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壯士烽火太行山

壯士烽火太行山

 

作者:高擁軍

 

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延安以后,黨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建立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原則,并且領導著改編后的工農紅軍,奔赴抗日前線,在太行山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開展了游擊戰、運動戰和阻擊戰等戰役,逐步的建立了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廣大區域在內的抗日根據地---太行山根據地。

今天,我所講的是發生在河北狼牙山和掛云山的悲壯故事。

 

一、烽火悲壯狼牙山

 

狼牙山,屬太行山脈,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南35公里,山勢呈西南、東北走向,其東西25、南北15公里范圍約400平方公里,俗有五坨三十六峰之稱。

狼牙山景區森林茂密,為自然風景保護區。

冬雪后,山舞銀蛇,白雪素裹;春風拂來,遍山碧綠,山花爭艷,溪水潺潺,云霧繚繞;夏季山風涼爽,不知盛暑;秋風吹來,則霜葉染紅,野果壓枝。可謂一年四時有美景,風光四季俱有佳呀。

狼牙山棋盤坨為狼牙山的主要山峰之一,據民國《易縣志稿》載:“棋盤坨在易縣西南95里,郎山(老君堂所在的褡褳峰)之西,高數里,四周高峰,一徑可入,上有石棋盤,又有三池,清泉不竭。”坨底部有西水寨,其西南側的峨眉山、眾軍山,皆古戰場。由西水寨攀登,可達西天門,徑路兩側山體如刀削斧劈,石筍如寶瓶。西天門附近,有紅瑪瑙巖溶洞,原名“天井”,洞內套洞,鐘乳石千姿百態,暗河長流。

過了西天門,多處奇峰、怪石、洞穴。如棒槌崖、黃羅傘、老虎洞、老虎嘴、飲虎池、相思谷、仙女泉、無底洞、鎮妖石,奇特的陰陽石,陽面似武將,陰面猶如仕女,當地人稱“媳婦頭”。沿著約3000級登天梯石階,達棋盤坨,坨頂建狼牙山五壯士塔,塔西的小蓮花峰(小蓮花瓣),即五壯士跳崖處。蓮花峰與擎天柱、小石林、紅云崖等自然景觀毗連。坨西有胭脂湖。

據《易縣志稿》載,坨西南的眾軍山下為馬蘭澗,人不能入。其南為黃伯陽洞,另有倒掛蓮花洞,明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屯軍處。坨北有天險閻王鼻子、小鬼臉……

狼牙山的原名叫郎山。

西漢年間,漢武帝晚年多病,疑其左右為巫蠱(埋木偶人,詛咒害人)所致,涉及皇后、太子、公主等親屬,太子劉據自殺,其子遠遁該山,故名。

郎山下原有西晉太康元年(280)詔錫郎山君(漢武帝孫)及其子觸鋒將軍父子法祀碑與郎山君祠、觸鋒將軍廟。郎與狼諧音,亦名狼山。因山峰聳立,危峰參差迭起似狼牙,又稱狼牙山,為古易州十景和古城保定八景之一的“狼山競秀”。

狼牙山主峰蓮花峰(大蓮花瓣)海拔1105米,位于狼牙山的西部,東部為蠶姑坨,棋盤坨與蠶姑坨間的北部為老君堂,上述三峰為通向狼牙群峰之巔的三條隘路。燕王仙臺在東北部。棋盤坨西南有眾軍山和峨眉山(亦稱齊眉山《易縣志稿》)。晴朗的清晨或黃昏,站在保定城樓,可見遠達百里的千刃萬壑的狼牙山雄姿。

狼牙山石棋盤又名仙弈石,王禪、孫臏弈棋時,一青年樵夫觀棋,觀完弈棋,驢已成骨灰,回至家中,故人皆無,其妻尋夫年復一年而亡,化作石人,人稱此地為“女思谷”。

棋盤坨山下南管頭有北魏太延元年(435)太武帝拓跋燾東巡時的御射碑。《水經注碑錄》附御射碑拓片圖,右上角有著名考古金石學家羅振玉題跋。歷史學家傅振倫著文稱“這是易縣最古的石刻,在河北亦頗少見”。“御射碑高六尺,廣二尺三寸余,書法是魏碑中上乘之作,似爨龍顏碑”。

酈道元《水經注》稱,“徐水(漕河)三源齊發,齊瀉一澗(漕河上游有三源,至南管頭匯成一流),東流北轉經東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經南山下,水陰又一碑。徐水又隨山南轉經東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層巒,巖障深高,壁立霞峙。

