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山散記(下篇)
作者:安玉琦
紅峽谷確實值得一看:
壁立的山體,
清冽的溪水,
白練般的瀑布,
還有積雪、薄冰,松濤、鳥鳴……
猶如童話世界;
特別那些紅色巖石,
紅得流光溢彩,
并散發出特有的香味......
(一)
我們沿著游覽路徑,悠閑地且走且看,景色各有不同,使得心情格外愉悅。因為時間充足,所以沒有急促之感(整個上午都在紅峽谷里活動)。這是一次最輕松最舒心的游覽。
說來也怪,盡管時下稱為旅游淡季,可是這天游人如織,山道上出現了浩浩蕩蕩、首尾不相見的人流,如同大部隊過境,極其壯觀。我暗吋:今日莫非是出游的黃道吉日?因為山道多數只容一人行走,所以容不得你超人快行;只能跟隨人流亦步亦趨,因此也有了觀賞景物的時間。紅峽谷確實值得一看:壁立的山體,清冽的溪水,白練般的瀑布,還有積雪、薄冰,含羞巖、相吻石,松濤、鳥鳴……猶如童話世界;特別那些紅色巖石,紅得流光溢彩,并散發出特有的香味,讓人心生歡喜,觸手可及。
后來百度搜索,才得知:云臺山在遠古時代是一片汪洋大海,隨著世紀的流逝,地殼的變化,逐漸升起抬高形成平原。經過30多億年,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后經多次構造運動,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云臺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造了“云臺地貌”曠奧兼具的奇特景觀。一路看下來,紅石峽就像上帝用如椽巨筆繪制的萬丈絕美畫卷,教人妙不可言,留戀其中……
(二)
從紅石峽下來,還得走上近兩個小時,才能到達馬鞍石水庫附近集合地點。到了水庫壩上,還真有點累了,便坐下來,觀望著“高峽出平湖”,打心眼里感嘆“人定勝天”的偉大奇跡。這個水庫——位于修武縣岸上鄉東倉村,地處太行山革命老區。1966年興建,1982年竣工,2009年至2011年進行了除險加固。水庫控制流域面90平方公里,總容量1057萬立方米。大壩自右向左由漿砌石重力壩、拱壩、溢流壩、干砌石壩四種壩型組成,壩體設八孔蓄泄洪閘、兩個輸水洞,壩頂高程424.7米,大壩全長250.6米。水庫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設計,500年一遇校核,最大泄量為每秒2002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旅游和解決山區人畜飲水等多種效益的中型水庫。
從這里還要經過一條“幸福渠”。1958年春開始修建,歷時17年,全長92.3公里。它橫跨崇山峻嶺,迂回曲折于懸崖峭壁之間,施工環境十分艱險,是修武縣人民戰天斗地的結果和集體智慧的結晶。今天我行走在“幸福渠”身邊,依然感覺到“愚公移山,人定勝天”那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愈發欽佩在那個清貧年代創造的人間奇跡;同時那條舉世無雙的“紅旗渠”,也恍如彩虹般出現在眼前,教人遐想萬千——
在毛澤東時代,有五大“精神”,即大慶、大寨、雷鋒、兩彈一星、紅旗渠。而紅旗渠精神就是當代愚公精神。太行山的愚公移山只是遠古的一個寓言,而紅旗渠則變成了現實,成為“人定勝天”的一座精神家園。六十年代初,河南林縣人民為解決農田用水和百姓生活用水,苦干十年,依靠自力更生,大膽劈開太行山,將漳水穿山引來,完全按照人的意志造福于百姓。這種大無畏的“愚公精神”國外沒有,只有中華民族才有這樣的創造力。正如紀錄片中所唱的那樣:林縣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微信:正能量發布2018.09.29)
午餐自理。我沒進“五妞”餐館,和王大夫在大國槐樹下石凳子上,啃起山東煎餅卷著肉醬大蔥,就著火腿腸,還有花生米,喝著特侖蘇,塞得滿口香,不過吃相不雅,惹得保潔員好笑。她過來打掃俺倆掉在地上的煎餅渣滓,不但沒指責我們,還說聞著蠻香哩!我趕緊給她個煎餅,她不好意思接著;我說你嘗嘗,香不香,回去為山東煎餅做個廣告,也是為山東經濟發展做貢獻嘛!這么一調侃,她順手接過煎餅,去跟工友品嘗起來;這回見她倆咬不動的吃相,輪著我們好笑了。
(三)
美餐一頓,中間又來個樂子,神情特別爽快。接著乘坐觀光巴士前往“小寨溝”。這里有三個景點:潭瀑峽、泉瀑峽、獼猴谷。我們跟隨牛導先游覽“潭瀑峽”。據說“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是她最靚麗又最具誘惑力的名片。進來里面,你可以盡情欣賞渡仙潭、情人瀑、清漪池、水簾洞、蝴蝶巖、試劍石、金龍臥波、龍鳳壁等等著名景點,如同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一幅幅流動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還聽說最為壯觀的要數泉瀑峽瀑布。它的落差314米,有著“云臺天瀑”之美譽。可是,一路下來,也沒有看見多少令人稱奇的景觀。大概是久旱無雨之故吧,缺水呀,所以圣泉干涸,瀑布斷流,讓人掃興。
于是我走到碧玉潭便止步。蹲下來,靜觀幾條小魚在潭里游來游去,盡管有兩個孩童有意挑逗它們,但卻騰不起波瀾。此后,便隨著游人回到停車場,恰好碰上“太極表演”。一個白衣壯士由竹筏跳上河中表演平臺,一招一式很有功夫,不時發出腳頓臺面的鏗鏘聲,看來此君身手不凡——后聽老者看客說,他是云臺山地區有名的太極大師。不僅善表演,而且善治病。仁者大師,濟苦眾生,莫大善哉!
