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wǎng)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劉貴遠的武功

劉貴遠的武功

 

作者:周世盈


3

劉貴遠留影

 

清朝嘉慶年間,漢壽縣(古稱龍陽縣)出了一位武舉人,名叫劉貴遠(1760——1832),享年72歲,家住風景秀麗的崔家橋鎮(zhèn)藺家山下的鵝公灣。他自幼聰明過人,飽讀詩書,十幾歲就考上了秀才。接著上四川峨眉山拜師習武,苦練十年,又考上了武舉人。他不僅有過人的智慧,而且武藝超群。皇上曾經(jīng)三次召他進京做官,他都婉言推辭,堅持在家耕讀,教習武功。他行俠仗義,樂善好施。現(xiàn)在鎮(zhèn)境內的巖壩橋(原名三江橋)就是他倡修的。《龍陽縣志》還記載了這一義舉。

 

筷子夾游魚

 

有一天,武舉人劉貴遠和二弟乘船去漢口。

正值十月小陽春時節(jié),天氣晴和。兄弟倆雞叫頭遍,就急忙吃飯,背上包裹,乘著月光,從鵝公灣啟程,順著一條山溪大道,向北而下。當晨曦微露,二人已到達毓德鋪小鎮(zhèn)。

   毓德鋪說小并不算小,鎮(zhèn)中有一座兩孔石橋橫跨溪河,橋孔內可通行船只。橋南溪河可上達崔家橋,橋北連接大南湖、洞庭湖,進入長江。當?shù)厝嗣磕甓宋绻?jié)的龍舟賽就是在這里舉行的。平日里來往商船、擺渡小舟就停泊在河岸。橋的東西兩頭是兩條大街,房屋鱗次櫛比,有店鋪作坊、茶樓酒肆,叫賣的,唱曲兒的此起彼落,熱鬧非凡。抗日戰(zhàn)爭時期,漢壽縣國民政府曾打算遷移到這里。

劉貴遠兄弟二人匆匆趕到河下碼頭,想租條便船。因為便船價錢便宜,途中不停靠,速度也快。碼頭上船只很多,一眼望去,參差不一的船桅,像春天的竹筍密密麻麻的。但是要想找條便船,實在不容易。因為一般船都不愿放空,希望來去能裝上貨物,賺取運費。

打聽很久,他們終于找到了一條木帆船。船老板說,昨晚卸了貨,今天正打算空頭趕往漢口。

船上三名水手,兩個年輕的,膀闊腰圓,一臉橫肉,正洗抹船板;一個年長的,賊眉鼠眼,蹲在舵艙。他們見兩人穿戴整齊,肩背的包裹似乎很沉重,心想必定來自大戶人家,便假惺惺地躬身迎接。當下議定了租船價,只略高于便船。兄弟倆滿心歡喜,彎腰進篷,在中艙坐定。

那蹲在舵艙的鼠眼發(fā)話說:“看天色還早,我們先開船,在船上吃早飯,請問二位客官,你們看要得不?”

劉貴遠正希望早點開船,連忙答應說:“要得,聽船老板的安排呀。”

船離開毓德鋪碼頭,扯上風帆,順著南風,像箭一樣,向北飛去。二人只見朝霞燦爛,銀波蕩漾,野鳥飛翔,好不愜意。不一會兒,帆船進入洞庭湖的南嘴水面,只見鼠眼使了個眼色,橫肉臉便迅速降下風帆。劉貴遠心中納悶,船行得好好的,為何降帆呢?

南嘴附近有個蝦公窖河段,常有水匪出沒。想不到這三人正是水匪。只聽得其中一橫肉說:“二位朋友聽著,明人不做暗事,俺是洞庭湖里做“買賣”的。你們是吃軟還是吃硬?”言下之意是,他們是靠水上營生,錢財要定了,看你們想如何死法?所謂吃軟的就是束手就擒,捆綁沉入湖底。吃硬的是將人砍死,拋尸湖中。劉貴遠想,憑兄二人功夫對付三水匪或許可勝。但是,如果打死了他們,誰來駕船?沒有人駕船,又怎么能到漢口?他想先拖延時間,再慢慢想個脫身之計。

劉貴遠假裝著嚇蒙了,顫聲回答說:“我們是山里人,不會泅水,既然到了船上,想必性命難逃,只能任憑你們處置,軟硬隨便了。不過我們有個小小的請求,官府殺人前給罪犯一餐酒菜。我們不想做餓死鬼,請施舍一餐早飯,就是死在九泉之下,也不忘你們的大恩大德啊!”

