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霹靂舞記
作者:凌金位
想不到五十七歲的我還會去學霹靂舞。
今年春節后的一天,我刷抖音時刷到一個七零后女生在視頻中跳著霹靂舞,跳得有板有眼。熟悉的舞曲,灑脫的動作,把我的思緒拉得很長,把我拉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我在高原古城蘭州讀書。這兩年時間里,我除了學習功課外,業余時間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關注霹靂舞。那時,只要有歌舞團來學校所在地的文化宮、劇院、露天場所表演,我必定前往。歌舞團的演出門票價格不菲的,我總是忍痛割愛掏錢觀摩。實際上,我看歌舞團演出時,對演員們的唱歌相聲雜技之類沒多大興趣,我真正感興趣是欣賞霹靂舞。當舞臺上的主持人報出“接下來,由我團著名霹靂舞演員表演柔姿霹靂舞(或太空機械舞)……”這個時候,我的心“砰砰”直跳。
舞臺上的七彩燈開始閃爍,霹靂舞演員額頭上扎著紅色帶子,身穿閃閃發光的表演服,從舞臺一角閃出。他(她)們的動作各異,有時是太空步前行,有時是太空后滑步,有時是拉繩子慢慢移步而出……不管是什么動作,我覺得霹靂舞是我來到這個世上后見過的最為瀟灑的動作。有時候,一些二流三流的小劇團來學校所在地演出,一旦獲得信息,我也欣然前往。這些小劇團設備簡陋,人員也少,門票價格較為便宜,他們通常是在一塊空地上臨時圍個棚就上場表演。由于喜歡,課余時間也會模仿舞臺的演員學上幾個動作,比如擦玻璃拉繩子之類的簡單動作。
1988年,蘭州城區上映美國舞蹈大片《霹靂舞》,還有天山電影制片廠的《西部舞狂》。這兩部電影故事情節很簡單,簡單又有何妨?這兩部電影真正要展現的是霹靂舞。我看得如癡如醉,不知今夕何夕,今年何年。同學們在上夜自修,我偷偷地溜出校門去看電影。休息天是自己的天堂,更自由自在了,一頭扎進電影院錄像廳去看霹靂舞電影。屈指算來,兩部電影分別看過十多遍。周曉文導演的電影《最后的瘋狂》里有一段霹靂舞表演,因為這個原因,對這部電影也溫習了好幾遍。站在2023年的夏天回望那些日子,用“癡迷”二字來形容自己再貼切不過。參加工作后,工作累人,俗務纏身,霹靂舞漸漸淡出我的視線。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霹靂舞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街舞開始流行。
我相信霹靂舞再次被人們所接受,應該是有了抖音之后。抖音這個平臺功能太強大了,只要某個人在某方面有出色的才能,在抖音上發布出去,極有可能迅速走紅。這種迅速走紅有一點“暴發戶”的色彩,有一種好運從天而降的味道。目前,抖音里跳霹靂舞跳得好多數是70后80后的人,他(她)們都是霹靂舞的遺民。由于關注霹靂舞,只要打開抖音界面,一些霹靂舞就撞入我的視線。這些霹靂手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的是初學者,動作笨拙幼稚;有的技術不全面,老生常談地跳幾個動作,讓人乏味;有的雖然動作較多,但是缺少應有的高度;有的會戴個鬼面具,穿件破衣服來博取他人眼球……我對稀奇古怪的著裝沒興趣,對裝瘋賣傻沒興趣,對嘩眾取寵沒興趣。我真正感到興趣的是表演者的舞姿瀟灑不瀟灑,美觀不美觀,有沒有含金量。在抖音這個大平臺上確實有位數并不多的頂尖級高手,觀看他們的表演,把我的思緒拉到白衣飄飄的八十年代,想起那個“萬人空巷看霹靂”的時代。
經常浸潤在抖音上的霹靂舞里,萌生了再度學習霹靂舞的念頭。首先面臨的是向抖音里哪位師傅學習的問題。有一點我很明白:粉絲多的、獲點贊多的霹靂舞手不見得他們的水平就高,好比名氣大的明星不見得有真才實學一樣。拜師學藝應該拜名師,名師才能出高徒嘛。要不然,不僅學不到真才藝,而且浪費了學費和時間。我在抖音里蹀躞徘徊良久,決定向河北滄州網名喚作“霹靂老譚”的師傅學習。我的理由是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霹靂舞來比照,發現他功夫深,動作齊全又到位。我先在他的抖音主頁上通過官方小程序“海豚知道”買了兩個有關鴨子步的教學視頻,打開視頻聽他的教學覺得不錯。時隔幾天,我向這位老師交了500塊學費,譚老師把十多個教學視頻發給了我,我成為他的正式學員。
萬事開頭難。我把學習蛇形步作為一個突破口。這個步子看來簡單,無非是外八內八,可是走起來不容易。“如果連霹靂舞里相對簡單的舞步也學不會,那么復雜的動作更不可能了!”我提醒自己。與其說畏縮不前,不如對著教學視頻刻苦練習。練著練著,蛇形步的初始模樣竟然出來了。有一次,我用手機拍下視頻發給譚老師看,譚老師說我的動作是對的。不過他又指出我的動作比較機械,主要是不熟練的緣故,好的蛇形步是連綿不斷的,像蛇在游動一樣。經過譚老師的指點,我增添了信心,業余時間抓緊訓練,蛇形步走的越來越流暢了。譚老師說鴨子步與傳電是霹靂舞的兩個難點,同時又是基本功,這兩個動作一旦學會,對攻克其它動作會有很大幫助。我決定先啃這兩塊“硬骨頭”。從那以后,我放棄了過去的一大愛好——爬山,一門心思學習鴨子步與傳電,同時也兼顧其它幾個動作的學習。周一至周五,早晚各練習一小時,雙休日整天耗在霹靂舞上。同事家人說我年紀大骨頭硬別學了。我說每個人的骨頭都是硬的,通過關節的配合把舞蹈動作跳好才是對的。
經過線下自己訓練,線上老師指導,歷經兩個多月,鴨子步與傳電終于有了一定起色。余下的事就是打磨動作,熟悉動作。前一陣子,我拍了鴨子步與傳電視頻傳給譚老師“批改作業”,譚老師對我的動作表示肯定。從今年2月中旬至今,學習霹靂舞三個多月,已經露出了一抹曙色。學習過程中,我還感受到一點,過去八十年代自學的那幾個動作非常粗鄙,有的是錯誤的。對于學習才藝,接受正規的培訓是多么重要!霹靂舞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懷舊的夢想,有朝一日,我能將霹靂舞的動作貫穿走來,瀟灑淋漓地跳一場,那就實現了自己青年時的夢想。
前不久,譚老師在抖音里直播時對廣大學員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學員們既然買了教學資料,就要把學霹靂舞當一回事,心里常常掛念著霹靂舞,入迷才能入門,入門才能學好霹靂舞……”這不僅是譚老師的心得,而且也是我的學舞心得。回想過去三個月的學舞經歷,我就是天天念著舞蹈動作,周圍同事和家人都說我入迷了。廣而言之,不僅學霹靂舞如此,學習其它才藝乃至世上一切技能都是如此。“入迷”是勤奮與潛心的另一種說法。勤奮與潛心對于學好才藝技能必不可少。勤奮是量,潛心是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反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注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學好才藝,乃至學好工作方面的業務,都需要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所謂的天賦是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罷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祖宗的話已經說了幾千年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