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那條潺潺的唯美河流
作者:程奇偉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我離開故鄉已經三十多年了。這些年來,我雖然已身處異省他鄉的繁華都市,卻常常夢見故鄉,夢中見到故鄉的人、故鄉的景、故鄉的過往,最常入夢的還是故鄉那條潺潺的唯美河流。
故鄉那條潺潺的唯美河流叫做新河,是解放前為溝通赤眼湖進入牛氏湖而新開的一條河道,接通了華容縣城和北景港的水上運輸,同時,她與藕池河和東洞庭湖相連通。這條河流經我家所在的小鎮,所以鎮上叫新河口。她也從我故鄉的村莊蜿蜒流過,在一年中的多數時間里,河里的河水奔騰向前,滔滔不絕,蔚為壯觀!就是這條川流不息的河流,卻是我們兒時賴以生存的飲用水之源,也是我們捕撈魚蝦和生活的樂園,她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家鄉兒女。
春天到了,河里潮起潮落,給故鄉那個小鎮帶來了無限的生機。河面上,微風吹拂,泛起陣陣漣漪,河岸邊的垂柳輕輕的搖曳著,好似在水面上輕輕曼舞。河邊的小草悄悄鉆出地面,露出嫩綠的新芽,裝點著河流的兩岸。故鄉的人們依偎著河堤,或在河堤岸邊上勞作,或追逐嬉戲。小伙伴們爬上柳樹,從柳樹上折下翠綠鮮嫩的柳條,沾些河里的水,互相追逐著,輕輕地拍打在同伴的身上,或用長滿嫩綠葉兒的枝條,編織成各式各樣的帽子,戴在頭上,用力的搖晃著頭,調皮的做著鬼臉,臉上洋溢著燦爛喜悅的笑容!
一到春季,河邊的草就開始瘋長,我們興高采烈的用鐮刀割些嫩草回去,再投喂給牛吃。牛不用干農活時,我們就牽著牛來到河邊草多的地方,把長長的牛繩系在樹上,給牛吃些又鮮、又嫩、又肥的草,每隔一段時間,就變換一次位置。我們幾個放牛娃就手捧書本看起書來,或盡情的嬉戲打鬧。有時,我們坐在牛背上,淌著水過河,讓牛在河對岸去吃更多、更鮮、更嫩的草。
河邊盛產茭白,茭白是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稱茭兒菜、茭草等,茭白的莖稈高大直立,高度可達2米。茭白可做成菜,是一道純野生的美食,中國人舌尖上的一種美味佳肴。
河道里的河沙,是建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各家各戶建筑房子時,都要用到河沙。那時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沒有專門的部門和專人管理,誰都可以下河挖沙。后來,由于采沙失管失控,河道損壞嚴重,影響到了河道的安全,造成了生態的嚴重破壞。而且,由于挖沙后留下的巨坑,曾吞噬過一些人特別是中小學生的生命。于是,當地政府加強了河道的管理,禁止人們下河采沙,河道采沙情況有所好轉。
盛夏的午后,趁著大人午睡的時間,我們一些小伙伴們就會相邀一起,悄悄地溜出家門,一同來到河邊。有的小伙伴從河岸邊的高處跳進河水里,有的光著屁股從河邊近水處撲進河水里,個別膽小的從順著河邊慢慢下到河水里,水性不好的則身上還要套一個充滿氣的輪胎,當作救生圈用。隨后,大家不約而同的向河中心游去,向河對岸游去,在水中央時,有的小伙伴時而浮在水面,時而潛入水中。有時,有些小伙伴還會潛入水底,從水底下潛游到河岸邊洗衣服或洗菜的農村婦女旁,然后,突然間浮上來,把正在聚精會神洗衣服或洗菜的婦女們嚇得大喊大叫!然后,在婦女們的一片責罵聲中迅速地游向河中央。當然,河流中也經常發生淹亡事故,極少數幼兒和中小學生命喪河中,讓人傷心、痛心、揪心,心中充滿無限悲傷!我的故鄉流傳著關于鬼怪的故事,大人經常教育小孩們,不準下河洗手,更不準下到河里游泳,說水里有水怪,專門把小孩子拖入水底,然后吃掉。雖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一時間,卻也把小孩子們嚇得膽顫心驚、魂飛魄散、神不守舍的。但往往沒過多久,小朋友們就似乎已經忘記了,甚至忘得一干二凈,后來,他們依然我行我素,照例下河游泳,把大人們說的話不當回事,當然,待回到家時,肯定免不了要挨家長的打。
河對岸不遠處,是大隊集體所有的一片瓜果地。那是一大片沙質土地,含沙量很高,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很適合瓜果生長。夏日里,正是瓜果飄香的季節,滿地的西瓜、香瓜和甜瓜,無不讓人垂涎三尺!所有的瓜都屬大隊集體所有,并有專人負責看守。個別膽大的小伙伴,因為忍受不住那些瓜的誘惑,所以,悄悄的潛水游過去,偷偷的爬到河對岸,然后,利用河邊茂盛的青草和茂密的瓜葉做掩護,采用低姿匍匐方式,悄悄地爬行到瓜地里,迅速掐斷瓜藤,邊推西瓜邊匍匐爬行,待把西瓜推到河邊時,則迅速抱起西瓜跳進河水里,等到看守瓜地的大人發現時,小伙伴們早就抱著西瓜游向河對岸了,瓜地的看守人員只能呆在河邊大罵幾句,無能為力,望河興嘆。當然,有時,也有個別小伙伴被追趕、被抓到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同在河里玩耍的一個小伙伴,正在偷瓜時,被看守瓜地的人狂追了二公里遠,最后,被追上了,被抓住了,還被交給其父親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并向大隊賠償了損失。在小伙伴們偷瓜的時候,我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但也沒有制止,完全是個“吃瓜群眾”。
