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紅的心思
作者:王軍
每到人間芳菲的四月,在老家的山岡上,那些雜草叢生的樹林里,一棵棵怒放的映山紅,紅艷艷地熱情似火,遠遠地望著它,一種不盡的心思總在它的花旁若遠若近,即泛即起。
在那塊土地上,我總以為它像親人的眼睛,一方將士的熱血。那個寒冬臘月,那個艱苦的歲月,人們處在極寒的夜里,流著思念的淚水,盼著親人的返歸。
當時,人們把紅軍當作至親的親人。在殘酷的斗爭中,那個衣不遮體的年代,人的心里沒了指望,生活也沒了方向,幸福常沉在黑夜之中。
忽然有一天,在閃閃的紅星點燃鄉親們生存的希望時,一種生命的盼頭在心中苦苦等了28年。這28年之中,人們從沒悲觀過、失望過,親人倒下,一個接一個地一如既往;血染屠刀,一個接一個的將紅旗插在信仰的路上。
為此,在讀到那段歷史那些故事那個壯懷激烈的場面時,我的心總在那片沉淀的記憶中泛起無以言明的緬懷。
那時,信仰至高無上,革命的情誼至高無上。當時當地流傳了火一樣的革命熱情,人們在心中到處念著:“最后一粒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拿去做軍裝,最后一床被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兒送去上戰場。”
在那個艱難的歲月里,一陣血腥過后,又一茬壯漢站了起來,直到春暖花開,直到革命露出勝利的曙光……
于是,那里山山埋烈骨,人人守忠孝。
每次的每次,在那個清明時節,我常跑到大山的深處,立在欲開的映山紅前,仿佛一個個紅軍的靈魂,在軍號吹響的路上,不惜年輕的生命……
那是大別山山上的映山紅,一簇簇地開著,在溝坎邊,在巖石旁,在叢林中,在山頂上……它有著歷史的血脈,有著鮮艷的風采。難怪《再見了,大別山》是那么的滿腔熱血,難怪《我在新縣等你》是那樣的深情厚意。
至此,在人間美好的時節,一個樹綠花香、蛙聲如潮、蟬鳴似歌的天里,帶著你的心情,邁著輕盈的腳步,去趟流水潺潺的山邊,望著林中一片片露出的杜鵑花朵,像一堆堆爐火,紅艷艷的,或許你也會跑了過去,感慨綠水青山的不易。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