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游革命圣地

游革命圣地

 

作者:高擁軍

 

我是五十年代生人,我對中國革命史情有獨鐘。

嘉興、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五大革命圣地,我都不止一次地去瞻仰過。每到一地,都會有一種靈魂的洗禮……

 

一、革命圣地南湖紅船

 

夏日的南湖,波光粼粼,湖光山色映照著紅色的記憶。

在上海開完會后,我專程去了趟嘉興南湖,以敬仰之心參觀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

1921年,嘉興南湖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歷史事件之一的見證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起航和初心。

嘉興南湖,水波粼粼。

微風拂過湖面,帶來陣陣清涼。

那艘紅船靜靜停泊在湖心,仿佛是時光的守護者,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之夢。

1921年7月23日,代表們秘密召開會議,在上海的望志路106號,共同商議未來。然而,會議受到法租界巡捕的襲擾,被迫中止,代表們面臨困境。

此時,有人提出了嘉興南湖的建議,以游客身份在湖邊繼續會議,謀求突破。代表們迅速采納了這個妙計,決定將會議轉移到南湖的紅船上。

李達的夫人王會悟與董必武、毛澤東等人一行,提前一天到達嘉興,做好準備工作。他們租了一艘畫舫作為會議場所,在南湖的湖心島東南方安排開會。

代表們陸續抵達嘉興,乘船前往會議地點,在王會悟的引導下,順利抵達紅船。他們在這艘畫舫上繼續會議的進程,并以打麻將的形式掩人耳目。

然而,湖上突然出現一艘快速的汽艇,代表們誤以為是當局的巡邏艇。緊急中止會議,假裝打麻將等待解圍,后來才發現是一位紳士的喜慶活動。

最終,在南湖的紅船上,代表們完成了會議的全部議程。

一個全新的、以共產主義為目標,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黨誕生了!

嘉興南湖的紅船故事,成為了重要的革命紀念地。它是中國紅色旅游的源頭,見證著黨的偉大征程的起始。

在南湖的紅船上,中國共產黨的旗幟揚起,偉大的歷史時刻銘刻在每個人的心間。那時的紅船,承載著無盡的希望和信念,為中國的未來描繪了光輝的篇章。

南湖紅船成為了一座紅色的象征,激勵著人們追尋真理和革命的腳步。它凝聚著革命先烈的血脈和奮斗的意志,讓人們永遠懷念那段壯麗的歷史。

站在紅船的甲板上,回望過去的歲月,我們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和榮光。那些代表們的智慧和勇氣,鑄就了偉業,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征程。

紅船故事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起航,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和夢想。

南湖的波光粼粼,映照著無數革命先驅,他們為民族解放而英勇奮斗,不朽的傳世。

如今,紅船已成為人們朝圣的地方,每年都有無數的游人前來懷念和瞻仰。

他們向往著那段偉大的歷史,并發自內心地敬佩著中國共產黨的奮斗。

嘉興南湖的紅船故事,永遠閃耀著光芒,激勵著新一代為實現偉大夢想而奮斗。

它是我們前行的指引和堅定的信念,讓我們銘記歷史,砥礪前行,永遠不忘初心。

 

南湖紅船(行香子)

登上“紅船”,感慨萬千。

共產黨,這里創建。

昨日烽火,風云再現。

一大會址,銘先烈,濟蒼天。

 

革命史冊,永久紀念。

新中國,橫空出現。

打走日寇,驅除匪患。

以史鑒今,聚國力,大發展。

 

二、井岡山的炮臺

 

那年的一個隆冬,我隨十幾個復轉軍人驅車數千里到革命圣地井岡山參觀。

那天,我們驅車一路南下,經過了數不清的曲曲彎彎后,一路顛簸地駛進了井岡山。根據安排,我們在參觀了《井岡山革命斗爭史展覽》之后,又到井岡山進行了實地參觀。

井岡山,一座神奇的山!

