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穿千年之窗
——我愛中國歷史
作者:郭偉
中國的歷史不僅是歷史,還是政治,是軍事,是科技、是文化,是天文,是外交、是農業、是畜牧、是漁業……不論是世界觀還是方法論,堪稱是中國人民的百寶箱,是世界人民認識中國的百科全書。
古人早已開始夜觀天象,以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代表春季。以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代表冬季。以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代表秋季。以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代表夏季。為指導農業生產,發揮著重要作用。
《山海經》所記“天地之東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古今單位長度不一致)范圍的山、水、國、民族、動物、植物、礦物、藥物等,記載40個方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個歷史人物,400多神怪異獸。集地理志、礦藏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巫術以及大量原始神話于一身。“禹曰,天下名山,經5370山,64056里居地也。言其五臧,蓋其余小山甚眾,不足記云……出水之山者8000里,受水者8000里,出銅之山467,出鐵之山3690。此天地之所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也,刀、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禪于梁父,72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是謂國用。”是上古歷史、地理、物產、民俗的一個資料匯編。然而,那時舟車不便,若以一人之力,何以致上百萬平方公里之廣袤大地,采集各類數據,又何其詳也;信息不通,若以多人之功,何以收集廣泛信息而匯聚一統,且丈量數據、粗繪圖形、命名標注、文字表述,比較精準,判若一人風格,何其融也。
《易經》文字古奧難懂,多以偏旁部首單獨成字,如夬、艮、賁、彖、爻以及天干地支一些單字,都是未經意義分化而組合新字的原始字根,也從那時開始有天干地支,開始記錄流逝的歲月和歷史的燦爛輝煌。說明漢文字遠古,漢文化源遠流長。
一0五四年觀測記錄到的一次超新星爆發事件,實際上發生在一0五四年的六千五百年前,其遺跡不斷擴張而形成的蟹狀星云,至今仍被天文學界倍加關注,在宇宙演化史等領域加以引用。
國內能感知的地震發生在何時,何地?毀損傷亡如何?《竹書紀年》記載“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三苗……地坼及泉”已有四千多年歷史。八級以上地震數第一者,“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據統計,我國歷史記載的地震約有三千次,較大地震十五次,有些編年史中,一年可記錄地震數次。隨便舉例,如《新唐書》·卷二·太宗:“乙丑,京師地震。”“十二年正月乙未,叢州地震。癸卯,松州地震。”《新唐書》·卷三·高宗:“八月癸酉,河東地震。乙亥,又震。”“十一月乙丑,晉州地震。”“四月己巳,晉州地震。”“庚辰,晉州地震。”“十月辛卯,晉州地震。”“戊寅,忻州地震。”“九月,地震。”“庚辰,京師地震。”“十月甲子,京師地震。”在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視天、地為大,所以尤為重視天相和地理變化。這也被視為封建王朝國祚是否長久,政權是否穩定,帝王集團領軍人物是否安康的征兆。
