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列車:朝著大西北駛?cè)?/span>(內(nèi)蒙篇·上)
作者:安玉琦
草原經(jīng)過一夜大雨的洗禮,
更加清新純凈,
并散發(fā)著陣陣芳香;
天藍得透亮,
像面明鏡照得天地無限深遠;
太陽金燦燦的像朵盛開的向日葵,
不扎人眼卻讓人溫暖……
這下可忙壞了攝影師,
因為都想與草原留下個約定……
(一)
6月5日15:08,火車抵達內(nèi)蒙古首府——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呼和浩特市,蒙古語意思是青色的城,故簡稱“青城”。
接團的導游叫“小石頭”(他讓我們這樣稱呼他,但直到與他分別也不清楚這個別名的“奇奧”,至少鄙人糊涂著,糊涂到底也好,不是“難得糊涂”嘛!)——小伙子(看樣子30來歲)既聰明又狡黠(用狡黠二字有點重,只是有點滑頭),但普通話說得很地道,沒一句聽不明白的,而且解說起來很有挑逗性,不時引發(fā)車里“哦哦”、“嗷嗷”的應(yīng)答聲。小石頭在車上指引著,經(jīng)過青城主要街道,意思讓大家先看看市容,初步留下美好印象,駛出市區(qū),說是直往希拉穆仁大草原,可與呼倫貝爾大草原媲美。
沿途看不盡的是連綿的群山和廣袤的駝絨般的草原。在來之前,聽來過草原的朋友說,現(xiàn)在還不是草原最美的時候,言之不假,“乍看之下,草已是綠的了。可是,再仔細一看,你就會疑惑起來。那綠色的光芒并不純粹,倒像是地上冒出來的一層朦朧的綠色絨毛。還有不少冬天的枯草舍不得退休,這就為綠毯上融合了一種鵝黃的色調(diào)。”(江來《江山凝目》)
半路上,小石頭以強硬的口吻讓大家到草原后品嘗“烤全羊”,每人400元,并且急著收錢,這下惹火了后座一位老先生,與小石頭理論起來,接著車上的人也都附和著,小石頭“見勢不妙”,便以商量的口氣說“那就自愿吧”。但他消極了,坐到副駕坐上不再解說了。有人見到車窗外好奇的景物,詢問他也是愛答不理的。好在車上大多是上了歲數(shù)的人,“大人不見小人怪”嘛,沒跟他一般見識,一時間,車上鴉雀無聲,而車的馬達聲卻愈加怒吼起來,百分之百超著速,……據(jù)旅游達人說,司機與導游有著共同的利益,言下之意,也是“吃外快”的。
到達希拉穆仁大草原,按協(xié)議應(yīng)該舉行“蒙古族迎客——敬獻下馬酒”,雖然這里有高頭大馬,還有彪壯的漢子,可是沒有儀式,反而圍上我們,嚷叫著讓大家騎神馬,飛馳草原,一小時只收100元錢。
再就是觀看“蒙古男兒三藝”摔跤、賽馬和射箭表演,只是個過程,無精彩可言。
摔跤——兩對小伙子,擺開架勢,像鷂鷹捉雞那樣,先是面對面扎煞著兩手,擺弄著雙臂,在原地兜圈子,瞧準時機,兩人便交加在一起,扭打一會,三兩下子就結(jié)束了,索然無味。
賽馬——一隊駕騎五六匹馬的樣子,騎手身著華麗彩衣,頭束紅綠飄帶,從草原不遠處奔跑而來,但看不出那種烈馬四蹄奔騰、讓人興奮不已的氣勢,也就是為了應(yīng)付表演而已,所以沒有拍手叫絕的。
射箭呢?我們愣等了多時,小石頭從遠處一家飯莊走過來,不好意思地說,因為你們不吃“烤全羊”,兼帶表演射箭的“全羊飯莊”的老板不給面子,不讓射箭伙計表演了。我們只能干瞪眼,吃下啞巴虧吧,也不再與跟小石頭“理辯”了,因為還有好幾天靠他導游,怕他甩“臉子”。
(二)
掐頭去尾,一天的行程就不盡人意地結(jié)束了。晚飯就在這家“全羊飯莊”——外觀華麗、鮮艷、氣派,極富民族特色,室內(nèi)畫廊雕壁耀人眼目,民俗繪圖令人好奇,民族圖騰(如牛頭、弓箭等)則讓人敬而遠之。
十人一桌,八菜一湯,最吊胃口的是“手把羊肉”——上到桌上,滿滿一大花盤子,不過底下是用羊骨頭撐起來的,所以每人只能品嘗一小塊,但食之淡而無味,大概是“大鍋飯”的通病吧?