那氣勢磅礴的云海、那秋冬的紅葉、那妙趣橫生的奇石和那似銀河落九天的龍潭瀑布群等等,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但最讓我終身難忘的還是“黃洋界”。

據導游說,黃洋界距井岡山市約17公里,在戰爭年代是井岡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山勢十分峻峭。黃洋界有氣勢磅礴的云海,故又名“汪洋界”,又因毛澤東同志的一首“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詞句而聞名遐邇。

導游說:“1965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千里迢迢,不顧乘車的疲勞,邁步登上這雄偉險峻的黃洋界哨口。黃洋界上陽光明媚,他老人家站在最高處,極目遠眺了許久……”

后來,毛主席懷著感慨和喜悅的心情,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名句: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我們登上地雄偉險峻的黃洋界哨口舉目眺望,只見群山起伏,云霧彌漫,白茫茫的云海淹沒了許多山巒,只留下幾處峰尖。俯身向下看,躍入眼簾的是條美麗的大峽谷。

大峽谷兩旁山坡上那郁郁蔥蔥的闊葉林中,依稀可見盛開的杜鵑花,令游人驚喜不已。一股山林清風沁入心間,剎時人又變得神清氣爽。一切景致盡收眼底,有一種“一覽眾山小”和“上九天攬月”的氣勢。

那萬山叢中霧氣朦朧,如一片汪洋,隨階而上,山中古木參天,高聳入云。遠遠望去,山中的清泉隨處可見,如絲如帶,繚繞林間,常常是和飄泊的煙云結伴同行。

遠望那滿山遍野的青翠和那筆直挺立,青蔥修長的翠竹,我們不由地駐足流連,這一切還讓我們自然地聯想起當年站崗放哨的紅軍戰士,想到了當年“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噴噴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樂觀主義者情懷。

那有名的百跌泉,如丈丈白緞飄舞,聲貌動人,泉水流過光滑的巖石蓋上了清澄透明的面紗,沐浴在霏霏雨霧中,頓覺清涼。默默傾聽那奔流不處的清泉叮咚,我真正體味到了“山、泉、林、霧”成一體的那種含蓄美。

在黃洋界哨口,一門架設在大理石上的迫擊炮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導游給我們講述了這門迫擊炮與“黃洋界上炮聲隆”這句詞的由來:

1928年8月下旬,湘贛兩省軍閥趁紅軍主力未歸之際(毛澤東同志不在山上),以4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其突破口就選在井岡山的黃洋界。紅軍留守部隊在此與敵人展開了英勇的戰斗。

戰斗中,紅軍將南昌起義時用過的一門迫擊炮(現陳列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內)和僅有的3枚炮彈抬上山用來打擊敵人。

不料,第一枚炮彈裝填、發射,結果沒有打響;接著發射第二枚,仍然是“啞炮”。炮手心急火燎,指揮官急中生智,一聲令下:“不打登山的敵人,把最后一枚炮彈瞄準敵方設在山下的指揮部!”只聽“轟”的一聲,炮彈正中敵軍指揮部。

瞬間,黃洋界上歡呼聲、號角聲、鑼鼓聲響成一片,敵人驚恐萬狀,誤以為紅軍主力返回了,趁著夜色四處逃遁。這是紅軍戰斗史上的奇跡——一枚炮彈打退了國民黨4個團的兵力,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

20天后,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主力部隊回到井岡山。他聽了留守部隊的匯報后,十分高興,當夜便填詞《西江月·井岡山》一首: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p>

昔日的戰壕還在,只是硝煙已盡;昔日的迫擊炮依然保存,只是炮聲沉靜。永存不逝的是那打響第一炮的“黃洋界”的金色大字,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豐碑。

聽著導游深情的講解,我便在迫擊炮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豐碑前駐足,留下了一張有紀念意義的照片。

從井岡山回來后,我一直在沉思,中國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耳邊突然響起了一種聲音“最響亮的歌是東方紅,最偉大的領袖是毛澤東!”

