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聯想
作者:郭偉
竹,尋常之物,司通見慣,中國人喜歡在堂前屋后到處種竹。但是,如果能到蜀南竹海一看,一定會震驚。
蜀南竹海起源于何時?今天的種種說法,可能都是后來編造的,目的可能是為旅游業造勢。
資料顯示,全世界的竹子共有五十多屬一千二百多種,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竹的原產地卻是中國。我國目前有壽竹、楠竹、綿竹、黃竹、慈竹、毛竹、水竹、凰竹、麻竹、苦竹、棕竹、單竹、虎杖、孝順竹、龍箭竹、佛肚竹、茶竿竹、拐杖竹、硬頭簧等二十五屬二百五十多種。而蜀南竹海從東漢至今已延續二千多年。據介紹,該景區已有二十七嶺五百多峰,集中分布在一百二十平方公里范圍內約十三萬余畝,有十五屬七十余種竹子在這里定居生根,匯成茫茫竹海。核心景區四十四平方公里,開發觀光面積約七萬畝,隨地理走勢自然分成八大主景區一百三十四個景點。其中,紫竹、羅漢竹、人面竹、鴛鴦竹,較為珍稀。
僅僅只是這些數字,就能讓人震憾,進入竹海——一望無際的竹海,一天是轉不出山來的。
泰山,絕不是一兩天、一兩人砌石堆土而壘成的。
蜀南竹海,是誰花那么多精力,種出那么多品種之竹的?我想這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歷史無意中形成的。有人因喜歡竹,從外地移栽一叢竹;或見一叢竹,便加以保護,慢慢地印發成片。因為那么大一片竹海,若說是今天為了人類旅游或者其他竹品產業去發展竹林,短時間絕對是完不成的。
這得追溯一個問題,古時有那么多愛竹的人,叫什么名字?誰是最先在這里種下第一叢竹的人?不得而知。或者說是誰首先發現這么大一片逶逸如濤的竹海的?不得而知,也不重要。
翡翠棧道所列,蘇東坡、薛濤、鄭板橋等數十位喜竹愛竹,賞竹歌竹的文人雅士曾作優美詩詞所贊賞之竹,都指的是這里的竹嗎?答案也是肯定的。觀者時間匆匆,沒有全面注意無數平鋪地面的銅板,銅板上鑄塑著精美絕倫的詩文,當然也包括龍飛鳳舞的書法;也沒有時間去欣賞、去考證,騷人墨客他們來沒來過蜀南竹海,寫的是不是蜀南竹海之竹,這都成懸案。他們之中有個別真的來過這里,住過這里,并各自偷閑種出幾桿竹子,吃過竹筍佳宴,并寫出幾首贊竹詩詞,這都是沒有定說的。既不能牽強附會,故意攛捯,也不能一概否定。據傳,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到江安天皇寺游玩,見此翠竹海洋,連連贊嘆:“壯哉,竹波萬里,峨眉姐妹耳!”即持掃帚為筆,在黃傘石上書“萬嶺箐”三字,因而得名。
后來改名為蜀南竹海。
匆匆過客,難以盡述。無論如何,我們都得承認客觀結果,肯定是靠自然之力,自生自滅、自繁自育——竹的生存能力又非常強,在人不干擾,畜不啃食踐踏,自然災害不摧殘的情況下,慢慢發育成林的。竹的品格、竹的氣節、竹的虛心、竹的孤傲、竹的獨立、竹的耐霜寒耐干旱耐寂寞的生存能力、竹的繁殖能力,不嫌土地貧瘠,甘于寒山寂寞,都被巨臂鴻儒在詩詞中大加贊譽。
既然已經形成了那么一個客觀的事實,確確實實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成就。蜀南竹海讓世人震驚,讓世人陶醉,讓世人留連忘返。我在之前幾次準備到蜀南竹海觀光都未能成行,去過之后,深覺確實不虛此行。
現在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了,換作古人的話說,那就叫做生活得有點復雜。也沒辦法,不復雜,天天面對著大量的工作、生活、人事等等,不得不考慮各種各樣的責任和事務。古時候的文人,他們不想復雜,真的就能不復雜,過個簡簡單單的生活,清清淡淡的生活,平平常常的生活。
從千頭萬緒的竹文化中,突然冒出一個不起眼的思緒來。
文人們為什么突然想到“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文人雅士為文,總是有點偏激,有點沖動,有時難免夸大其辭。但很明顯,如果說是貧下中貧,窮苦階層的人,生活相當現實,肯定是沒時間考慮竹和肉的關系,選擇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刨幾口寡淡飯,或啃幾根苞谷棒,干活去!