當然,天相與地理與特定人物是沒有必然聯系的。本為虛妄,以期愚弄萬民。
封建政治,迷云詭譎,瞬息萬變,“鴻門宴”是驚心動魄的政治事件,一波三折,寫活了很多歷史人物。當然,不叫“鴻門宴”的鴻門宴還有很多很多。相較于秦統六國、楚漢相爭、唐宋興替等等曠日持久,涉及面寬量大,參與人員與死亡人員眾多,消費財物甚巨,那么,玄武門事件,刀光斧影等事件,地域局部化,范圍濃縮化,事件迷你化,其政權的更替效果更好,沒有造成多大的社會動蕩,生命蹂躪,財富毀損,人民生活窘迫和顛沛流離,就實現了城頭變換大王旗,真是時代之幸,人民之福。更有“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杯茶釋兵權,“韓信驚魘,兵權易手”,這些有名的歷史典故,兵不血刃而又變幻莫測,成為千古美談,留下很多活生生的耐人尋味的成語故事,至今歷歷在目,生動有趣,也讓人警醒。
當然,改朝換代更換的只是誰家坐莊,而受奴役、受壓迫和剝削的,始終是各民族廣大勞動人民。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一點點財富,除了皇家、貴族揮霍外,就是毀于戰爭。阿房宮三月不滅的大火,燒毀的都是全國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數千座地宮及帝王死后帶入墳墓的巨額財富,也是全國各民族人民數百年的智慧和血汗。
封建王權,從不乏獨裁、強權、欺詐、掠奪、殘暴。不論是劉家李家趙家王家,在成就帝王之前,很多人都能虛懷若谷,虛左以待,特別愛惜人才。包括積極培養人才,攏絡人才,重用人才,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晃子,榨干智者、勇士和忠臣的血汗。《諫逐客書》前后,陪嫁縷臣尹伊,鬻值五張羊皮的百里奚,鮑叔牙所薦管仲,蕭何月下追韓信……渭水方賢,執戟郎登拜將臺,三顧臥龍茅廬,曹操痛哭郭奉孝,等等十分經典的網絡人才故事,大浪淘沙,記錄下波灡壯闊的歷史中那些應運而生,成為有幸浮出水面的弄潮兒。可以說是把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家臣、奴隸,推上了歷史山峰,讓那些無根無名的人從谷底一步踏了洶涌不定的浪尖,脫穎而出。更讓各類人才站在干云平臺,充分盡情地展示了他們的品格風貌、他們的聰明才智及卓越才華、領導技術,進而書寫團體成功與輝煌的歷史神話。在推動歷史前行的同時,點綴個體人生的精彩華章。
皇帝總是疑心很重,如狗狗抱著骨頭,怒目環視所有過路人,些牙裂眥,稍不如意,則奮起追殺,株連九族。封建王朝的政治是慘絕人寰,絕滅人性的。但不得不隨之歷史縱軸不斷演繹、前行。兔死狗烹現象十分慘烈、殘酷,發人深醒。不但“一將功成萬骨枯”,而且“一帝擁成百將烹”也是其教訓之一。范蠡、文種、英布、藍玉……韓信死于長樂鐘室婦人之手時,可能還在懷想李斯悔思廁鼠的故事,榮華富貴不如活在淮陰,受胯下之辱。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帝制歷時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共歷八十三個王朝,三十大姓四百九十四位皇帝。白手起家的皇帝有劉幫、朱元璋;放棄皇位的有趙佶、順治;心有旁騖的有徽宗、李煜;無意被皇冠砸中的有劉恒、朱祁鈺;嚇得哇哇大哭的皇帝石弘;被打暈扔到龍椅上的趙桓;嬰幼兒皇帝出生只有五十天,尚未取名的女嬰,謚號魏殤帝劉隆……皇帝像走馬燈似的頻頻易主。歷史舞臺不斷的變換(公司總部的地址、形制、規格、風貌各有特色),春秋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那些歷史里面寫到的一些帝王的一些舉措得失,尤其是為人民做過多少好事,讓人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多少公分,讓歷史推進了多少厘米,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提升了幾個臺階……他們又是如何挖空心思,竭盡全力地甚至采用很不光彩的手段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的等等等等暴露無遺。真是讓人眼花繚亂,更讓人咬牙切齒,怒目鄙視。