 

三、遵義會議永放光芒

 

那年初冬,我們追隨著英雄的腳步,參觀了遵義會議舊址。

遵義會議會址位于遵義市老城紅旗路80號,二層樓房,坐北朝南,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筑,古樸莊重。

進入會址主樓參觀了遵義會議會議室、軍委總參謀部辦公室及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人的辦公室兼住室。

當年,這些老一輩革命家就是在這里運籌幃幄,部署紅軍如何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將紅軍引向勝利道路的……

之后,我們進入展館,隨著圖片、實物、復制品的展示,漸漸穿越80年前的歷史煙云,將我們帶回到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危急關頭——

1935年1月,紅軍強渡烏江,占領遵義。

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糾正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和冒險主義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從而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是我黨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越過婁山關,四渡赤水,建立革命根據地,直至最后取得革命勝利,這是一段艱難曲折的光輝歷程。

遵義會議的偉大歷史功績,在于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標志著我們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極為重要的精神財富和寶貴的歷史經驗。

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必須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墨守教條和照搬外國的經驗;始終堅定革命信念,發揚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這些經驗仍然需要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習和借鑒。

第一,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

第二,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走中國式的革命道路。

第三,在敵強我弱、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定革命的必勝信念,保持和發揚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如今,我們正在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為振興中華、實現黨的偉大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雖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改革和發展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前進的道路還很不平坦。

因此,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遵義會議體現出的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藐視敵人,打擊恐怖組織,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延安寶塔山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

這是詩人賀敬之的名句,他表達了寶塔山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神圣位置。

那年夏天,我隨部分優秀黨員及新黨員一道,開始了一次延安之旅,目的是要重溫入黨誓詞并為新黨員舉行宣誓儀式。

我們是從石家莊乘車去延安的,從石家莊到延安近千公里,途經山西省直奔黃土高原。

在赴延安的途中,汽車的窗口閃過九曲黃河、閃過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也閃過一片片的果園和一幅幅只在影視里才看過的畫面。

一路上,我們焦急地望著窗外,用心去觸摸著那片神圣的土地,用心去感受著那曾經發生在這里的那一場波瀾壯闊的紅色革命和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沿路,我們還在榆林市用了餐,并稍作了休息,之后又繼續出發……

到達延安市時已是夜里十點多鐘了,我們好不容易找了家飯店就餐,并讓飯店老板幫我們聯系了一家賓館,準備第二天登寶塔山,還要參觀楊家嶺和棗園。

第二天,清晨起來,天氣很好,我們首先向寶塔山駛去……

汽車行駛在延河大橋上,寶塔山已遙遙在目。

我們經??吹降哪欠浀湔掌堆影矊毸健肪褪窃谶@里拍攝的。

我們向窗外望去,看到了淡霧中的寶塔山。

寶塔山古稱嘉嶺山,位于延安城東南,延河之濱,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稱做寶塔山。

寶塔始建于唐,現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辟有南北二塔門,門高2.35米,南門額刻“高超碧落”,北門額刻“俯視紅塵”。

塔內采取“壁內折上式”的結構方式,每一層都有塔室。

塔身底層高8米,無窗,其余二至八層,每層各開一至二券形窗洞,第九層為四面開窗,可鳥瞰全城。

延安寶塔,歷代題詠眾多,1944年春,陳毅元帥作《延安寶塔歌》:

“延安有寶塔,巍峨高山上。高聳入云端,塔尖指方向,紅日照白雪,萬眾齊仰望?!?/p>

1965年,詩人郭沫若也曾為寶塔題詠。

寶塔山綠樹成蔭,風光獨好,盤山公路直達塔下,名人詩碑掩映在松柏叢中。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四放之際,寶塔流光溢彩,像一顆“夜明珠”,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燈塔”。

寶塔山是延安的化身,是延安的代名詞,也是延安的“城徽”。

我們登上山頂時,中外游客已經很多了。

有的相互拍照留影,有的購買旅游紀念品和各式小吃,更多的游客則在扶欄憑眺,只有在這里才可以縱覽延安的全貌。

我們選擇了一個有利地形,張開鮮紅的黨旗,為新黨員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

寶塔山是延安最重要的游覽區之一,這里有層巒疊翠,石徑通幽的森林公園,還有摘星樓、嘉嶺書院、烽火臺、范公井、摩崖石刻群、日本工農學校舊址等景點可看,如果您游累了,還可以在附近找一家餐館,品嘗一下地道的風味小吃,如羊肉泡饃、羊雜碎、甘泉豆腐干、錢錢飯、洋芋擦擦等美味。

