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墨液隨著血液流動

墨液隨著血液流動

——“師出滑門”之高耀寬

 

 作者:劉萬慶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更是作家最刻薄以待的奴役,之于作家高耀寬尤甚。首次電話約訪我這位“滑門師兄”,不巧正趕上他白內障術后的翌日。與耀寬相交近40載,想見時抬腿即謀面,今番正式約訪,竟陰差陽錯撞上眼疾,乃戲曰“人言洛陽花似錦,偏我來時不逢春!”耀寬寬慰我說,好詩不怕短,好飯不怕晚——由是,我對此次與他的晤面生出從未有過的期待。

 

  (一)“生花”者:黑孩的夢,學霸的筆

 

  1983年歲末,著名作家兼文學園丁滑富強老師來天津北辰開疆拓土。十余年后,弟子們的感恩之情便躍然紙上,陸續見諸于《北斗星》,及至1998年蔚然結集成《北斗情愫》。翻開來,收入高耀寬的文章是《黑孩的夢》:“泥墻土屋內坐著群孩子。老師望著一個個稚嫩的臉問,你們長大想做什么?孩兒們雀躍著搶說當農民,當工人,當大夫,當老師……黑孩兒一本正經站起答道,我想當作家!孩兒們哄地笑了。’大牛眼!’孩兒們拿他外號譏訕道。好在老師從黑孩炯炯目光中讀懂了他……”

  多年后,黑孩長成了黑漢:“一雙文質彬彬的手,把他從踉蹌中扶起——滑富強,黑漢的導師、摯友,引他去領略文學殿堂的輝煌。從那一陣起,北辰文學社成為圓黑孩夢的搖籃。”

  作為老三屆的末班,耀寬先輟學、后在區食品廠做電工。許是家門口的萬人國企能出蔣子龍式作家的緣故,又幾經周折調入天津市重型機器廠,他也果然寫了個工業改革題材的小說——不僅不得其門投稿,而且不知“爬格子”即用方格稿紙謄抄之意。

  但這并不妨礙耀寬成為“學霸”:1985年,他連續11次走進高自考的考場,竟然連戰皆捷無一敗績,當年獲取漢語言文學大專文憑。為此,市教委特意召見了全天津市僅有的4位學霸,發現其他3位均為“老高中”,唯他是輟學者;其他3位均為漢族,唯他是回族。當闔村鄉佬為本族的學霸奔走相告時,意欲小試牛刀的學霸伺機撞開了“一宮”天津工人文學社的大門。老遠參加了兩次活動后,負責人夏壽邦給滑富強老師寫了個條子,舉薦他就近成為滑門弟子。至此,所有的過往都成為文學青年上下求索的回響,并在踔厲前行間成為一道青年文學的風景。

  19861988兩年間,他用“索翁”筆名馬不停蹄寫就長、中、短篇小說30萬字。如他所說,“大凡作品中閃光之處,皆凝聚著滑老師的心血”。處女作《董傻子火燒袁公館》中主人公,雖為漢族,卻是回民飯館的“頭把火”大廚,被津門漢奸惡霸袁文會誤認為回回——這是耀寬無意間打了個“回族文學”的擦邊球吧?而在其后的散文寫作中,他便有意進入到了母族文學的情思中。

  1991年末,他邀老師及同門來天穆村家里研討作品,提議并協助結集出版《北河風騷》,成為區文學社編印的首部小說選集。入冬付梓期間,滑富強老師去山東臨清采訪,順路游趙州橋,特邀祖籍臨清的高耀寬和已出詩集《詩戀》并加入市作協的羅廣才伴行。歸來后,滑老師及廣才均有佳作見報,令耀寬領略了大手筆之風范,并以“近朱者”的姿態定位自己的讀書和寫作,以期作品質量的飛躍。

  2000年始,他把自己發表的文學作品(不含文史類)匯集成書,至2022年已出版小說、散文、詩歌集共6部。

 

  (二)青史留名:除了敬佩,還有敬畏

 