橫肉臉見二人已是甕中之鱉,就像貓戲老鼠一樣,心想等一會再殺也不遲,當下就答應下來,說道:“船上酒倒有一點,只是沒菜!”

劉貴遠計上心來,忙說:“沒菜?我有辦法。”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他挪近火艙,倏地取來一雙竹筷,順手往水中一劃,突然夾起一條鯰魚,重約半斤。鯰魚無鱗,體附滑液。人們常把狡猾人比作鯰魚,“滑”得很。

在水中的游魚是很難捉到的,何況鲇魚呢,還是筷子夾的,這功夫了得,比飛鏢還快呀!那掌舵的鼠眼看得分明,大驚失色,假裝笑臉,連忙向那二人通風報信地喊道:“有魚了,剛才這位客官從水中夾起魚來了!”二橫肉臉連忙回過頭來,見劉貴遠不慌不忙地又從水中起了三條。三水匪嚇得目瞪口呆,立即強裝笑臉,生火做飯 。

橫臉肉心想,今天遇上了高人,幸好沒有先動手。如果動手,我仨必死無疑。

一會兒,飯菜做好,水匪滿臉堆笑,請二人用餐。酒醉飯飽,劉貴遠問道:“兄弟,你們是來軟的還是來硬的?”二橫臉肉聽了,嚇得連忙翻身跪倒在船板上求饒,磕頭如搗蒜地說:“剛才是一句玩笑話,請二位大人原諒啊。”

二弟說道:“告訴你們,我哥名劉貴遠,是武舉人,今天有事去漢口。”

三水匪久聞劉貴遠大名,只是無緣求見,今見真神就在眼前,再次磕頭求饒說:“俺有眼不識泰山,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我們也是為了生活才做如此不義的事。只要大人肯收留我們做徒弟,我們馬上改邪歸正,愿跟大人,效犬馬之勞。”

三水匪為什么如此要求呢?因為凡為匪的都有三分武功,武林中,比較講義氣,武功低的都崇拜武功高的。《水滸傳》的英雄們也就是用這種“義氣”聚攏起來的。三人因崇拜而生敬意,所以要求投在劉貴遠門下。

劉貴遠想,眼下正是用船之際,也是用人之際,留得三人,到了漢口或許還有些用處。于是問得姓名,一名張三,一名李四,掌舵的王五,乃附近鄉(xiāng)間人氏,便一一答應下來。

接著,將此次去漢口的事,也告訴了他們,要他們協(xié)力同心,必有好處。那三人聽說劉貴遠愿收他們?yōu)橥剑浅8吲d,接著又行了師徒禮。張三、李四和王五轉惡為善,臉上的肉也好像不橫了,王五的眼睛也好像睜大了很多。于是連忙扯起風帆,直奔漢口。

 

一拳打開了漢口碼頭

 

劉貴遠兄弟去漢口干什么呢?且聽從頭講來。

向來,龍陽縣有很多商船到漢口做生意。因為湖南、湖北從元朝起統(tǒng)稱湖廣省,清康熙年間才分設為兩個省。加上兩省中間有個洞庭湖,那時的交通以水路為主,所以兩湖人民群眾,往來密切。龍陽商人經(jīng)常駕駛帆船,過洞庭,渡長江,到達漢口。將龍陽的苧麻、茶葉、花生、紅薯、竹器和木器等運往漢口,又從漢口運來布匹、瓷器和食鹽及其他日用品。生意人將產品變成商品,從中賺取差價而致富,也滿足了兩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需要。

漢口碼頭設在長江北岸,各地在此停泊的商船數(shù)以百計,擁擠不堪。岸上茶樓酒舍,車馬、行人川流不息,熱鬧非凡。可是,這么好的地方,卻沒有龍陽商船固定的停泊碼頭。沒有固定的船舶碼頭,就如同散兵游勇,做不了大宗生意。他們來到漢口,只能呆呆地停在別人的碼頭旁邊,等別人的貨物裝卸完了,才能靠近碼頭。這樣既耽擱了時日,也錯過了商機,商船老板們苦不堪言。