入黨宣誓儀式舉行之后,我們又參觀了楊家嶺和棗園。

楊家嶺是延安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這里,黨中央指揮敵后抗日戰爭并領導了解放戰爭,領導解放區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

我們首先參觀了1945年4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走進中央禮堂看見主席臺上懸掛著領袖像,兩面鮮紅的黨旗分掛兩邊,主席臺的頂端橫聯上,懸掛的是紅底黃字的橫幅聯:“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

站在會場地中央,想象著歷時五十多天的七大會議,一個指點江山、叱咤風云的風流人物在如何籌劃中國的前途和未來,我們不禁心潮澎湃……

從會場出來,我們沿著旁邊的陡峭的石磚小路,來到了黃土坡楊家嶺毛主席的故居,這里的窯洞居住條件和棗園相比真的遜色多了,1938年初,毛主席就是在這天寒地凍的季節里熬了九天九夜寫成了《論持久戰》,指導中華民族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

棗園位于延安的北角,在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中央的領導都集中居住于此,很多對中國的革命道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方針政策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懷著對偉人們的無比崇敬和景仰,棗園不大,但挨個參觀完每個偉人故居還是要花一點時間的。

走在棗園的泥路上,心里在想,幾十年前毛澤東、周恩來這些革命領導人就曾經生活在這里。和故居中的古舊書桌、床、椅等遺物一樣,棗園里的每一顆樹都見證了那個熱火朝天的歲月……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大門口那個吹鎖吶、唱信天游的老人,一身陜北農民特有的打扮,向游客展示著當今延安正日益消失的東西。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最美好的東西或許只能存在于記憶當中吧。

延安之行結束了,寶塔山的姿容深深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五、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西部,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有著優越的戰略位置,富饒的物產和思想覺悟較高的群眾基礎,中國革命在這里走過了一段光輝的歷程。

這里,曾是毛主席黨中央指揮著名的三大戰役和召開七屆二中全會的地方;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是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筆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是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它作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一個驛站,不但是偉大的人民解放軍戰爭走向勝利的見證,更是中國人民革命永載史冊的輝煌。

西柏坡融革命性、教育性、藝術性為一體的石刻園林,從一個石刻文字中感受當年老一輩革命家創造的輝煌業績。去尋覓革命先輩的足跡,了解共和國建立的歷史背景,接受革命傳統的再教育。

近年來,我們每年都組織新黨員到西柏坡接受傳統教育,讓新黨員了解了中國革命走向偉大勝利的歷史進程。

通過參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董必武等同志的舊居、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和七屆二中全會會址,參觀那一間間普通的土屋、一張張斑駁的桌椅及一幅幅用紅藍毛線標注的作戰地圖,參觀毛澤東推過的碾子、周恩來雨夜救鄉親的馬燈及董必武紡線的紡車……

這些珍貴文物和感人故事,感昭著新黨員對理想、對信念的不懈追求、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及對事業的執著忠誠。

正是在這里,毛主席和黨中央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正是在這里,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正是在這里,為新中國的誕生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準備。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發出了“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的諄諄教誨。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全黨同志必須做到“兩個務必”的論述,要求全黨同志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正是這“兩個務必”,使中國共產黨員經受住了執政的考驗,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西柏坡是革命的圣地,西柏坡給人一種靈魂的洗禮,它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信念,這種精神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电影| 韩国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护士们的放荡交换全文|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国产国语对白一级毛片|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538国产视频| 欧美巨大bbbb|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亚洲五月天综合| chinesevideo普通话对白|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色黄大片在线视频| 孪生兄弟3ph尴尬|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gⅴh372hd禁断介护老人| 老司机永久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老王影院|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avtt2015天堂网|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国产一区二三区| 久久免费视频3| 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 欧美人成网站免费大全|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草莓视频丝瓜视频-丝瓜视18岁苹果免费网 | 99热国内精品| 积积对积积的桶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