皇帝殺臣,無論有理無理,無可厚非,劊子手本性也。正邪相爭,朝臣傾軋。朝政扭曲,被奸臣逼死的忠臣無數,岳飛、文天祥是也;奸臣當道,為了保持政治平衡,冤殺的忠臣無數,晁錯、蘇克薩哈是也。更有那么幾個臣子敢作敢為,廚師伊尹名正言順流放國王,宦官趙高矯詔更換皇帝,大嗜皇血,將軍霍光光明正大黜立皇帝——愛國壯士千里馳騁血戰沙場保家衛國,卻有那么幾個懦弱無能的皇帝、年幼無知的兒皇帝在奸臣的誤導下,已談妥了賣國價格,向蠻戎夷狄,自稱兒臣。
這些歷史一波三折,粗線中間有細線,直線中間有橫線,主線中有旁線,紅線之中有黑線,黑線之中有白線,相互穿插,縱橫交織。有時很小一個生活瑣事就干預了光明正大的歷史走向,而有些看似偉大的歷史事件又并未撼動歷史的發展軌道。荊苛刺秦王,雖白虹貫日,浮出幾多視死如歸的愛國英雄,卻沒能改變歷史的走向。戚夫人的故事在廁所結局,而武則天為李治侍廁,其政治生涯得以從廁所重新開始;慈禧辦個生日就花去了籌建海軍的一百九十余萬兩白銀,致使五千六百余名八國聯軍就敢入侵泱泱華夏,二萬五千強虜就能沖進清朝皇宮;三、四萬人就能搶掠、焚燒圓明園……我們從尚書、春秋、左傳……一路走來,看盡多少歷史的天空云卷云舒,參盡多少歷史的大地花開花落。有多少揚眉吐氣,自信自豪;也有多少撕心裂肺,義憤填膺。
崇洋媚外,賣國求榮者畢竟是少數。推動歷史巨瀾,保家衛國,多是英雄豪杰,民族脊梁。他們或在歷史的波濤尖跳舞,縱宇馳聘,或被奸臣的讒言淹沒谷底,英雄氣短。蒙恬、衛青、霍去病、李廣、班超、郭子儀、岳飛、文天祥、戚繼光、史可法、辛棄疾、鄭成功、林則徐……愛國的中流砥柱中一串串閃光的名字,數不勝數,位列凌煙,群星閃爍,氣貫長虹。
但封建王朝不得人心,終將走向滅亡。而那些衰敗凋零的皇室,被唾棄的、或被人民推翻的,或被東夷、北狄、西戎、南蠻四路外蕃摧毀的,都各有可悲可笑的原因和凄慘下場。隨著一個皇氏家族歷史的結束,最后基本上是正脈直系一支斬草除根,雞犬不留。吊死梅山的崇禎,飲鴆暴斃的違命侯李煜,還有樂不思蜀的劉蟬,因紆尊降貴低姿態而茍活,三起三落的溥儀,因時勢所迫而僥生。
歷史給我們橫向比較,縱向歸納的巨量資料。譬如歷史上對待建都虎踞龍盤的金陵石頭城的亡國之君,也就是末代君王,多是做足了仁慈、人權、愛民的大戲之后,悲慘而又悄然謝幕。三國吳后主孫晧,一片降帆出石頭,百官素服,自縛出降,賜歸命侯。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終起侯景之亂,被囚餓死于健康臺城景陽樓,謚號武皇帝;陳朝后主陳叔寶,金陵城破時,同寵妃張麗華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將吊出處死;趙光義賜牽機藥,李煜飲后腹痛不堪,全身彎曲,攣縮抽搐,一個本能擔起振興一代詞風,網名叫南唐后主的皇帝作家,曾賜名違命侯,隴西郡公,被鴆殺離世時年僅四十二歲,可以說正在創作上的黃金時期。
從篡權手段上,有所謂子弒父的,臣弒君的,母殺子的,兄弟相奢的……;方法上有鴆殺的,杖斃的,淹死的,燒死的,縊死的……不一而足。被革命絕不是“戰地黃花分外香”那么浪漫,那么溫馨,而是充滿暴力、殘酷和血醒。而廢帝劉協、心態調節得很不錯,基本恢復到平民生活的軌道上。
特別是傅義真是個幸運兒,在日偽滿州政權中充當不光彩的角色后,欣逢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寬大政策和教育改造制度,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皇帝,改造并完全達到了一個中國公民的基本素質和水平。
世頌上古時的堯舜禹湯,都是口口相傳的圣賢,但究竟屬于族內的政權傳承,或還是井田制諸侯國內的政權斗爭,還是封建王朝芻國的政權傳遞尚難界定,更莫說那種一心為國,愛民如子,光耀日月之宏德,高風亮節的人格……