  作為國家出版基金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中國回族文學通史》(以下簡稱“通史”)201412月出版發行。在緒論的“散文創作”一節中,如是闡述:“高耀寬的《心靈的駐足》《心靈的獨白》等散文集,以烈烈赤子情懷表達了對回族母親的報恩和熱愛,啟發讀者從歷史的足蹐和現實的迷茫中擺脫出來,以包容的眼光和寬廣的胸襟,為回族文化的復興和發展尋求到一條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大愛之路”——可見,說耀寬“青史留名”所言不虛。而在“高耀寬”詞條具體評論和總結道:“集中筆墨書寫回族百姓的苦樂酸甜,展現回族人民在時代變革中的堅守與期盼,為人民所立言,為土地所作傳……在以真實、真切、真思想為根基的散文創作中,作家蘊藉多年的對回族深沉的憂患意識與濃情至愛,得到了充沛的施展與潑灑……寫出了風骨與神采。”

  無疑,耀寬是我所敬佩的作家。他把鄉情、族殤、家親等慣常的散文題材,投射在回族人負重堅韌、大度達觀的精神底色中映照,把細節情感沉浸家鄉故土六百年清真習俗中描畫,捧讀時常常拍案叫絕

  如解放前回民之家維持生計賣羊雜碎的“退毛”:“祖母的雙手成日泡在熱水中,一個個羊頭、一只只羊蹄,毛茸茸進到鍋里,光滑滑從祖母手中流出”(《祖母四十年祭》)。再如講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饑荒歲月:“有一次,母親照例把米飯分成三份,最大的給父親,中間的給我,最小的給自己。很快,母親吃凈后蹲下身,撿擇鍋里殘存的米渣。忽然間,我覺得母親占了便宜,脫口叫道,‘給我吃,鍋里的米粒兒給我吃!’驚得母親抬起頭來,一瞬間,我見到母親眼里噙滿了淚水,目光里是從未有過的訝異!當她把那幾粒米渣顫抖著送進我的嘴里時,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令我許多年后一見到殘留飯粒便暈眩……”(《哀母親》)。又如描寫改革開放后的村籍蘭阿訇:“那年,天穆南寺重建落成,一副名家手書對聯嵌在大殿墻外兩端,上聯“行慈行善唯真主”;下聯“先知先覺乃圣人”。蘭阿訇提醒我說,上聯中的“善”字錯用了,該是“恕”字。善涵蓋不了真主的隨發臺。行善都能做到,不唯真主獨有。只有恕才可代表真主的隨發臺……是的,真主的恕饒是無邊的,而人的寬恕是有限的……(《想起蘭阿訇》)。  

  無疑,耀寬也是我心生敬畏的同門師兄。一者:因了他“對文學越來越刻骨銘心的依賴,遠遠超越了童年的夢想,中年的渴望;”自期自許“舔凈傷口上的血痕,換一身皂袍束帶,新一輪追求在淌著心血的筆下,有了更大、更烈、更強的鐘情(《守望故土?自序》)——他視文學如命的稟性和態度,使我的胸無大志、知足常樂相形見絀;二者:因了他“這多年,墨液隨著血液流動,為我苦難的母族、為我難以覺醒的母族不停滴流(《悲女飄萍?后記》)——他視“文章千古事”的使命覺悟,照見了我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局限與膚淺;三者:因了他不說假話甚至不說違心的話。猶記早年耀寬加入區文學社活動不久,研討一位文友的得意之作。有鑒于此,我便順情恭維一通。輪到耀寬發言,卻指出了許多不足,給我留下直言不諱或不講情面的深刻印象。1999年,他短暫求學北京,適值《穆斯林的葬禮》風靡。同室維族同學無不熱捧,好意借書與他渴讀。為此,他還特意到麻刀胡同一所院落,實地考察了原型生活環境與故事展開的背景。三天后,同學執意請他發表讀后感言,他說:“作家用一個回族家庭興衰,向讀者預示一個民族(甚至是中國十個信仰伊斯蘭的少數民族)最終要沉淪沒落的結局,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寓言”。(《守望故土?錚錚鐵骨,堂堂硬漢》)——他的為人為文的鐵骨硬漢品格,令我許多的粉飾與“欲說還休”顯得汗顏。 

