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坐著專列去北極(之四)
作者:安玉琦
第4篇/滿洲里:獨具異域風情
滿洲里,
地處中國、俄羅斯、蒙古國相鄰邊界,
因此,將異域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讓初來乍到的游人就像“霧里看花”,
怎么也看不夠,
怎么也看不透,
真想賴在這里待個十天八日的。
(1)
我們在伊圖里河下來火車,已是上午11點多了。廣場上掛著“熱烈歡迎山東旅游專列各位貴賓”橫幅,歡迎隊伍更為壯觀、更為龐大,尤其花枝招展的舞者翩翩如飛,有如彩蝶般朝你涌來,給人一種“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感受。
我們在“神鹿”飯店吃過午餐,便乘坐大巴沿著“邊防公路s301”行駛而去。一路風光無限,容不得你眨眼,因為風物變幻莫測,稍縱即逝。森林、群山,草原、湖泊,羊群、馬隊,藍天、白云……如同電影特寫鏡頭不斷變換著,給人一種大自然無限美好的享受。
付導在車上告訴我們,草原上的這些羊群、牛群被牧民稱為“游走的銀行”。尤其“三牛”最珍重。何為“三牛”?是由雄健的公牛與肥碩的母牛雜交所生,成年公牛特別高大、特別緊實,每頭牛都值3萬元以上。而成年母牛呢,每天可產奶40斤,每斤30多元錢。
“誰知道,這些羊群、牛群在草原上吃草規規矩矩地,不越雷池一步?”見沒人回答,付導沉吟片刻便說,“那是因為牧場都分給牧民了,久而久之,牛羊們在哪兒吃草都習慣了,不會跑到別人牧場去。每戶牧民有三個牧場,每個牧場一千畝,兩個牧場輪流放牧;另外那個牧場養草,等到秋天打草,打成的草墩每個重達500斤,而且雨雪打不透,是牛羊們的過冬美食。”怪不得喲,大草原一直綠綠茵茵的,保護原生態,就得科學放牧嘛!
那條叫“根河”的河,就像神靈似地如影相隨,我們走到哪里它就會彎曲著過來,直到額爾古納濕地愈加澎湃起來,好像有意過來為游園的人們助興似的!
至于河流,可是滿洲里人的精神圖騰。大凡河流經過的村莊、城鎮都會以河流命名的。因此,有“根河”,故有“根河縣”。正如老子所贊頌: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2)
途中瀏覽“額爾古納濕地公園”,園區太大了(占地12072公頃),我們是乘坐觀光車兜著圈兒觀光的,盡管景物閃爍不定,但也讓人滿心歡喜:高大的樹木向你致意,婆娑的灌木叢向你招手,茵茵的青草給你鋪展綠氈,妍妍的鮮花朝你微笑,歡樂的鳥兒對你歌唱,暢游的魚兒為你舞蹈……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無私饋贈吧。
