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qū)紀行之二:香港一如“永遠盛開的紫荊花”
作者:安玉琦
在雨中,
我久久佇立廣場上,
凝望著那尊《永遠盛開的紫荊花》,
耳邊回響著張明敏《我的中國心》的詠唱……
(一)
就要通過港珠澳大橋了,那種心情如同兒時盼著過年一樣興奮與激動。于我來說,這次再游港澳,完全是沖著“港珠澳大橋”來的。這個超世界級工程剛剛竣工通車,我便心心念念地親臨其境、一睹其芳容。
因此,這個日期與鐘點銘刻腦海,那是15日下午3點15分,我們順利從澳門出關,乘坐黃色專程大巴過港珠澳大橋。票價不貴,人均60港元。65歲老年人還享受半價優(yōu)惠。在回程珠海候機室里,沈佳麗導游將半價票費退給我們,每人28元人民幣。我沒要,開玩笑說“給你買糖吃吧。”三推兩讓,趁我打開水之機,她把錢塞進我的手提袋里。后趁她不注意我又將錢塞回她的手提袋里。我覺著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本身是個女孩子還是河南駐馬店人,遠離家鄉(xiāng)父母,干份工作不容易。聽她說這次是替懷有身孕的同事頂班,而且頭一次帶隊來港澳。幾天下來,沒想到她那么善解人意,那么細致周到,那么完美無缺,實在令人感動。這點“外快小錢”讓她買糖吃,我也覺著心里甜哩!像她這樣“識大體,顧大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孩子現(xiàn)如今太少了,尤其女孩子就更少了。
在澳門,陳導就說過,之所以稱之“港珠澳”大橋,是按照三地出資份額排列的,因此省下不少的爭議“口舌”。
港珠澳大橋的確了不起!至于它的宏偉、雄姿,我只有張望它的眼力,卻無語表述它的能力,只好眼巴巴地掃視著,唯恐錯過某處光景。55公里的路程,40來分鐘就過來了。真的沒看夠啊!真想再坐回去!
在往香港九龍去的大巴上,我一直沉浸在港珠澳大橋的精彩和奇跡中。央視《致敬港珠澳建設者集體》解說詞是這樣說的:“在浩瀚的伶仃洋上,一條巨龍躍海而起,集橋、島、隧為一體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人類當代橋梁建設工程史上的最壯麗彩虹。這,是一座創(chuàng)造紀錄的大橋。七項突破,刷新世界橋梁建設新紀錄。這,是一座挑戰(zhàn)極限的大橋。120萬噸鋼材,300萬方混凝土,足以抵御16級臺風和8級地震。
“2600多噸的海豚鋼塔,180度翻身起吊。34節(jié)預制沉管,拼接成6.7公里的世界最長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每一節(jié)沉管近8萬噸,哪怕將它挪動一厘米,都需要一支艦隊的力量。
“三千多個日日夜夜,三萬名氣吞風濤的建設大軍,三萬雙勁健有力的工匠之手,三萬個智慧巧思的頭腦,高效運轉,系統(tǒng)集成,創(chuàng)造出世界頂級大橋,成就中國工匠的巔峰之作!
“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被譽為橋梁界的珠峰,水上長城,整整15年的建設工期,創(chuàng)造了7項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以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美譽,讓來自中國的超級大工程又一次被載入史冊。”
而網(wǎng)易視頻,更為驚天地泣鬼神,在港珠澳大橋建造期間,有600多人受傷,10人犧牲,被媒體稱為血淚大橋。
(二)
這次來看,香港更加繁華,但地域依然逼仄。我們?nèi)胱〉?/span>20多層大酒店,就憋屈在高架橋一隅,庭院小的沒有停車位,車們只好趴停在道路的斜坡上,我們上車出行也得爬一段斜坡,有的拉桿箱掌握不好還會翻滾兒。
這次來香港呆了一天半,海底隧道來回過了好幾趟,但比之青島海底隧道并無多少驚人之處,不過它有名人效應,聽香港邵導說,肥肥明星享有終身免費通行待遇。城區(qū)道路就那么幾條,來回穿梭了不少趟,重復得讓人心煩;還拐彎抹角得讓人分不清東西南北。我在心里怨恨上帝,香港已經(jīng)回歸祖國了,您老人家就不能吹口仙氣給它再大些地場作為的發(fā)展平臺嗎?