 

  (三)阿語學員:始于辦班、成于建校

 

  我不知道耀寬的“憂患意識是作家的品格”的認知是何時形成的。當他初試“學霸”3年后,決意補上外語的缺門再取“大本”。但只有英語、日語輔導班現成,而他想學阿拉伯語,便找來北京外語學院阿語系的油印教材。一直關注學霸的天穆鄉佬提議,你一個人也是學,何不帶動全村回族子弟一塊兒學?遂又促成“北外”在津開辦“阿語班”。 

  19881991年,“阿語班”辦了三期,學員達百余人,其中優秀者不乏考取了北大、北外等名校。不消說,在剛剛吹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集合號的年代,這個回族聚居的津郊村落開辦阿語班,委實是一大創舉。

  不是好大喜功,乃是憂患意識驅使作家高耀寬,為回族子弟到外村上學帶來的諸多不便而憂慮,遂向村支書提議“恢復天穆民族中學”。好在村支書是全國人大代表,所呈提案頗有分量,旋獲市計委大力支持,耀寬曾有當天拿到批文的經歷。但建校資金卻需村自籌。耀寬并不氣餒,一直找到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求援,被告知“辦回民中學無策,但辦回民職業教育可爭取世界伊斯蘭聯盟的資助”。對此,人說這好比“畫餅充饑”,然耀寬卻生“天上掉餡餅”之感。

  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他騎著小摩托四處找尋合適、可能的校址。功夫和真主不負有心人,最終成功溝通協調多個部門,墊平了村北北運河廢棄河道。世界伊盟聞訊派出麥克竺戈代表,在中國伊協和市政府領導陪同下來天穆實地考察,市民委更為他的無私奉獻與執著所感動,給予了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對耀寬來說,1993年大吉大利:幸逢天津市首獲3個去圣地麥加朝覲的名額,因他肩負著“艱巨的使命”而占其一。他與村委的協議是,世伊盟的援贊款不落實費用自負,得以落實則回來報銷。在首發于《北斗星》的《艱巨的使命——朝覲之路》寫道:“對于封閉的天穆村——我的家鄉,我是以我的行動鑿開了朝覲之路的先河……”;當然,這篇浸透著作者直達靈魂幸福感受與感動的長文,精彩之處彌漫著朝覲的情境:“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更無暇顧及人情的體面,拼命地沖進涌動的人潮中,向它——全世界穆斯林禮拜的朝向擠去。當我撲向被黑色幔帳覆蓋的克爾白時,就像饑餓的嬰兒撲進母親寬大的淌著乳汁的胸體,奪眶而出的淚水淌在了溢著奇香的幔帳上……”。“通史”對此的評語是:“這當然對作家本身的宗教修養及社會參與度做出了要求”。誠如斯言,“朝覲”的長文對于力爭世伊盟捐款的“艱巨使命”只字未提,我們也無從知曉中國回族作家高耀寬,如何憑著一口半生不熟的阿語爭取到伊斯蘭發展銀行兩筆共58.7萬美元的贊助款,遂使建校資金的主體有了著落和依托。

  1996917日,占地8.13萬、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各省地市十個民族的首屆千余名學生,全國第16個回民職業學校的天津市民族中等專業學校開學慶典。市領導與沙特駐華大使共同揭牌并講話,200余名中外來賓到場祝賀,《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對此,我想說,作為一個作家,無論留下的文字或多或寡,能為鄉梓辦成如此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后人的大事,則此生無憾矣。難怪村人議論紛紛,耀寬立了如此大功一件,給個一官半職也不為過。

