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作者:羅祖文(貴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黨的初心使命,激勵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首老歌《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世世代代不忘本!” 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深層含義為懂得知恩圖報,飲水思源,常懷感恩的心。
位于貴州省南部的都勻市,是“全球綠色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慶長假,筆者在旅游中,巡訪了都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學習其中奮斗精神和紅色精神。
據了解,多年來都勻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與愛黨教育深入結合,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積極利用重要的民族傳統節日,開展“網上祭英烈”“我和國旗合個影”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講述和聽取革命英雄在風雨飄搖的年代,為國家命運、人民未來前仆后繼、赴湯蹈火的歷史故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優秀文化的熱心學習者、忠誠踐行者、堅定捍衛者、積極傳播者。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了解家鄉解放的歷程與艱辛,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當下新時代所擁有的幸福生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精彩,讓愛國基因不斷傳承,已經成為廣大干部群眾和中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大課堂”,在全社會形成緬懷先烈、致敬英雄的濃厚氛圍。
記住歷史,留住根脈。
都勻文峰園、西山公園、烈士陵園、三線建設博物館,是很多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是市民家門口的休閑勝地,擁有鮮明的紅色基因。在修繕革命舊址、打造紅色景觀的同時,深挖紅色歷史,弘揚光榮傳統,創新展示形式,多維度打造紅色文化品牌,讓基地(公園)成為廣大干部職工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讓愛國主義成為全體市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讓“紅色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羅祖文 攝)
都勻文峰園位于城南龍潭西岸,劍江三面環繞,以清代石塔文峰塔為主體設計布置而成,是一座開放式休閑公園。南面與南沙洲綠地公園相連接。1999年2月11日破土動工建設,同年9月24日(中秋節之夜)竣工。2009年都勻市人民政府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對文峰園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投入近70萬元對園內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栽植了200多株花木,鋪設了400多平方米草坪,重新安裝了健身步道等相關設施。2016年,州、市政府啟動對文峰公園的提升改造工程,同年7月完成提質升級改造。園區內種植大小植物幾十萬株,品種幾十種,四季的景觀變化,美不勝收。有青少年官、綜藝池、健身步道、茶藝表演廳等附屬設施,以及“身邊好人”積德榜、都勻市市民文明公約、時勢政策等專欄。文峰園還收集老一輩抗戰英雄水壺、軍裝、勛章等物品120件。近年,開展了“查官僚主義、看我擔當”廣場問政活動、文藝晚會、清明詩歌朗誦會、主題教育等活動,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2008年文峰園獲國家“AAA”景區稱號。2014年8月18日文峰園管理處被州文明委授予2012-2013年度黔南州文明單位,2015年4月9日日文峰園管理處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2-2014年度全省文明單位,2018年9月29日文峰園被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命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省級示范點”,2020年12月18日都勻市公園維養中心被省文明委授予2018-2020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改制后新申報)。
園內文峰塔,最初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年)都勻總兵主持修建,當時是一座五層木塔,名“文筆塔”。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甘肅按察使的陶廷杰接到家鄉報災的書信,捐資一千兩銀子,并寫了一封“告勻城同胞書”,遣人快馬加鞭送到都勻,當地官員和民眾無不為之感動,很快又從民間募捐兩千兩白銀,第二年就重建為七層六面的樓閣式實心石塔,號稱“貴州第一塔”。1908年,洪水沖壞東、西、北三面塔基,1921年修復。1983年,都勻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文峰塔,成為今天高33米,坐北朝南的一座七層六面的樓閣式實心石塔,塔底直徑9.5米,塔基為正方形,高3.8米,寬17米。塔身占地面積217.8平方米。塔東北腳并立幾塊石碑,第一塊碑就是陶廷杰手書的《重修文峰塔記》,其中的詩為:“水抱全城萬象涵,到頭關鍵豈空談。千夫建石方圓合,七級凌霄日月參。故址立成新雁塔,中鋒長鎮老龍潭。一枝健筆鐘靈秀,振起人文冠斗南?!睆拇恕拔墓P塔”正式改名為“文峰塔”。現在,以文峰塔為核心區域的文峰園風景區,成為都勻城市景區名片之一。供舉辦愛國主義活動,市民和外地游客參觀。2016年11月2日被黔南州文明委命名為黔南州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9年3月20日被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命名“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羅祖文 攝)
都勻市文峰園是全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范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設置“身邊好人”積德榜、都勻市市民文明公約、時勢政策專欄、未成年人公益廣告,開展廣場問政以及舉行文藝匯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
(羅祖文 攝)
都勻西山公園“解放黔南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59年,工程總投資約50500元,占地3000多平方米,于1964年竣工,紀念碑正面有原貴州省人民政府省長周林同志題詞并書“解放黔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設施由烈士紀念碑和小型紀念廣場構成,1997年被省批準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百子橋、東山烈士陵園被定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山公園因其小巧玲瓏,又被稱為袖珍喀斯特公園。園內山石嶙峋,樹木繁茂,有松石喜,望江喜,星曦喜,半山亭,后山九龍寺。屬國家3A級景區。動物園擁有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特別是白孔雀最為搶眼。兒童樂園的游樂項目也豐富多彩,非常適合小朋友游玩。廣大市民朋友按照都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溫馨提示和《烈士褒揚條例》,做到不在西山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保護管理范圍內進行直播、跳廣場舞、打太極拳、嬉戲打鬧、大聲喧嘩等與紀念烈士無關的活動,共同營造烈士紀念設施莊嚴肅穆的環境。每年清明、“七·一”、烈士公祭日等時間節點,單位、學校開展祭奠烈士活動,大力弘揚英烈精神,增強國家觀念和愛國情感,共沒看過營造全社會崇尚英雄、緬懷英雄的價值導向和良好氛圍。
