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壺與功夫茶
作者:羅里寧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功夫在我們這兒,一般是指武功,比如會打拳的人,我們就說他會功夫,那么功夫茶,應該就是文功了。據說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福建的漳州、泉州及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一帶最為盛行。品功夫茶是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閩南人、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許多文人墨客,甚至于政治人物,都考察過或者談論過功夫茶,使功夫茶愈發為人所熟知。
早時的功夫茶,是煮要的,小陶壺(罐)里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F在很多都是用小陶壺來泡,一般泡茶,投茶量為壺容量的三分之一,而泡功夫茶,投茶量則為壺容量的三分之二,泡出來,也還是有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這樣的特點。
“兩廣”人多愛喝功夫茶,有些地方泡功夫茶,使用的茶壺多是宜興產的小陶壺,而潮州功夫茶,所使用的則是他們本地產的一種朱砂壺。雖然陶壺里最有名的,除了宜興紫砂壺,還有建水陶壺和欽州坭興陶壺,這些名陶壺,有各種顏色,大中小品,愛用什么顏色,需要多少容量,由各人的喜好而定。潮州朱砂壺是用當地特有的朱砂泥料,由當地專門的制壺匠人制作出來。這種泥料,有點類似于宜興紫砂泥料中的朱泥,燒成品的顏色以紅色和黃中略微帶紅居多,經泡養后逐漸變紅。在制作工藝上,潮州朱砂壺是用泥漿拉坯而成,宜興朱泥壺是用泥塊拍打而成。
和其它陶壺比較起來,潮州朱砂壺很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顏色上以紅為主,二是在容量上以小品為主。紅代表喜慶,小品則是為了方便泡功夫茶(泡一壺茶只能倒三、四小杯茶水)。根據市場的需求,現在也有些中大品推向市場了。
泡功夫茶使用的茶葉,以烏龍茶為多。福建漳州、泉州一帶,愛喝鐵觀音、巖茶一類,使用的陶壺則不一定,大概以紫砂壺為多吧。潮州人最愛喝自家的單叢,最愛使用自家的朱砂壺。這是潮州功夫茶不一樣的地方。單叢也叫鳳凰單叢,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且具有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兩廣”人多愛喝。有個朋友在潮州當兵時,在那兒認識了一位朋友,有空常跟那位朋友喝功夫茶,喝慣了就再也改不過來,復員后潮州那位朋友每年都要寄些鳳凰單叢給他,讓他回鄉后還能繼續過潮州功夫茶的癮。這也算是以功夫茶結緣的一段佳話了。
我自己也愛喝功夫茶,還買了個潮州名家朱砂水平壺——水平壺正是泡功夫茶的一個傳統的壺型,雖然我還有其它的壺,但這個朱砂水平壺是我泡功夫茶最常用的,也是我感覺最好的,它的以砂質為主的材料和內斂的潤紅,輕輕撫摸,有如撫摸嬰兒皮膚般的感覺,讓人愛不釋手。
那位在潮州當過兵的朋友,知道我也愛喝功夫茶,因為相同的愛好,當他收到他的潮州朋友寄來的鳳凰單叢時,就會叫上我和他一起用他的也是從潮州帶回來的朱砂壺泡功夫茶,邊喝功夫茶邊為我講述他在潮州當兵的往事,并和我相約,方便的時候一起去潮州看看,除了功夫茶,那邊的美食也很不錯。我期待真有那么一天,能到潮州去品品那里的功夫茶和那里的美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