  好在耀寬從始至終的主動作為,都不曾是為了當官或撈取名利——新校建設按部就班走上正軌后,他又應邀加盟了《天穆鎮志》的寫作班子。

 

  (四)“三味書屋”:書伴人生,依稀宿命

 

  位于北運河畔的天穆清真寺,是一組三級拱頂、望月參天、明清風格、古色古香的巍峨建筑群落。正門北側的配殿門楣上,懸著一塊斗方大字的匾額“三味書屋”。五蹬條石臺階入門后,琳瑯滿目的書櫥貨柜,時多時少的顧客營生,給莊嚴肅穆的清真寺院平添了回族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氣息;朱紅漆就的窗檐屋頂和精工彩繪的二層柁架,起到了連接殿堂與塵世的景觀過渡。此番此地的采訪我方得知,比起耀寬的文名,他的三味書屋的名氣要大許多許多。

  但開辦書屋并非耀寬本意初衷。早在辦阿語班時,村領導說你給村里辦公益,村里拿不出物質上的支持,就同意你開個文具店,權當“以店養班”吧,既方便學員買教材,也方便村里學生娃買文具。耀寬想想也是,便籌劃自己做經理,另有兩位村民當店員——總共三位。門面定名時,耀寬先考慮的“書屋”而非“文具店”;正好人數與“三味”諧音,便侵了一把魯迅先生的冠名權。雖然初址僅是自家門前的一間斗室,但在傳統生計“三把刀”(鐮、菜、瓦)的天穆村,三味書屋也算是橫空出世了。25年后,耀寬游紹興,難得在大文豪的三味書屋前留念,彩照隨文印在《浙杭草記》中,圖下有說明文字:……無意中犯了“欺世盜名”之罪,真不知該怎樣向魯迅先生道歉!

  書屋初立,正合了天穆族人對知識、對教義的渴望。甘肅臨夏有伊教經書讀物印刷廠數十,書籍應約郵寄而來,錢款售后如約匯回——供方是照顧,銷方是誠信。隨著“三味書屋”的名聲遠播,連宗教、百科、中國社科院甚至城市建設出版社,但凡有適銷新書目都會寄來樣書推銷洽購。   

  伴著書屋業務的成長,經營場所也幾經變遷。滑門師弟徐潔民是頗有建樹的篆刻家兼文物鑒賞收藏家,舊與耀寬投緣。知我此番采寫耀寬和三味書屋,特意發來微信添彩:“進入21世紀后,因十年未曾與耀寬謀面,甚為想念,便刻了人名章和“索翁藏書”印各一方,從武清王慶坨打聽找到天穆順義道的三味書屋贈與耀寬。”2017年秋始,我邀潔民共同編修《北辰房地產志》,他多次到書屋請教穆雅田、陳國璧、穆成寬、穆祥雄等天穆名人舊居的詳址及建筑形制。2022年,滑老師帶領我等弟子參加“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天津會場暨《羅廣才詩選》作品朗誦會”,歸途在三味書屋小憩并合影,滑老師將照片補白于新作《老滑游記》的目錄頁。拉拉雜雜我是想說,耀寬的三味書屋,已成為滑門師生溝通交流、切磋研討的文學會所。

  若將眼界再放開些,“三味書屋”還是展示津沽回族文學的一個窗口。山西長治的馬蘭,河南鄭州的丁建設等,因同為有成就的回族作家,或專程或順路幾次來此會晤高耀寬。偶爾,還可見到張承志、李佩倫等大家出入的身影,讓書香洋溢的三味書屋更兼生輝出彩。

  從身份上說,自1988年從“天重”解體“下崗”,耀寬就是一位闖蕩于社會的自謀職業者。許多年來,虧了有“三味書屋”作為經濟支撐,使他得以安身立命。賣書,讀書,寫書;以書謀職,以書交友,與書相伴的人生,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是幸運,對高耀寬來說仿佛宿命。

 

  (五)古稀之年再出發:解碼基因,盾構自信

 