石文曰:‘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車駕東巡,經五回(嶺)之險邃,覽崇岸之竦峙,乃停駕路側,援弓而射之,飛矢逾于山巖,刊石用贊元功’。夾碑并有層臺二所,即御射處也。碑陰皆刻樹碑官名”。

姑姑坨上蠶姑祠為北魏時期建,祀黃帝元妃嫘祖,因她教民植桑養蠶,被祀為蠶姑圣母。由西山北村北行上山,登姑姑坨,途經萬杏山莊,過南天門,達蠟燭峰,即姑姑坨。姑姑坨北有玉皇坨,南有龍門坨,東有仙人坨,西有松樹坨,與五指坨遙相對稱。姑姑坨原有靈峰院、玉皇廟、天王殿、五帝殿、三官廟、蠶姑殿等廟宇40余間。

靈峰院規模最大,蠶姑殿即在院內,石井水常年不竭,高山之上,白云飄渺,蒼松翠柏,碧瓦紅墻,香客不斷,蠶姑圣誕,人山人海,日夜不斷。五代后晉時期,易州陷入遼國,蠶姑廟主持孫深意故后,該地稱狼山寨,其侄孫方諫、孫行友兄弟以姑姑坨為寨,抗擊遼軍。北宋時期,遼軍入侵,此坨為邊防要地,遼軍南侵,狼山寨首當其沖。

燕王仙臺為狼牙山東北之東臺,有三峰,甚為崇峻,騰云冠峰,高霞翼嶺,岫壑沖深,云煙罩霧,耆舊言燕昭王求仙處,又名燕昭王仙臺。《太平廣記》卷二載:“燕王即位,好神仙之道,仙人甘需為王述昆臺登真之事(在昆侖山登仙),去嗜欲,撤聲色,無思無為,可以致道”。之后,谷將子告王曰:“西王母將降,觀爾之所修,示爾以靈玄之要”。后一年,王母果至,與王游燧林(燕王仙臺)之下。

仙人橋下一深谷,名迷魂谷。谷內奇石林立,似陰曹地府的牛頭馬面。迷魂谷有一天然屏障,如綿延數百米的城墻,崖壁千尺,一削到底,險不可攀,頂部有數千只小銅鈴錯落垂下,風吹鈴聲悅耳。距仙人橋不遠有一崎嶇小徑,只容一人擦身而過,兩側峭壁兀立對峙,只見一縷青天,不見陽光,四季幽暗、陰森、冷寂。此徑名一線天。

狼牙山老君堂即漢武帝太子劉據之子避難處,郎山之名由此始。在褡褳峰半山腰,依天然山洞而建,供奉道教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老子李聃),因建于懸崖,又稱懸空寺。傳燕昭王好仙道,曾派人在此建殿煉丹。到老君堂,先要過仙人橋,為兩崖間一木板橋,行其上,搖搖晃晃,飄飄欲仙。

崖下幽谷,深不可測,傳為道士們超度升天之地。過橋后,有拱形月亮門,門口一清泉,常年清澈不竭,泉周松竹環繞,蘆葦叢生。月亮門內即老君堂,院內有米墻、黃瓦殿宇及齋房數間。

老君堂在萬丈懸崖,地勢險要,1941年9月八路軍在狼牙山阻擊日軍,一分區一團七連掩護數萬名干部、群眾突圍的指揮部,設在老君堂,指揮棋盤坨、姑姑坨及老君堂附近抗擊日軍的戰斗,愛國道士石海中曾于此巧斗日本兵,并保護軍用物資。

1943年秋后反“掃蕩”中,他還于此照料楊成武養病。

東西水原有龍泉寺和圣泉寺。西水寨上有狼牙山五壯士展覽館。棋盤坨頂部為五壯士紀念塔,塔南下方有傳為王禪老祖與孫臏弈棋的石棋盤,棋盤下方有儒教孔子、道教李聃、佛教如來佛三教合一的殿堂,其下為孫祖(臏)洞,再下為初建于唐代的九姑奶奶廟,另有仙人洞。

狼牙山五勇士之壯舉,更是名揚海內外。

1941年9月25日,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六班五名戰士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牽著2500人的日本侵略軍上了狼牙山,狡猾的日本鬼子還以為追上了我軍的大部隊。

