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渥太華(散文)
作者:楊遠新
群山環抱中的渥太華
自2015年元月開始,我與加拿大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前三年是來了,又回了,回了,又來了。近五年則一直在此漂泊,眾所周知的原因,想回回不了,只得既來之則安之。按照我的習慣,每涉足一國,都要會會他的首都。來加拿大也自然沿襲。記得第一次會晤渥太華,是2016年2月,第二次至第五次,均集中在全球解除新冠疫情后的2023年。每次上渥太華都有著不同的目的,自然有著不同的收獲和感受。
這次接到上渥太華的通知已經有兩個多月了。二孫女楊天汭在蒙特利爾市的舞蹈大賽中獲了銀牌,輔導老師鼓勵她參加在渥太華舉辦的全國舞蹈大賽。二孫女的父母要我們都過去,一則捧個場,二則開眼界。
8月25日下午,全家七口驅車從里加奧德前往渥太華,經過一小時二十分鐘,抵達大賽舉辦地威斯汀大酒店,兩地天氣都一樣,大部多云,氣溫最高23度,最低15度,陽光時而奔放,時而含蓄,微微的風與之配合,既熱情,也矜持,完全一副好客的儀容。
這次入住的房間所在樓層與前幾次比較是最高的,20層的22號房和23號房,站在寬大的落地窗前,可以眺望全市景象。我這才發現,渥太華四周群山環抱,城中碧水通達,正是千帆競發,萬花盛放的時節,眼里籠住的全是舒適靜謐的感覺。
那山,我無法走近他,自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我能遠觀他的高矗和墨黛,能夠感受到他默默地守護這座城市所付出的心血和力量。這水,因為就在眼前,我倒是說得出一些名字,渥太華河是最主要的,河水澄澈,穿過最繁華的市區,兩岸綠樹成蔭,掩映許多歌特式的古老建筑,可見游客紛紛穿越其間。其次是麗都運河,是一百多年前人工開鑿的,直達202公里外的金斯頓。
麗都運河穿越渥太華
這兩條河是這座城市的兩條主動脈。一座如同三峽大壩的水閘,將兩條河流連為一體,但厚重的閘門并非自動升降,而是人工最原始的操作。船過一次,需要經歷幾個小時。給城市和水運保留了一分古韻古味。
不知為什么,每當入眼他國的美,我總是想到遠在萬里的祖國的美。眼下面對他國的首都,自然想到的是我的首都。那山,變成了燕山,那河,變成了大運河、潮白河,尤其是人工開鑿的麗都運河,變成了人工開鑿的昆玉運河。
加拿大早期的首都并不在渥太華,經歷自1841年建國到1865年的24年間的六次遷都之后,最終才將首都定在渥太華。
首先定都金斯頓,但因位于美加兩國的邊境線上,一旦美國再次入侵,則防范難度很大。雖然1814年他們不僅擊潰了來犯的美軍,還大舉反攻至華盛頓,占領了總統府,挫敗了美國的吞并野心。也成為史上首個戰勝美軍的國家。但還是覺得離好戰者越遠越好。于是1844年遷都距離美加邊境較遠的蒙特利爾市。1849年,一直反對在法語區定都的英裔一時激進,一把火焚毀了議會大廈,于是在遷都英裔占主體的多倫多,法裔又不干了,于是又遷都法裔人開埠的魁北克。最后英女王覺得這樣南北遷來遷出沒有止境,于是決定將渥太華定為加拿大的永久首府,憑借三條理由服眾:一是距美國邊境較遠,具有防范侵略的縱深地帶,二是距多倫多500公里,距??北克500公里,位于英裔與法裔兩大居住區之間,三是水陸交通便利,地處麗都運河的終點,與渥太華河相交,水運發達,還擁有一條通往圣勞倫斯河的港口城市的鐵路。
后來的事實應證了第一條的遠瞻性,自定都渥太華以后,美國再沒有入侵過加拿大。其實很大成份上是美國人記住了首都華盛頓被插上加拿大旗幟的奇恥大辱,害怕侵略不成,反倒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這也成為對付好戰者的一條真理,誰把他揍痛了,他就不敢再侵略誰。
北京昆玉運河
也正因如此,渥太華建設得越來越美。頓時聯想到我的首都北京,燕山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拱衛京城,由昆明湖延伸而出的如昆玉運河似的條條支流,像一條條血脈,滋潤古城,使其永遠保持青春的活力。自從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勝利之后,各方建設如巨龍騰飛,既保持了千年的古韻,又增添了新時代的色彩。近些年里我每次出國三五個月再撲進他懷抱,每行一步,每看一眼,嵌入山水中的新景新貌,無不令我驚詫和振奮。
北京燕山
在我的國家除了首都,還有省都、市都、縣都乃至鄉都,其城市建設莫不如此。我工作生活了幾十年的長沙城,乃湖南省的省都,岳麓山西部崛起,湘江水向北而去,獨特的山水園林之美,簡直無法描繪。家鄉的武陵城,前者是擁有530多萬人口的常德市市都,武陵山拱衛西北,沅水河、穿紫河,一條從西向東,一條從南至北,柳葉湖、花巖溪等鑲嵌其間。龍陽城是擁有83萬人口的漢壽縣縣都,南有金牛山,北有目平湖,屈原筆下神奇的滄浪水,滋潤古城的每一塊秦磚,每一片漢瓦。就連我的胞衣之地聶家橋鄉鄉都十甲山鎮,頭靠武峰山,腳抵清泥湖,像一顆翡翠寶石,給西洞庭湖平添輝煌。
我繼續盤點所到過的五大洲,四大洋的那些國家的首都,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像我眼前的渥太華和我心中的北京一樣,既有青山拱衛,又有綠水滋潤。
