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旅順見聞(外二篇)

旅順見聞(外二篇)

 

作者:高擁軍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北京某雜志社工作。

夏日的一天,領導安排我隨其到大連參加一個農業工作會議,我們從北京乘飛機直達大連。

飛機在大連上空盤旋降落,“大連灣”的全景俯瞰圖盡收眼底,大連不愧是個美麗的海濱城市。

這次到大連為期兩周的出差,工作還算順利。

后來,大連農委的朋友又陪我們在大連玩了兩天……

 

我們到了白玉塔、監獄、軍港和炮臺。

旅順日俄監獄是1902年由沙俄始建,1907年由日本擴大而成。占地2.6萬平方米,有各種牢房275間,還有檢身室、刑訊室、絞刑室和15做工場。

檢身室,原來日本人怕中國人偷偷做槍抵抗他們,便每天都要檢查他們的衣服,防止中國人偷偷做槍。

牢房里面只有一扇窗戶,一個牢房關著六個人,里面有一個馬桶和六雙草鞋,很潮濕。這里一共可以關幾百人。

暗牢,這里是關那些特別不服從命令的共產黨,這里根本就沒有窗戶,伸手不見五指,分不清白天黑夜,可怕極了!

管理室,從說明書上我知道,給犯人吃飯分為七等,一等的碗最大,吃的飯也最多,七等的碗最小,吃的飯也最少。一等給今天表現最好的人吃,七等給表現最差的`人吃,一般的人吃三等、四等或五等飯。

還有所謂的醫務室,這里說是給病人治病的地方,但由于這里工具少,缺藥品,所以基本上沒治好過一個人的病。

更殘忍的是絞刑室,把人用繩子掉到半空中,使人窒息,如果還沒死,就再用藥品毒死他……

旅順口是歷史的見證。

當年甲午戰爭時期,中國同胞與日寇在這里展開了殊死搏斗,兩萬多手無寸鐵的中國人就慘死在日軍的屠刀下。

走近軍港,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旅順口”三個朱紅色的大字,蒼勁有力,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一頭威武的“雄獅”屹立在前方,象征著中國同胞堅強不屈。

軍港邊停著一艘當年作戰的軍艦,有足球場那么大。

軍艦的某些部位已損壞,從而可以想象出當年作戰的激烈。

海水拍打著海岸,似乎在訴說著那段血淚歷史……

“大連”之地名來自“大連灣”,“大連灣”本名“大蠣灣”。

由于此地之海灣盛產大蠣,因此得名“大蠣灣”,后來又轉音,因而改稱“大連灣”。

俄國人在此統治時,借用當地漢語“大蠣”標注為“達里尼”作為該地區的名稱;日本人在其統治時,又借用漢語中的“大連”二字來作為正式地名。故而,才有流傳至今的,以“大連”二字作為城市之名的出現和定位。

大連地區至少有17000年的人類活動歷史。

早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

自戰國時期燕昭王在遼東設置“遼東郡”以來,一直到秦漢時期,大連地區都屬遼東郡轄區。

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

可見,大連自古一直都是遼東漢人世居之地。

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遼陽府的轄區,為漢區實行漢法。

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洼口……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朝于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筑炮臺、設水雷營,一時成為小鎮。

1897年,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當時沙俄設計師揣著法國巴黎的城建圖紙想在東方再造就一個以廣場為主的城市,于是就來到了中國大連。給她起名“達里尼”,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

1905年,日本人占領了這個城市,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

大連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全國5個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簡稱:計劃單列市)之一。

大連還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金融中心,航運物流中心,也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

在大連轉了兩天,我深深地被大連所吸引了,我在愛上了這個城市的同時,還有兩個地方讓我思考萬千……

 

一、旅順監獄舊址

旅順監獄位于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舊市區的元寶坊內。

旅順監獄是沙俄和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旅(順)大(連)時期屠殺中國人民的一座法西斯魔窟。這座監獄是沙俄侵略者于1898年建立的。

日本占領旅大后,日本關東都督府于1907年決定在沙俄所建監獄的基礎上進行擴建,監獄也由原來的85間牢房增至253間牢房,可同時關押2000多人。

監獄占地26000多平方米,其四周砌筑有4米高、725米長的紅磚圍墻,在圍墻的外邊還占據有大片的土地,建筑了住宅、磚窯等,內外總面積為226000多平方米。

日本統治旅大的初期,“關東都督府監獄署”就設在這里。1919年改為“關東廳監獄署”。

1909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擊斃日本伊藤博文的朝鮮民族英雄安重根被捕后,就被關押和處死在這座監獄里。