漢口碼頭是由碼頭幫管理的。碼頭幫多由搬運工人組成,德高望重的人被推舉為幫主。他們占地收費,安排碼頭。如果誰不聽安排,就指使打手們懲罰。這是歷來維護碼頭秩序的規(guī)矩,官府也奈何不得。龍陽縣商船想交費,但不知為什么,總是交不上,所以就一直沒有碼頭。龍陽商船老板們也曾想拼打一番,可是不行呀。常言道:“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何況碼頭幫向來是斗狠逞強沖出來的硬漢,幾個駕船佬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劉貴遠兄弟這次來湖北,是因為龍陽縣商船老板所請。他們也覺得龍陽人去湖北做生意,沒有碼頭不方便,便想去看個究竟,找找門路,所以就搭上了這條匪船。

劉貴遠兄弟在船上收得張三、李四、王五為徒,五人成了一條心。第二天晌午,木帆船到了漢口碼頭附近。劉貴遠對大家說:“我們這次想為龍陽爭個碼頭,但碼頭幫肯定人多勢眾,我們人少,千萬不可莽撞,先探探虛實,然后再作計較。”

二弟問道:“哥,如何探虛實呢?”劉貴遠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遍,最后叮囑說:“看他的眼色行事。”

他們的船,行到碼頭不遠處,便漸漸降下風帆,慢慢接近了別人的船尾。停在碼頭上的一溜兒貨船,正在裝卸貨物,許多搬運工人或扛或抬,來往在船橋板上。劉貴遠見附近碼頭還有個停船的位置,就吩咐張、王將船向碼頭靠攏。當船約莫還有一丈多遠的距離時,便對二弟使了個眼色。只見二弟一手提起沉重的鐵錨,呼地一聲,飛身上岸,將鐵錨插在碼頭上。船也隨鐵錨拖到了碼頭。碼頭上的人驚呆了,連忙放下搬運,一個個翹起大拇指稱贊二弟的武功。

劉貴遠留下王五看船舶,帶著張三、李四搭上橋板,走下船頭,假裝責怪二弟,大聲說道:“碼頭自有碼頭的規(guī)矩,你怎能擅自拋錨呢?趕快起錨!”說著就要張三、李四去拔那鐵錨。他二人聽命上前,舞弄了好一會,絲毫沒有動靜,鐵錨好像生了根。一則是二人并沒有真心拔起,再說那鐵錨也插得實在深。劉貴遠又大聲命令二弟道:“你不懂規(guī)矩,你插的錨,你自己去拔!”

二弟說:“碼頭本來就是停船的,別人能停,我也能停。”

“你要啟主呀!”

二弟嘴硬,犟著說:“我不曉得主是誰?”

二人一句來,一句去,爭吵不休。劉貴遠故作怒氣沖天,一拳向二弟打去。二弟有意往身旁古樟后一躲,那拳恰恰打在古樟上,只聽得簌簌作響,枯黃的樟樹葉落了一地。抬頭一看,古樟歪了半個頭。河岸邊、碼頭上突然響起一片“好功夫呀,好功夫呀”的驚呼聲。

自從二弟把鐵錨插上碼頭,碼頭幫會的走卒,早已飛報幫主,說有人在碼頭上鬧事。幫主一聽,怒發(fā)沖天,立馬趕來,觀察動靜。他看到了沉重的鐵錨,又聽得一大漢有人責怪拋錨人,并且一拳打歪了樟樹的頭,暗自稱奇。此位幫主也是武林中人, 惺惺相惜,心中佩服二人的神力,便想交個朋友。

幫主年約五十,就像梁山宋江,好交接四方好漢,管理碼頭,也很得人心。他早已看破劉貴遠那拳是有意打在古樟上的,心想此人必有些來頭。于是走到劉貴遠面前拱手道:“請問閣下貴姓,仙鄉(xiāng)何處?來到敝地,未曾遠迎,多有得罪。”

劉貴遠連忙拱手還禮說:“在下龍陽人氏,姓劉名貴遠。剛才二弟不通事理,冒昧靠岸,多有得罪,請老人家海涵!”龍陽縣和漢口一水相連,多有往來。幫主見劉貴遠說話和氣,又膂力過人,頓生敬意,便請到附近酒樓相聚。言談時,幫主得知劉貴遠是辭官不做的武舉人,更加欽佩十分。于是劉貴遠便將求助碼頭的事說了一遍,幫主當即一口答應了。

龍陽商船在漢口碼頭有了一席之地,生意越做越好。張三、李四和王五走上了正道,來往于毓德鋪和漢口之間,向劉貴遠學武功,為商家運送貨物,協(xié)助龍陽碼頭事務。

從此,龍陽商人在漢口碼頭有了一席之地。大家異口同聲地贊頌說:“武舉人劉貴遠一拳打開了漢口碼頭!”

