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赤水灣的故事

赤水灣的故事

 

作者:王昌宇

 

蜀國小山丘細浪,碰闖到夜郎紅巖巨嶺的腳,突然停止喧囂,靜靜地仰望奇妙的紅巖壁畫,欣賞蔥蘢翠嶺直插云霄的雄姿。這座巨峰宛若九重天上凌霄殿上的寶頂,人們便叫它玉皇頂。玉皇端坐在龍椅上,懷抱磨堯山、五花山,膝上安放天臺山古剎,腳伸入赤水河,將車輞咀擺放在腳背上,就怕打濕這一咀的山花。

 

說是很早很早以前,那時這里還是蜀之鄙,邊遠荒涼,聞之色變的夷蠻之地,很少有人跡所至。只有外鄉躲官、躲仇、逃亡的人才隱居于這大山之中。他們采果狩獵,開點土做點菜蔬、糧食為生。非必須弄點鹽布、種子等不可,才帶著獸皮、藥材下山,小心翼翼的到河邊交換。同一山中住戶間都很少往來,更不去清問別人的情況,就怕自己的底細被人知曉。很多人在此自生自滅,也有少數人在此創業發祥。

 

有一年,玉皇頂山腰巖穴中,住進了一家人。這家人勤巴苦做,腳踏實地在荒山野嶺中走出了縱橫交錯的路,辨析出幾道清澈甘甜、從不干涸的山泉。沒幾年就把玉皇頂的幾大埂搞得熱熱鬧鬧。幾年就墾出一大坡土,幾年后又開出一大塝田;幾年后修起了“梅叉房”,幾年后變成了木串架房;喂牛羊,養雞鴨,招蜜蜂。還在外地弄來了兒媳婦,嘿,瓜瓞綿綿,子孫滿堂。

 

當家人確實是農民把式,一副憨厚像。但姓氏名誰,鄉關祖籍無人知曉。后來與人交往多了,問及高姓時,他說他姓劉,是漢高祖劉邦的三十多代后裔,因家于遇荒年,欲求生路,舉家逃難至此。不管是真是假,拖兒帶女一大家子,絕不是匪盜逃犯,人們就尊稱他叫劉大爺。

 

劉大爺過世后,不知多少世。經過幾多改朝換代,在勞役、征丁、派糧、派伕都向有油水的擠壓,匪盜也不斷來騷擾。劉家后裔盡管勤耕苦作,卻在興興衰衰中掙扎,家產發不大,人丁多了有何用,多次分拆,許多劉氏后人搬到外地各自蒙生去了。

 

到了清康熙年間,“四川人生得憨,遵義換龍安”的時候,這里已經列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的貴州版圖。

 

到了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劉大爺的后裔只有劉泉興仍住在磨堯山。劉泉興讀過幾年私塾,秉承劉氏勤勞、忠厚的家風,治家有方。要求家中大人娃兒,男女老少,各有各的事情做,要求每做一件事有始有終。還要求后人要學一行手藝,好在復雜社會環境中謀生。常掛在劉泉興嘴邊的話:“為人不學藝,挑斷箢篼系。”“學好一項手藝,不但是求生,更是要有益鄉梓。”

 

他家有三個兒子,都已娶了媳婦。劉泉興不準他們存私房錢;不準撥弄是非,吵架割裂;不準沾賭、嫖娼。衣料統一,飯菜統一,人情客往統一,不準誰鬧特殊。共同把這個家治理好。

 

但勞役征丁、派糧派伕越來越重,是該分家了,家小點沒這樣打眼。在他過世的頭兩年,他主手分家,多次叮囑說:“各自的手藝不能丟,要去學新的手藝。記住有手藝,要利己利地方四鄰。”還說:“分不是分散,而是分小。遇事要合在一起對付。”

 

大兒劉林,長于燒炭熬堿,割棕采藥,伐木解板。有技術,有人脈。還是留在磨堯山馬傳石,有少量的山林土地,面臨馬王壩,那里森林茂密,竹木蔥蘢,大有發展前途。

 