1934年以后,因偽滿洲國成立,這里改稱“旅順刑務所”。

監獄的正面是辦公樓,從正門走進去,便可看到向左、中、右三個方面伸延的三叉形牢房樓,在三叉形的集中點上設置有一座看守臺,站在這座高臺上,不僅可以監視三個方向的各個牢房,同時還可以監視樓下的各個牢房。

因為樓層中間的地板是用鐵棍鑲嵌的,鐵棍之間留有空隙,所以看守也可以同時監視多個樓層。

在監獄樓底下還單獨修建了四間暗牢,這種暗牢里沒有一點光線,是專門用來關押那些進行反抗的革命志士的。

監獄中對犯人除施行酷刑以外,還罰作苦役。監獄的圍墻內設有機械、印刷、鐵工、木工、紡織、被服等15座工廠,這些工廠強迫犯人為其生產軍用品和日用品。

監獄的東南角上設有一間絞刑室,是一座單獨的二層小樓房,二樓上設有絞刑架,上面掛著三條絞索。絞索的下面設有一塊自動翻板,當把絞索套到“犯人”的脖子上時,看守扳動手閘,暗板立即翻下去,“犯人”十幾分鐘便吊死了。

“犯人”被絞死后順著暗板洞下放到一樓,將尸體塞進事先準備好的木桶里,釘上桶蓋,讓其他“犯人”抬到監獄東側的馬瑩后面埋掉……

據不完全統計,僅1942年到1945年8月間,就有大約700多名共產黨員、革命志士在這里犧牲,而在沙俄統治旅大7年和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旅大的40年中,在這里被殺害的人是無法計算出來的。

 

二、白玉山表忠塔

位于旅順市區中心,是大連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白玉山塔是白玉山景區的主要景觀,原名為“表忠塔”。

日俄戰爭結束后,為祭祀侵略者亡靈,美化侵略戰爭,欺騙日本國內民眾,由侵略戰爭頭目乃木希典和東鄉平八郎發起并強抓兩萬多中國勞工于1907年6月開始修建該塔,歷晚兩年半,耗資25萬日元,于1909年11月建成。

與此同時,塔北側還建有一座“納骨祠”,祠內原存有兩萬多箱日軍骨灰。

景區內保存有一門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生產的、口徑為210毫米的加農炮,這是1881年清軍從德國購進的老鐵山備炮,后被日軍搬運至此。

景區內的奇石館展示的500多塊奇石大都是本地特有的鵝卵石,令人嘆為觀止。

百鳥園里“斗雞”和“孔雀放飛”別有洞天。海軍兵器館館藏600多種千余件展品,堪稱“近代兵器世界”。

登頂白玉山舉目遠眺,旅順口的綺麗風光以及新老市區全貌盡收眼底。有機會請您來白玉山一游,白玉山景區歡迎您。

白玉山塔,原名“表忠塔”,位于旅順白玉山頂端,該塔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罪證。

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侵略者在我國的領土上發動了一場罪惡的戰爭--日俄戰爭。

戰后,為彰顯陣亡日軍的“功績”,欺騙日本民眾,美化侵略戰爭,由軍國主義分子東鄉平八郎、乃木希典發起修建了這座“青忠塔”。

該塔于1907年6月20日始建,1909年11月竣工,歷時兩年零五個月。該塔由底座、基柱、塔身三部分組成,塔基下面的石料來自日軍閉塞船上的花崗巖;基柱部分為乃木希典家鄉山口縣德山的石料砌筑;塔內的螺旋型鐵梯美國進口。

塔高66.8米,共有273級臺階;18個窗口,塔頂北面的銅刻銘文系東鄉和乃木撰寫,記載著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概況……

解放后,“表忠塔”依山名改稱“白玉山塔”,1985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里每天的游客絡繹不絕……

 

峭壁陡崖飛瀑布 

奇峰秀嶺繞云煙

——登廬山隨筆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廬山,走向社會后,又看過電影“廬山戀”,所以,到廬山看一看一直是我的夢想……

1995年初秋,因工作關系,我們到廬山參加個會議,那是我第一次登廬山,之后,總編又派我到江西南昌采訪,根據采訪安排,我再一次去了廬山。在之后的歲月里,我又去過廬山多次。