 

南竹蠟芯

 

鄉(xiāng)下人聊天,常講兩親家斗智的故事,內容大多是嫉富笑貧,相互戲弄,幽默打趣。

據(jù)說,有一親家到另一親家里去吃飯,只幾碟小菜。突然有兩條大黃狗竄到桌子底下,相互撕咬起來。做客的親家對招待本來就有怨氣,便一邊筷敲菜碗,一邊借機發(fā)泄說:“一冇得肉骨頭,二冇得魚骨頭,吵些什么!”主親家聽了,哪能示弱呢?立即反唇相譏,含沙射影地說:“是呀,一冇請它來,二冇接它來,給我一腳踢出去!”相互戲謔,倒也不生氣。

 劉貴遠與二品大員黎學錦結為親家,也發(fā)生過相互戲謔的故事。

黎學錦,是清代嘉慶兵備道、鹽茶道(即主管一省的兵備或鹽茶的官),曾承父志,捐修漢壽龍池書院(后改名縣一中),受到嘉慶皇帝嘉獎,御賜“樂善好施”石牌坊(曾矗立在原縣一中大門口,現(xiàn)遺址無存)。他有一子名黎之霖,尚未婚配,打聽到劉貴遠有個幺女也在閨中,便請媒求婚。

黎學錦家住漢壽縣城北郊圍堤湖巖屋場,雖土地肥沃,倉廩充實,但常遭洪水淹沒。劉貴遠家住毓德鋪的藺家山,山勢巍峨,層巒疊翠,風景如畫,但土地貧瘠。如果兩家聯(lián)姻,山湖互補。萬一障斷堤敗,黎家還可以到劉家避禍躲災。因此,兩家都非常滿意這樁婚事。

黎家雖有道臺大人,劉家也有隱逸的武舉人,又是文秀才,文武雙全。他們兩家都比較富裕,而且聲望都很高,正是門當戶對。結婚時,兩家的喜事都辦得十分熱鬧。

劉家嫁妝很多,除綾羅綢緞、金銀首飾,還一色楠木雕花的涂有紅漆的床、柜和桌椅等。黎學錦見了楠木床,以為劉貴遠在他面前擺闊,心中不悅,故意奚落地說道:“我家有象牙床,還要這些爛木頭干什么,趕快抬到雜屋去。”說著,家人們就將楠木床搬進了雜屋。

劉貴遠得知,非常生氣,心想:“這親家也太不給面子了,等著,看我怎樣對付你。”

 不久,黎學錦的母親逝世,劉貴遠去吊孝。他連夜請來蠟匠,用丈多長的南竹做蠟芯,一連做了兩大支。第二天,請來八位大漢,抬著兩支大蠟燭去吊孝。他們從毓德鋪用船運到縣城,抬著兩支蠟燭在城里游行。人們不知何物,當打聽是去吊孝的蠟燭,都跟著去黎家看熱鬧。

不一會兒來到黎家。大家動手,在屋前大坪上,爆竹擺了一大片,長香也點了三大根。兩只大蠟燭也點燃了。可是,蠟燭太高,只能立在屋檐前,進不了靈堂。如果蠟燭不進靈堂,祭拜就無法進行。黎學錦見如此高的蠟燭,心生疑惑:“親家又搞什么名堂呢?”

劉貴遠走來對黎大人說:“親家,令堂仙逝,我非常悲痛,連夜趕做蠟燭,聊表孝心。想不到……”話到嘴邊停住了。

黎學錦忙問道:“想不到什么?”

靈堂設在房屋中堂。劉貴遠手指中堂說:“想不到你的屋這么矮,連蠟燭也進不了。”他借此貶低黎府大屋,戲謔親家。

黎學錦正在悲痛之中,一時語塞。

在場的親友出主意,只要將屋頂掀開一點兒,蠟燭就能進去了。情急之下,眾人不由分說,搬的搬梯,下的下瓦,鋸的鋸椽子,將屋頂戳了個洞。不一會兒就把蠟燭抬進去了。兩根蠟燭伸出屋頂,好像兩盞天燈。

看熱鬧的人戲弄說:“只說黎大人的屋大,連兩根蠟燭也裝不下。”