都勻市烈士陵園位于廣惠街道西園村(原鳳凰村)鳳凰壩都(勻)丹(寨)公路南側、市北郊馬鞍山國有林場內。建于2011年初,總規模為72214.7平方米,用地總規模18000平方米。2012年將原東山烈士陵園內安葬的123座烈士墓整體遷移至都勻市烈士陵園內,后將都勻市原沙包堡、楊柳街、綠茵湖、擺忙鄉、平浪鎮、凱口鎮、石龍鄉、良畝鄉、沙寨鄉等9個鄉鎮(辦事處)共45名零散葬烈士墓遷移保護至都勻市烈士陵園內,2016年安葬烈士1名,2019年,將勻東鎮王司和壩固片區12座零散葬烈士墓遷入保護,外地遷入烈士墓3座。目前,都勻市烈士陵園共安葬烈士184名。據統計:紅軍時期犧牲都勻籍烈士1名,抗日戰爭中都勻籍陣亡將士40名,解放初期剿匪及因公犧牲的都勻籍烈士48名,抗美援朝戰爭中都勻籍犧牲烈士32名,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和對越自衛還擊戰中都勻籍犧牲烈士33名,其它30名。都勻市烈士陵園秉承“褒揚革命先烈、激勵教育后人”的宗旨,強化文物保護,充分發揮了烈士陵園紅色教育陣地作用,不斷規范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2015年1月,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文明優撫事業單位”,2016年11月2日,被黔南州文明委命名為黔南州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8年9月5日,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8年4月4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貴州省第四批省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般懹洑v史,勇擔使命”,每年都勻地區各單位、中小學在都勻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團市委的指導下,到烈士陵園開展“國家公祭日”以及“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祭掃活動。通過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鞠躬敬禮,重溫入隊、入團、入黨誓詞,聆聽革命事跡,參觀文物展陳,讓英雄精神滲入人心。
(羅祖文 攝)
都勻三線建設博物館位于都勻市北郊東方機床廠原址,屬都勻三線文化創意園區(亦稱“東方記憶園區”)主要文創單元。2016年12月啟動建設,2017年12月開館使用。館外總面積236501㎡,其中綠化面積7975㎡,鋪裝面積15676㎡,停車位97個。博物館占地面積32000㎡,布展面積7000㎡,分別設置主展廳和副廳兩部分。主展廳內面積6000㎡,功能分區包括歷史記憶區、軍民融合區、互動體驗區、地方工業區、兵器科普區、辦公服務區、藏品倉庫區、衛生服務區、物業(監控、消防、供電、送風)用房服務區。副廳為臨時展廳,面積1000㎡。布展構思:宣傳三線建設文化、弘揚和傳承三線精神,內容涵蓋都勻三線文化和工業遺產、遺址研究基地;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和兵器常識科普基地;公益性愛國教育基地以及社會文化生活宣傳基地。該館主要以圖文、模型、實物和場景再現的形式展示,使其展示真實、生動、形象的重現三線建設這場偉大的歷史話劇場景。是目前都勻各個單位干部職工,各大院校,以及各中小學的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博物館還和黔南師院、黔南職院等院校開展合作。同時也吸引了中國振華電子集團(083基地)、廣州黃埔黨校、各大院校學生、以及省內外游客到館參觀。博物館目前已經獲得“國家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科普教育基地”“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貴州省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黔南州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黔南州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都勻市歷史建筑”等多項榮譽;三線建設的歷史成就和偉大的三線精神,激起了廣大游客者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自豪感。開館以來得到了中國社科院、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省州各級部門的認可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好評。
據了解,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命名申報中,特別是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評審會,黔南州文明辦創建科負責人龍國禹認真指導創建和資料建設,與都勻市有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部門領導同志,即都勻市政協文史與學習委主任,都勻三線建設博物館資料組組長姚雁,都勻市民政局工作員、都勻市烈士陵園管理所所長徐朝俊,都勻市機關管理事務局公務車管理平臺駕駛員馬英于2018年11月28日下午14:00省委辦公大樓1134會議室;與都勻市文物管理所所長陳金燕、都勻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蒙富春、都勻市文旅局駕駛員張忠祿于2019年1月24日下午13:30 省委辦公大樓1133會議室,先后參加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培育單位評審會,使得都勻市的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申報高效一次性通關,獲得授牌。
深訪革命基地,重憶紅色歷史。
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為國立言,為民發聲”,激勵大家為事業繁榮和發展發揮自身價值,作出應有貢獻,是我們每個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的責任。
筆者旅游都勻文峰公園東面青云湖森林公園生活照 (周澤強 攝)
筆者旅游氣勢恢宏的仿古建筑都勻望江樓 (周澤強 攝)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布依族,60后,貴州省都勻市綠茵湖街道邦水村第十三組栗木寨人,1982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貴州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師范專科)。曾供職于墨沖鎮墨陽完小、墨沖鎮教育輔導站、都勻市第三小學、都勻市創建辦。期間,借調于墨沖鎮人民政府、都勻市教育局、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曾任政協都勻市第七屆會員會委員、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墨沖鎮教育輔導站語文教研員、墨沖鎮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預備役中尉軍銜)。有作品散見國內公開紙媒和網絡平臺。于2021年2月貴州省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退休?,F為都勻市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散文學會會員。作者單位: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