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賞點滴
作者:梁耀鮮
最近,有讀者跟我交流,鼓勵和略帶夸張的言辭中表現出對我所寫散文的興致和關注,進而對怎樣閱讀好理解好那些文章,表達出由衷的好奇和真誠的意愿。在這里,我就像一個農人,把自己怎樣翻地,怎樣耕耘,怎樣育苗插秧,還有做這些農活當中的體驗和收獲,用片言只語,勾勒其中的粗疏框架,描繪心中蘊藏的自創圖畫。由于筆力不逮,當然不乏淺陋和無知。
散文來源于生活,能俘獲人心的是同樣生活中的不同感受,能為人稱道的是不同感受中不一樣的表現方式。散文在文學大家庭中是一支最為龐大的族系之一,從事散文寫作的人很多,就像夏日的北海銀灘,趕往那里的人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有人去游海,有人去照相,有人去野躺沙灘享曬陽光。游海的方式也不一樣,有自由泳、仰泳、蝶泳,當然也會有狗扒的。所以,散文有范式嗎?魯迅早就說過,散文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鐵凝也說過,散文河里沒規矩。所以如何欣賞散文,胡適有關文學的理解值得我們參考。他說,文學有三種性:一是懂得性,就是要明白;二是要逼人性,要動人;三是美。所以他說,文學就是“好”的文章,“妙”的文章,“美”的文章罷了。大師們的這些話語,達地知根,給我們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了。
其實,在散文創作實踐中,我最注重的就兩方面,就是散文的“真”和“美”,這兩座山一直是我孜孜以求、攀登不止的高峰。
“真”指的是取材真,感情真,還有表現真。我讀過的散文不算少,真正能打動我、叫我手不釋卷、難以釋懷的,都是這類文章。林清玄的《幸福,其實在一粥一飯之間》有段話這樣寫道:“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喝飽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嘔氣,哦--長長的一聲。我站在旁邊簡直看呆了,羨慕得要死掉,忍不住憂傷地自問道:什么時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飽?什么時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嘔氣?因為到讀小學的時候,我還沒有嘗過喝汽水到嘔氣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氣嘔出來,不知道是何等幸福事。”這樣的生活素材,看不到虛構和臆測,人事地景,都是客觀存在的。作者那份小時候對汽水有一種特別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的真實情感,我們能在字里行間看到感受到。那自然質樸,近乎直白的表現形式,我們也看到了作者磨礪之功和筆力之高。讀了這篇散文之后,當每次談到幸福的話題時,我都會想起這段話。
我喜歡的散文集,都有同樣的特質,想象的東西,和真實存在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沖擊和感動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朱自清的散文集《永遠的背影》,季羨林的散文集《一花一世界》,寫的都是自己的真實生活,親身經歷,愛是真愛,恨亦是真恨,不摻雜任何虛情假意的成分,我很喜歡。余秋雨雖是歷史文化學者,但他的散文集《君子之道》,無論一人一事,無論一地一景,作者的情感是真摯的,是飽滿的,是忠實于自己內心的。這些文章,就像星星一樣,閃爍于天際,永遠照耀著我們。
我的許多散文,也還是嚴格忠實于這些核心要素的。《喜筵》寫的是農村婚宴,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看完文章就相當走完了農村婚宴一個流程,文中所展現的每一個畫面,你會感覺到它的真實和溫馨。親友幫工,熱熱鬧鬧;嗩吶迎親,喜氣洋洋;讓菜敬酒,禮數周到。整個篇幅,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自己的認知和感動,貫穿始終。那是生活再現,真實記錄,真實感受。寫散文就是這樣,作者的情感是否真實真切,猶如飯菜的味道究竟如何,讀者品嘗一口就能確切地知道,決然騙不了人。如果作者之所寫連自己都無法認同,無法感動,卻妄想于能感染讀者,無異于掩耳盜鈴、自欺欺人。最近我寫的《年韻》《追尋人間煙火》《收藏春天》等等篇章,都是小切口大題材,小故事大格局,寫人間煙火,展時代光華,這些文章很快被黨報黨刊刊載。
散文的“美”也是我們十分推崇的。有專家說,散文要有散文的結構,有詩歌的語言,有小說的細節。這些說法雖有些偏頗,但也點出了一些散文的特點,道出了部分讀者的期盼。散文之所以“美”,大概就是體現在這些基本要素中。
梁曉聲有一篇散文,題目叫《人生最大的寂寞是什么?》,文章雖然不長,但寫得纏繞,巧妙,很值得研究和借鑒。文章開頭說,“都認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無事可做,想說話而無人與說,想改變自身所處的這一種境況而又改變不了。”中間首先寫了一些大學生有書不讀書而寂寞,大學的寂寞包藏在許多學子追逐時尚和娛樂的現象之下。接著寫了自己的父親因為文盲讀不了書而寂寞。近五十歲的男人了,他學起了織毛衣。沒有第二個人,沒有電,連貓狗也沒有,更沒有任何可讀物。有,對于他也是白有,因為他幾乎是文盲。再下來講一個學富五車的學者因為被囚禁無書可讀而寂寞。他的心經受了雙重的寂寞的傷害。文章的結尾這樣寫:“人啊,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讀書吧!”文章在取材上肆口而食,東一錘西一鋃,事例都可以獨立,但是都在緊扣題旨,前后呼應,完美地做到了不拘一格,形散神聚,是一篇成功散文的范例。
我的《自由慢時光》《美心美食》《出發百色》等篇章,題材廣泛,結構自由,但九九歸一,紅線貫穿,意境深邃,也算是既循規蹈矩又特點突出的散文。這些散文,我都像一個刺繡師,繡山繡水,繡榭繡亭,那朵芍藥花,那棵老斜松,還有掛在右上角的紅太陽,所有這些,點點線線,虛虛實實,都是為了表現那幅畫中繡在左上角的那首詩,特別要表現的,是那個繡在最上面的朗然入目的標題。
至于散文的語言,百家百樣,各有特點。我還是喜歡汪曾祺的風格,樸素、平淡,韻味無窮。散文的細節描寫,是優秀散文的重要標志。王安憶是大師,她的《說一說張愛玲有多 “俗”》,文中有許多恰到好處的細節描寫的片斷,具體、形象、清晰,給人留下揮之不去的印象,是教科書了。
寫散文是一件幸福的事,讀散文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正如看棒球比賽,你要先了解其相關知識和比賽規則。要欣賞散文,你也應該先花點時間,了解散文知識的一點皮毛,芝麻綠豆,這或許會更好些。
2023年4月13日
作者簡介:梁耀鮮,壯族,廣西田東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語文教師出身,供職多個行業。愛工作愛生活愛文學,詩情約畫意,我手寫我心,喜歡在散文詩歌創作中尋找快樂。心香一瓣常分享,網絡報刊有稚文。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