黎學錦見中堂屋頂被戳了個洞,好比啞巴吃黃連——有苦做不得聲。不過,他心里明白,后悔不應該把親家的陪嫁的楠木床放在雜屋里。

  玩笑歸玩笑,感情歸感情。兩親家友誼深厚,劉家續(xù)修族譜,黎學錦為其贈序,盡情歌頌劉府祖上的功德。黎學錦逝世,為避洪水,劉貴遠將他接到藺家山安葬。現(xiàn)在墓葬已經(jīng)維修,可供游人觀瞻。

 

獨闖金牛山

 

金牛山位于龍陽縣南60里,東與藺家山相鄰,南與桃江縣接壤,西連五寶仙山,北通大南湖,形勢非常險要。

嘉慶年間,川楚陜白蓮教(1795——1804)舉旗反清,波及全國各地。有一年,襄陽有一支千人清軍隊被白蓮教殺得大敗,全軍覆沒。清政府也注銷了這支隊伍的番號。其實,還是逃出了十來人。這支敗軍中有一個姓孔的把總(正七品),他的手下都成了白蓮教刀下鬼,只有他和他的衛(wèi)士從襄陽逃到了龍陽,不敢回去,恐怕皇上降罪,被砍頭。

龍陽沒有白蓮教活動,生命固然安全,但生活無著。如果向縣衙報告,或許能得到救助。但是,假若縣衙上報巡撫,皇上降罪,豈不是自尋死路。孔把總打聽得附近有座金牛山,山上有座廟,便帶領大家上山躲藏,成了盜軍,觀察動靜,等待時機。

廟里有三位和尚,一師兩徒。他們平日生活靠香客上供,或自己下山化緣,種些小菜,清淡度日。現(xiàn)在突然增加許多高長大漢的兵,感到事情不妙。老和尚心生一計,說是帶徒弟下山化緣,便逃之夭夭了。

當時,孔把總不知就里,只囑咐快去快回。三天過后,三和尚杳無音訊,像從人間蒸發(fā)了一樣。現(xiàn)存的柴米已經(jīng)用完,怎么辦呢?

孔把總將眾人喊來商量。大家說,現(xiàn)在下山兇多吉少,不被白蓮教消滅,也會被官府捉拿。于是決定,繼續(xù)暫住山上,沒有錢糧就下山去“借”。所謂“借”,就是或剪徑,或劫舍。

第二天傍晚,他們換掉軍裝,腰插短刀,留著孔把總和兩名貼身衛(wèi)士守廟,到離山三十里外的百祿橋搶劫了一大戶,獲得了一些大米和銀圓。如此日伏夜出,不幾天又到益陽、桃江一帶打劫,也有所收獲。這搶劫如同賭博,漸漸就上了癮,每日吃飽喝足還有積累。孔把總打算不走了,在此占山為王。手下的人也奉承他為“大王”。

百祿橋出了搶劫案,老百姓狀告到縣衙。縣衙派人偵察,得知是金牛山的強人所為。接著桃江縣、益陽縣的搶案,也指向了金牛山。龍陽縣令派張巡檢帶30余人上山圍捕,撲了個空。因為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孔把總聞訊,早已隱藏在密林深處了。

張巡檢回縣報告說,金牛山的強人,已畏罪潛逃,不知去向。不久,又有人狀告被搶,也說是金牛山的強人作惡,請縣衙派人捉拿。這一次,張巡檢要軍士們身藏大刀,化裝成老百姓,悄悄進入山下,趁夜黑動手。孔把總聽說山下有可疑人出現(xiàn),頓生警覺,馬上吩咐手下如此這般的埋伏著。

午夜,張巡檢突然攻山。山上的石頭如冰雹似的劈面打來,一時傷了十多人,只得退下山來,趕快回縣。

縣令心想,山上只幾個蟊賊,明剿暗攻都沒有成功,怎么辦呢?如果讓上司知道,豈不降罪?如果為幾個土匪大動干戈,勞師動眾也劃不來。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劉貴遠舉人。藺家山與金牛山相近,就請劉貴遠去降服他們。

那天,縣令坐上一輛小轎,帶著四名衙役來到藺家山下鵝公灣劉貴遠家,說明來意。

金牛山出了土匪,劉貴遠略有耳聞,但是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今有縣令所請,他想為保地方安寧,上山會他們也好。怎樣上山呢?官軍兩次圍剿都沒有成功,若帶上兄弟、徒弟耀武揚威上山,土匪將人員分散躲藏,豈不又是白跑一趟!

