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中國石窟(兩篇)

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中國石窟(兩篇)

 

作者:高擁軍

 

1、云岡石窟

 

在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有一座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云岡石窟。

據史料記載:云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

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的三大石窟。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

它以建筑規模大、塑像形體高及保存完整而聞名天下,又因對研究中國古代史、佛教史和藝術史有極高的價值,而享譽國內外……

一個秋風落葉的深秋,我們乘專車到大同參觀了云岡石窟。

據介紹:云岡石窟現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

此外還有許多小型洞窟。共計1100多龕,大小造像51000多軀。

石窟開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處稱云岡,故名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亦稱石佛寺。

據介紹:“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窟,這里冬暖夏涼,幽靜神秘。

古印度佛教興起后,佛教信徒、僧侶將石窟作為禮佛和修行的場所。

因為,依山雕鑿石窟、佛像,比用磚石筑建寺院經久耐用。

我們走馬觀花地從東部的第1、2窟開始參觀。第1、2窟是一組塔廟式雙窟,開鑿洞窟時在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

我們看到了第1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層雕釋迦和第2窟前被稱為“石窟寒泉”的泉眼。

云岡石窟最大的洞窟是第3窟。洞窟崖面高25米,開窟面寬50米。

第3窟的前室分兩層,上層左右兩側各雕一塔,中部鑿方形窯室,主像為彌勒菩薩,壁面滿雕千佛。

后室的中部塔柱壁面屬北魏時期雕鑿,高約10米左右的3尊大佛,屬唐代作品,分別為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

據專家考證,第3窟是文獻記載的“通樂寺”、“靈巖寺”,當時可居僧人達3000人。

第4窟是塔廟窟,中央雕鑿方形立柱,東壁交腳彌勒像保存比較完整,據考證是云岡現存紀年最晚的造像,由北魏晚期正光年間(公元520年一524年)開鑿,是第1至第13窟之間僅有的晚期大窟。

第5窟分前后兩室,洞窟形狀為橢圓形的草廬式。后室佛像布局為三世佛,中間的釋迦牟尼佛為結跏蚨坐像,高達17米,為云岡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雙腿長達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一只腳上可站立12人。

釋迦佛頭頂藍色的螺髻,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日,鼻準方直,雙耳垂肩,身著褒衣搏帶,通肩袈裟,給人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

主佛的右側是未來世彌勒佛,左側為過去世迦葉佛。主佛的對面是兩層高約1米的8尊佛教造像,襯托著主佛更加高大、雄偉。

第6窟是云岡石窟中精巧著稱的一窟,稱“第一偉窟”。

第6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兩層。

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佛像立體感很強。

四方塔柱—上層的立佛是具有極高水平的鏤空雕刻法,這種立佛被稱為“接引佛”。

第7窟的主像是三世佛,造像風化嚴重。后室北壁佛龕分上下兩層,上龕正中為彌勒佛,兩側是倚坐佛像,下層佛龕為釋迦多寶對坐講經論法圖。

前后室壁面分層分段大面積布置了本生故事浮雕,以及佛傳故事的佛龕,以釋迦佛降伏火龍的雕刻較為精美。

第8窟門拱東西兩側的雕像,是云岡石雕中罕見的藝術品,西側是三頭六臂的鳩摩羅天乘孔雀的造像,東側為三頭八臂的摩醯首羅天騎牛的造像。

兩組造像中,以鳩摩羅天像著名,被認為是東西方藝術最巧妙的組合。

第9窟后室主佛釋迦像,面相方圓,右袒式的服裝。西北壁下層雕鑿附有榜題的分欄長卷式畫面,是太子本生故事圖,手法簡樸()后室兩側雕護法像,顯示出高超的石窟寺藝術魅力。

第10窟的主像是彌勒菩薩,壁畫布置有釋迦多寶并坐像。

后室門楣雕飾非常精細,門楣上方的須彌山層巒疊嶂,山間二龍交首盤環,山腰間有參天的林木和奔跑的動物,山體左右雕有阿修羅天和鳩摩羅天護法神。這組雕塑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對稱均衡,別具匠心。

第11窟為塔廟窟,塔柱下層皆以立佛雕像出現,上層南面為彌勒菩薩,其他三面為倚坐佛像。

窟東壁有太和七年(公元483年)邑義信士女等造95驅石廟形象銘,西壁有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銘龕和七佛立像。