二兒劉水,原來幫人運竹木到赤水河邊,背過鹽包子,當過船工,做過纖夫,跑茅村到沙灣的鹽船。便在赤水河邊夾子口買了一間房子,家里人買賣點糖食果品,豆油麩醋的。劉水就跑船方便。

 

三兒劉田,長于農作。在天臺山大埂下,尺水灣買了幾擔田產,和周邊的土地和山林。他是看著這尺水灣才買的,尺水灣其實是紅巖腳下的一個石洞洞,一股山泉從一尺寬的石縫中流出來,故名尺水灣。夏天涼風習習,冬天熱氣騰騰。流出洞后,注入一口山塘里,流入嚴家溪注入赤水河。說是從來沒有斷過流,這泉水清澈純凈,捧一捧喝在口里清爽,甜甜的。有這泉水保障,他買的田,天干水澇都保收。

 

有一年,干旱二十多天,鄰居們飲用水都干斷了,都到尺水灣來挑水吃,怕劉田不允許。誰知,劉田特意把路砍開,鏟干凈,方便鄰居們來挑水,鄰居們感激不盡。劉田說:習得鄰里好,猶如得片寶。泉水是上天賜與大眾的,養活眾蒼生,大家都該享受。大家好,我就高興了。

 

是不是有人把尺水灣改成吃水灣了。是,又不是。一件事把這兩個名字搞混淆了。

 

一天,驕陽似火,當太陽偏西的時候,突然天上烏云堆積,毫光從云縫間射向大地。此刻,一道彩虹從遠山,彎曲下來,伸到洞口。四面八方的人都看見了,都在吼:“彩龍來尺水灣吃水來了!”天賜泉,龍吃水,一灣彩虹,天臺美!該叫吃水灣了。尺水灣和吃水灣音同,就是寫出來的字不同。人們在提及這個地名時,不知是說尺,還是吃。現在起就叫吃水灣吧。

 

吃水灣附近有幾戶姓馬的苗族同胞,與劉田交往甚密。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間一天,馬家姑娘出嫁,劉田去送賀禮,在馬家吮吸到“咂竿酒”,酒味雖燥辣,但酒香。馬大哥說,這是我們苗家的傳統酒,是吃水灣的水來釀的,要是用來烤(釀)白酒,定會烤出好的白酒來。劉田記在心里了。

 

第二年就種了一大片高粱,一大坡包谷,還在外地請了烤酒師到家里來打酒灶,修窖池、購曲藥,正二八經的烤起小甑酒來。這種小甑酒,存放好,夠這家一年栽秧打谷、逢年過節、生朝滿月、婚喪嫁娶的飲用。人們覺得比“咂竿酒”好得多,便有人上門來買酒。劉田不賣,對方想方設法,或用高粱、包谷兌換,或用勞力抵價,都要弄點酒走,要酒的人的人越來越多。鄰近的幾戶老田戶子,也仿照劉田作小甑酒,味道趕不上劉田的酒味。烤酒師說:不是我的手藝問題,是水質關系,沒有一處的水質趕得上吃水灣的水。

 

灣水歸來不見長,甘甜清澈潤家鄉,太初釀酒稱玄乙,天賜蒼生上品漿。

 

水質好,得天獨厚。接連幾年,劉田的酒成了搶手貨。劉田想把小甑酒規模擴大,搞成“槽坊”。但糧源不夠,資金有短缺。找錢機會來了,不要放跑了。三弟兄一起謀劃,拼湊資金,幾番周折劉田的吃水灣槽坊正二八經地開業了,這里的堆花泡子酒醉了仁懷廳,迷了富家坳,夾子口的劉水家增添了一間酒館。吃水灣槽坊的酒越做越好,很快就出名了。當時流行一句順口溜:先市豆油,仁懷廳的醋。后槽楠竹,吃水灣的酒。

 