第二天,劉貴遠一身樵夫打扮,頭戴斗笠,足踏麻鞋,腰系圍裙,插上柴刀,肩扛杄擔,悄悄上得山去。剛踏上山腳,一嘍啰上前攔住說:“山上早已不準砍柴了,你上山做什么?”

劉貴遠回答說:“我前晌已經(jīng)砍好了柴,今天要挑回去。”

嘍啰兇狠地說:“那也不行,不準任何人進山。”

劉貴遠心里明白,已經(jīng)遇上了強盜,便來個先下手為強,立即伸手,點中了嘍啰的死穴。那家伙當即昏迷,不省人事。劉貴遠上到山腰,又遇兩嘍啰盤查。劉貴遠又稱是來挑柴的。兩嘍啰仍然阻攔,劉貴遠將杄擔橫在手上,左右一擺,將二人甩到了山下,不知生死如何。

劉貴遠來到廟門前。孔把總早已得知,立即帶領四條大漢奔出廟門,氣勢洶洶地喝道 :“什么人?上山干什么?”

“我是鵝公灣家劉貴遠家的長工,上山砍柴。”

孔把總又盤問道:“為何來到廟前?”

劉貴遠見廟門前有座三腳生鐵化錢(冥幣)爐,人把高,足300斤,計上心來,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前次上山,我給老方丈提議,為小心火燭,這化錢爐要移遠一點兒。你看老方丈答應了,卻沒有行動,現(xiàn)在我只得自己動手了。”說著,一彎腰就將化錢爐輕輕地舉起,故意在場上繞了一個圈,才放遠了一尺多。

眾人驚詫不已。只說北方習武成風,想不到南方也有武術高人。孔把總也是千人頭目,怎肯示弱呢,也想顯露身手。但是,俗話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只得忍氣吞聲,強裝笑臉,雙手抱拳地說:“敢問大師尊姓大名。”

劉貴遠也彬彬有禮地回答說:“在下就是劉貴遠。”

“久仰,久仰。”孔把總接著問道:“大人為何如此打扮呢?”

“哈哈,不如此打扮,就見不到大王呀。”劉桂遠笑著回答說。

孔把總知道是譏笑他,只得苦笑說:“笑話了,我們是沒有辦法了,才暫居在此。”

于是,孔把總就坦誠地將兵敗而藏身金牛山的事講了一番。劉貴遠便也受縣令委托的事告訴于他。最后說:“龍陽縣有三個巡檢,一個巡檢30人,如果集中起來,你們擋得了嗎?再說還有老百姓的支持,豈能讓你們在龍陽縣占山為王?我勸你們趁早散了吧!”

孔把總羞愧地說:“大人教訓得對,是我們一時糊涂。”

第二天,孔把總將剩余的大米、銀圓,分發(fā)眾人,要大家分頭下山,各謀生路。

三和尚打聽得盜軍遠去,重返大廟。金牛山廟恢復了昔日的香火,老百姓安居樂業(yè)。

劉貴遠獨闖金牛山,刀不刃血,消除匪患,被傳為佳話。


(周世盈散文集《<往事云煙>續(xù)集》選篇:《劉貴遠的武功》


4

周世盈1994年留影于韶山滴水洞

 

作者簡介: 周世盈,1936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漢壽縣巖汪湖鎮(zhèn)陳軍堤村。畢業(yè)于常德師范專科學校。曾任鄉(xiāng)村小學教師、漢壽縣文教科干事、漢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中共漢壽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漢壽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主任,漢壽縣人大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漢壽縣政協(xié)主席、黨組書記。在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報刊上發(fā)表散文、報告文學、特寫、通訊和評論文章320多篇,約150多萬字,作品數(shù)十次獲得省市獎項。出版有散文集《往事煙云》《<往事煙云>續(xù)集》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

 

作家網(wǎng)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 妞干网在线免费视频|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网| 色婷婷欧美在线播放内射| 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步兵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黄无遮挡免费网站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本网站受美利坚法律保护| 躁天天躁中文字幕在线| 新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可以免费看黄的app| xxxxx亚洲|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视频导航网| 日韩不卡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 玉蒲团2之玉女心经|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亚洲国产最大av|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打开腿让我添你下面小污文|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bd|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色宅男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色在线| 欧美另类xxxx图片| 打屁股xxxx|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