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5人,發揚自我犧牲精神,把敵人引到懸崖絕路。

在戰斗中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只剩一個、就用石頭砸,最后活動的石頭也沒有了,他們堅持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大部隊已安全轉移,勝利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這時,他們也到了狼牙山的頂峰,面對黑壓壓的一片鬼子,他們扔下了最后一顆手榴彈!他們砸爛了槍支,挺胸走向懸崖絕壁,面對空中高呼著:“共產黨萬歲!鄉親們:永別了!”縱身跳下懸崖。

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

五勇士跳崖后,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為國捐軀,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而得救。

1942年1月,晉察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峰五勇士跳崖處修建紀念塔。在邊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筑民工的艱苦努力下,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于當年9月底基本建成。威嚴雄壯的“三烈士紀念塔”鼓舞著革命人民抗戰的決心,同時招來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時刻想摧毀它。

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

為繼承和發揚五勇士的英雄業績,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

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

1986年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呈乳黃色,全部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占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徑3.06米,高21.5米,塔身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涼亭式黃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 面)嵌有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

五勇士浮雕像鑲嵌在與塔底同高的一面漢白玉旗上。與塔底層相連,向東有一碑廊,碑廊東端是一碑亭,亭內有一個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聶榮臻楊成武、劉瀾濤、陳正湘、史進前等12位領導人的題詞,紀念塔周圍還有澆筑的欄板、牌房和圍墻。

 

二、昔日掛云山烽火

 

位于井陘縣東北部,距石家莊市市區20公里處,有一座人稱“小泰山”的掛云山風景區。站在山峰東望,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西面則是莽莽蒼巖的太行群峰。

這里,由于高聳入云,故名掛云山。

掛云山主嶺南北兩面是萬丈懸崖,西面山勢較緩,有條之字形小道可通山頂,是上掛云山的主要通道。東面有道山峽,過了山峽沿著一條很隱蔽的石梯可以登上比掛云山主峰略低的臥狼垴,臥狼垴南北兩面也是懸崖陡壁。臥狼垴向東有條叫三堵墻的山梁,只能單人通過。此山峰高勢險,易守難攻,是井陘東北的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掛云山西峰稱青泉觀,又稱“觀日峰”,是登高觀日出的絕佳之地。

山頂建有三皇五帝廟、連心橋、祭烈臺及烈士紀念亭。

據歷史資料顯示:

1940年8月20日晚8時,百團大戰正式打響。根據總部下達的任務,晉察冀軍區負責破襲正太路東段。當時三個縱隊分頭出擊:熊伯濤指揮的左縱隊、楊成武指揮的中央縱隊和郭天民、劉道生指揮的右縱隊,按照八路軍總部的要求,以娘子關到井陘煤礦段及其兩側地區為重點展開襲擊。

8月底,百團大戰破襲戰第一階段勝利結束,在井陘戰場的八路軍完成了破擊正太鐵路和攻克井陘礦的任務后奉命轉移。為擴大戰果配合主力部隊轉移,井陘地方武裝巧妙出擊,牽制敵人。

9月初,熊伯濤率領的晉察冀軍區左翼縱隊從掛云山西側的三峪出發,過嶺口、下平山,向北轉移。日軍聞訊忙集中兵力,圍追堵截,妄圖把我軍消滅在滹沱河畔。

9月5日,受命牽制敵軍的游擊大隊完成任務后,在井陘縣南、北平望兩村集中,由支隊參謀長李雪瑞和大隊教導員溫藏寶帶領第一、第二中隊開赴三峪、上莊,準備稍事休息后轉移;第三中隊則由大隊長何揚文和中隊長李鴻山率領住在獲鹿縣的棧道,把守要道,觀察井陘、平山、獲鹿的日軍動向,阻擊敵軍前進。傍晚,從各地送來的情報得知,日軍已把游擊大隊誤認為八路軍的主力部隊,并企圖在夜間經三峪、上莊,下嶺口追擊。

于是,李參謀長與溫教導員當夜即率領第一、第二中隊過嶺口,轉東焦到了平山;第三中隊則除一個排的兵力由何揚文率領繞道獲鹿天井溝迂回敵后外,其余兩個排約50多人,由李鴻山帶領火速趕往掛云山,配合區基干隊牽制敵人,掩護第一、第二中隊轉移。