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仁宣之治、康乾盛世……為世代景仰。而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再次晝明當空。“白帝子當道,赤帝子斬之”則是飾粉皇權,愚弄天下萬民的巫蠱伎倆。
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教育論,孫子的兵法戰略,鬼谷子的縱橫戰術,商鞅的法,慎到的勢,申不害的術,儒釋道法的分分合合,千年結繩……孟子、荀子、墨子、莊子、朱熹、王陽明……歷史的天空,群星熣燦,光芒萬丈。
杜康的酒,魯班的榫卯結構及農具,寧封子的陶瓷,商周的青銅、漆器,淮南王的豆腐,陰陽五行的中醫及中醫藥,經絡及穴位,桑蠶絲綢,萬戶的火箭發射器,張衡的地震儀,蔡倫的紙,沈括的活字印刷,雕塑壁畫……如數家珍。從甲骨、竹簡、紙張到電子版;塵封的甲骨文中,只有李斯的小篆有幸隨文房四寶,歷經行書楷書,流傳至今,發揚光大。
雖有商鞅、王安石等一批改革家,那也只是為封建王朝利益而摧生的一時一隅的進步,也有幾個人鏡魏征、黑面包公、海瑞等剛直不阿的監察官,那也只是為維護封建皇帝一族一時一事的清明。幾個奸臣慶父、易牙、豎刁、開方、臧倉、董卓、李林甫、魏忠賢、和珅、嚴嵩、蔡京、秦檜、賈似道、王珪、蔡京……幾個酷吏郅都、寧成、義縱、張湯、王溫舒、周紜、梁冀、來俊臣、盧杞、黃皓、楊素、楊國忠、丘神勣、周興、毓賢……各朝各代總有那么幾個跳梁小丑,拔亂其間,反而為厘清路線方針、堅定信心,萬夫所指,激發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團結共憤,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有那么幾只“獵羊之狼”在側,羊群充滿生機,更加康健。
在歷史的舞臺上,只要無所顧忌,高尚的人性,都將得到極致的發揮。民族的正氣,燦爛輝煌。民族的脊梁一直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雖然有時被山霧陰霾遮擋,但她始終站得最高,高昂堅強不屈的頭顱,目視前方。
文化界那些大才子,單純而又理想化,純粹而又充滿激情,在政治斗爭中間往往被嫉讒,不能天縱英才就天妒英才,只能隨波逐流,或“我輩豈是蓬蒿人”,或“君子可欺以其方”,一二個浪頭就頭暈眼花,不辯方向,手腳無措,或者是經不起波濤巨浪的顛簸,而應急流之力而離開政治漩渦之中心,走向山野溪畔,躲進竹樓柴房,感嘆著無力回天,號曰隱世。當然,屈原的愛國情結,以死明志;蘇軾的實干興國,大木干云;岳飛一曲滿江紅,忠義齊天……人民擁護正義的事業,人民歡迎和平與發展,人民期望富足與幸福。還有很多各類藝人也總能在歷史天穹的不同方位,留下不同顏色、不同光亮度、不同波長的閃光,像彗星和隕石,一閃而過。
越是耀眼的光芒,越是短暫。而越是耀眼的光芒越是傳之久遠。一閃而過的光芒雖不再照耀天空,而其發明創造或文化產品或精神財富則傳之后世,長留人間。歷史上那么多先進的科技,卓越的發明,也就是那么傳承下來,惠及華夏子子孫孫,千秋萬代。還有更多關于民生生存、休養生息的問題——修六藝、種五谷,養六畜,創食譜,尋衣料,鑄編鐘,鑿石罄,制成衣,植花木,筑華居,拓公路,造宮殿,修長城……僅食品花樣百出,滿漢全席,川菜、粵菜、徽菜等等等等,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豐富的物質和精神上的財富。一萬余年前的碳化水稻伴隨舊石器一同出土,那些早期精美的玉器、陶器、銅器,正是先人探索大自然,在極端環境下求生存,謀發展,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最好見證。遠古蜀三星堆精美絕侖的鳥日圖騰,通天神樹……人類一旦存在就會以飛躍的態勢不斷向前發展,司母戊大方鼎的端莊大氣;二千多年不曾認識的居延漢簡、郭店楚墓甲骨文竹簡,重沐陽光,再放華光,述說遠古的故事;漢代織錦護臂上八個篆體漢字,重新開口發音:“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聲震乾坤。
