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回老家
作者:方成龍
農歷壬寅年二月二第二天,趕上了周六休息日。大清早的太陽斜射在涼臺上,透亮、干凈、溫暖,昭示著春日的氣息。
妻子推開涼臺的玻璃窗,頭伸到外面看了看,爾后縮回來,笑臉如花,說:“今日去哪兒?”我說:“這大春天的,到處都是景致。”
我們走出小區,來到匡河岸,這是這個城市精心培植的敞開式景觀休閑帶,綿延八九公里,樹木花草蔥蔥,鳥鳴不絕入耳。經過冬洗禮的槐樹,倔強的挺拔著,枝上已布滿了綠意;野迎春浮泛著金黃光,似乎春日里更添加了氣息生機;海桐淳厚的綠葉剛洗的一般,油光錚亮,乳白的碎花瓣點綴其間,香氣撲鼻,咋一看會以為是梔子花的兄弟;柳樹是這個時節最招眼的,倒垂的枝條越長越興致,枝條上還點綴著透剔的綠葉瓣,看著就想起妻子當年背后的長長辮,而枝條下點點觸摸的匡河水,一平如鏡,清澈見底,水里的小魚小蝦在穿梭嬉戲,不遠處插在水中的蘆葦桿正演變著由刷白蛻變到青綠,似乎可以聽到滋滋的演變聲,一只野鴨在蘆葦叢游蕩,時而以水為紙畫了層層疊疊向外放射的圓弧。
妻子說:“春天一切都活絡了,到處都有了生機。”
“是的,要么我們換的地方,到商城看看?”我接上話,也想調節一下眼見的景色。
話語間,順著匡河岸道,一轉彎就進了商城。這是一家大商城,地面花花綠綠的大理石鋪面,潔凈的可以躺下打滾,屋頂吊著的是大紅的燈籠與色彩氣球,大門口、樓梯處都豎立著“春季大甩賣”“換季大降價”的海報版,空氣里流淌著張德蘭那柔情的《春光美》歌曲。或許是我們來的太早緣故,人頭稀少,有點冷清,妻子在一堆換季衣前看了看,又拿起一件摸了摸,一位美女服務員正趨步來迎時,妻子說:“現在也沒有啥,趕晚上才來吧。”轉身后我們走出了商城。
商城外陽光燦爛,路上人漸行漸多。又拐幾個路口,我們到了天鵝湖畔。一群大媽正在廣場賣勁的歌舞,暖洋的春日激發了更大的張力,晨練依然處于跌宕高潮中。廣場似乎比商城人頭多。偌大的湖面靜靜的,安寧鋪展開,顯得很廣闊,溫柔融入其中,不由的使人想起“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詩語來。我沿臺階而下,來到湖邊,拘一捧水,水已是滑滑的,癢癢的,溫柔如油般細膩,已去了冬日里刺骨的寒涼,捧到妻子的鼻下,她聞聞了,連連說“青香味!青香味”。我想,這青香味不就是春天綠所滋生的春味嗎?
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年夫婦身著運動衫,快步從我們身邊而過,聽他們的話語,知道他們是這個春天第一次來。我回轉身又追上他們,想聊幾句,他們說:“春天來這里,走一走,就是一場心情放縱,就是一次心緒復歸。”爾后是爽朗的笑聲。原來,他們四十多年前的一個春天里相愛在這里,天鵝湖畔花草相間的情侶道上留下有甜蜜的記憶,他們在追尋一個春天的舊夢。
目送著老年夫婦身影遠去,妻子說:“到菜市場看看吧。”
此時,太陽已升至一丈多高,普照大地,春光明媚。菜市場人聲鼎沸,五味飄香。菜攤前,新鮮菜擺的滿滿的,有菜薹、韭菜、菠菜,還有薺菜、春筍、馬蘭頭等,琳瑯滿目,閃放著新鮮的弧光。女老板面帶笑意正忙著稱菜算賬,手機微信叮當叮當的收款聲夾雜其間。妻子拿了一把菜薹,又挑了一把香椿芽,老板說“這是時令好菜,正嫩著呢”。妻子連價格都沒有問就買了。
這時鄰攤一股清香飄來,我順著香味一瞄眼,原來是一大盆槐花,那花瓣如蓮蓬子大小,白白凈凈的,有的還附著青葉衣。我快步走過去,那老板笑臉相迎,說:“這是從外地進的,剛送到,又香又甜,可以嘗嘗。”我捏了一瓣花含在嘴里,先用舌頭呡一下,然后輕輕咀嚼,甜絲絲的,也夾雜著一絲青澀,而腦海里浮現的是遠方老家門口的那棵槐樹,是記憶里爸爸帶著我鉤取槐花的情景,是媽媽從鍋里端出蒸熟了的槐花香味,眼簾里也情不自禁涌出了串串淚水。一旁的妻子說:“走,把菜送回,我們現在回老家去……”
作者:方成龍(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