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回家的路
作者:贠靖
今年秋季的雨水較多,中秋節前連著十幾天斷斷續續的都在下雨。中間曾有過一兩日晴天,秋高氣爽,著實令人心曠神怡。但很快又迎來一輪降雨。
據說這個假期岀行的人不少,各大城市的高鐵票大概提前一個禮拜左右就開始發售了,特別是去往一些熱點城市的車票甚是緊張,市區的酒店也早早地就預訂滿了。
臨近過節我卻一點興致都沒有,心里反倒有些郁郁寡歡。
天總是陰沉沉的,綿綿細雨中,院子里的一樹桂花散發岀陣陣清香。去年的桂花醬尚未吃完,節前妻又去回坊街買了新上市的干桂花回來,說是要做桂花糕,煲桂花粥吃。
在人們都忙著準備過節的時候,我又想起了那些已經逝去的親人。去年的中秋節,我的父親尚且健在,只是患了老年癡呆,也就是阿爾茲海默癥。清醒的時候,他曾和弟弟妹妹提起過,想要回河南老家去看看,找找那里的親人。記不清這是父親多少次提起想回河南老家看看,其實他也就只是說說而已,一直未能成行。
因為父親根本就不知道家在河南什么地方。在父親很小的時候,祖父就去世了,父親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親長什么樣子。
后來經人撮合,我的祖母帶著年幼的父親和姑姑,跟著從山西中條山戰場上下來的我的養祖父來到了陜西。那時姑姑也就六七歲,父親只有兩三歲。
養祖父脾氣有些急躁,因生活困頓,經常對祖母發脾氣,但他對父親和姑姑卻視如己岀。記得我的兩個表哥,還有我,都是在養祖父的肩頭上長大的,彼此間是比親祖孫還要親的。
說起來,父親和姑姑算是幸運的。父親成年后招工進了郵電局工作,后來又遇到了母親,倆人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姑姑也嫁給了當干部的姑父,他待姑姑很好。開始姑父在公社當書記,后來調到縣政府大院當了農業局長,一家人便都搬到了縣城居住。
姑姑對河南老家的一些情形是約略記得的,但出于對養祖父的懼怕,她一直未敢提起過回想河南老家去看看的事情。
有一次我去縣城看望姑姑,交談中她喃喃自語道,等將來老了,她想回河南老家去。十幾年前姑姑因病去世了,她埋藏在心底的想回河南老家的念想始終未能如愿。
姑姑去世后父親回老家的愿望就更為渺茫了。
河南陜西,山水相依,現在又通了高鐵,從西安到鄭州只需兩個多小時,但對父親來說,回家的路卻十分遙遠,因為河南那么大,他不知家在何方。
今年春節父親去逝了。彌留之際,他緊緊抓著我的手,一遍遍地喊著:“媽,我想你,我想回老家……”
我聽了,淚如泉涌。
我十分清楚,父親在走到他人生的盡頭,在生命之燈行將息滅之際心里想著什么,而我卻無能為力,幫不了他。
中秋節這天,天居然放晴了。
一輪滿月下,湖邊傳來陣陣悠揚的琴聲。那是曲江池畔游園的演出開始了,隨之傳入耳膜的,還有陣陣歡聲笑語和祝福聲。
在這份歡愉中,我默默地念叨著那些逝去的親人。不知他們在那邊是否安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如果有神靈,但愿我的父親,他能夠在這個中秋節,借著一輪月光,找到回家的路,與那邊的親人一起團聚。
我也想他們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