當時,井陘縣第一區區政府就設在掛云山上。當天晚上,第一區基干隊和三峪、上莊兩村的青抗隊、兒童團及部分群眾約100多人也陸續轉移到了山上。

9月6日黎明,從威州趕來追擊八路軍主力的日軍進入三峪、上莊。為引誘敵人,第三中隊在掛云山上故意向敵人放了一槍。聽到槍聲,敵人判斷八路軍主力即在山上,忙與上安、巖峰、獲鹿城、胡莊和平山城的日軍取得聯系,兵分五路圍攻掛云山。

一區武委會婦女部長呂秀蘭本來分工帶領群眾轉移,但她認為自己是武裝干部,又是當地人,應到第一線。于是她主動請戰,和部隊一起打擊敵人,領導批準了她的請求。

呂秀蘭出生在大名縣一個貧苦農家,15歲那年家鄉發大水,父母為給呂秀蘭找條活路,把她賣到井陘縣莊子頭村一戶人家當童養媳。艱苦的生活,磨煉了她堅毅倔強的性格。抗日戰爭爆發后,她剪掉辮子,常和男民兵一起外出打游擊。她20歲時,任中隊部婦女干事,不久就被提升為區武委會婦女部長。百團大戰一打響,她帶領男女民兵,配合主力部隊英勇作戰,機智勇敢,在民兵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李鴻山和呂秀蘭根據地形進行了戰斗部署。由呂秀蘭帶一個機槍組和區小隊及部分民兵守衛臥狼垴制高點。主峰西面是上掛云山的主要通道,由李鴻山帶兩個排和三峪、上莊兩村的民兵把守。

李鴻山在主峰玉皇頂開了戰前動員會,他說:“為了掩護主力部隊、中央首長安全轉移,我們要在這里死死拖住敵人。只要堅持到下午5點,咱們的任務就算完成。”

接著,呂秀蘭用手捋了一下短發,語氣也十分堅定地說:“我們民兵要堅決配合三中隊,粉身碎骨也要咬住敵人。”當時,呂秀蘭的勇氣與堅定感染了所有的人。

這時,有人發現敵人正向我軍主力部隊轉移的方向追去,李鴻山果斷下令開槍吸引敵人。敵人聽見槍聲,以為我主力部隊就在掛云山上,于是,立即停止北進,從四面對掛云山形成了合圍之勢。是日上午10點多鐘,敵人發起進攻。一陣炮轟之后,在機槍的掩護下,偽軍在前,日軍督后,從之字形小道向上進攻。掛云山四周圍攻的敵人共計約有三四千人,守衛掛云山的兩個排和區小隊,加上三峪、上莊兩村的民兵,不到200人,而且只有一挺輕機槍。

但戰士們憑借有利地形,決心堅決拖住敵人。整個上午敵人對主峰和臥狼垴實行輪番進攻。敵人憑著人多火力強,這批被打下去,那批又沖了上來。八路軍戰士和民兵們則越戰越勇,他們喊著口號,互相鼓勵著,狠狠地打擊敵人。

戰斗打得十分慘烈。雖然留守掛云山的八路軍戰士、民兵只有一個中隊的兵力,但是,李鴻山和呂秀蘭帶領民兵模范隊、青抗隊、少年隊,在武器簡陋、彈藥不足的情況下,奮勇阻擊,在掛云山上堅守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敵人傷亡慘重。到太陽偏西時,敵人的進攻還是毫無進展,只是丟下了半溝的尸體。

日本指揮官不知山上到底有多少八路軍。為了摸清虛實,敵人暫停攻擊,從石家莊調來一架飛機在掛云山上空偵察一番飛走了。李鴻山和呂秀蘭立即分頭檢查陣地,并告訴同志們,敵人不會罷休,一定要堅持到天黑。當時李鴻山正發著燒,當他走到主峰東邊的元君廟,拖著病體,趴在懸崖邊一塊大石頭后邊觀察敵情時,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李鴻山中隊長英勇地犧牲了。

李鴻山犧牲后,指揮戰斗的重任就落在了呂秀蘭的肩上。她雖是年僅22歲的婦女,但大家都信任她。她把戰友犧牲的悲憤埋在心里,讓區小隊戰士李芳芳代替她在臥狼垴上指揮,自己留在主峰,并要求同志們節省子彈,多備石頭,狠狠地打擊敵人。

敵人又開始進攻了,這次敵人改變了攻擊的重點。在佯攻西側的同時,先集中火力強攻臥狼垴。敵人的火力壓得戰士們抬不起頭來,一個又一個倒下去了。最后,只剩下李芳芳一個人,子彈打光了,鬼子們端著刺刀向他逼來。他握緊僅有的兩顆手榴彈,將一顆投向敵群,最后一顆手榴彈插在懷里,將機槍砸壞,當幾個鬼子圍過來要抓他時,他猛地掏出手榴彈,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共產黨萬歲!”轟的一聲巨響,和幾個鬼子同歸于盡!他犧牲時年僅18歲。

