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忘卻的紀念
作者:婁炳成
人的一生是要記住一些什么的,譬如,某個很特別的人;某件觸動了靈魂的事;某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等等。記住,是因為難以忘懷。魯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就叫做《為了忘卻的紀念》,名曰“忘卻”,實為紀念,為了不被忘卻。人的一生難以忘卻的人或事不多,之所以難以忘卻、被我們深深記住,就在于這些人或事,曾經震撼過我們的心靈,喚起過我們的情愫,觸動過我們的真情。一切皆為浮云,唯銘刻于記憶深處的故人故事沒齒難忘。
人最難以忘卻的,并不僅僅是命運出現重大改變的某個轉折點,甚至不是人生中的某個大悲大喜的特殊事件,而是在某個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偶然出現的某個人或某件事,使得邂逅、相識、交往、相處等這些“私密性”的情感交際,具有了特殊意義。某個人,某件事,某個看似極為平常的日子,一旦定格在了記憶中,并且經過時間的風雨而無法沖刷,歷久彌新,便成了一個人終身難忘的心結。
盡管“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但終歸在山一程水一程的人生旅途中,曾經有人陪伴過我們,曾經有些事激勵過我們,曾經有些風景迷醉過我們,哪怕到頭來只剩下了一聲汽笛的鳴響,一朵花兒的綻放,一片綠葉的舒展,一句溫馨的問候,一次短促的招手,甚至一個悵然的凝眸一望,都是那樣的別有一份韻致,那樣的別有一番滋味,那樣的別有一段蘊情。青山不以我恣意長青,我卻為青山執著不老,一片癡誠,無怨無悔。
令我們刻骨銘心、念念不忘、耿耿于懷的,不是陽光、雨露和空氣,盡管它們對于我們生命的存活至關重要,不可瞬間或缺。皆因為,陽光、雨露和空氣,是我們每秒每分每時乃至終身都不會缺少的,大自然給每一個生命無私慷慨的賜予。我們刻骨銘心、念念不忘、耿耿于懷的,往往是我們苦苦追尋、愛而不得的東西,尤其是愛得入了心、入了骨,卻無法擁有、朝夕廝守的某個人!
據說,計算機大數據測算,人與人相識的概率為千萬分之五,其中異性之間相愛的概率為一千七百萬分之一。因而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在茫茫人海中,是怎樣的緣份,才可以讓兩個完全不相識的人走到一起,即便是相遇相識相知,也總有太多的人,無法終生相守。這輩子總有一個愛而不得的人,在你心中最深處,摸不得碰不得。這個人,既是偶爾想起,也會覺得心中仍有情愫的漣漪波動泛起,仍然會像身體上長久的疾患一樣隱隱作痛。因而佛又說,今生的愛而不得,皆是前世種下的惡果。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若是你的前世種下太多的惡果,今生對你最大的懲罰,莫過于愛而不得。愛而不得——這短短的四個字,道出了多少無奈、多少不舍、多少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愛一個人,由天由緣,卻始終由不得你自己。即便愛到骨子里,愛到血液中,卻還是沒辦法廝守終生。這其中的苦楚、傷痛、無助,只有走過一遭、經歷過一場的人才會深深懂得。或許很多美好的東西,這輩子都只能擁有一次,然后任其永遠留在心底。
要說愛而不得的典型范例,莫過于活佛倉央嘉措的愛情故事了。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為六世活佛達賴之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后,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宗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后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后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也有說法只是將情人驅逐出拉薩放逐到遠方),采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關于類似的浪漫傳說還有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
他的著名《情歌》當中,有一首詩歌叫做《那一世》,深情地寫道:“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那一天/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那一夜/聽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找你的一絲氣息//那一瞬/我飛羽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還有蒲松齡和顧青霞的愛情故事。蒲老夫子的詞《西施三疊·戲簡孫給諫》中所描寫的主人公,就是這位女子。詞曰:“秀娟娟,綠珠十二貌如仙。么鳳初羅,那年翅粉未曾干。短發覆香肩,海棠睡起柳新眠。分明月窟雛妓,一朝活謫在人間。細臂半握,小腰盈把,影同燕子翩躚。又芳心自愛,初學傅粉,才束雙彎。那更笑處嫣然,嬌癡尤甚,貪耍曉妝殘。晴窗下、輕舒玉腕,仿寫云煙。聽吟聲嚦嚦,玉碎珠圓。慧意早辨媸妍。唐人百首,獨愛龍標《西宮春怨》一篇。萬喚才能至,莊容佇立,斜睨畫簾。時教吟詩向客,音未響、羞暈上朱顏。憶得顫顫如花,亭亭似柳,嘿嘿情無限。恨狂客、兜搭千千遍。垂粉領,繡帶常拈。數歲來、未領袖仙班。又不識怎樣勝當年。趙家姊妹道:斯妮子,我見猶憐!”
