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茶鄉軼事

 茶鄉軼事

 

作者:楊啟剛

 

1筆者當年與譚修楷、譚修芬的合影。


  清明前后,此時南方各地茶樹吐綠,正是采茶制茶的好時節。天剛麻麻亮,“中國十大名茶之鄉”的貴州都勻海拔1700多米高的螺螄殼茶山,已經到處是一片忙碌的采摘景象。

 

  貴州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名優茶產區,往往也是山水秀麗的風光勝地。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都勻人,我又想起了自己多年來與都勻毛尖茶結下的情緣。特別是22年前采訪都勻老茶人,對外宣傳報道都勻毛尖茶的往事便涌上心頭,揮之不去。

 

  人們都知道,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勻毛尖茶,是貴州省最著名的歷史名茶。在貴州特產中,有“北有仁懷茅臺酒,南有都勻毛尖茶”的美譽。早在明清時期即為朝廷貢茶。因茶葉外形緊細卷曲,形似魚鉤,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肉質湯色清澈、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深得明朝崇禎皇帝喜愛,并賜名“魚鉤茶”。到清朝乾隆年間已行銷海外。1915年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評比與貴州仁懷茅臺酒一起獲得金獎。1982年參加長沙全國名茶評審,被認定為中國名茶。1988年參加合肥全國名茶評比,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1993年獲得國際抗衰老食品博覽會金獎,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譽為“茶中極品”。我國著名茶葉專家莊晚芳教授特為都勻毛尖作詩云:“毛尖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怡攻關靈!

 

  然而,現在有不少人還不知道都勻毛尖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曾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奇緣。

 

  都勻毛尖茶是貴州歷史名茶,原產于都勻邊遠山區的團山、黃河(即現小圍寨辦事處哨腳村)、高寨一帶。這一帶青山綠水,四季多霧且雨量充沛,很適宜茶樹生長,茶葉品質好,是出佳茗的好地方。毛尖茶就分布于海拔1100米至1400米的高山峽谷之間或緩坡丘陵地帶,終年云霧繚繞。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造就茶樹新梢的特性。而哨腳村是毛尖茶的祖籍地,《都勻縣志稿》記載:“黃河大巢諸寨后山產茶最佳,民國四年巴拿馬賽會曾得優獎,輸銷邊粵各縣,遠近爭購。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細者,曰毛尖茶”。

 

  哨腳村距都勻市區8公里,是一個少數民族居聚區,給毛澤東主席郵寄都勻毛尖茶的譚修楷老人家就世代居住、辛勤耕耘在這個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的山寨里。2001年初,當時我還在都勻市小圍寨鎮(現小圍寨辦事處)文化站工作,當時,我和鎮廣播站的兩位同志負責包當時的小圍寨鎮團山辦事處哨腳村的相關工作。每個月,我們都要騎著摩托車下到村里去數次。

 

  當年早春二月春暖花開的一天,在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譚昌平家吃飯時,他無意之中說起了村民譚修楷50年代給毛澤東主席寄當地特產“魚鉤茶”的故事。我聽后,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歷史故事。當時吃完飯后,便立即讓譚書記帶著我沿著崎嶇的山路,到位于上寨村民組的譚修楷家去了解故事。于是,當時年已古稀的譚修楷老人,便興致盎然地給我們講起了他們當年幾個村里的年輕人給毛主席寄茶葉的故事。

 

  后來,我把這個故事寫成3000余字的題為《毛主席曾為毛尖茶取名》的文章,發表在2001223日的《都勻晚報》“周末特稿”第三版上,成為第一個向外界報道都勻茶農給毛主席郵寄茶葉撰寫文章公開發表的作者。后來,這篇文章還在團中央主辦的《中華兒女》等報刊上發表。

 

  1956年春天,在全國各地,農村合作社運動迅速發展起來,各地在經過對農村合作社的整頓和鞏固之后,又繼續進行擴社、并社和由初級社轉入高級社的運動。解放短短幾年,神州大地換了人間,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在廣大農村,千家萬戶農民熱情空前高漲。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翻身農民為感謝毛主席領導的革命給人民群眾帶來幸福,紛紛寄一些禮物給毛主席。報刊雜志時常刊登這類新聞報道。為此,中央曾作出決定,不準給中央及國家領導人寄送禮物,并將規定傳達到各省、市、區,但這類事情仍時有發生。

 