  建村600余年的津沽回族聚居地天穆村,因地少人多,舊時尋常百姓除卻種地,多以從事“牛羊行”、當泥瓦匠為飯轍,世人印象輕文尚武。作為曾經的學霸,許是由于下崗和家庭生活的變故,耀寬試圖從文化基因的角度思考家庭、民族在社會變革中面臨的問題和出路,驅使他“開始大量研習回族及伊斯蘭教歷史文化,民族認同感與感受力日漸豐滿,并舉意為民族書寫”(《“通史”高耀寬詞條》)。1994年,他出版的第一部個人專集,不是小說也不是散文,而是《天穆回族史論稿》,以其大量翔實有力的史料,論證了天穆清真寺乃津門首座清真寺;天穆村乃津門回民聚居發祥地,在文史界影響甚大,并為政府部門所重視,后來作為主力參與《天穆鎮志》的編修。2016年《天穆鎮志》出版后,旋即評為全國首批11部名鎮志叢書之一。

  他是否認為解碼母族文化基因,搞懂理清家鄉歷史文脈是第一要務呢?2017年,他再將一部厚重的《史海鉤沉》奉獻于讀者。恩師滑富強滿懷欣喜為之做《序言》。在這部沉甸甸的大作中,除了政治、經濟外,耀寬特設了文化、學術、人物三個專題,挖掘、展現尤其補強了母族同胞的文化根脈和精神家園。

  誠然,以“回回寫回回”為使命的作家高耀寬,也從未放棄他所鐘愛鐘情的文學創作。比如2007年出版的散文小說合集《守望故土》,由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國家項目《全元詩》主編李佩倫先生作洋洋五千言《序》,并以“細細品味一切苦澀之后,朝向天方,更需正道直行。萬贊歸于真主。昂然回首,且向大地放開喉嚨高喊:我行!……與耀寬教弟共勉。”

  結識回族大作家張承志,是老回回前輩張景臣先生在京城牛街禮拜寺引薦的,初面便有似曾相識之感的張承志,當即認了耀寬做兄弟,還領他回家認門。此后聯系熱絡,一俟有新作便贈簽名本。2013年,耀寬欲出版散文隨筆集,推敲糾結于書名,又是張承志將兩個待選書名組合,定為《織血縫隙》并親筆題署……

 

  采訪于伏中,暑熱難耐。我選了陰雨天,一則消暑,二則書屋相對清閑。有風聲雨聲伴著訪談聲,敲打著窗欞,也叩擊著心扉。臨近中午雨勢小了,我起身問他今后的規劃。他拍著一摞半尺多高的手稿道,務實說拿出一定精力修改完成這部長篇;務虛說通過培固自身的文化修養,為提升母族文化自信,綻放生命的花蕾和血色。

  一個作家的博學、閱歷、磨難、悟性固然重要,但一個作家將信仰融入血液、記錄世態更難得可貴。同為“師出滑門”的我等,衷心為他默默地祝福。

 

2023.7.27于黃崖關下

 

1

  劉萬慶1954年出生,天津市北辰區作家協會原主席。作品散見于《通俗小說報》《天津文學》《湛江文學》《五臺山》《延河》等文學期刊,《捧角兒》《本草》連續兩屆獲得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說一等獎,著有60萬字文集《淚竹林》。

2

  高耀寬1951年出生,天津天穆村人,回族。著有文史著作、散文集、小說集《天穆回族史論稿》《心靈的駐足——我是回回》《心靈的獨白——我是回回》《守望故土》《悲女飄萍》《織血縫隙》等多部。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快速|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6页|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福利在线小视频|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第一次h圆房细致前戏| 男女午夜爽爽大片免费| 男女一进一出呻吟的动态图|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短篇丝袜乱系列集合嘉嘉|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男人的j桶女人的j视频| 男女乱婬真视频|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激情另欧美做真爱|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插| 国产精品黄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 免费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岳一夜被你要了六次| 国产色在线|亚洲|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十八岁的天空完整版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国产乱叫456在线|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