第11窟的題記是:云岡石窟研究的重要資料,太和七年是現存最早的題記。

第12窟是云岡石窟中著名的音樂窟,也叫佛籟洞。后室的雕像分上下兩層,布局莊嚴肅穆而又隆重。

上層表現釋迦牟尼出世以前的生活,在兜率天宮作為護明菩薩修道以備出世;下層則雕刻了釋迦牟尼降生人世后,修成正覺而成佛的一段經歷。

前室則充滿了音樂活力,雕滿了舞蹈伎群和樂伎群。

我們又來到了“萬佛洞”,看到窟內雕滿小佛坐像,佛像數量可大致統計近千個,亦有“千佛洞”之稱。千

佛的開鑿流行于北魏,源于“三劫三世千佛”術語。

佛教將過去劫、現在劫、未來劫稱為“三劫”,每一劫又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統稱“三劫三世”,每一劫世中各有一千人成佛教化眾生,這就是“三劫三世千佛”。

還有一個佛教術語是“三劫三世十方諸佛”,每一世有一個空間,以須彌山為中心,劃分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統稱十方,每方內又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教化眾生。

十方諸佛是無數無量的意思,“千佛’、“萬佛”指數量很多,并不一定是“一千”或者“一萬”。

“萬佛洞”內佛造像排列整齊,雕鑿大同小異,可以說是千佛一面。

西區第16、17、18、19、20號洞窟宏偉壯觀,場面開闊,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曇曜負責開鑿,習慣稱:“曇曜五窟”。

曇曜,少年出家,原是涼州(甘肅省武威市)的高僧,到達平城后受到太子拓跋晃的禮遇,開始管理眾僧。太武帝滅佛時,他逃離了平城。

文成帝興佛后,曇曜在路邊巧遇文成帝車隊,俗話說:“馬識善人”,文成帝的馬咬住曇曜的袈裟不放,于是曇曜就成為管理全國僧尼事務的“沙門統”。

曇曜是以禪業著稱的高僧,在文成帝的贊同下,選擇了武周山南麓這塊幽靜之處進行開窟修禪。

從公元460年開始,曇曜組織了開鑿石窟的建設,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區五處石窟,就是著名的“曇曜五窟”。

據介紹:北魏晚期的石窟造像題記內容豐富,主要有延冒、正光年間的題記,個別有“證生凈土”、“騰神凈土”記載。

凈土宗是北魏名僧曇鸞在山西中部交城興建玄中寺創立的佛教門派,在下層民眾中廣為流傳。

早在北魏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游覽云岡石窟時,發出感慨,他在《水經注》中寫道:“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境,綴目所眺”……

由于近年煤塵的污染,給石窟蒙卜了一層灰色的外衣,盡管政府撥巨款修路改道,但石窟的損壞還是十分嚴重。

有自然的風化,也有人為的損害,這是令我們國人所惋惜的。

對云岡石窟的保護,不僅是文物部門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位游客義不容辭的義務,這樣我們才能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

 

2、龍門石窟

 

那年的三八婦女節前夕,單位組織部分優秀女工到河南省登封市參觀被登封市委設為黨員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任長霞同志先進事跡展覽館”……

我作為隨行記者也一同前往。

任長霞同志拼搏、敬業、奉獻、為民的精神及她平凡而又光輝的一生,給每位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觀之后,我們又驅車去了洛陽,參觀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

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

自古以來,“伊闕”就是游龍門的第一景觀。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據導游講: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

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

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

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我們隨導游邊看邊聽,每到一留影佳處,導游都給我們拍攝時間。

在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下面,導游說:這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

據佛經說,盧舍那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

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

有人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

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導游還給我們講: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說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

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祥,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

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后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為中心,前簇后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一幅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

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

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古陽洞也很出名。這里有豐富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這里。

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

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不僅僅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3600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

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一個窟,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一年。

洞內小佛龕琳瑯滿目,雕刻精巧。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

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從龍門石窟出來,我思緒萬千,我們的先人太偉大了,創造出這么偉大的工程,這么輝煌的藝術。

但歷代的小人也太可恥了,使石窟的損壞十分嚴重,盡管有自然的風化,但更嚴重的是人為的損害,這是令我們國人所惋惜的。

對石窟的保護,不僅是文物部門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位游客義不容辭的義務,這樣我們才能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

 

作者簡介

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吉衣免费一区| aaaaa毛片| 色婷婷亚洲综合|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丰满熟妇BBXBBXHD|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高清一级毛片免免费看| 日本护士xxxx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露脸|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99视频有精品| 欧美黑人乱大交|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亚洲另类专区欧美制服|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亚洲欧美自拍明星换脸| 18禁美女裸体网站无遮挡|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天天爱天天干天天|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伊人性伊人情综合网|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韩国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 亚洲一成人毛片| 97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丰满熟妇xxxx| 国产剧情中文字幕| 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在线|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刚下班坐公交车被高c怎么办|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