夜宿草原“蒙古包”——規(guī)模不小,足足有幾十座,很是壯觀。我與w君住一蓬。蒙古包外表很華麗,但里面很簡陋,兩張單人床,被褥潮濕且黑不拉幾;一把水壺,熱水不夠喝,想自己燒,又找不著燒水壺,只好干忍著;洗漱水扎涼,聽說是來自地下幾百米的深水,雖有沖澡設(shè)施,但放不出水;外面暴風驟雨,門銷插不住,風刮門開,只好用繩子拴上,但拴不住,又去叫服務(wù)員來修理,但他卻找不到工具,我們只好用椅子頂著門,還恐怕野獸來訪,又把暖瓶立在門口,聊且過夜……
唉!這一夜啊,是驚魂的一夜:電閃雷鳴,大雨滂沱。
翌日清晨,我們紛紛走出房間,站在高處看日出。小石頭興沖沖地走近我們,用欣喜的口吻說:“都說山東人善仁樂施,一點不錯,草原上好幾個月沒下雨了,是你們山東人給蒙古人民祈來的福啊!”
草原經(jīng)過一夜大雨的洗禮,更加清新純凈,并散發(fā)著陣陣芳香;天藍得透亮,像面明鏡照得天地無限深遠;太陽金燦燦的像朵盛開的向日葵,不扎人眼卻讓人溫暖……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啊,這下可忙壞了攝影師,因為都想與草原留下個約定,于是爭先恐后進入鏡頭,那姿勢、那表情浸染著童稚般的欣喜與快樂……
吃過早飯,大家急忙收拾行李,準備上車回“青城”。這時,小石頭卻說,要在草原上自由活動一上午,吃過午飯再走。這下潑得大家一頭霧水,草原活動項目昨天都完成了,就干等著四五個鐘頭在這里吃頓午飯?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質(zhì)問他,但他執(zhí)意說“這是旅行社安排的,我也沒辦法,只能按行程走。”
咳!我們也沒辦法,有的呆在車上閑聊,有的在車上裝睡,有的下車趕去“敖包”拜謁,我獨自在草原上隨便溜達著,任意觀賞著。這里的螞蚱很特別,落在地上是褐灰色,飛將起來,卻如蝴蝶一樣美麗。我想捕捉它玩玩。可它很精明,還沒到它跟前,便警覺起來,等靠近了,正要抻手捕捉時,它卻忽而展開漂亮的雙翼緩慢起飛,引逗著你去追隨它,像是老鷹捉小雞游戲,但幾經(jīng)回合,贏家還是螞蚱。由于我未能與螞蚱近距離接觸,既失望又驚喜。失望的是,未能撫摸一下它那五彩的羽翼,留下“佳人不可遇”之遺憾;驚喜的是,它那么靈巧,活像草原上的精靈,叫人“一睹芳容”足矣。
要問這一上午你有什么感受,多數(shù)人會說,就像這頓午餐無滋無味。
(三)
下午回到青城更是索然無味,純粹是蹉跎時間。我們先進了“中國燕麥博物館”,說是博物館,反正我沒有獲得多少知識,只是記下了內(nèi)蒙古有三寶:山藥、莜麥、大皮襖,但用莜麥制成的食物不下三四十種,盡可隨意品嘗,但我沒有中意的,想急著出來,但小石頭不讓,說得呆夠一個鐘頭,其實就是讓你選購燕麥產(chǎn)品,他好提成。最后,我還是空著手出來了,小石頭見到我臉色變得有點陰沉。
來到“蒙亮”,這里展示著“蒙古族特色”產(chǎn)品,心想這回怎么也得買點啥的,不然對不住小石頭的臉色。展區(qū)很大,展品門類繁多,有皮制品、錫制品、純銀制品、裝飾品以及奇石、蒙古地毯、駝絨、牛角梳等等,在品嘗區(qū)里,任意品嘗牛肉干、奶酪等幾十個品種,可我不擅長買這些婆婆媽媽的東西,甚至連看都覺得浪費時間,于是匆匆走過,來到“蒙古刀”專區(qū),不禁眼前一亮:大刀、小刀明光閃亮,教人愛不釋手;長劍、短劍款式新穎,佩將腰間何等英武!可是不能隨身攜帶,只能托運。我在這里心儀多時,徘徊良久,還差點超了上車時點,而購物袋里只裝著一把指甲鉗和一個折疊小剪刀,小石頭站在車門口,見我提著購物袋,臉上有了笑容,也沒責怪不守時。
太陽快要下山了,最后去“大召”(漢名“無量寺”;蒙語稱“伊克昭”,意為“大廟”),自由參觀,只給40分鐘。在車上,小石頭語速很快地解說著,清朝時,呼和浩特被稱為“召城”。當時的召廟很多,民間就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綿綿召”之說。而大召則居于明清時期著名的“七大召”之首。大召里面的珍藏品極為豐富,其中堪稱“三絕”的有銀佛、龍雕、壁畫,以及佛殿內(nèi)的各種彩塑、金銅造像、晾佛節(jié)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爾經(jīng)卷,以及宗教活動使用的各種法器、面具等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藝術(shù)珍品。
聽小石頭車上這么一說,“大召”還是很有看頭的。于是我加快腳步,又如沒頭蒼蠅似的,撞著什么看什么,看不懂的就快用手機拍下來,回頭再看;恐怕誤了鐘點,滿寺里轉(zhuǎn)悠,雖然說不出什么禪悟,但愿:佛,如“蓮花上的寶珠,神圣啊,吉祥!”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