劉水在鹽船上干了多年,人勤奮,吃得苦,成了“撐頭匠”,加之誠實不貪,船老板叫他理貨。在沙灣接鹽包,到茅村起貨交鹽號,包數斤兩整得清清楚楚,從無差錯。一天,交完貨,鹽號老板請他吃

 

宵夜,拿出一瓶成義燒坊的“回沙茅臺”來招待他。不同于家里烤的酒的香型和味道,使劉水見到了天外的天,便產生了一個要在家鄉烤出這種酒的念頭。但后來聽鹽號老板說這酒味只有醬酒才有,還說,只有在縱橫巍峨的山川,蔥蘢秀郁的植被,酸堿度適中的土壤,冬暖夏涼雨量豐沛氣候,養育出來的赤水河系的水,才釀得出這酒特有的味道。劉水知道要釀出這樣的酒不是簡單的事情,便產生了另一個念頭。

 

從此,劉水每趟水都帶點仁懷廳的曬醋、葫市的冬筍,猿猴的桂元等地方土特產給鹽號老板,時間一長,與鹽號老板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密切,成了過得難的朋友了。

 

一天,劉水交鹽時,愁眉苦眼,言語業少了很多。鹽號老板問其原委。劉水說:娃兒多了,沒事干,叫他學弄船,老婆又不肯,說去算八字,老先生說兒子不能搞水上工作。想在這上面來找點“干坎上”(陸地上)的事干,幾處都“打了杵”(沒干成)。鹽號老板說,你那娃兒身體好不好。劉水說像我這樣大的漢子,搬過兩百斤沒問題。鹽號老板說:下趟水你帶上來,我看看,弄他到那間燒坊去當學徒。

 

第二趟水,劉水果真把老二劉藝帶了上去。劉藝一副憨厚相,身體結實。經鹽號老板的介紹,劉藝便在榮和燒坊當學徒。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仁懷直隸廳改為赤水廳,吃水灣便順勢改為赤水灣,槽坊也改成赤水灣槽坊,赤水灣槽坊的生意一直很穩定,年產量一萬來斤。

 

轉眼就到了民國,從小就在赤水灣槽坊坊學干活的劉田的大兒子劉源,已經掌握了制曲、下窖的技術和蒸餾、冷卻的關鍵。幾次酒師有事告假,劉源還是烤出了酒,酒的質量不比酒師的差。就是民國十九年(1930年)房族劉東林的“聚福長”商號,參加貴州省實業展覽獲三等獎的桂花酒,都用赤水灣槽房坊的酒熏泡出來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連續40多天干旱,糧食歉收。赤水民眾在天臺、復興破倉分糧,吃大戶。糧源一斷,槽坊只好停工。工人、酒師都相繼解雇。劉源把家里人帶到槽坊,把原來窖的酒糟,該翻的翻,該烤的烤,雖出酒少,但沒有間斷,保持好赤水灣槽坊的一脈線。

 

“荒年過后是豐年”,第二年糧食豐收,準備復工。卻遇川軍涌入赤水縣境,阻擋紅軍進川,在只隔十多二十里的黃陂洞打仗,只好打消了復工的念頭。

 

小敲小打延續十年,到了1945年,赤水城里的酒坊開張了好幾家,都是在松溉請的酒師,相繼爭奪市場。赤水灣槽坊在劉源的打理下,論廠的規模、資金實力遠遠不可能與那些廠相比。加之,遠在鄉間,更覺形穢自慚。但是,酒仙們舍近而求遠,跑在離城近十里的赤水灣來沽酒。由于產量低,供不應求。水美流經千山體,酒好不怕路途遙。赤水城的幾家槽房也在研究劉源的酒,為啥比自己的好?最后認為,一是水質,二是老窖。先解決水質,把酒作坊向赤水灣靠近,遷到夾子口、馬渡河。赤水河就是怪,沙灣以上的河系,哪怕是支流,水都是酒源。其它幾間大廠酒的質量也提高了,加之,他們在城里都有商號,赤水灣槽坊的酒遭到冷落。