那一年,蒲老夫子寫顧青霞的詩至少有四首,從這四首詩中都可以看出落魄書生對這位江南佳麗的喜愛之情。“為選香奩詩百首,篇篇音調麝蘭馨。鶯吭囀出真雙絕,喜付可兒吟與聽。”他曾為顧青霞選了一百首唐詩中的香奩絕句,以讓她黃鶯啼囀似的吟誦。他稱顧青霞“可兒”,“可兒”就是讓人稱心如意、心里無法放下的人兒。顧青霞沒有辜負蒲老夫子對她的熱切期望,他在《聽青霞吟詩》中說:“曼聲發嬌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聽黃鸝。”這是對顧青霞吟詩時,人與詩歌渾為一體,人即是詩歌,詩歌即是人的生動描繪,是作者滿懷深情、用心欣賞、無限贊美之情的不禁流露、自然傾瀉。在蒲老夫子的心目中,覺得聽顧青霞吟詩就像聽黃鸝啼鳴,聲聲悅耳,美妙動人??梢韵胂?,顧青霞當時年齡很輕,聲音曼妙,儀態可人,像皎潔之明月,似出水之芙蓉,如依人之小鳥,深得蒲老夫子所喜愛。
十四年后,顧青霞因倍受丈夫冷落,懷著對蒲老夫子的一片深情、無窮遺憾郁郁而終。蒲老夫子曾與她詩歌唱和,彼此神交,視生前的她為紅顏知己,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在得知她香消玉殞的消息之后,為她寫下了一首悼亡詩,流傳于今,被世人傳誦,詩名叫做《傷顧青霞》:“吟聲仿佛耳中存,無復笙歌望墓門。燕子櫻中遺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span>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事情就是這般的難盡人意,往往在悖論中相互對立。譬如:得來容易,便也棄之隨意;而蒲老夫子夢寐以求,卻苦苦不得,因而直到老死也還在內心深處放之不下,以致抱恨終身。一面是暴殄天物,不予珍惜,始亂終棄;一面是視若金玉,引為知音,卻天不作美。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真真地可悲可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月兒缺了又圓了。桂花開了又謝了。后來,蒲松齡被稱為一代文言文短篇小說大師。在他那部名為《聊齋志異》的偉大遺著里,出現了百余篇專門描寫愛情的短篇小說,大都是鬼狐女子熱戀書生、或者書生酷戀鬼狐女子的故事,作者飽蘸濃墨,滿懷深情,篇篇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成了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讀者從那些鬼狐女子的精心描寫中,都能夠看到作者曾經為之心儀的那個女子美麗可愛的身影……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就是我們人類自身以男兒女兒的生死不渝,譜寫的一部愛情的史詩。梁?;膼矍楣适?,以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學藝術表現形式,廣泛流傳于中華大地,千年不衰,歷久彌新,家喻戶曉。通過這個凄美的故事傳說,通過祝英臺女扮男裝并且主動向梁山伯示愛的故事情結,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古代社會中女性大膽追求真愛、 渴望美好愛情的個人情感。
梁祝的愛情悲劇,使人們認真思考包辦婚姻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為改善婚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幫助。這個凄美的故事傳說,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婚姻自由的追求,是民間進步文化的積淀,代表了民間文學中積極向上的部分。它之所以感天動地,震撼人心,永久流傳,就是因為它代表了人民大眾的心聲,代表了我們人類自身所具有的真、善、美的人性,表現出了需要我們世代高揚和堅守的愛情觀。