……
讀歷史,看歷史,讓人眼花繚亂,喜憂交加,驚心動魄,妙趣橫生。
我們從王勃、李白、杜甫、韓俞、蘇軾、柳宗元、歐陽修、辛棄疾、陸游、曹雪芹等等這些偉大文學家的詩詞歌賦和各類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們翻閱、細讀、精讀大量的歷史文獻,才成就了豐姿綽約,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特別是近千年的文化全才、文化冠軍蘇軾,凡讀不再,終身不復,也就養成了從不作讀書筆記的習慣,并且善于“溫故知新”,“推陳出新”,留下大量世間絕唱。
我國浩瀚的歷史,精彩的歷史,厚重的歷史,令人目不暇接而又感悟良多,口味不同而可各取所需。毛澤東同志過目不忘,海量閱讀,雖戎馬倥傯,還利用戰爭間隙把二十四史讀遍。
中國的文字成書的,以單篇存世者汗牛充棟,《詩經》、《山海經》、《易經》、《道德經》、《皇帝內經》、《三字經》、《千字文》、《急就章》、《增廣賢文》、《越絕書》、《人物志》、《孫子兵法》、《紅樓夢》、《儒林外史》、《西廂記》、《顏氏家訓》、《郁離子》、《本草綱目》、《農政全書》等等,多以類編,年編,朝代匯編而成冊,《尚書》、《史記》、《三國志》……《明史》,這些精挑細選的,香噴噴的羊肉丸,以“韋”編之成“冊”,再以竹簽串在一起,烤一烤,就成了膾炙人口的羊肉串,如《貞觀政要》、《群書治要》、《藝文類編》、《太平廣記》、《資治通鑒》、《永樂大典》、《四庫全書》……
浩浩瀚瀚,洶涌澎湃一條巨河,沃澤中土,面寬九百六十萬。泱泱華夏,源遠流長一脈巨江,龍騰華夏,長達五千六百年。事實確證,華夏民族是勤勞的民族,智慧的民族,勇敢的民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史書,也正是如司馬遷一樣有血性,負責任,也是最有擔當的人,不顧個人生死榮辱,以畢生的才智和心血鑄成,字字珠璣,翰墨飄香。
中國文字構形獨特,音韻優美,表意準確,在世界語言中,獨樹一幟。李斯、衛鑠、顏真聊、柳公權、歐陽詢等先輩大師,使漢字不斷美化,一步步統一規范,乃至“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于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風格多樣,個性各異”。張芝、張旭、米芾的狂草,隨性張揚,肆意奔放,大有春風得意之趣。現存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蘇軾的《黃州寒食詩》統一命為“天下三大行書”,價值連城,享譽世界。在中國漢語中的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中的瑰寶,是世界語言中獨具魅力的形式。它將完整的具有警示作用的故事或事件濃縮成一句話,多為四字,獨立表意。它的特點是歷代沿習,約定俗成、結構固定,喜聞樂見,簡潔精辟,寓意深長,獨具鮮明、貼切、生動的表現力。如完璧歸趙,刎頸之交,四面楚歌、鴻門宴、草船借箭、臥薪嘗膽、春風得意……
因作者的文化、觀念、資料等因素影響,在歷史記錄中必然有所好惡取舍,褒貶揚抑,因果錯位,但基本事實是真實存在的——祖國文化的原生寶藏。因而偉大的中國史書確實值得——不論是黃種人中哪個民族的人,哪個階層的人,什么工種的人,凡帶有龍的血脈傳承的人,帶有東方思維方式和智慧的人,都應該多看看,深研研,推陳出新——我們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歷史,卓越的歷史。
(2023-6-29-9:10講話整理)
郭偉,四川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