絕大多數古人,幾天不吃肉,沒得干勁,搞什么勞動,攢什么勁,掙什么錢?再說,那些話也可能只是說說,而且是有產階級,心特別閑的人,有大把時間的人在清閑之際才說得出來的。既不是潑冷水,也不是為自己不入儒流找借口,作辯詞,那真是不得不首先考慮怎樣把一日三餐搞到桌上,端到碗中,吃到口里,再說旅游觀光,再說欣賞竹趣、吟詩作賦這些雅事。
比如說那些大文豪,大都出自大家族,因為那時沒有九年義務教育,讀書的人,起碼家庭要能夠保障基本供給,讀上幾年甚至十幾年私塾,認得字才作得來文,寫得來詩。有些文豪也是真有幾十畝幾百畝薄田,他無論如何做也能自給自足,活得有模有樣有格調。
沒有基礎談什么都不行,都是空話。
在而今眼目下,讓我們去考慮竹和肉的問題,就沒有必要了——觀光旅游車上上下下,絡繹不絕;看竹人,來來往往,揮斥不吝,足以說明,生活中還是須要竹,因為現在已經脫貧,吃穿不愁,過著小康生活的中國人,人人都有點時間、有點財力,有點閑心去種竹、育竹、看竹、捫竹、叩竹、聽竹、嗅竹、聞竹、賞竹,品賞竹文化的魅力。
精神生活,有時是很外在的,但常常伴隨著物質生活。有那么幾十畝、幾百畝田地,就是把它播種上蔬菜糧食;或種成竹林,在竹林中間種蔬菜糧食,生活也是能達到小康水平的。歐陽修在《戕竹記》說過洛竹:“包籜榯筍之贏,歲尚十數萬緡,坐安侯利,寧肯為渭川下。”種竹成林,竹林給人們生活也能帶來很多很大的幫助,竹林里面能伴生、寄生著很多東西,可以搬竹筍、摘竹衣竹茹;竹林中還棲息著竹鼠、竹蛙、琴蛙、箐雞、竹葉青、竹牛子、竹蟲、竹蛹、蟬蛹等竹林特有的動物;林下可生長羊肚菌、蘑菇及許多名貴的菌類,如竹蓀、靈芝、猴頭菇、山塔菌;竹林還能附生蒲公英、折耳根、馬齒莧……等等等等植物,這些都能做成美食,或換成錢銀子,添補生活,改善生活。
竹子可以加工竹房、竹椅、花籃、撮箕、蒸籠、竹篩、單背、扁擔、菠箕、毛筆、風箏、水管、水車、篾索、筷子、杯子、竹碗、竹盞、竹根雕等等竹產品,除日用還可售賣變現,賺錢為生。蜀南竹海不僅是旅游觀光之地,已然成為一個寵大的經濟產業鏈。
閑遐之時,再像蘇東坡那樣發明創造美食,把別人不吃的肥豬肉,加工成東坡肘子,以竹筍墊底,相得益彰,油而不膩,香滑可口,創新豐富滋潤的生活。
有人看到大海,便博懷遠眺,情緒激蕩;有人看到天空,便志滿乾坤,豪氣沖天。要是看到漫山遍野的竹,千姿百態的竹,高低錯落的竹,青翠蔥郁的竹,沙沙作響的竹,清香撲鼻的竹,又作何感想呢?難道我們的心胸就沒有擴展一點嗎?視野就沒有抬升一點嗎?
當微風乍起,數百平方公里的竹葉相互摩擦,產生沙沙沙沙的美妙音樂;當風力加大時,在低沉的沙沙之聲中,加入了敲擊竹枝所發出的清脆悅耳的節奏聲。而狂飆大作的時候,竹竿之間,相互猛烈碰撞,更有聲色交錯的立體音樂之感;發出了哧咔哧咔的爆裂聲、撕裂聲、折節聲,頓感黑云壓頂,亂石崩云,急風驟雨,驚濤拍岸。風云突變起劈靂,萬里蒼黃卷巨瀾——狀美而令人驚惶。
竹——翠綠,霧——灰白,都是可見的。風是看不見的,但它可以通過花草竹木和云霧霓虹、頭發衣袂表現出來,暴露它的行蹤。所以說我們看到的是竹的婀娜,看到的是水蒸汽的繚繞。竹林間的氤氳綠褥,淡淡的霧從那竹林間慢慢的升騰起來,恍如置身仙境。
登上“觀海樓”一看,哇,一望無際的竹——無垠的竹海,無盡的想象。
(2022-8-21:16-45——17:00)
郭偉,四川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