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茶道
作者:羅里寧
有人喝了點茶,就敢于對茶道津津樂道,“語不驚人死不休”。我不懂茶道,但聽人說茶道,好像也聽不出什么道道,反倒是“你不說我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涂了”?!暗馈边@玩意兒,還真不好道。
據說日本茶道最講究,中國茶道為正宗。我才疏學淺,加上孤陋寡聞,不論是講究的日本茶道還是正宗的中國茶道都不大了解,倒是見過民間的所謂的茶道,不敢說它正宗不正宗。
是在一位前輩朋友那兒喝茶,茶盤上擺著一套茶具,一壺四杯,壺是紫砂壺,杯是白色的小瓷杯,小瓷杯之外,還有幾個細長的小杯子,泡好茶,先往那細長的小杯子倒,再把小白瓷杯翻蓋上去,然后把它們倒扣過來,輕輕提起細長的小杯子,讓茶湯留在小白瓷杯,把那細長的小杯子送到鼻孔底下使勁地吸聞,說這是聞茶香,那個細長的小杯子,也被叫做聞香杯。前輩朋友說:“先聞香,后品茶,是茶道的一個過程?!?/span>
其實那樣聞,并不能聞出什么特別的香味,也不是很雅觀,還未免有點裝模作樣。這茶香味,實際上在泡茶的過程中就可以聞到,喝茶時那個白色的小瓷杯也可以聞得到。在一些茶莊或者茶葉店,看到一些小姑娘在那兒“表演”茶道,也是重在表演上,看不出“道”在哪兒。我對于茶道也還是稀里糊涂的。
自古喝茶就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位列于末,大概是寺廟里的和尚把禪意融進茶里,然后才慢慢有了茶道。這當然只是我個人的猜想。我沒見過正宗的中國茶道,在電視里看到過講究的日本茶道,整個過程確有許多講究,他們似乎也很享受那個過程。日本人岡倉天心專門用英文寫過一本《茶之書》的書,向西方世界譜寫了一曲意味深遠的以“茶道”為主題的“高山流水”。都說日本茶道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那么中國茶道應該比日本茶道更加講究一些。中國人陸羽的《茶經》,也比日本人岡倉天心的《茶之書》,要早上許多個世紀。中國的陸羽,才是真正的茶圣。
然而茶道,并不是人人都會講究,對于普羅大眾來說,喝茶解渴就是他們的“道”。不過也有例外——有的不大不小的老百姓,特別是手中有一點點權力的人,就十分熱衷于這道那道,除了“茶道”,還有“煙道”“酒道”之類,有人抽煙,每天一包“大中華”,有人喝酒,非“茅臺”“五糧液”不喝,也不知道他們的“道”道在哪里,聽說有人抽了不少假煙,喝了不少假酒,連自己都不知道,只要那個名牌而已,遑論其“道”,——扯遠了,還是回到喝茶上。有人買些名貴的紫砂壺,找些名牌礦泉水,買些很貴的茶葉在那兒泡,也美其名曰茶道。這本也無可厚非,只要你有錢,舍得花錢,你愛怎么道怎么道??纱髱浊踔辽先f一個的紫砂壺,幾百上千甚至幾千上萬一斤的茶葉,跑到外省去拉“優質”礦泉水,我還想不出誰有那么大方舍得那樣花自己的血汗錢。茶的好喝與不好喝,也并不是由壺和茶和水的價錢來決定的,我喝了幾十年茶,雖然不懂什么“茶道”,但對喝茶還是有一點體會,茶只要對自己的口味,泡出來自己感到好喝,就是最大的“道”。
有段時間“國學”很熱(現在還有點熱),有好者在不同場合講解《老子》的道,以幫助他人提高文化素質。我文化水平低,聽不出道道。李零教授有本書,就專門講《老子》,以《人往低處走》為標題。我喜歡這個標題,對于“道”也有自己的理解,道有大道和小道,不管什么道,只要是正道就行。人是要走正道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