這次來香港我重游了淺水灣、太平山和海洋公園,另有不少新的斬獲。
淺水灣是香港著名的風水寶地,左青龍右白虎,就像一條神龍環(huán)繞四周,居住在這里的非貴即富,而且都雇傭著外國傭人。據(jù)邵導說,菲傭、印尼傭有好幾萬人,都在辛勤地為香港家庭服務。我在淺水灣沙灘上漫步著欣賞著,依然有著上次到此的情趣:“最為誘人的要數(shù)這里的沙灘。偌大的沙灘透明透亮,在陽光的照耀下,金燦燦,銀閃閃,恨不得抓一把塞進口袋,占為己有。”
太平山海拔554米,“這是港島的最高處。在這里,可以鳥瞰九龍、香港全貌,美景盡收眼底;幢幢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色彩斑斕,顯示出現(xiàn)代文明的輝煌。從山頂望下去,明鏡般的海面上,帆檣林立,百舸爭流,表現(xiàn)出世界自由大港的從容與大度……在這里,聽不見嘈雜的市聲,粗暴的擊打聲和尖銳的叫喊聲,甚至聽不到大海的喧嚷與咆哮——港島的美呀,猶如春風,撫摸著人的心靈,召喚著人的向往;還猶如一個即將到臨的幸福夢境,給人以神奇的、不可思議的、如醉如癡的魅力。”
然而,太平山并不太平。它飽經(jīng)滄桑,是幾百年來香港歷史的見證與象征。早在清朝年間,頭號海盜張保仔盤踞港島時,便在扯旗山上建起瞭望臺,當發(fā)現(xiàn)海面上來了商船,便升旗為號,于是沿海海盜紛紛出動,劫持商船,從中漁利。由于海盜常年為非作歹,擾亂四方,百姓提心吊膽,苦不堪言。后經(jīng)朝廷招安,方得安寧一時,故將“扯旗山”命名為“太平山”。
不過,好景不長。1842年6月英國割占香港,就在太平山頂豎起了“米字旗”,香港成了英國殖民地;1942年2月20日,日本正式宣布香港為日本占領地,于是太平山頂扯下英國“米字旗”,換上日本“太陽旗”,從此香港被日本鐵蹄殘?zhí)?/span>4年之久;……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太平山頂升起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太平山才得以真正意義上的太平。
(三)
最好玩的當屬海洋公園。但票價不菲,480元/人。邵導介紹說,港人65歲以上可免費,不是這個年齡段的港人,生日這天來玩也可以免費。這讓我們的孫老頭不高興了,便詰問邵導,香港回歸了,還分港人國人嗎?也得給我們老頭免費!邵導訕笑道,這就是“一國兩制”的不同嘛!港人男女平等,都65歲退休,內(nèi)陸不是吧?你看我也快老太婆了,都60歲了,還在辛苦地工作著,還得干5年才能退休。那像你們,60歲以后,就可以不愁不憂地去周游天下了。孫老頭摸摸嘴巴,自嘲地說,理解萬歲!
進園以后,各自行動。我們6人乘坐登山纜車一路上去,從這里可以眺望公園全景以及海上風光,那氣象、那景色、那感受真是妙不可言。我們從高峰樂園閑步走來,盡興觀望著周邊別有風韻的景點,止不住讓人蠢蠢欲動。“動感快車”風馳電摯般地飛奔著,讓我們觀看的人都提心吊膽,那些乘坐快車人的尖叫聲更讓人膽戰(zhàn)心驚。吾等只有看得份兒,坐車的膽量是不夠的。于是又轉悠到“橫沖直撞”,那是小朋友的樂園,見他們快樂得忘乎所以,也喚醒了我們的童真興趣,于是一拍即合,到“熱帶激流”玩漂流去!
這是個圓形坐舟,6人一組。水流湍急但水深見底,并不嚇人,只是到了轉彎處坐舟突然旋轉碰撞,讓你毫無戒備,虛驚片刻;到了陡坡下滑則激流勇進,讓你猝不及防,飛濺的浪花迎面而來,好在“孩兒臉”,霎時雨過天晴;最愛捉弄人的是岸上噴頭,冷不防會向你偷襲,正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只好乖乖地領受著“槍林彈雨”,將你澆個“落湯雞”沒商量,不過清涼的水滴叫人挺快活的。起先覺得這是“小兒科”游戲,老夫這把年紀也來玩“憤青”,不免讓人笑話;但漂流完全過程,也沒覺得羞赧,反倒生發(fā)新意識:該玩的就得玩,別跟年齡較勁。誠如星云大師所言:“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
嘗到了玩漂流甜頭,老夫愈發(fā)少年狂,又去乘坐“海洋摩天塔”。其實,我上回來海洋公園已經(jīng)坐過了,覺著不錯,便激勵同伴一試身手。15分鐘坐下來,仍有當年的那種感受:“摩天塔啟動后,360度緩緩上升,一圈又一圈,而且越來越快,繞著塔柱遨游太空,樂得人真想留在天上別下來呀!”