 

劉源老了,雖一直要重振吃水灣的雄風,但力不從心,不時長吁短嘆。兒子劉香見狀,對父親說:“劉田老輩子說過,做生意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轉。’”劉源說:“咋個轉?”劉香說:慢慢的看門路,有哪樣事可做就干。我看去茅村找劉藝大叔商量,看有沒有好的事情干。

 

話說,劉藝在茅村榮和燒坊學手藝,人勤快,肯出力,不多言不多語,師傅們都喜歡他。沒幾年,釀醬酒的每道工序他都能干,并干得認真。由于他是一個人,就住在作坊,休息時洗洗衣服,或在作坊附近赤水河邊轉轉。赤水河在作坊邊起了個大的回水沱,岸上有根大黃桷樹,一條小溝從河灣注入大河,人們常在此散步、乘涼、洗衣服。

 

一天,赤水河漲了點水,小溪的水是清亮的,劉藝便在溪邊洗衣服,突然聽人喊:“有人落水了!”,劉藝放下衣服,幾步跑到河邊,見一女子正在水中掙扎,手直是亂刨。劉藝想都沒想,一步跳入急流中,抓住女孩往岸邊拉。這女孩見有人來救,反過來死死地抱住來人,。岸邊許多人有的拿著竹竿,有的喊女孩松手。那女孩那里聽得清,越抱越緊不松手,眼看要沖到“翅角水”處,劉藝好不容易掙脫出一支手,拉住了岸上人遞過來的竹竿,被拉到了岸上。劉藝筋疲力盡躺在草坪上。女孩臉青面黑,還是沒丟手。幾個婦女把女孩的手扳開,把女孩抬到草坪上,拍背、倒水去了。劉藝慢地翻身起來,到小溪邊拿起洗的衣服回作坊。路上碰到烤酒張師傅,張師傅說:“有個女孩落水在哪里?”劉藝用手一指,張師傅說:“你洗衣服,一身都濕成這個樣子,快去換了。”

 

張師傅看到落水的女孩竟是他的獨生女張瓊芳,這時張瓊芳已經清醒了,見到“老漢兒”一場就哭起。邊哭邊說:“要不是有人救,我不知沖了好遠。”張師傅才想起要感謝救他女兒的人:“救你的人呢?”扶張瓊芳的人說:“那小伙剛才都在這里。”接著說:“張大妹把他抱得死死的,要不是小伙有體力,差點死住一堆了。”張大妹聽后,哭聲更大了。張師傅問:“救張大妹的人,穿的啥衣服?”扶張大妹的姑娘說:“藍色‘火汗套’,高高一個壯實小伙。才走。”張師傅說:“知道了。謝謝大家。”說完就背著女兒回家

 

回到家里,張師傅燒了一碗紅糖姜湯給張大妹吃。大妹心情好了許多,要張師傅去找救他的人,還說好像是你們酒作坊的徒弟。張大妹對他爸說:“這是我抓住他的衣服撕掉他的布鈕口。”她還死死地捏在手中。張師傅說:“我知道他是誰了。”

 

第二天干活的時候,張師傅在四處看幾個年輕徒弟的衣服,特別注意劉藝,見他的“火汗套”的鈕門撕爛了。心里有了底。提了一件新“火汗套”上前去,說道:“衣衫爛了,一甩一甩的怎樣干活,換下來。”說著,把新“火汗套”遞給了他。換后,把撕爛了衣服包好,拿走了。拿回家后交給了張大妹。正是這件衣服決定了劉藝和張大妹的親事。

 

張師傅只有這個獨女,招贅了劉藝這個上門婿。他做醬香型白酒的手藝有了最好的繼承人,便從制酒原料糧食的選定、酒曲的制作、下沙、造沙、六次循環,毫不保留教給了劉藝。特別是過精過脈的地方應注意的要點,詳詳細細手把手教。并告誡每個環節必須按規定做,摻不得半點假。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張師傅老兩口過世了,劉藝的大兒子劉四海都18歲了,子承父業。在劉藝的調教下,劉四海都在小槽坊當釀酒師傅。

 

劉源和劉香父子,到了劉藝的家中。上輩兩弟兄喋喋不休擺談這些年的世道變化,戰亂紛紛,給百姓帶來酸甜苦辣。吃飯時先喝劉藝做的散酒,這種酒入口,香味特殊、優雅細膩、回味持久,不是赤水灣酒的香型。邊吃邊說:這酒安逸!這酒安逸!