觀光車在“亞洲·最美濕地”停下,這里是該園核心景區。面對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題字石刻,教人感念額爾古納這片濕地來之不易,以及它的難能可貴,誠如著名作家遲子建所描述的那樣:“那片被世人稱為‘綠色寶庫’的土地在沒有被開發前,森林是茂密的,動物是繁多的。那時的公路很少,鐵路也沒有出現。山林中的小路,大都是過著游獵生活的鄂倫春和鄂溫克人開辟出來的。始于六十年代的大規模開發后,大批的林業工人進駐山林,運材路一條連著一條出現,鐵路也修起來了。在公路和鐵路上,每天呼嘯而過的都是開向山外的運材汽車和火車。伐木聲取代了鳥鳴,炊煙取代了云朵。其實開發是沒有過錯的,上帝把人拋在凡塵,不就是讓他們從大自然中尋求生存答案嗎?問題是,上帝讓我們尋求的是和諧生存,而不是攫取式的破壞性的生存。”
今生有幸,終于讓我們見識了額爾古納濕地公園“和諧生存”的美麗景色,足以聊慰人生。
(3)
S301邊防公路,不僅是一條重要的戰略公路,因為它穿行于中俄邊界,極目可望俄羅斯小鎮、哨所、界碑,甚至隱約的牛羊馬群;同時,也是一條優美的觀光公路。此路雖然不甚寬闊,但平坦順直,大巴跑起來試不著顛簸,因此便于瞭景觀物,大飽眼福。
大巴駛過一片密林,出現在眼前的便是綠茵茵的草原,遼闊得一望無際,連綿不絕,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呈現出一副無限美麗的自然畫卷。付導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其面積 10萬平方公里,天然牧場面積占80%。遠遠望去,白色的羊群在草原上吃草或游走,好像片片白云凝聚著、漂浮著,又好似粒粒珍珠灑落在草原上,讓人喜不自禁。
越過一道山嶺,天邊的群山綿綿不斷地伸展開去,好像玄學哲理似的奧妙莫測,本該青翠的群山,卻呈現出赭黃的樣貌,付導見我們疑惑、好奇,便說“那道群山就是中俄邊界線。老毛子小肚雞腸,怕我們的羊群過去吃草,每年都得燒荒幾次,所以光禿禿的很難看。”我揣摸,由于咱們這邊太好了,他們攀比不起,于是生發“葡萄酸”心理,那也有情可原吧?
從車窗遠眺呼倫湖(又名達賚湖),就像鑲嵌在碧綠草原上一顆晶瑩的寶石,令人愛不釋手,又想入非非。付導說,呼倫湖,蒙古語的意思是“海一樣的湖”。它方圓800里,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其位于呼倫貝爾草原南部邊緣,為中蒙兩國共有的湖泊。古老的烏爾遜河把貝爾湖和呼倫湖連接在了一起,呼倫貝爾因此得名。
由于一直下著雨,以上景觀都是從車窗里瞧見的,不免丟三落四、捕風捉影,一管之見,無須當真。
半途車停草原客服中心,要在這里吃晚飯。原本是在草原上舉行“下馬酒”歡迎儀式的,因為大雨滂沱,臨時改在大禮堂里,上百桌的游客,濟濟一堂,要過道都磕磕絆絆的,可見其“下馬酒”的窘況了,只是在前幾桌意思了一下,那種下馬酒盛情、真誠、虔誠的儀式感,真是沒有感受到。好在還有刺激味蕾的“蒙古第一宴——詐馬”。何為“詐馬”,說是元代宮廷有一道呼倫貝爾著名的詐馬宴,就是把整牛或者整羊用炭火烤制出來,分割后,裝盤上桌。今天晚宴,最后,每桌端上一盤“詐馬”,香味撲鼻,使得味蕾亢奮,便顧不得體面了,都用手撕扯著,我撕得一片羊皮,但咀嚼不爛,偷偷包裹在餐巾紙里,便離桌了。心里老不服氣:“詐馬”,莫非也“詐人”吧?