最博眼球的地方是海洋劇場,這里有海豚表演。幾千人的看臺上,場場座無虛席,足見游人對海豚的青睞了。表演開始了,馴導員領引著一頭圓滾滾、胖乎乎,步履蹣跚、頭頸高昂,看似訓練有素的碩大海豚,來到表演臺上,跟著馴導員的指揮棒做著歡迎、鞠躬、親吻等動作,那么人模人樣,惟妙惟肖,不時引起觀眾一陣陣歡聲笑語。海豚見狀,便憨態(tài)可愛地向馴導員領賞,吃到幾條小魚,便興高采烈地跑回去了。接下來,海豚們在水池里面各顯其能,身手不凡:深水潛泳,如水下蛟龍,只見黑影箭矢般穿過,但水面波瀾不驚;水上舞蹈,如芙蓉出水,那些騰躍弧線,宛如彩虹,光華耀人;至于那些頂氣球、鉆圓圈、咬尾游戲……更是“小菜一碟”,動作嫻熟得萬無一失,配合默契得天衣無縫,偶爾也會來點“小幽默”,使得觀眾笑不可支,拍手叫絕。最讓人驚艷的是美人魚與海豚共舞:女馴導員身著美人魚服裝,在水中與那頭開場亮相的碩大海豚演繹著喜憂參半的多則愛情故事,令人驚心動魄,感嘆不已;到了高潮處,美人魚一躍騎到海豚背上,扯起五星紅旗,繞水池一周,向觀眾完美謝幕……
我們是坐著“海洋列車”下山的。我第一次坐它,覺得很新奇:車廂全封閉,車窗圓形,類似潛艇舷窗;車頂層是海洋影像水族館,逼真又生動,各種海生物輪番出場,直觀又壯觀,真是個海洋科普的理想載體。這不,我們坐的這節(jié)車廂里,三位老師正在為二三十名少年兒童,繪聲繪色地解說呢;小朋友們也都天真好奇地聽講著,觀望著,議論著……這讓我愈加震撼與驚奇,而且打心眼里欽佩設計者與建造者的聰明才智。
我們剛步入“海洋奇觀”,就接到了邵導的催回電話,于是在里面匆匆穿過,因而沒留下值得回味的景物。這,或許就是跟團游的遺憾吧!
(四)
這次來香港,我最心儀的地方是金紫荊廣場,因為它是香港回歸祖國的見證與象征。那個銘記史冊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都是在這里完成的。那也是個不眠之夜啊,世界矚目,舉國歡騰!
我們來到金紫荊廣場,天正下著雨。而那尊《永遠盛開的紫荊花》,在雨中愈加金黃燦亮,生機盎然,莫不寓意著香港回歸后一派欣欣向榮,生生不息?在雨中,我久久佇立廣場上,凝望著那尊《永遠盛開的紫荊花》,耳邊回響著張明敏《我的中國心》的詠唱……
接著,我們來到“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如同明星畫廊,在維多利亞港岸邊鐵欄桿上烙印著他們的頭像、手摸、簽字等等印記,但這天游人稀少,空曠得一覽無余,讓我們這撥人好個寬心,正好盡興地零距離地欣賞明星啦!我打著傘,緊挨著欄桿,過電影一樣看著明星們,從這頭到那頭,足有幾千米吧,也沒記住幾位明星的“豐功偉績”,倒是有些緋聞八卦不斷敲響耳鼓。由此我想,此時此刻,此地此景,人聲這般沉寂,人跡這般稀少,莫非“明星崇拜”的時代也過去啦?
不過,既然來過了,也不能空空如也吧?于是,我在李小龍銅像前(是按照電影《龍爭虎斗》造型制作的)留下了影像。
香港行程原是“夜游維港”,并附帶著誘人的文字說明:“香港維多利亞港是世界第三大海港,兩岸夜景更是著名的觀光點之一。由于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布,入夜,萬家燈火,相互輝映,美輪美奐,因此,香港維港與日本函館、意大利那不勒斯并列為‘世界三大夜景’。”
可是,邵導安排我們下午4:30乘船游維港。開始大家起哄,后經(jīng)她的說教,夜間有大雨,燈光不好看,海上還有危險,再淋個雨透透,多不劃算。經(jīng)她這么一說,我們有苦難言,出門在外,任人擺布吧,所以大家默許了。
游船繞著維港兜了一圈,還沒回過味來,就靠上了碼頭,其間也就十來分鐘的樣子,起初邵導說有半個小時的航程,到頭來有點“受騙上當”的感覺,叫人心頭不爽。
要看好維港夜景,那就下次再來吧!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