 

第二天,劉四海便帶著劉香到他幫那家燒坊去看耍。這間小槽坊的規模都比赤水灣槽坊大得多,劉香見到別人的酒窖,既大又深個數多,酒甑簡直是龐然大物。后來劉源和劉香父子又到榮和燒房去觀看,簡直是王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眼界大開。劉香邊看邊想,要是把赤水灣槽坊辦成這樣的規模該多好啊!晚上,吃飯時劉香說出這次來的目的,是的赤水灣槽坊做不走了,要另找財路。劉香說要是資金充足,赤水灣都能搞成這種燒坊,生產這種醬酒一定會從振赤水灣酒的雄風。但時事變化快,戰亂搗毀酒廠。劉香便問劉藝,民國二十三年(1935年),紅軍到茅村打戰,沒有影響酒廠烤酒?

 

劉藝說:“沒有,沒有。不但沒有,還下貼布告保護。要不這廠就沒有今天。”劉藝慢慢地回憶,擺談當時的情況。1935年3月16日,中央紅軍抵達茅村當天,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就發布了關于保護茅臺酒的署名《布告》,署名處蓋有“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紅色圓形圖章。布告說:“民族工商業應該鼓勵發展,屬于我軍保護范圍。私營企業釀制的茅臺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壇、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將士切切遵照。”《布告》發出,上至領袖,下至士兵,一律照章執行。后來,紅軍按市價買許多去,說是醫傷消毒。

 

劉香說:“看來干得,打戰都沒整酒廠。”

 

劉藝說:我就是想搞個家族燒房,幫別人找了一輩子的錢,自己還是只得點溫飽,我同意干。資金我們三房人可以籌措一些,資金也不是一步就要求到位,慢的來,邊做邊整。只要有這個目標了,水質沒說的,技術有劉四海完全可以勝任,赤水灣槽房稍改造、擴大,就是還要建制曲坯的設備和曲倉,建廠資金不是很大,就是購糧食,購工具,貯存時間長“捂錢”(底墊多)。劉源說:沒關系劉林大伯有林業生意,我家有田做,你劉藝就不說了。都可以熬過去。

 

劉四海辭了職,長房劉林的孫劉名揚也加入到赤水灣燒坊的建設。按劉藝的意思,邊做邊出酒,出酒不要急著賣,下窖貯存,三至五年后才銷售。

 

劉揚名、劉四海和劉香三弟兄,自己動手,吃苦耐勞,幾乎是封閉式的工作。外人也不知道赤水灣在干什么。

 

熬過了1948年的貨幣貶值的風波,好在他們沒存錢,存的是酒:經受苛捐雜稅搜刮,好在他們沒有營業。艱苦中磨練,終于迎來了1949年赤水解放。

 

赤水灣醬酒見到了太陽,正式在市場上銷售。是香味純正征服了市場,回味悠長使人牽腸掛肚,彌久留香讓人念念忘不。赤水灣酒名聲大振。人們把小輩三弟兄的名字,編了句順口溜:名揚四海赤水灣,醬香美酒醉九天。

 

2022.9.20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小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播放线|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新木乃伊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真实男女xx00动态图视频| 美女被羞羞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 国产乱淫a∨片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 侵犯小太正bl浴室子开张了|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电影网|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嫩草影院在线入口|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视频一二区|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欧美妈妈的朋友|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在线|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人在线看片|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www色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国产福利免费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