廬山,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廬。

地處江西省廬山市境內,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長約25公里,寬約10公里,綿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共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并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聳峙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

余邵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峰秀嶺繞云煙”。廬山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云霧繚繞。險峻與柔麗相濟,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以“雄”、“奇”、“險”、“秀 ”聞名于世。

廬山,山勢雄偉,山體多峭壁懸崖,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25公里,寬約15公里,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相對高度1200~1400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西兩側為大斷裂,雄偉壯觀。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

古人云‘廬山之美在山南’,廬山主要精華景區就在山南一帶,有千年歷史,主要勝跡有觀音橋、白鹿洞、秀峰、桃花源、周瑜點將臺、愛蓮池、三疊泉。山上主要景點有仙人洞、含鄱口、美廬、會址等。山中牯嶺,又名牯牛嶺,以有大塊巖石狀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00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之一。這里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系的文化景觀。

廬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文化內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和詩文名家1500余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陳運和的詩作《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白鹿體壯養于書院東林綠蔭盡染佛寺”、“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巨著出自此”。

公元1180年,大哲學家朱熹振興了白鹿洞書院。他在此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傳統的政治倫理思想為支柱,繼往開來,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自此,“理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體思想,影響了中國七百年的歷史進程。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骕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

廬山植物園因有地形屏障,亞熱帶、南亞熱帶植物在此馴化生長良好。2009年,廬山植物園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亞熱帶山地植物園。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紀期間廬山有冰川發育,引起國際學術界矚目。因而廬山又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

從20世紀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體現。

1895年起,廬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余國建造的別墅群,廬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勝地。同時,廬山出現了大量的外國教堂、銀行、商店、學校、醫院,以及市政議會等,廬山成為西方文化影響中國腹地的獨特代表。

1937年夏,周恩來兩度上廬山,與蔣介石談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國共合作抗日,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之一的中國戰場。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有關抗日戰爭的重要談話。

1959-1961年,毛澤東寫了《登廬山》等兩首專為贊頌廬山的雄偉秀麗和歷史文化的壯麗詩篇。

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毛澤東寫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呂洞賓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詩景交融、名揚四海的絕境。

唐寅《廬山圖》中的觀音橋,周敦頤寫出《愛蓮說》的愛蓮池。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陶淵明以廬山康王谷作為文化背景,創作的《桃花源記》,洋溢著“烏托邦”式的理想主義光燦。南朝時的《廬山二女》,以廬山為活動舞臺,成為中國早期志怪小說的名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詩,造就了一處名勝——花徑;他在廬山筑有“廬山草堂”,所撰的《廬山草堂記》,是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朱熹訂立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中國封建教育的準則和規范,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進程。

廬山的山水畫也在廬山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山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存在的山水畫,從此歷代丹青大師以廬山為載體,以這一藝術形式對廬山賦予美感境界的表述。中國畫在理論上的第一次突破,亦是顧愷之的“傳神說”,然而這是受到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的結果。廬山東林寺蓮社“十八高賢”之一的宗炳,他所撰的《畫山水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中國山水畫論,他所闡述的山水“暢神說”,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學觀,表現了一個新的美學思潮的興起。

文人墨客對廬山抒情寫意,濃墨重彩,使廬山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科學家們對廬山進行科學探求,揭示其美的真諦。現代地質學家李四光,以廬山第四紀地質地貌為研究對象,發表了《冰期之廬山》等一系列研究著作,從而開創了第四紀冰川學說,又由此而引發中外學者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學術論爭,從而演奏出一部中國第四紀地質學的世紀交響曲。

廬山觀音橋風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音橋是我國最早的公母榫結合石拱橋,它建于宋代(公元1014年),用107塊(每塊重達1噸多)花崗石砌成的。19.4米長的古橋橫跨在廬山棲賢大峽谷之中。觀音橋又是上廬山的古道,古代名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蹤跡。唐代陸羽在橋邊發現了甘甜的清泉,以此泉泡廬山云霧茶醇、香、甜,特品定為‘天下第六泉’。黃庭堅的‘三峽澗’三個大字震撼“長江三峽不過如此也”。明朝大畫家唐伯虎鑄成的《廬山圖》巨作,把觀音橋景色表現的淋漓盡致。