梁?;橐霰粴埧嵩崴?/span>,具有強烈的悲劇意義,而它的“化蝶”結尾,更有積極的理想意義?;钪非蟛坏降臇|西,在死后繼續去追求,亦即生死不渝,直到理想實現,得到完美的結局?!盎钡慕Y局,體現了愛情的偉大力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千百年來,這種力量一直鼓舞著人們,向一切為了私利而破壞世間的美好的頑固邪惡勢力作斗爭,為新時代婚姻制度的確立和完善,為人類新型愛情觀的樹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閱讀《紅樓夢》,我們會感受到,主人公寶玉雖然對女孩兒很多情,其經典語言“女兒都是水做的”被傳頌至今,但他絕不是泛愛主義者。無疑,他很喜歡寶釵、湘云、妙玉、晴雯;可相比之下,他更喜歡黛玉。他對寶釵、湘云、妙玉、晴雯,有著很深的感情,但那都是只能做朋友,或者可以引為知己,譬如妙玉和晴雯;甚至還帶有艷羨的成分,譬如寶釵。但在他的心目中,卻從來沒有產生過,或者閃現過要與這些女孩兒白頭偕老的意愿。而對于黛玉就不一樣了,是下定了決心要與之相伴終身的。
寶玉與寶釵之間老早就有“金玉良緣”之說,而且,雙方的老輩、長輩,都有意無意地把他們朝著未來夫妻的方向引導。對于寶釵來說,這是她心里已經認可了的事情,充分表現在她許多次苦口婆心勸導寶玉求取功名的事情上。但寶釵并不是一味理性的,她也有感情,寶玉受到父親體罰之時,她也很難過,很傷心。寶玉對這個表姐的美貌,對她的豐腴的體態、白皙的皮膚,是很欣賞的,甚至是很艷羨的。但也僅限于一個男孩兒對于一個美女的感官上的愉悅,在他心底里,一點也沒有把這個表姐當做知己。對于寶玉來說,所謂的“金玉良緣”并不存在,“俺只信木石前盟”!
恰恰是這個“木石前盟”,演繹出了一個慘慘烈烈、生生死死、十分有緣卻又半點無份的愛情故事!眾所周知,黛玉信守愛情,正所謂,愛至深,傷也深。最后,她直至為愛情付出了自己花季年華的生命。她至情至性,空有“茜紗窗下,公子多情”,卻逃不過“黃土壟中卿何薄命”。她將寶玉視為珍寶,視為唯一,愛寶玉愛到骨子里,愛到血液中,但是敏感、細心的黛玉,在對待自己和寶玉的感情問題上,卻常常表現出過分的自卑、猜疑和憂慮,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別人。這種猜疑的結果,常常一方面傷害了自己,另一方面又傷害了自己最心儀的人。所以,她后來變得愈來愈尖酸刻薄,不可理喻,以至于失了本身的可愛。然而只因寶玉的一句“你放心”,就能讓她舒展笑顏,忘卻煩惱,可見她之所以敏感的緣由,就是對寶玉到底心屬于誰不確定的深深的憂慮,也是對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深深的懼怕?!@種純粹的無瑕的愛,在整個賈府中,也許只有黛玉一人。而寶玉卻有了功名,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他年紀輕輕的人生,可以說已經是非?!巴昝馈绷耍伤€是出家,做了和尚,以他毅然絕然留在白茫茫雪地里的那雙腳印,去續寫他和林妹妹此生此世沒能實現的“木石前盟”。
寶黛愛情的遺憾,不僅僅是當事者的遺憾,也是時代的遺憾,作者的遺憾,我們廣大讀者的遺憾!在寶黛雙方,都存在一個愛而不得的問題。佛家說的人生八苦,其中的一苦就是“求不得”。雖然求不得的含義比較寬泛,譬如,錢財、職位、名望、奇物等等,但最令人求不得的還是人——心儀的人。夢寐以求,愛而不得,可謂終身之遺憾,永遠之恨事,死不瞑目。
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是你解不開的心結;總會有一個人,是你看不夠的月亮;總會有一個人,是你圓不了的夢想;總會有一個人,是你流不完的熱淚;總會有一個人,是你讀不透的詩句;總會有一個人,是你寫不盡的詞章。她永遠地鮮活在你心靈的故鄉,駐足于你情感的世界,縈繞于你夢幻的思緒,讓你刻骨銘心、念念不忘、耿耿于懷,始終棄之不掉、放之不下。
作者簡介:婁炳成,男,甘肅省隴南市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雜志、文學網站發表小說、散文、戲劇、紅學評論、文藝評論等作品300萬字以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