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宏憲,大國稀聲
——習總講話的文學魅力欣賞
作者:郭偉
最近,我花了半個月時間,認真拜讀、深入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甚是激動,也頗多感悟。我既不敢攀談他治國理政理論的系統性、科學性、宏觀性、前瞻性、藝術性;也無能力闡述習總書記思想深邃,觀點高深,博觀深奧,文墨生香,文華燦然,文意雋永等特色。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他講話的文學藝術性令我欽敬崇拜。這里只談談他最突出的幾個特點。
一、兼收并蓄,博采眾長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泰誓中》
“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薄豆茏?九守》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薄豆茏?牧民》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幫和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薄吨芏Y》、《論語》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薄秴问洗呵?自知》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薄抖Y記?大學》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薄痘茨献印?/span>
“功以才成,業以才廣?!薄悏邸度龂?蜀書董允傳》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薄獜埐小督桂佀拖?/span>
“為官避事平生恥?!薄脝枴端陌г姟?/span>
習近平總書記不但博覽群書,廣學雜收,還具有超凡的記憶力,以至于知識淵博,旁征博引,融匯變通。我曾在電視節目中看到,在《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講話時,他并未拿講稿,卻一口氣闡述了我國古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革、路線、成就及香料、葡萄等物產、天文、歷法、醫藥等知識的流向。還把沿線部分國家針對“一帶一路”建設而提出的“光明之路”、“中間走廊”、“兩廊一圈”、“琥珀之路”等子項目名稱說了出來,從容穩健,出口成章,條理清楚,準確無誤,令人佩服不已。
記得在一次文化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到他讀書之事。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五年,他在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當知青、黨支部書記時,充分利用農閑時間閱讀了數百種好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上至《尚書》,近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著作,所引用各類名言警句分別出自古今中外百余部名著之中,達二百七十余句次,相互映證,推陳創新。他所大量引用的典故和名言,主要是治國理政的廉臣、能臣的高論。以洋洋灑灑二千多年豐厚的治國理論積淀為基礎,以古人精辟的言論,重新構架現代的治國理政理論,準確詮釋和有力拱衛現代治國理念,可想而知其強大的說服力和邏輯力量。凡經他目,順手拈來,引經據典,自然貼切,自是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宏觀系統。
二、應用排比,文理燦然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一書中最大的行文特點是,大量運用排比句式,窮理不但層次清楚,說理明白曉暢,而且極富文彩。
《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聚焦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聚焦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比齻€排比疊加套用,道理步步推進。
“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顯著提高?!眻猿峙u與自我批評,不斷新陳代謝。
在《共同構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一文中說:“我們應該將亞太經合組織打造成推動一體化的制度平臺,加強經驗交流的政策平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開放平臺,深化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平臺,推進互聯互通的聯接平臺。”五個平臺并陳,褒貶態度鮮明,方向路線明確,思想非??b密,引領作用強勁。
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修飾手法很多,以排比句式為主的修飾比比皆是,俯首可拾,而且工整巧妙,運用嫻熟,為他的文學修養加分,為他的文學天賦增彩,為他的領袖號召加力,為他的領袖魅力增輝。
三、邏輯嚴謹,絲絲入扣
習近平同志在《堅持和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一文中說:“現實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
在《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一文中說:“政策執行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大量存在……對目前遇到的困難,有的民營企業家形容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辈坏u意見中肯,而且排比句式工整,比喻貼切,生動形象。
在《把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一文中有這么一段話:“要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不但文彩飛揚,而且從邏輯層面講,把是非曲直的道理闡述得非常全面、深刻,對好干部、能干部的愛護、重用之情,展示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同時,管理者的是非觀念涇渭分明,抑揚鮮明,正氣浩然。
在《把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一文中,“當前‘為官不為’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為’,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 結合“八項規定”,幾筆就活生生地刻畫出三種官僚主義官員群像。嚴謹的邏輯結構,精妙的排比句式,更凸顯出習近平“愛民之心柔如棉,反腐之行利如劍”的理念和決心。
四、含英嚼華,推陳出新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摘自北齊魏收《魏書? 吐谷渾傳》,原文是“單者易折,眾則難摧”。)
“孟夏之日,萬物并秀”一語,出自明代高濂《遵生八箋 》中“孟夏之月,天地始交,萬物并秀……”一句,經習近平同志稍作文字加減,潤色改裝,立即神彩飛揚,文意貼切……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大量引用了古今中外如: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孟德斯鳩、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霍金、亨利?杜楠、黑格爾、盧梭;國內的就更多了,管子、墨子、孔子、老子、莊子、孫子、蘇洵、蘇軾、杜甫、王勃、陶淵明、范仲淹、鄭板橋、包拯、海瑞、曹雪芹、魯迅、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粟裕等政治家、哲學家、史學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等上百人的偉人著作和名言。
剛剛興起白話文時,毛澤東同志當年的講話, 常用非常樸實無華的民用口語,以講故事的形式切入,深入淺出地講出了治國理政的大道理,明白曉暢,淺顯易懂,是因為那時文化人聽眾很少,而且主要是針對識字較少的廣大工人階級和農村勞動人民群眾。而今,習近平時代已是一個早已掃盲脫盲的時代,一個普及義務教育程度最高的時代,早已是一個科技、文化已經高度繁榮發達的時代。聽眾水平更高,所以對講話的要求更高,要少而精,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富含文化元素,才符合現代文化人的口味和聽覺需求,才能引起現代文化人的關注和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崇高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匯成了他宏觀博大、系統科學、崇高水準的治國理念、建國方略、施政策略、工作措施,坐在偉大的“中國夢”快車上聆聽,早已化為億萬人民之敬仰;站在“一帶一路”高臺上聆聽,早已成為世所公認的大國聲音。僅就其文化功力,演講魅力,也處處顯示出一代英明、偉大的領袖風范。
(2018年4月10日)
郭偉,中國散文學會會員(2016320),四川省作協會員(Y00009)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