每年的夏秋季節,是河水暴漲的季節,也是捕魚最多的季節。河水瘋漲的時候,一般是魚最多的時候,主要有鰱子魚、鲇魚、桂花魚、青魚、草魚、鯉魚、翹嘴刁等等,六門閘(洞庭湖邊的一個閘)放水時,還有從洞庭湖游過來的一、二十斤重、甚至三、五十斤重的大魚,都是野生環境下長大的魚,用清水煮著吃,味道特別鮮美。我小時候,故鄉的家家戶戶都有許多捕魚的工具,所以,我們成長過程中從未缺少過魚,也可以說,魚兒伴隨我們的成長。在那個物資異常匱乏的年代,河里的魚養育了故鄉的人們,也養活了故鄉的人們。在大人的心目中,捕魚的好處很多,可以改善生活,沒菜吃時,甚至吃不飽飯時,可以用魚替代;可以替補家用,節省開支,賣掉魚后,可以買些油、鹽、牙膏、香皂、洗衣粉之類的;還可以把魚曬干,留到冬季再吃,不要的小魚仔還可用來喂豬、喂雞鴨,等等。聽故鄉的老人們說,過去,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年成,無論鬧什么樣的饑荒,無論田地怎么樣的沒收成,我的故鄉從來都沒有餓死過人,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現在,回過頭看那個年代煮的魚,可謂唇齒留香、原汁原味的美味,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人間美味!可惜,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現在只能停留在記憶中了,我們已經找不到當時的感覺了,因為,時光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酷暑時節,常有人推著冰棒箱子來河邊叫賣冰棒,聲嘶力竭的叫喊聲在河邊此起彼伏:“賣冰棒啰,賣冰棒啰,賣冰棒啰”。那時,由于故鄉貧窮,人們手里都沒有幾個錢,飯都吃不飽,棉被和穿衣都成問題,因此,人們根本沒錢買冰棒,但也有個別鄰居霸蠻買的,主要是小孩子吵鬧得厲害,家長看著小孩哭得傷心,覺得非常可憐,就勒緊褲帶買一根給小孩子吃。我們幾兄妹從小就乖巧懂事,從沒吵鬧過,但在我的記憶里,父母親僅買過一次綠豆冰棒給我們吃。那時的冰棒雖品種不多,但味道確實好極了,帶些香香的甜味,能解暑,能消火氣,一口下去,冰涼爽口,沁人心脾,神清氣爽。
那個年代,故鄉的人們夏季乘涼的最好方式,便是露天睡覺,因為,農村經常停電,且沒有電風扇,更沒有空調。每天傍晚時分,吃完晚飯后,人們就在河邊的適當位置擺好竹涼席和竹墊子之類的,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就躺在上面乘涼睡覺。夏夜時分,微風吹拂,人們露天睡在竹涼席和竹墊子上,有時,還有些涼意,必須蓋些薄被子之類的東西。河邊蚊子特別多,大家手里都有一把蒲扇,不停的搖曳著,有些鄰居還掛上蚊帳,但人們一般不會睡到太晚,睡到凌晨一、二點,待身上有了絲絲涼意后,人們就開始收拾東西,搬回家里繼續睡覺,直睡到天亮。大人們常說,露天睡覺不易長痱子,已經長了痱子的還可以有效消除痱子。因此,人們晚飯后,往往扎堆擠在河邊露天睡覺,這已經成了故鄉盛夏和秋初時節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小鎮的河道上有一個輪船碼頭,不少的船只停泊在碼頭周邊,有拉沙運貨的敞篷機帆船,有捕魚的帶蓬或不帶蓬的小船。那時,河流的水面較寬,河水較深,大小機帆船不分晝夜的在河道里來回穿梭,來來往往的,十分頻繁,非常熱鬧,機帆船的汽笛聲響徹在河流和故鄉的上空。
故鄉那條潺潺的唯美河流,養育著我們,珍藏著我們童年的許多故事,縈繞著我們兒時的幾多歡樂,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的故鄉兒女。夏秋季,河水波濤洶涌,奔流向遠方。白天,若是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河里游動的白色或灰色的江豚;冬季,河水枯竭干涸,水面逐漸變窄,有時,被冰層覆蓋,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后來,由于河流缺乏治理,河道淤塞,變得更窄了,河床也變淺了,有些河段已經沒水了,斷流了、干涸了、枯竭了。
時光不老,歲月不居。每當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的思緒總會被拉回到故鄉那個激情燃燒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心中總是珍藏著故鄉那條潺潺的唯美河流,腦海中盡現故鄉那條唯美河流的美好記憶。喝著洞庭湖水長大的人們,始終秉承著湖湘兒女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和不服輸、不信邪、不怕死的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滿腔熱情的奮斗著,盡心盡力的拼搏著,堅持不懈的戰斗著。故鄉的很多人,分布在全國甚至全球各個崗位上,好多人取得了不斐的成績。我永遠思念著故鄉那條記憶中潺潺的唯美河流,還有那珍藏在記憶深處的魂牽夢縈的小伙伴們。
簡歷:程奇偉,軍轉干部,公務員,愛好文學和寫作。在中央、省部級報刊雜志和多家微信公眾平臺發表數百篇文章。獲得過全國和省級征文比賽一、二、三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