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騰錫勒黃花溝
作者:高擁軍
盛夏之季,應朋友之邀,我們一家人開車去了內蒙古自治區的察哈爾右翼中旗……
我們是早上7點從石家莊出發的,沿高速公路,途經山西太原,然后北上至大同,再經集寧到察哈爾右翼中旗已是下午近5點了……
第二天,按傳統風俗,朋友給我們作了蒙族大餐……
我這已不是第一次到內蒙古了,前幾次全是因公來的。純粹的來玩,這可是第一次,別樣的地域風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切是那樣的新鮮……
第三天,在朋友的陪同下,我們一同去了位于輝騰錫勒草原西端的黃花溝……
黃花溝,是騰錫勒草一道蜿蜒的山谷,這道山谷是遠古冰川遺跡。
據資料顯示,騰錫勒山谷是在地殼運動中,由于地表的扭曲、斷裂而形成的。
山谷長達10多公里,溝深約300米,寬100—200米……
因而,黃花溝具有獨特的地形風貌和秀美的自然景觀。
走進黃花溝,那山脈上的石頭全然不像其它山上的“土石”,而是盡都裸露,圓鈍純樸,斑斑駁駁,紋理縱橫,顯得十分老道、蒼勁。
兩側懸崖峭壁、層巒疊嶂、奇石林立,有的像劍門,有的像金龜,有的像石人。石縫間長滿了倔強的綠樹、青草。
舉目遠望,溝下是一片坡梁地,種有開藍花的葫麻,開黃花的菜籽,還有綠綠的小麥和筱麥,塊塊相隔,層層盡染,背后襯托著一片片貼在溝壁上的松林,構成一副絢麗多彩的畫卷……
神蔥嶺頂端,生長著神逢草綠花紅、百鳥爭翔的盛夏,神蔥一片翠綠四溢……
溝底,一股泉水潺潺流過,水邊一派蔥綠。清水繞著卵,綠草伴著黃花,果然別有洞天。
那仙氣襲人的一鏡天和高達十幾米的佛手山;那由馱水神駝形成的駱駝峰;那喝了圣母水、天長地久蹲在山巔上的哈蟆峰;那石神制做成的園形石桌,供上古先人下棋的洞穴—賢人軒;那想吃神蔥但難以如愿的雙羊峰;那似經書的經卷夕陽崖;那水繞石流、形似木魚的巨石木魚臺等等,游人進入這里,會被這不加雕飾的自然風光所陶醉……
傳說:王母娘娘曾派神農種植的神蔥就長在神蔥嶺的頂端。每逢草綠花紅、百鳥爭翔的盛夏,神蔥一片翠綠、蔥香四溢。
在三年一度的蟠桃盛會上神蔥作為一道佳肴佐菜被王母點上宴席。
因為神蔥有防病治病的獨特功效王母擔心被人盜人凡間,特命兩個神童看管,后來鄰近的百姓發現了人聞神蔥、百病不生的神奇功效,便在每年農歷五月十三燒香許愿神蔥,多降吉祥、普度眾生……
進入神蔥嶺風景區,首先映人眼簾的是圣母泉。
相傳:圣母泉是西天王母派水神從天上運下來的水,所以叫圣水。
只見一股清粼粼的泉水從巨大的絕壁深處源源不斷地冒出來,一流三疊,在巨石下面形成了一個滴水潭,仿佛一個圓圓的梳妝鏡。
這兒的泉水冬暖夏涼,綿甜爽口,喝上一口清腦提神,常年飲用,益壽延年。
順著涂涂泉水往下走,便是鬼斧神工的“脫凡洞”……
從巖洞向東走小白點,向西走一段,有一天窗象一圓鏡,看天像一字,天則猶如一絲線,故名“一鏡天”。
順著軟梯向上爬幾十米,可由溝底人洞并在峰頂出現。讓人感受您神出鬼沒,飄然若仙……
緊依在神蔥嶺一邊的是駱駝峰,即神駝峰。
相傳這是當年王母派出馱水的神駝,因為神童卸水太猛,搬去一只后駝峰,后來成了一只單峰駝。
也許是天上人間跑了一趟,它十分勞累,一臥下來就再也沒有站起,終年這樣昂首天外,氣宇不凡,在這里,可以領略它忍辱負重的無限風采。
與駱駝峰遙遙相對的是蛤蟆峰,在綿延起伏的山巒盡頭的最高點象似蹲著一只巨大的蛤蟆,樣子十分專注。
傳說這原是一只旱蛤蟆,那年從溝底喝了神駝運來的圣母水,竟一下子成了仙,它對神蔥早已垂涎欲滴,于是沿著綿延起伏的山巒三蹦兩跳想躍上神蔥嶺。
可惜站在峰巒的盡頭一看,兩山相距太遠,怎么也跳不過去,于是天長地久,一直蹲在山巔上。
離蛤蟆峰一劍之遙,有一洞穴叫賢人軒,依山而進,十分寬敞,洞內有相傳王母派石神制做的圓形石桌,是供上古先人下棋的地方……
民國初年,還有道人在此修行,故又名養性洞。
過了賢人軒,便是鷹咀巖。
夕陽下,若似老鷹回首眺望神蔥嶺。
相傳有只神鷹在外面把守山口,以防天外飛禽偷吃神蔥。
年長日久,變成了石鷹,假如它能飛起來,恐怕整個神蔥嶺難見天日。
鷹咀巖有兩座奇山,翹首獨倚,人稱“雙羊峰”。
由于神鷹看守著神蔥,這兩只羊一直難以如愿以償,每逢夜晚,神蔥的香味隨風從嶺上飄出來,融融月色下,人們還聽見嘩嘩的羊叫聲。