  當時,隱蔽在深山老林的都勻市新城區團山鄉(現小圍寨辦事處團山村)幾個寨子的農民,也與全國人民一道,成了國家的主人。他們白天集體參加勞動,踏歌上山坡,勞動競賽在田間,歌聲笑語飛遍山野。晚上他們組織學文化,讀報紙關心國家大事。有一天晚上,村里五位鄉村干部,即鄉長羅雍和(已故)、主任譚文邦(已故)、團委書記譚修芬()、會計王順天、譚修楷在《貴州農民報》上看到一則消息:《人民熱愛毛主席,萬里邊境送虎皮》。他們當時就議論開了:人家在萬里之遙送虎皮給毛主席,遠在貴州山區的我們能不能也送件什么東西給我們的偉大領袖呢?!他們的答案是肯定的。關鍵是拿什么送呢?村民譚修凱想到了家鄉那蒼蒼的林海之下,清清的小河旁邊,肥沃的土坡之上,春意盎然的茶園內,那綠油油的魚鉤茶(都勻毛尖茶)不就是最好的禮物嗎?想到這里,譚修凱脫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致同意,決定給偉大領袖毛主席贈送魚鉤茶(都勻毛尖茶)

 

  正好,當時是清明前,茶樹才冒出尖芽,是采摘上好茶葉的黃金時節。第二天一大早,鄉長羅雍和等人把這一想法告訴了村里的男女老幼,大家紛紛響應,一齊上山采茶。魚鉤茶采摘十分講究,尖芽只有兩丫,一丫含苞,一丫半展。一斤成品茶要有五、六萬棵魚鉤狀的尖芽。茶青采到了,大家一致推選聰明手巧的譚修芬給毛主席制茶。

 

  譚修芬當時擔任鄉團委書記,又是負責全鄉茶葉生產工作的鄉干部,她當時雖然還只是一名20來歲的普通女干部,卻有一手制茶的好功夫。她曾參加過全省舉辦的制茶技術學習培訓班,成績優異。并多次獲得過省、州勞模(現還保存了兩枚獎章。譚修芬還說,本來還有一枚獎章,可能孫子拿去玩弄丟了)

 

  當時,譚修芬接過鄉親們送來的茶青,就和村里的8個女青年一起制作。譚修芬負責炒茶、揉茶等主要工藝。平日,制茶時只洗一道鍋,而負責給毛主席炒茶則炒一道洗一次鍋,炒一道揉二道,在簸箕里用手順著揉,一直輕輕地揉出毛。揉功不到家,茶氣出不來。這樣,1斤清香四溢的魚鉤茶制成了,這一小包茶葉片片飽含著鄉親對偉大領袖的深情。鄉親們請木工制作了一個木盒裝茶葉,并隨包裹寄去一封由王順天執筆寫的短信,信的大意是:感謝毛主席讓我們貧苦農民翻身得解放,過上幸福生活……特寄上本地特產都勻魚鉤茶給主席品嘗。

 

  寄給毛主席的魚鉤茶是鄉長羅雍和(已故)和譚修芬去都勻縣新城區(現在的小圍寨鎮)郵局寄的。郵局的同志看郵包上寫的收件人是: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收,便叫羅雍和譚修芬打開看,并泡了一小杯茶讓羅、譚二人先喝,才放心收下。

 

  這樣,一個飽含著團山鄉親們對偉大領袖毛主席深情厚意的郵包從都勻寄出了。接下來,是漫長難捱的等待。

 

  又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天,郵遞員送來了一封用粗線封著邊的特掛大信封。寄信人地址署名為“中共中央辦公廳”。信中寫到,茶農高級社(當時團山已轉為高級社),你們寄給毛主席的茶葉已收到,中央曾有規定,不準給主席寄東西,經主席批準,寄給你們16元錢,作為成本費。落款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并蓋有辦公廳的公章。

 

  據王順天、譚修楷兩位老人回憶,中央辦公廳的短信是用老式打印機打印的。在信的結尾,是毛主席親筆簽下的幾句話,字體道勁有力,無拘無束。這幾句話說明,毛主席已品用毛尖茶后題寫的:“寄來的茶葉已收到,茶葉很好。今后山坡上可多種茶,茶葉可命名為毛尖茶”。

 

  “毛主席收到我們的茶葉了!”大家奔走相告,爭相傳閱主席手跡及中央辦公廳的短信。不識字的鄉親也吵著叫人念來聽,用手去摸摸那仍散發墨香的手跡。

 

  當天晚上,村里年輕人提議搞一個文藝晚會。在晚會上鄉親們一遍遍讀著來信,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為響應主席在信中提出的“今后山坡上可多種茶”號召,村里的年輕人當晚在會上表態,第二天上山開荒辦一個新條園,起名為共青團茶園。

 

  毛主席回信并建議“魚鉤茶”“可命名為毛尖茶”,奇跡般地與《都勻縣志稿》上記載的“最佳細者,曰毛尖茶”吻合。這之后,使原來就較有名氣的當地數百年來一直稱為“魚鉤茶”的茶葉經毛主席的建議改為“毛尖茶”后,更是聲名遠揚。

 

  中央辦公廳及毛主席的來信很快傳到區、縣里(當時都勻仍為縣)。人們成群結隊涌向團山,來參觀學習,看看毛主席的手跡。縣文工隊到團山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文藝演出。團山群眾這段日子沉浸在無比的幸福和快樂之中。