什么叫“不夜城”?在我有限的游歷中,滿洲里實屬翹楚。我們夜間12點進入城里,從車窗望出去,整個城市都沉浸在燦若銀河的燈火之中,仿如來到晶瑩剔透的人間宮闕,令人心馳神往;此時的大街小巷依然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真的不知夕時還晝時了;猶響耳邊的“夜半歌聲”,以不同的曲調、不同的唱腔、不同的語言……從廣場上傳來,從卡拉ok廳傳來,從大街鬧市傳來,從小巷里傳來,使得這座城市沸騰了,也更加亮麗了。
可惜,沒到夜市里親身感受一番,因為過于疲勞,沾枕便睡著了;好在,那變幻莫測的夜景都進來夢鄉里……
(4)
最令人翹首而又好奇的是滿洲里“中俄邊境旅游景區”。它是集建筑、貿易、購物、觀光、娛樂、休閑等于一體的大型區域,很壯觀,很繁華,也很新奇,因此讓人十分留戀。我們先進入“中俄互貿商品交易大廳”,俄羅斯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式樣新穎,價格適中,使得女士們“搶購”不跌。鄙人向來不擅長購物,只給小孫女購得一個套娃。后來在廣場上也有兜售套娃的商販,款式、大小一樣,價錢卻是大廳里的一半,于是又購得一個套娃。成雙成對,想必套娃也不會寂寞的。
我對這里的建筑情有獨鐘,拍下了不少的景物,諸如北疆明珠、龐大套娃、俄羅斯超市等等,尤其“北國第一門”讓我駐足難移,讀著文字介紹也很滿足:這個坐落在國境線上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筑原來稱作“中華門”,現在改稱“北國第一門”。整個大門由五個小門組成,中間正門最為高大,那是中俄早期互市貿易區的通道,顯示了它的雄偉和蒼勁。“北國第一門”是互市貿易旅游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大屋頂式建筑,紅墻黃瓦,以威嚴的姿態屹立在中國的邊界線上,彰顯了中華民族古老建筑藝術的端莊典雅。
我們跟隨付導過邊檢來到國門景區,在一個圖騰柱前,他告訴我們,從這個角度拍照,中俄國門便可同框。我對準那里拍攝下來,一點不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門宏偉壯闊、威嚴莊重,俄羅斯國門藍底白字寫著“POCCNЯ”正好套進中國國門右側下端,就是看上去不怎么起眼。進來里面,便可近距離仰望“國門第一崗”,執勤衛士挺立在崗亭上,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英雄形象,猶如偉大祖國屹立在世界東方!
我憑票進來國門入口,快步登上國門建筑二層連廊,從落地玻璃窗望出去,俄羅斯邊境城鎮近在眼前,但不見高樓大廈,也沒有奇特的景物,反倒大片的草原枯黃著,有種“秋風掃落葉”的蒼涼,這使我想起了付導說的“他們有燒荒的習慣”,便不足為奇了。于是,我換個角度眺望著,又看到了俄羅斯國門,但比“同框”里的那個“國門”莊重、宏偉多了,它橫跨三道鐵軌,有如“橫空出世”般讓人矚目。這時,兩列火車對面駛來,轟轟烈烈,你來我往,可見中俄友誼多么深厚、久遠……
(5)
呼倫貝爾大草原,我久已心向往之,但它太廣闊了,到處都掛著“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牌子,《我和草原有個約會》到底在哪兒?因此鬧出不愉快。付導卻說,我們一路看到的草原都是呼倫貝爾大草原——這使我聯想到那年在桂林旅游,行程有“精華漓江”,導游卻改變景點,去了剛開發的“漓江”,因為有團友去過“精華漓江”,揭穿了她的“西洋鏡”,最后打成協議,補了個“竹筏游”,方可息事寧人。
這回我們來到“呼倫貝爾歡迎你們”的大草原,放眼望去,我總覺得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就像先前看過的希拉穆爾大草原,并無二樣。
因為在這里有個自費項目,“馬頌表演”280元,再贈送“訪問牧戶”。于是,付導急匆匆帶我們來到“哈薩爾游牧部落”,進入“其其格游牧人家”,與其說“訪問牧戶”,倒不如說“吃喝在帳篷”——小方桌上擺放著一盤盤奶片、鍋巴、炒黃米等,還有一盎酸奶,一壺奶茶,品賞著還算順口,就是不見牧戶,有點掃興……
那個“馬頌表演”更讓人大跌眼鏡。入場后,看到騎手與馬匹熱身的場面,想必這場“馬頌”是很有看頭的。因此,我錄下了不少的視頻。終于開場了,先是演奏馬頭琴、獨唱草原、演繹草原戀人,其后就是騎手與馬匹的表演,奔馳、越障、拾物,再就是馬上翻騰、馬上射擊、馬上刺殺,最后兩軍對壘,人馬大戰,敗者為寇,勝者為王……如同網上游戲,娛樂而已。
這天晚飯吃的很早,因為要從滿洲里去趕海拉爾18:15的專列,大概還有兩個半鐘頭的行程。
2023.07.28開筆
2023.08.01擬就
2023.08.02潤色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