蔣介石看好觀音橋的風水,在橋邊建立了行宮。大峽谷中的古橋、懸崖、碧潭、激流、冰川石和廬山最美麗的五老峰都融入了唐伯虎《廬山圖》中,身入畫中,猶入仙境。

觀音橋的景色是廬山的一個縮影,也是廬山美麗山水的一個代表。

晉代已是中國著名的醫療溫泉天地溫泉。廬山谷濂泉被唐代“茶圣”陸羽評為“天下第一泉”。建于1014年的廬山觀音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孔石拱,屹立千年,完好無損。十六世紀后,藥物學家李時珍、地理學家徐霞客、開創中國植物志先河的吳其等也先后登上廬山,進行科學考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廬山首先發現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創立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中國植物學奠基人之一的胡先骕,曾詳細考察“廬山之植物社會”,首在廬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正規的植物園—廬山植物園。

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里的秀麗山谷,這便是廬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風景點──錦繡谷。

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采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據說是他游覽即興之作。

秀峰是香爐峰、雙劍峰、文殊峰、鶴鳴峰、獅子峰、龜背峰、姊妹峰等諸峰的總稱。鶴鳴峰下,原坐落著被稱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秀峰寺。秀峰寺原名開先寺,后康熙皇帝手書“秀峰寺”從此改為秀峰寺。秀峰內“漱玉亭”、“玉峽”、“龍潭”、“瀑布”、“觀瀑亭”、“日照亭”等勝景和歷史名人留下的許多珍跡。唐代大詩人李白贊頌道:“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臥龍潭”、“神龍潭”、“烏龍潭”、“黃龍潭”等。在距廬山牯嶺約10多里處的重巖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后四方游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于這里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層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在潭中還有一巨石橫列,站在石上可東望鄱陽湖。

仙人洞為廬山著名景點之一。位于錦繡谷的南端,有參差如手的“佛手巖”。在佛手巖的覆蓋下,有一洞為仙人洞。洞高、深各約10米,幽深處有清泉下滴,稱“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題詞。洞中央“純陽殿”內置呂洞賓石像,傳說八仙中的劍仙在此修道成仙。每當云霧繚繞之時,驟添幾分仙氣。至清朝,佛手巖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稱仙人洞。毛澤東的著名詩句“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使仙人洞景點名揚四海。是來廬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處。

廬山瀑布主要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組成的廬山瀑布群,被譽為中國最秀麗的十大瀑布之一。因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名句為人熟知。“2011游客最喜愛的中國十大瀑布旅游勝地”評選活動頒獎儀式以及2011中國瀑布旅游文化高峰論壇在浙江諸暨五泄風景區舉行,廬山瀑布群又以“最富有詩意的瀑布”榜上有名。

廬山云霧廬山云霧景觀是廬山一大奇景,廬山處于一個盆地,四面山嶺聳立,南依鄱陽湖,北傍浩瀚的長江。大江大湖蒸騰大量不竭的水汽,形成滔滔的云霧涌向廬山,因為這襟江帶湖的關系,廬山的水汽很盛,水汽一旦碰上空氣中的塵埃,就成了小水滴。數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麗神奇的廬山云霧,余邵詩云:“廬山云霧景觀奇,變幻無常千萬姿;剛作浪濤騰漢海,又成瀑布瀉天池”。山中云氣出沒無常,諸峰忽隱忽現。瞬息間云海密布,彌漫山谷,咫尺之間不能辨物。當峽谷中向上吹的風力比水滴往下降的重力大的時候,水滴就隨風往上飄了。這種“雨自下而上”的奇特現象就出現了。廬山云霧,四季皆有。夏季最多,秋季較少。夏季云霧多在山頂,冬季云霧多在山腰,這是因為冬季水氣凝結的位置低于夏季,所以冬季云層的位置也就低于夏季。春夏之交,由于水氣多,季風變換,群峰經常云遮霧罩,煙霞彌漫,天氣忽晴忽雨,變幻莫測,云霧也詭譎奇特,變化多端。整個廬山隱現在虛無縹緲之間,年均霧日為190多天 。

廬山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

早在商周時期,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

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續的。從中國傳統的名與字的聯義看,其名為裕,是較為合理的,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為了方便,這里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于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于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回避,潛入深山之中。后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后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并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

另一種傳說,在周武王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 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并不同時,這同樣是神話故事。

