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的稱呼
作者:郭偉
賈寶玉叫什么?當然叫賈寶玉啦。不過賈寶玉只是“那個人”的姓名。他的乳名叫寶玉,號怡紅公子(作詩時所啟,也可以認作是筆名吧)。在《紅樓夢》中,他無字、無道號、無謚號,諢名、綽號也有幾個,但不雅也不便提起。單從已有的幾種稱呼上,基本上能準確地識別他了。
在家族、親族、社會交際中,稱呼賈寶玉的方法還有很多。賈祖母叫他孫子、乖乖、心肝寶貝兒、淘氣包、活閻王。賈政、王夫人叫他兒子、犬子、蠢才、冤孽。薜寶釵叫他表哥、丈夫、相公、夫君、愛人、男客。元春叫他寶兄弟,王熙鳳叫他堂弟。探春、迎春、惜春、賈環(huán)叫他寶哥哥。林黛玉叫他表哥。秦鐘、蔣玉涵、柳湘蓮稱他金蘭兄弟。史湘云咬著舌叫他愛哥哥——二哥哥,王道婆稱他干干兒子。賈蘭稱他為叔叔,賈蕓一度叫他父親大人,襲人、紫娟等人叫他寶二爺。如果《紅樓夢》繼續(xù)寫下去,還有人稱他姑夫、舅父、姑爺、表爺、大老爺?shù)取]事還找事,賈寶玉給妙玉的回貼上,又自稱“檻內(nèi)人”。
如果賈寶玉混得個一官半職,又可以稱為賈員外、賈侍郎、賈司徒、賈尚書……
有些國人有見“紅”就攀親的惡習。哪怕轉(zhuǎn)車千次,也會找出同宗、親族、世交、友類的一些聯(lián)系來,五百年前是一家嘛。隨即排出輩份、互報年庚,得到至少一種稱呼,哪怕是十八代侄孫也虔誠恭敬、心甘情愿──大樹底下好乘涼嘛。
薛蟠與賈寶玉之交,加深加固了王薛聯(lián)盟;秦鐘、柳湘蓮、蔣玉涵結交賈寶玉,與其說是友誼,不如說還是有一定的依附心理;賈蕓走過賈寶玉的門子,未得利益正果,卻意外收獲了愛情。
趙太爺給阿Q一個嘴巴后,還余氣未消,口濺飛沫,氣勢洶洶地說:“你怎么會姓趙!——你那里配姓趙!”連姓趙都不準,更莫說有人會承認與阿Q沾親帶故。
這是封建社會的畸形產(chǎn)物,大多數(shù)人習慣了以名門旺族為依托的依附式生存方式——寄生,明顯缺乏現(xiàn)代“公民”的獨立人格。
賈寶玉掛帥海陸空,身兼數(shù)職,負荷不輕呀。除姓名字號外,如果不知道是誰在叫,就根本不知道在叫誰,這是很有諷刺意味的。這不僅只是稱呼復雜的問題,關鍵是稱呼之后尾隨著一定的“義務”和“互助關系”,甚至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裙帶關系,明顯復雜化了社會關系。賈雨村不就是拿個宗侄的名貼,就傍上了賈政,并在賈政運作下,官復原職嗎?
再說,一個人與“五戶”以內(nèi)的父族、母族、姑族、姨族、妻族等九族有親緣關系,還有同事、同學、戰(zhàn)友、串連起來可達數(shù)百上千人之多,“株連九族”問罪中甚至包括師尊或?qū)W生,每個“親人”都有生日、結婚、滿月、喬遷、升職、餞行接風等等聚會的日子,耗費錢財不說,徒費多少時間,耽誤多少做事業(yè)的精力,是難以統(tǒng)計的,得不償失。
筆者行此文,并非提倡“六親不認,陷人不義”,也非著意觸擊某“家族集團”及其宗族主義觀念。只以為:簡化稱呼也是社會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進步的一個窗口。由點及面,它可以促進人們解放思想,樹立健康的獨立人格和平等競爭意識。這要求我們準確把握,一方面,恰當?shù)姆Q呼是尊重人格,維護他人自尊心并體現(xiàn)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要不斷摒除繁文褥節(jié),跟上時代步伐。除直系親屬中晚輩稱呼長輩以外,現(xiàn)在時興叫“先生”“小姐”、或“姓名+職務”、或“姓名+職稱”,如賈醫(yī)生、賈廳長、賈記者等等,就比較簡潔,符合時代氣息,值得肯定和提倡。
更重要的是斬斷私底下那些根根絆絆,使國家法制透明運行,使國家行政沒有羈絆,沒有暗箱,沒有貓膩,更加陽光,使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清廉和自由。
(原載《蒔蘭糾歧》一書,作者郭偉)
郭偉,四川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