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樣板戲中的英雄人物
作者:羅里寧
革命樣板戲,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留下的一個特殊的歷史產物,這樣一個歷史產物,我們最好不要用當代人的眼光去評判它。
我從小就看革命樣板戲,那是我們那一代人所能享受得到的比較吸引人文藝節目,因為文化生活單調,反反復復看地,就這幾個東西,看的如癡如醉。為了寫這篇小文,我又在網上把自己最喜歡的幾個戲看了幾遍。重溫這幾部戲,所受到的震憾也還是不小。革命樣板戲主要的看點,是它的革命故事和它的英雄人物,還有它的唱腔設計,如《智取威虎山》里,解放軍小分隊為了消滅座山雕這股頑匪,深入夾皮溝發動群眾同仇敵愾,“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終于攻下威虎山,全殲以座山雕為首的山上的這幫匪徒。如《沙家浜》里,新四軍傷病員頂住敵人的封鎖和掃蕩,像“那泰山頂上一青松”,克服重重困難,突破日寇偽軍的封鎖線,“飛奔襲擊沙家浜”,消滅駐扎在沙家浜禍害中國人民的日偽敵軍。如《杜鵑山》里,黨代表“等閑看驚濤駭浪”,帶領農民自衛軍消滅當地的惡霸土匪,奔向井岡山加入毛委員領導的工農革命軍。這些戰斗英雄的故事,我們從小就熟悉,很受他們的感動。
對比以后看過的不少革命戰爭題材和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對英雄人物的描寫,說實在話,不夠高大,不夠鮮活,有的還不如革命樣板戲里的英雄人物那么鮮明,那么突出。
我們對英雄人物的了解,主要是通過看小人書和通過看電影。對英雄人物的認識,是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爭取更大的勝利。偵察排長楊子榮,深入虎穴,像一把尖刀插進敵人的心臟,那種壓倒一切敵人的英勇氣概;新四軍指導員郭建光,帶領傷病員在蘆葦蕩與敵人周旋,不畏艱難,堅持斗爭,直至取得最后的勝利,那種堅忍不拔的革命精神;黨代表柯湘,受黨委派進深山尋找農民自衛軍,途中不幸被捕,身陷囹圄仍牢記使命,那種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這些,就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革命樣板戲多以現代京劇為主,現代京劇是在傳統京劇的基礎上改良而成,以現代人物為塑造對象,唱腔設計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容易讓普通觀眾接受,過來的人都能哼唱幾句。我個人就特別喜歡《智取威虎山》里的《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打虎上山》,《沙家浜》里的《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智斗》,《杜鵑山》里的《無產者等閑看驚濤駭浪》《亂云飛》等曲目。
說到革命樣板戲,有個人不能不提一下,這個人就是汪曾祺先生。汪先生是《沙家浜》的編劇,《杜鵑山》的編劇之一,現在大家都說汪先生文筆好,文章漂亮,并不是偶然的。那時候他寫東西就已經很好,只是在他的小說里,很少看到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倒是在革命現代京劇里,他為我們留下了郭建光和柯湘這兩個經典的英雄人物形象。這是題外話了。
革命樣板戲是一段過往的歷史,是歷史的一個存在,它們無所謂好與不好,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們在那一段歷史里,曾經產生過一些影響,現在也還有劇團在演出,并且也還有人在看。這是一個事實。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