第三種傳說,仍然是匡俗先生的故事,但時間較晚,情節也有些不同。說是匡俗的父親東野王,曾經同都陽令吳芮一道,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東野王不幸中途犧牲。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勛,封東野王的兒子匡俗于鄔陽,號越“廬君”。越廬君匡俗,有兄弟七人,愛好道術,都到都陽湖邊大山里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兄弟們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

到廬山一游,能感受到很多東西……

 

走進野三坡百里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

 

那年的重陽節前夕,我陪幾位老同志參加“夕陽無限好”重陽節攬勝活動,我們去了位于河北省淶水縣野三坡鎮茍各莊村的野三坡百里峽。

這天早上六點半,我們乘車從石家莊市沿高速公路向北駛去。

兩個小時后,汽車在高碑店下高速,又向淶水縣方向進發。

一路上,汽車或掠過綠疇沙壤,或掠過干涸的河床及生著雜草灌木的山岡。在經過了七越峻嶺山、十渡拒馬河之后,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了野三坡自然風景區。

在此之前,每遇介紹野三坡的風光片、圖片及散文,我都細細地品味、認真地欣賞,盡管我人還不曾去過野三坡,但景區內那聞名遐邇的“雄、險、奇、幽”卻早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了。

我們在一戶“農家小院”安頓好行囊,又吃了午餐,便開始游覽被稱為百里畫廊的野三坡百里大峽谷了。

據導游介紹,百里峽由三條峽谷組成。即:海棠谷、十懸峽、蝎子溝、總長105華里。它有雄險奇秀幽的天然資源,返樸歸真的古老文明及原始生態的無窮魅力,是聞名遐爾的旅游勝地。

最外邊一條被稱作 “蝎子溝”,全長25華里,在景區入口處有一“仙官引路”景點將游人引進蝎子溝,因溝中遍生蝎子草而得名。該草形如幼桑,如肌膚觸動其葉,頓覺疼痛難忍,但少時即愈。蝎子溝內有“龍潭映月”、“摩耳崖”、“鐵鎖崖”等壯景,令人嘆為觀止;

中間的一條峽谷為“海棠峪”。因溝內遍布海棠花而得名,全長35華里,此處翠壁兀立,叢巒萬仞,直插云天,令人望而生畏;

第三條峽谷被稱作“十懸峽”,因溝內分布著數十處弧形的懸崖而得名,全長45華里。

進入峽谷,“抻牛湖”瀑布、靈芝山“水簾洞”、弧形懸崖形成的“不見天”、令人費解的“怪峰”、峭崖剔透的“雄獅出世”等景點映入游人眼簾。峽谷內奇巖聳立、絕壁萬仞、草木橫生,千奇百怪的巖溶壯景集雄、險、奇、幽為一體,構成一幅濃墨重彩的大自然“百里畫廊”。

百里峽是野三坡的王牌景點,是每個到野三坡旅游的人都會去的地方,百里峽也曾經作為央視版《三國演義》、《赤壁》、《尋秦記》、《蕭十一郎》等眾多影視劇的外景拍攝地。

百里峽景區是野三坡風景區最具代表性的景區,經過二十年來的開發建設和精心打造,始終貫徹“建精品、創名牌”的戰略,景區品位和檔次不斷攀升,服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游客人數逐年上升,客源市場基本穩定,主要覆蓋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及華中、華東部分地區。

百里峽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景觀奇特。這里群峰競秀,峻嶺巍峨,峽谷幽深,生態環境純凈自然,野生植物遍布溝壑。

走進百里峽,真可謂回歸原始,融入自然,再沒有城市的嘈雜,汽車的轟鳴,空氣的污濁。一路走來,千峰競秀、瀑布飛流、泉水叮咚、百鳥爭鳴、水流潺潺、池塘魚躍、奇花異草、植物繁茂、空氣清新、陡增精神。

前方不遠處出現一巨石,攔住了去路,我們稱為“攔路石”。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在石頭的表面會發現許多波浪狀花紋,這種花紋地質上稱“波痕”。這一現象的形成是在10億年前由海浪作用,沖擊那些未固結的沉積物,并在其表面留下波狀起伏的痕跡,這就證明了10億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海洋。

進入百里峽景區內,兩個山脊之間有一石人仙官,這就是進入百里峽景區的第一個景點“仙官指路”,在“仙官指路”右邊的那條峽谷就是蝎子溝,因溝中遍生蝎子草而得名,蝎子草屬于蕁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當人畜觸碰其葉,就像蝎子蟄了一樣疼痛,但半個小時后疼痛便會自然消失了,溝內有龍潭映月、鐵索崖、摩耳崖等著名景點,令人望而生畏、嘆為觀止。