起風了。山里風就是冷,吹得人四處尋找“避風港”,但最終難擋寒風侵襲,都盼著早點“打道回府”。可是約定回城時間已到,因為有兩個年輕人去獼猴谷還沒下來,盡管大家有些不悅,但誰也沒表現出來,素質不低呀!不過那兩個年輕人卻尷尬得不得了,一再說被一群猴子攔住了,硬上身要東西吃……聽此際遇,我真后悔沒上山看看那群既頑皮又可愛的猴子。
(四)
回到永昌賓館,時近晚8點。飯菜如昨,孬好不說,吃飽就中。進入客房,其溫差與室外不相上下,今晚還得當“團長”啊。沒電視看,又冷的坐不住,于是我們三人去逛街,權當“預熱”吧。可是大街上空空蕩蕩,不見行人,也沒車輛駛過,商店已打烊,有幾家娛樂場所,燈火曖昧,門可羅雀……星光燦爛的夜晚,這般靜悄悄,令人意想不到。實在少卻吸引力,便折轉“回府”,再熬一夜吧。
翌日,還是早7點出發。還是頭等任務,先去“懷府超市”購物。進的門來,我心有準備,這回不能再給牛導冷臉看了,好歹也得買點土特產,回家博取倆孫女可愛的乖笑。貨架上的土特產品種真是不少,讓人不知選購那種好了。我挑來挑去,選了這么幾種:山茶果、茱萸果、山茱干、養生果脯、豫珍脆片、甜姜片等,多數是稀罕物,老夫頭次遇見。到底倆孫女喜歡不喜歡,心底無數,不免忐忑。但那張購物小票交給牛導時,老夫獲得一聲“謝謝”。慶幸啊,不虛此行!
在回程的路上,還要參拜當陽的“圓融寺”。佛寺神殿拜見的多了,不免給人千篇一律,千佛一面的感覺。正如李健吾先生所言:“一般廟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誕,造型偶爾美的,又不像中國人”,(《雨中登泰山》)比如釋迦牟尼,所以吸引力不大。當然這是對不信佛的人說的。
不過,在車上牛導就說,圓融寺值得一拜,心誠則靈,有求必應。是啊,你望望,和尚都會找風水寶地。在三面環山、形似太師椅的山谷里,樹木參天,郁郁蔥蔥;灌叢遮地,密不透風;縱深綿長,藏龍臥虎;層層疊上,步步高攀,使得“圓融無礙禪寺”頗具城府。在這里,有著不同于別地的佛像,它們是用大理石雕作的,顯得更加威嚴、端莊、神明。特別是“護法殿”的各路神仙,悉數到位,無一缺席,大開凡人眼界。那個“圓融佛珠”更是一絕,其四周坐落著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四神各司其職、矢志不渝。面對神靈,你能得以何種啟示呢?
游覽項目全部完成,接下來便是趕路,但到達臨沂時至晚7點。為了早點回家,我們商定每人加5塊錢,讓司機師傅跑高速。即便這樣,到家也10點多鐘了。
在回家的車上,我生發頗多感慨:革命老區臨沂發展真快啊!幾年不見,高樓林立,立交縱橫,市面整潔,綠地養眼,尤其沂河兩岸布局大氣,給人一種有著上海外灘風貌的大都市的感覺。而夜景更是亦夢亦幻,火樹銀花不夜天哪!那么,素有“太陽城”之稱的日照,到哪去欣賞這樣的夜色美景呢?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