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美好
作者:劉冬梅
那日出差,與友人在濟南相會。
這個城市對于我而言并不陌生,最近幾年的往返,對這里有了些許偏愛。曾經一度懷疑上輩子是不是把我的出生地給弄錯了。“濟南”和“洮南”從字面上還真有幾分相似之處呢!于是把這里當作我第二故鄉,帶著這份情懷,也心安理得地接受這里的一切。
友人是合作伙伴,因為三觀契合,所以成了朋友,同時也毫不客氣地接受她的熱情。對于濟南來說,我是撞了多大的好運,才會遇到這么好的天氣,簡直幸福至極。
公交車站點只有我一人,安靜,無一人打擾,真好。身后突然傳來很大的碰撞聲,那個聲音就像利刺穿透耳膜,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一股溫熱透過我的左棉褲腳直達神經中樞,幸好不是夏天,要不然我的腿就會變成燙豬腿。我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兩輛外賣電瓶車相撞,是的,我被“牽連”了。兩輛電瓶車相撞的原因,是因為一輛快遞三輪車,因為行駛慢,在后面的外賣甲想超車,就在這時,快遞三輪車前方有個逆行的外賣乙,看不到快遞三輪車后面的外賣甲,因此造成兩輛電瓶車相撞。我腦補后面的畫面是:外賣甲會嗔怪外賣乙逆行,外賣乙會嗔怪外賣甲在前方有盲區還超車……沒想到,事情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外賣甲重重地摔倒,屁股坐得很實,看起來摔得不輕。外賣乙連忙爬起來,仍然一聲不吭,他站起來,低著頭愣愣地看著散落一地的快餐盒,接著默默地撿拾起來,收拾完狼藉的快餐盒,又站在外賣甲的面前,仍然一聲不吭。外賣甲慢慢地站起來,與外賣乙對視,仍然不發一言。沉默持續半分鐘后,外賣甲一瘸一拐地把自己的電瓶車扶正,一條腿邁上電瓶車,一條腿駐地,啟動引擎,瞬間消失在茫茫人海。因為逆行引發的碰撞車禍事件,就這樣在五分鐘內自行解決了。
我的眼睛估計比牛眼珠子睜得都大,結果怎么是這樣的呢?難道不會爭吵兩句嗎?難道外賣甲不會數落逆行的外賣乙幾句嗎?告誡他以后要注意安全也好啊!但全程無聲音,輪到我呆立在原地,真想歇斯底里:我的褲腳弄到湯啦!誰來負責呢?片刻后,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卷起被湯弄臟的左褲腳,赴約。
友人早已在大明湖畔的柳樹下坐等了。她看到我后,笑得嘴角快咧到耳朵邊了,打趣道:“怎么啦?見我不至于這么狼狽吧?”我怕影響到友人的心情,只能苦笑道:“還好吧,不提剛才了。”“說說嘛,沒準我能開心開心。”友人似乎對我的狼狽很感興趣。我知道她是想讓我排解心中的不悅,于是善意地知趣,并把剛才目睹一場奇怪的車禍現場口若懸河地講了出來。
友人聽完,只淡淡地回應了一句:“這很正常。”哦?難道好客山東都這么文明嗎?都不會理論一句的嗎?友人繼續解釋:“外賣小哥很辛苦的,如果散落的外賣不能及時處理,損失的不止是車禍摔倒的疼了。所以,外賣小哥都很明智,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爭吵中啊!何況都沒有嚴重受傷。”我極力反駁:“難道連我這個被牽連的人都不需要過問一下嗎?不需要負責嗎?”
“你這個被牽連的人只能自己負責自己啦!難道還要追究責任,讓快遞小哥賠你的褲子不成嗎?即使認定責任了,浪費你大把時間欣賞大明湖畔的風景,豈不是虧了?”
在我花了很久才能明白的事情,被友人一語道破。轉念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按照這樣的推理,那么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一件事,看來都是中性的,沒有好壞區別,就看自己怎么去理解,往好的方向理解,這件事就是好事;往不好的方向理解,這件事就是壞事。原來美好的心情不是外界給予的,而是自己心境的索取。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經歷兩種事情,但無論這件事或好或壞,都要用美好去欣賞,背負此種想法,好事便會驚艷了時光,壞事也會溫柔了過往。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