,去抹黑他們。郁達夫在《懷魯迅》中就這樣說過:“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如果說,現代中國還有誰屬于偉大的作家,那么魯迅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并且是排在最前面的那一位。這是我們應當珍惜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