夕陽崖,又叫徑卷山,層層疊疊,紋路明朗,恰似一本平放的經書,在夕陽的照耀下,一片金黃,象鑲金的佛典放出萬道輝煌。
經卷高數十米,寬數百米,方方正正,矗立山間,好象千年古卷,單等人來翻閱??沙松颀攷X上的神龜,誰也馱不動它,神龜石就在佛卷的下面……
木魚臺上能坐十個人,有花有草,水繞石流,下面流水嘩嘩,上面聽起來清脆悅耳,仿佛有節奏的木魚敲擊聲。
相傳,常有佛家道人到此修行……
輝騰錫勒是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100多米,面積600平方公里,植物覆蓋率80%—95%。輝騰錫勒草原上天然湖泊星羅棋布,素有“九十九”泉之稱。
輝騰錫勒風能穩定性強,持續性好,品質高,是建設風電場最理想的場所。
輝騰錫勒草場是世界少有且保持完好的天然草甸型草場,并確認十八種草種為珍稀草種。
輝騰錫勒氣候多變,有時西邊濃云密布,大雨傍沱,而東邊卻晴空朗朗、光華熠熠。
有時陰晴雨降就在一山之間、一溝之隔。多變的天氣,帶來奇特的溫差,忽兒涼爽如秋,忽兒溫馨如春,有時炎熱如夏,偶爾這里還會有輕盈的雪飄,故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之說。
但是由于夏季特別涼爽,被人們稱為草原的最佳避暑勝地。
這里有原汁原味的特色餐飲,充分體現了蒙古族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神。
有:炒米、奶茶、手把肉、烤羊腿、烤全羊、奶酪、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等,全部為當地自產的無污染綠色食品。
內蒙古人民熱情好客、禮貌待人堪稱于世。特別是蒙古民族的人們,在接待客人時,不分貧富一律是盛情款待,先是擺上奶食、炒米和糕點等茶食,斟上新熬的奶茶,讓客人解渴壓饑。
然后,又是敬酒,又是奏樂、唱歌,為客人助興。酒后用飯,用整羊宴、羊背子宴、手把肉宴招待客人……
除此之外,這里還有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場,風電廠不僅能緩解京、津等地用電不足的局面,而且形成最具觀賞性的風電景觀,雖為盛夏,風機仍高速運轉,倘若秋冬,草原強勁之風力可想而之。
風力發電場為草原新景,它使眾多的游客駐足相觀,留連忘返……
附:
內蒙古地名小釋
初來乍到到內蒙古的人都會對內蒙古自治區特有的名目繁多的地名感到新奇和困惑。
我到內蒙古多次了,先后到過赤峰市、寧城縣、克什克騰旗等地,對內蒙古的地名先是困惑,后產生了興趣……
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1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僅2000多萬……
由于內蒙古自治區為蒙古族同胞聚居的地區,全區的各個盟市旗縣的地名也大都取名于蒙語,不懂蒙語的人都不能從字面上了解名稱的確切含義。而且,各個地方大都擁有兩個名字,即地圖上標明的正式名稱和民間流行或通用的名字,這更使得我們這些對蒙語一竅不通的漢人感到極大困惑。
每當跟當地人交談時提到某某地方時,他們大都會用民間的名稱來稱呼它,我們在面面相覷之余趕緊要在地圖冊上正式名稱的下面括號內尋找相應的地方,同時也會禁不住詢問這些名稱的含義。
近期又一次去了內蒙古的烏蘭察布、察哈爾右翼中旗、呼和浩特市等地,為此,想作一點總結,即為充實自己,也可為初去內蒙古的朋友提供一些便利……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意為“青色的城市”,所以呼和浩特又被成為“青城”。
2、土默特左旗:
土默是蒙語“萬”的意思,特是“萬”的復數,取名于蒙古族部落名,簡稱土左旗。
3、包頭市:
包頭是蒙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因此又被成為“鹿城”。
4、呼倫貝爾盟:
呼倫貝爾盟取名于盟內主要的兩個湖泊呼倫湖和貝爾湖,呼倫是突厥語“湖”的意思?!斑_賚”則是蒙古語“?!钡囊馑?。
海拉爾區,舊稱呼倫,蒙語的意思為“流下來的水”。
5、牙克石市:
滿語“雅克薩”的音轉,意為“涮坍的河灣子”,因北部有河灣洲沙而得名;阿榮旗,又稱那吉。
6、莫里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達斡爾語意為“只有騎馬才能翻越的山嶺”通稱尼爾基。
7、根河市:
舊稱額爾古納左旗,根河蒙古語為“葛根高樂”,意為“清澈見底的大河”。
8、額爾古納市:
舊稱額爾古納右旗,額爾古納再蒙語中有兩種含義:“彎彎曲曲的河流”和“呈遞、奉獻”,通名拉布達林。
9、鄂倫春:
鄂倫春的意思為“山嶺上的人們或馴鹿的人們”,通名阿里河。
10、新巴爾虎左旗:
通名阿穆古郎。新巴爾虎右旗:通名阿拉坦額莫勒。陳巴爾虎旗,通名巴彥庫仁。
11、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溫克,意為“住在大山里的人們”,大概來源于鄂溫克族生存的地方。
12、滿洲里市:
地名出現于1901年,以前被成為“布魯給雅寶拉格”,意為“噴泉”。而滿洲里是俄語對滿洲(滿族)的音譯,以為滿洲(族)的地方,滿洲里是我國對俄、蒙的重要進出口口岸。
13、興安盟:
興安為滿語“丘陵”的意思。
14、烏蘭浩特市:
烏蘭,蒙語意為“紅色”;浩特,蒙語意為“城市”;烏蘭浩特又稱“紅城”。
15、科爾沁右翼前旗:
科爾沁蒙語意為“帶弓箭”,是成吉思汗時期近衛軍的代名詞。
16、扎賚特旗:
扎賚特為蒙古部落名稱,通稱音德爾;科爾沁右翼中旗,通稱白音胡碩。
17、庫侖旗:
庫侖,蒙語意為“家園或占有領域”。
18、赤峰市:
赤峰在蒙語為“烏蘭哈達”,是“紅色山峰”的意思。
19、阿魯科爾沁旗:
阿魯,蒙語意為“山北”,科爾沁意為“弓箭手”。
20、巴林左旗、巴林右旗:
巴林蒙語意為“軍寨”。
21、克什克騰旗:
克什克騰為成吉思汗近衛軍名稱,簡稱克旗。
22、翁牛特旗:
翁牛特,蒙語意為“神圣”。
23、喀喇沁旗:
喀喇沁,蒙語意為“守衛者”。
24、敖漢旗:
敖漢,蒙語意為“長子”。
25、錫林郭勒盟:
錫林,意為“高原上的平野”;郭勒,意為“河流”,錫林郭勒意為“高原上的河流”。
26、東烏珠穆沁旗:
烏珠穆沁,蒙語意為“葡萄山之人”。
27、阿巴嘎旗:
阿巴嘎,蒙語意為“叔叔”。
28、多倫縣:
多倫,為蒙語“多倫諾爾”簡稱,意為“七個小水包”。
29、二連浩特市:
二連,為蒙語“額仁”音轉,意為“幻景、斑斕”。
30、烏蘭察布盟:
烏蘭,意為“紅色”,察布意為“崖口”,烏蘭察布意為“紅色崖口”。
31、商都縣:
商都,滿語意為“水流”之意,因境內不凍河水流湍急,回旋成紋而得名。
32、鄂爾多斯市:
鄂爾多斯,在蒙語有兩種含義:蒙語斡爾朵即宮帳的復數和蒙語烏日多斯即黃河南岸。
33、巴彥淖爾盟:
巴彥,意為“富饒”,淖爾意為“湖泊”,巴彥淖爾意為“富饒的湖泊”。
34、烏海市:
烏海是蒙語“烏梁素海”簡稱,意為“楊樹之?!?。
35、阿拉善盟:
阿拉善,是蒙語“阿拉喜”的音轉,意為“屠宰”。也有說為賀蘭山諧音;還有一說意為野駿馬。
36、西拉木倫河:
蒙語意為“黃沙”。
37、哲里木盟:
哲里木,意為“馬鞍肚帶”,因在成吉思汗時期盛產馬鞍肚帶故名。
38、昭烏達盟:
昭,意為“百”;烏達,意為“柳樹”。昭烏達,意為“百柳高原”。
39、伊克昭盟:
伊克昭,意為“大廟”。
40、托克托縣:
托克托,由蒙語脫脫轉化而來,脫脫為明時西土默特部阿勒坦汗的義子名。簡稱托縣。
41、四子王旗:
蒙古族阿祿額爾喀率部于此駐牧,分為四子,故稱部落。
42、和林格爾縣:
和林格爾系蒙古語,意為20間房子,因清初新設驛站有20間房子而得名。
43、蘇尼特左旗:
蘇尼特為蒙古語,成吉思汗后裔人名,后形成部落名。
44、根河:
蒙古語譯為“葛根高樂”,含意為清澈見底之河。
45、額爾古納:
蒙古語,意思為彎彎曲曲的河流,又意為“呈遞”、“奉獻”。
46、巴彥浩特:
蒙古語,意思是美麗的城。
47、海拉爾:
舊稱呼倫,蒙語的含意是流下來的水。
48、阿拉坦額莫勒:
蒙古語“金鞍子”的意思。
49、察哈爾:
察哈爾為蒙古語,是邊的意思,因地處邊外而得名。
50、輝騰錫勒:
為蒙古語,意為寒冷的山梁。
作者簡介: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