由此可以看出,人類對于建造大都市有很多相通之處,有很多相同之點。
我每次來渥太華,有一處是必須去的。那就是位處市中心繁華地段的全聚德。喜愛中國味、追求中國味、不舍中國味,這恐怕是跨出國門的大多數中國人的特征。我和家人自然不會例外。由于來的次數頻繁了,店里的主人對我們留有了印象,后來這幾次,每次都安排我們進同一個包廂,提供的服務自然是一流的,主要表現在想我們所想,甚至連我們沒有想到的,他們都想到了,讓你從內心深處感覺到溫暖,像回到北京,像回到家一樣。且每次都給我們優惠。這個優惠難以用金錢衡量,優惠的是一份中國情,優惠的是一份中國愛。
全聚德品味北京烤鴨
我們品過北京傳統烤鴨,走出包廂時,眼前寬敞氣派,帶有鮮明中國紅的大廳里,已經座無虛席,我無法從語言判斷他們來自哪些國度,因為沒有人高聲言語,都埋頭品嘗烤鴨,無不顯得津津有味。黃頭發、黑頭發、白頭發,湊攏在一起,宛若公園里不同顏色的花朵盛放。看來北京烤鴨不僅僅是中國人喜愛。對美味的追求,是人類共有的天性。
從全聚德返回威斯汀酒店的途中,要經過最繁華的飲食街。店鋪林立,店里店外的花籃下,每張桌子都座無虛席,高腳紅酒杯和桶狀的啤酒杯,頻頻舉起,卻靜謐得如平靜的湖水,沒有半點波濤的聲音。這一點中國人則大不相同,我不由得想起那一年我隨一個人口考察團訪問英國,我們十幾個人在曼徹斯特的一家來自臺灣的中國人開的酒店用餐,大家開始都很安靜,但酒過三巡,聲音漸起,當我們意識到的時候,感覺到很不好意思。可就在這時,周圍不同膚色的食客,都紛紛起身離桌,舉起滿滿一杯酒,笑呵呵地走到我們一起,與我們碰杯,示意我們繼續。頓時,整座大廳里一片歡聲笑語。笑聲是不分膚色,不分語種,不分國界的,完全融合成一體。那情景我至今難忘。
此時此刻,我們一家靜靜地在大街上行走,空中和兩旁掛滿各色花籃自不必說,而奇異的是,街道正中的排水溝面上,鋪陳一條鐵與銅相融合的鑄塊,寬約30公分,聯結達一華里,中間相隔幾十米不等,便有一塊鑄板上嵌有公元年份,十分醒目,下面有一段文字,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和重大事件。
這等于向世人留下了一份這座城市發展的路線圖。最初提出這個設想和采納這個設想的人都值得后人尊重。
第二天上午,來自加拿大各省的少年舞蹈選手正式開賽。臨到要入場了,二孫女則對我們提出:“爺爺奶奶、爸爸、姐姐、弟弟,你們就在房間休息,只需媽媽陪我一起去參加比賽。”
我們都感到驚愕,因為早在兩月之前就說好,全家人都來比賽現場為她加油鼓勁。真要開賽了,她則不要我們入場,豈不失去此行的意義了嗎?她見我們都一臉茫然,接著說:“你們入場,我壓力大。”
聽她這樣說,我們都表示贊同。于是靜靜地目送她母女走出房間,走進電梯,但每個人的心里則很不平靜。于是不約而同地提出去酒店大堂等候,因為比賽在二樓舉行,我們可以在比賽結束的第一時間,迎上去擁抱二孫女。可現場情況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比賽還沒結束,就看到各種膚色的參賽選手,三五結伴,陸續從賽場走出,全都有說有笑,沒有一張愁眉苦臉。每個選手的情緒與曼妙的身姿和鮮艷的服裝極其協調相配,胸前掛有金牌和沒有掛金牌的并無差異,似乎在告訴我:獲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親身參與。
二孫女楊天汭的獲獎金牌
二孫女脖子上掛著三塊金牌,手里捧著三份獲獎證書,突然出現在大堂。這令我們感到大為驚喜。別看二孫女年僅8歲,她用行動很好地傳承了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里,身處何地,所從何事,都有一股積極向上,決不服輸,爭做一流的勁頭和精神。我自然很高興,由此聯想到我這幾年在異國他鄉接觸到的中國孩子,個個莫不如此。我對祖國的未來,有了更多的底氣,有了更足的信心。
這一趟渥太華之行使我已然明白,這個世界雖由各色人種組成,但對美的追求卻是一致的,這是天性使然。也正因如此,美麗的建筑無國界,美好的口味無國界,美妙的身姿無國界。人類便絢麗多姿,無限美好。能獨有誰?能沒有誰?誰都不能少。唯有和諧相處,世界才美好(文中配圖均由作者提供)。
2023年8月26日草于渥太華威斯汀酒店2022、2023號
2023年9月13日改于18195號
楊遠新留影于渥太華街頭
【作者簡介】:楊遠新,湖南漢壽縣人,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18卷本《楊遠新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春柳湖》(全四部)《愛海恨涯》《紅顏貪官》《驚天牛案》《百變神探》,兒童長篇小說《歡笑的碧蓮河》《險走洞庭湖》《霧過洞庭湖》《孤膽邱克》,長篇報告文學《內地刑警與香港警方聯合大行動》《創造奇跡的人們》《奇人帥孟奇》《縣委書記的15個日日夜夜》,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公安部金盾文學獎、湖南首屆文藝創作獎等。散文《我的祖母》被編入大學教材。《春柳湖》入圍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