正在西邊指揮戰斗的呂秀蘭,忽然聽到臥狼垴的槍聲停止,知道情況不好,急忙組織火力支援。這時,敵人的機槍從臥狼垴掃射過來,前去增援的同志急忙隱蔽在元君廟后,阻擊沿石梯上爬的敵人。

西邊的敵人也瘋狂地進攻。主峰上戰士和民兵們這時腹背受敵,剩的子彈也不多了,就用手榴彈和石頭抗擊敵人。

呂秀蘭看天色已晚,牽制敵人的任務已經完成,于是她帶領劉康三堂、李樹祥、劉貴子、康英英、康二旦等5名民兵阻擊敵人,掩護其他同志突圍。守衛在元君廟的五六十名同志,拼命把手榴彈投向敵人,趁著煙霧往外沖。但敵人的火力太猛,部分同志當場犧牲。

日偽軍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沖上了山頂,包圍了來不及撤退的呂秀蘭和她的五位戰友。

呂秀蘭見此情形,帶著留在主峰的5名民兵,把打完了子彈的槍摔壞,拿著僅有的幾顆手榴彈從元君廟沖了出來,準備奪路突圍。敵人一看只有6個人,于是停止射擊,一起圍上來想抓活的。

呂秀蘭跑到西邊,見敵人端著刺刀逼了過來,又沿古廟后墻往東跑,可東邊的敵人也逼過來了。決不向鬼子低頭!不等敵人靠近,呂秀蘭毫不猶豫地縱身跳下了懸崖。緊跟秀蘭身后的年僅15歲的康三堂和16歲的李書祥也縱身跳下了懸崖……

就這樣,呂秀蘭和戰友們扔出最后一顆手榴彈后,摔碎手中的槍支,面對敵人的刺刀,誰也沒有皺一下眉頭,只是毅然走到懸崖邊,高喊口號,一個接一個從容地跳下了懸崖,壯烈犧牲……

太陽落山時,日軍占領了掛云山,并到處搜查。鬼子們萬萬沒有想到,在掛云山頑強抵抗三四千人攻擊一天的,竟是一些民兵和青抗隊、少先隊員,連八路軍主力部隊的影子也沒看到。這時日本鬼子才知上了當,只好垂頭喪氣地用馬馱上50多名傷兵和100多具尸體離開了掛云山。

這次戰斗,李鴻山等40多名同志壯烈犧牲。以呂秀蘭為首的6位壯士跳崖殉國,這6位烈士是:婦救會主任呂秀蘭、第三中隊戰士康英英、炊事員劉貴子、區公所助理員康二旦、少先隊員康三堂和李書祥。民兵李芳芳與敵同歸于盡。民兵為掩護主力部隊安全轉移而奮勇作戰,舍生取義,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六烈士的壯舉因種種原因,并未得到表彰傳誦,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井陘縣重新宣傳六壯士的英勇壯舉。縣政府于1988年在掛云山上建筑“烈士紀念碑亭”,豎起紀念碑,楊成武等革命前輩題詞。

為了使六壯士的壯舉被更多的人了解,廣為傳誦,井陘縣政協唐喜書經過采訪當年參加掛云山阻擊戰的老戰士、附近親歷親見的村民,整理撰寫了《浩氣長存掛云山》一文,首發在《石家莊文史資料》第九輯,之后,于1995年收入《石家莊抗戰紀實》一書中,又刊發于石家莊市政協文史委與《燕趙晚報》合辦的《文史》專版上。

之后,全國政協《文史通訊》雜志又予以轉載。

六壯士的事跡得以廣為流傳……

 

作者簡介: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播放一区| 在线观看xxx|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久久精品无码aV|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女人l8毛片a一级毛片|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91啦视频在线| 成+人+黄+色+免费观看|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的网页|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婷婷综合五月天| 成人自拍小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 手机1024看片|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免费在线观看污污视频| 1111图片区小说区欧洲区| 日本亲与子乱ay中文| 免费一级大片儿|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恸哭の女教师大桥未久| 亚洲成人激情小说|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看看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波多野结衣69xx|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男人桶女人叽叽|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 asspics美女裸体chinese|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