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底杏花開
作者:贠靖
每年的陽春三月踏春時節,九嵕山下萬畝杏園里的杏花就盛開了。遠遠望去,如一片云霧跌落在山底。黛色的峰巒下,是蒼翠的綠色的腰帶,依山傍水的屋舍坐落于粉白的杏林之中。相傳山底村為明代內閣大學士張公遠的后裔在此筑城,形成村落。杏園深處有“煙霞草堂”,東去數百米有“煙霞洞”,洞口晨昏有霧如煙,霞光映射,泉水盈出洞口。劉光賁先生稱之:“群峰東向均朝海,一水西流不出村”。
車子沿著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向前飛奔,就駛進了大片的花海里。有人說,山底人是有福氣的,他們一年四季多半時間都沉浸在鳥語花香的世界里,晚上睡覺頭枕著花香入夢,清晨伴著鳥鳴起床下地。
杏花,絢麗而脫俗,又被稱為“及第花”。據說是因為杏花的花期在每年的三月份,而此時正是科考張榜公布狀元、進士的日子,于是杏花被人們寄予殷切的期盼。唐朝詩人鄭谷在《曲江紅杏》一詩中就寫道:“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
花開,正是好日子。我在那里等你,等你去邂逅一場繽紛的杏花雨。
杏花的花苞是粉色的,像害羞的小姑娘綴滿枝頭,又像是親密的姐妹擠在一起。近看,白里透紅的花瓣像涂了一層淡淡的胭脂,羞羞答答,楚楚動人,靦腆得如同即將出閣的新娘。那粉白的花瓣手一碰似乎就會掉了。
循著故人的足跡,穿梭在漫天的花海里,只見杏花一片一片的,在春風中浮蕩,萬枝搖曳,讓人不由得想起王安石的詩句:“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v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span>
一陣風兒吹過,我深吸一口氣,好香??!這時,不知從哪里飛來幾只巖雀,于花枝間追逐嬉鬧,驚得枝頭的花瓣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地落了下來,仿佛下起了一場杏花雨。
腮粉輕紅濕淚痕,回首看時,有人從花枝后探出半個笑臉來,肩膀上,頭發上,眉毛上,都沾滿了花瓣和花香。忽然就有了一種夢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或許此生只為尋你而來,圓那前世的遇見。別讓這美好的時節擦肩而過,別讓飄落的杏花雨,打濕了你的心事。
曾隱居于煙霞洞的劉光賁先生,是于右任、張季鸞、李儀祉等人的老師。我不知道,他們是否到訪過這里,只知道于右任先生解放前夕被脅迫去了海峽那邊,臨終寫下感人至深的《望故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當時的先生是何等的思鄉情切,感慨不已!
如果于先生泉下有知,看到當年恩師居住過的荒野偏僻之地,如今已是一片杏林花海,當可欣慰矣!
杏園里,看上去最忙碌的要數蜜蜂了。這些不知傷愁的小精靈們不停地在花叢中上下翻飛,盯著滿樹的花朵,聞聞花瓣,舔舔花蕊,似乎舍不得這一朵又顧不上那一朵,恨不得把所有的花朵都采個遍。
勤勞而又熱情好客的山底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從春夏到秋冬,都在忙碌著,編織著花一樣美好的幸福生活。
這不,那邊游客還在興致勃勃地徜徉花海,這邊他們已為游園賞花者準備了美味可口的農家飯菜,有小蒜滋卷、涼拌薺菜、薺菜餃子、河馬魚魚、澆湯烙面,都是這個季節稀罕的食物。不期而來的食者興猶未盡,大快朵頤,直呼好吃,過癮。
說起來,山底御杏是極負盛名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從陵山流出的甘甜泉水常年灌溉、滋潤著杏園,使山底梅杏獨具美味。唐太宗曾盛贊:“千果梅杏水長流”。
近年來,山底村大力發展御杏產業,已成了氣候。據說,到了五六月份,御杏飄香上市的季節,漫山遍野游客云集,觀光采摘,更是一番熱鬧景象。
“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站在令人思緒萬千、流連忘返的花的海洋里,我久久不忍離去。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