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文化(連載之十三)
作者:張雙鎖
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于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長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紀》
第十三章 出生地、祖居地與“羲皇故里”
西北師大教授范三畏于1997年在第6 期《文史知識》發表了《天水“羲皇故里”覓蹤》一文。其文曰:天水為“羲皇故里”。這一說法進而上升為官方意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但在筆者看來,則純屬無稽之談。
中國人的籍貫是以縣級行政單位來確定的。但以古代的縣級行政單位來確定,還是以當今的縣級行政單位來確定?筆者認為,不論古代還是當代,均當以本人的出生地或祖居地來確定,而不能簡單地以縣治所在地來確定;與此同時,還必須考慮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遷,而不能生搬硬套。
《新華字典》說:籍貫指“自身出生或祖居的地方。”就是說一個人可以有兩個籍貫,一個可以出生地來確定,一個可以祖居地來確定,這是確定籍貫的理論依據。
《帝王世紀》,為西晉時安定郡(治地在平涼涇川)朝那縣(其治地,歷史文獻指向平涼“華亭西北”)人皇甫謐,根據皇家藏書(晉武帝曾送皇甫謐“一車書”)所作,其可靠性、權威性是歷代史學家所公認的。其書明確記載:伏羲生于雷澤,“長于成紀”。既然雷澤為莊浪朝那湫①,那么伏羲的出生地和祖居地就只能是莊浪,而不是別的地方。也就是說“羲皇故里”只有莊浪這一個,沒有第二個②。
何況莊浪在歷史上也歸成紀管轄。如西漢時就歸天水郡的成紀、阿陽、街泉等縣和略陽道管轄,東漢時改天水郡為漢陽郡亦然如故,三國時縣地就分屬天水郡成紀縣和廣魏郡略陽縣管轄……③
當代一些學者以成紀縣治所在地為依據,斷言“羲皇故里”在靜寧、在秦安、在天水,既違背了確定籍貫的理論依據,又不符合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遷。而說莊浪為“羲皇故里”,既與《帝王世紀》所指成紀所屬地相符,又與《山海經》所指“雷澤”——“在吳西”相符,也與確定籍貫的理論依據和行政區劃的歷史變遷相符,理當肯定④。
當然,伏羲廟在天水,為明代成化年間所建,這是歷史形成的,無可厚非。近30多年來,國家每年在天水舉辦羲皇大奠,這也是歷史形成的,無可厚非。特別是在弘揚伏羲文化方面,天水做出重大的、歷史性貢獻,更當肻定。但總不能因此而把“羲皇故里”也移置到天水吧。我的看法是,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羲皇大典”放在天水是沒有什么不對的,因為歷史不能逆轉。但不能說天水為“羲皇故里”,而應當說莊浪為“羲皇故里”。這與祭孔大典在北京孔廟,而“孔子故里”在山東曲阜,是同一道理。
注釋:①詳見筆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載于2021-6《甘肅政協》。②詳見筆者《說“羲皇故里”》一文,載于2018-2《華夏文化》。③莊浪縣志編委會 莊浪縣志 中華書局:1998:80。④詳見筆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載于2019-14《西部學刊》。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個人愛好:地方文史。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文史雜志》《科學?經濟?社會》等刊。曾獲中央政研室征文優秀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