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迷母親
文/郭軍平
母親是個老戲迷,無論是年輕還是老年,但凡聽說鄰近村落要唱秦腔的,一定會念念不忘,絕不錯過的。
“媽,明天寺前鎮唱戲呢!”我的話喚醒了似睡非睡的母親。其時吃完飯后,母親正坐在椅子里,沐浴著柔柔的春光,母親正拿著一本小說消遣。
聽說有戲,母親臉似乎掠過一道紅光,興奮地說:“那我明天去。”說完,不待我解釋,就急忙走到屋里,大聲給父親說:“寺前鎮明天唱戲呢,我搭車去。”父母年齡大了,說話聲音都特別大,給外人感覺不像說話,是喊話呢。其實,我也理解,年近八十的他們,的確耳朵已經很背了。因此,說話才鼓很大勁,生怕對方聽不見似的。
父親也是個老戲迷,不過沒有母親那樣癡迷。聽說寺前鎮有戲,臉上也似乎現出一絲興奮的神情。看著母親急著就要去的樣子,我急忙說:“不是寺前鎮,是寺前鎮的蔡袋村。”
父親說:“蔡袋村為啥唱戲?”
“過古會呢!”我說。
母親忙問:“蔡袋村遠嗎?”
“我在手機上查下。”我一邊說一邊打開手機。
父親沉思了一下,說:“蔡袋村遠著呢,和合陽縣挨著。”
這時候,我也在百度衛星地圖上查了出來,就把準確的位置讓父母看。母親看了,說:“還真遠,那就算了,如果在寺前鎮,我坐公交車,我有老年卡。”母親邊說邊露出很自豪的神情。
的確,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縣內每個鄉鎮都通上了公交車,而且對老年人實行優惠政策。有了這個方便,母親經常進城,走上幾百米,在距家不遠的車站就可以乘車。公交車既穩當又舒適,所以,母親樂坐不疲。這畢竟比以前走著或騎自行車去看戲舒服多了。
別看母親年近八十了,但人老心不老,讀書看戲的熱情絲毫不減當年。記得幼小時,但凡鄰村有唱戲演電影的,母親都會帶上我們去看,在我們看不懂的地方,母親還會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講。在母親的熏陶和影響下,我也漸漸對秦腔和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今,母親年齡大了,我也的確應該帶她去滿足下她的精神需求。
“你咋知道寺前鎮蔡袋村有戲呢?”母親忽然好奇地問我。
我說:“是演員告訴我的,她叫李靜,是咱縣劇團的一位名角。我們是在‘古徵精英卡服務群’認識的。”
母親說:“讓我看。”我于是把李靜表演的穆桂英、王寶釵的精彩視頻打開讓她看。母親接過手機,仔細看著,聽著,仿佛沉迷在戲曲表演的境界里:
瞧!一個是李靜表演的“武戲”——穆桂英掛帥,那矯若驚龍、翩若飛鴻的敏捷身段,那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嫻熟弓馬武藝,令人嘆為觀止;一個是李靜表演的王寶釵婉轉動聽的寒窯“文戲”,那聲聲凄凄切切的訴說,那婉轉動人的唱腔似乎把人帶到了那牽人心腸的劇情之中。
“唱的真好!”母親情不自禁地說。
“過一段時間,我還想寫李靜呢!她是咱縣劇團的一位名角。”我給母親解釋說。
“那你好好寫,咱縣的人才,要多宣傳。”母親高興地說著,笑臉像蓮花一樣盛開了。
“是不是明天有李靜的戲?”母親打探道。
“是,演《啞女告狀》,她是主角。”我大聲地給母親說道。
“蔡袋村的確有點遠,如果在寺前鎮,我一定去。”母親喃喃地說道。
看著母親有點遺憾的樣子,我也有點愧疚,想找朋友開車帶她去看,但又怕鄉間道路顛簸,老年人受不了;父親本身愛暈車,看個戲再弄出啥毛病來,更劃不來。思前想后,還是把這個念頭取消了。
不過,第二天,李靜忽然發來消息,說在微信上有直播可以收看。這下正好,我得回去給母親報告這個好消息。
作者簡介:郭軍平,全國十佳教師作家,研究生學歷,高級教師,渭南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培計劃”授課專家,新課標大語文《散文選粹》副主編,《古徵文學》主編,中、高考試題研究員,參編中、高考各類閱讀模擬試題;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在《人民日報》《美文》《散文百家》《青海湖》《語文報》《教師報》等報刊發表百萬字左右,三十多篇文章入選中、高考閱讀試題。著有長篇小說《黃河英雄兒女傳》散文集《詩意語文》三部曲、《懷念河流》《書香,生命中最美的遇見》及教育專著《名家名師指點:高考閱讀教學》;獲得“杜鵬程文學獎”“葉圣陶教師文學獎”等文學獎和全國各類征文一等獎、二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