 

  經鄉里認真研究,決定將中共中央辦公廳寄來的16元錢轉給鄉團支部作為活動經費,帶領山區茶農多種茶。從此,鄉親們種茶的積極性更加高漲。為了把毛主席寫給鄉親們的書信保管好,鄉里決定找一個合適的人選負責,幾重篩選,最后選中了生于19301026日,幼年讀過6年的私塾,后又讀進4年的國民小學,胸中有些墨水,時任鄉里出納員的譚修楷,譚修楷也把保管毛主席的信件當作一項光榮任務,十年如一日地小心翼翼地珍藏。

 

  轉眼間10年后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原團山鄉鄉長羅雍和下臺了,譚修楷也不無意外地被打成了“四類分子”,政治權利也被剝奪了,那年4月的一天下午,他正在田里犁田準備栽種秧苗,團山公社的一群民兵氣勢洶洶地前來他家抄家。說他在舊社會被抓過壯丁,當過幾天“國民黨”,是“壞人”,要查他的“歷史問題”。在他家不分青紅皂白地翻箱倒柜,甚至把他當鄉出納員時做的各種賬本資料等一古腦兒地翻出來,用籮筐挑到寨子門口的小河里邊一把火燒掉。當時,那封珍貴的信就鎖在一口大木箱里,放在樓上,也被抄走。這封珍貴的信從此便消失了。譚修楷因此痛苦萬分,臥床不起……

 

  1976年,譚修楷老人被摘掉了“四類分子”的帽子,恢復了名譽。當年采訪他時,他飽含深情地說:“我受了那么一點曲折和磨難,和整個中華民族相比,這點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常常想起多年前給毛主席寄茶葉的往事,這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就是這件事了,它是我一生中的精神寄托,是我生命的一個支撐點,是我生命中最佳年華的無怨無悔。現在,哨腳村已有茶園1000多畝,我家就種了20多畝。都勻市成立了毛尖茶集團公司,擁有近3萬多畝優質茶園,毛尖茶遠銷海內外。要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得知這些,該是多么的高興啊!

 

  關于那封信,譚修楷老人去世前一直心存僥幸。他說,興許那封信當時沒被燒掉,而是被哪位好心人悄悄地保存下來了。對此,我撰寫的《毛主席曾為毛尖茶取名》的文章發表后,都勻市政府于20015月專門撥出100萬元專款尋找毛主席親筆信,22年過去了,至今仍杳無音信,現仍在進一步尋找中。

 

  而今,直到春茶上市之時,各地的茶商們都會來到都勻市茶葉交易市場爭相收購“都勻毛尖茶”,而小圍寨辦事處團山的茶農們,憑著身份證,茶葉可賣得好價錢。“這是毛主席喝過的都勻毛尖茶!”——茶農們自豪地夸著手中珍品。

 

  譚修楷老人作為當年給毛主席郵寄茶葉的親歷者,與都勻毛尖茶結下了深厚的緣分。他常常出席各類茶文化、茶交易等茶界活動,并將都勻毛尖茶的種植、炒制技術傳授給后人,不遺余力地宣傳推介都勻毛尖茶,擴大都勻毛尖茶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伴隨著年復一年的種茶炒茶生活,譚氏后輩延續家族茶緣,兄弟姐妹同心協力,于2016年申請注冊了“譚修楷都勻毛尖”“譚三妹都勻毛尖”兩個譚氏家族茶葉商標,成立了譚修楷都勻毛尖茶業有限公司,續寫百年都勻毛尖的傳奇。

 

  2018108日下午2時,譚修楷老人在現小圍寨辦事處茶農村哨腳組家中因病去逝,享年88歲。他雖然去世了,但都勻乃至黔南人民永遠銘記他對都勻毛尖茶作出的貢獻。


2楊啟剛 近照


   作者簡介:楊啟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民族文學》《山花》《北京文學》《人民日報》等報刊,被《散文選刊》《讀者》《作家文摘》等報刊轉載,入選《中國散文大系》《中國散文家代表作集》《音樂這扇門——中國近現代名家音樂散文集》等選本;榮獲“中國當代散文獎”“孫犁散文獎”等獎項;作品被翻譯成英文、韓文、蒙古文等文字對外推介。公開出版有散文集《一城燈火》等多部專著。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狼人综合网| 伊人a.v在线| 伊人免费视频二| 奶大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你懂得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黑料不打烊最新地址|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西西人体44rtwww高清大但| 天天插天天操天天射|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欧美视频在线观|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无人视频免费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理论精品午夜电影|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天堂最新版www| 美女邪恶色动图gig27报| 日本高清xxxxx| 晚上看b站直播软件|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免费网站| 天天干天天插天天射|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爱情岛论坛亚洲永久入口口|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777成影片免费观看| 影音先锋男人天堂|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