牛角峰是一座單體獨立山峰,右側成一直線,左側為一弧形懸崖,從整體形狀上看就像一只倒立的牛犄角,故此得名“牛角峰”。牛角峰的位置是海棠峪和十懸峽的交匯處,山峰右側有一土路,順路攀巖,好像可以直接進入牛角尖兒似的,其實這里是形似有門卻無門,我們是永遠鉆不過去的。

老虎嘴是一弧形懸崖構成的圓洞,極像老虎張著的血盆大口,有詩云:

京畿勝景在三坡,三坡魅力數茍各。

幽峽三道藏絕景,虎嘴天橋一銀河。

詩中所指虎嘴便是這里。進入虎嘴便會充分領會百里峽雄險的特點了。通過老虎嘴的路有兩條,左邊是一條臺階路,上了八十三級臺階還需鉆過一條30來米的隧道到達老虎嘴中,右邊這條路相對來說比較驚險刺激,有兩處比較陡,可以順著這些古藤攀巖而上,兩條路殊途同歸在老虎嘴中匯合。到達虎口之中第一感覺就是涼氣逼人,這就是峽谷中每年夏季最涼快的一個地方,溫度保持在17℃左右。在狹窄陡峭的巖壁兩側出現了犬牙交錯的側洞,在地質學上稱為“雙曲凹槽”,這一奇特景觀國內罕見。

一個個陡坎,一排排側洞,抬頭仰望兩側巖壁合成一條窄線,僅見藍天一線。這是距今7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多次抬升及間歇性洪水渦流多次側向侵蝕的結果。當嶂谷抬升較快時,流水沿構造裂隙迅速下切,形成懸壁和陡坎,當嶂谷相對穩定時流水就向側方向侵蝕,尤其是渦流的掏蝕作用,使巖壁上出現了側向凹坑,這樣抬升和穩定交替進行,就在巖壁上出現了這種奇、險的犬牙交錯的側洞。

虎口脫險后,繼續前行,前邊就是海棠峪里最大的一道瀑布,站在這里空氣清新,氣候涼爽,使人心曠神怡,稱“爽心瀑”。

一路上我們聆聽著清脆的鳥語,潺潺的水聲,清風拂面,讓人感覺如身在“世外桃源”一般。

百里峽可以稱得上是“百里一線天”,只不過寬窄程度不同罷了,最寬可達十幾米,最窄只不過0.83米,這里懸崖峭壁,雄險驚心,窄澗幽谷,天光一線,真有一種“雙崖依天立,萬仞從地劈”的意境,如此狹窄的嶂谷是怎樣形成的呢?這主要是由于巖層中發育了宏大的垂直的構造裂隙(節理)經物理風化,巖層就順著這些節理垮塌,間歇性洪水沖刷谷底及侵蝕兩壁,使垂直地面的裂隙不斷擴張形成十分狹窄的嶂谷,“一線天”就是嶂谷形成的初期階段。山體上這一突出的形如蟒蛇的巨石,便是隧石,硬度較強,等同于石英,一般不易風化。而白云巖硬度為3,極易風化,所以,人們看到的隧石一般比白云巖突出。

峽谷內山體之間有一條垂直的裂隙,好似一條線,下面有一圓孔,好比是一枚針的針眼,再往下看就是針的主體。一條線倒懸著一枚針,因為每年夏至時節正午時分,太陽直射下來,形成一條金線,故稱“金線懸針”。這里由于嶂谷中南北方向的裂隙,原來是沿著嶂谷延伸的,當嶂谷突然轉變時,原有的裂隙繼續向南延伸,因此,在巖壁上就留下了這樣的一條大而垂直的裂隙。

走在峽谷中,回頭看一下,在側山壁上有一尊“觀音”石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主要是由于巖層中發育了多組垂直裂隙,垮塌后形成巖柱,在經球狀風化和物理風化形成觀音的頭和脖子,因為,走到這里必須回頭才能一睹觀音的芳容,故有“回首觀音”一說。

天橋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橋,橋長10米,寬2米,厚1.5米,橋孔高11米,橋墩為6500萬年前生成的巖漿巖,橋梁是10億年前形成的沉積巖。由于燧石條帶白云巖中產生多組方向裂隙,大約距今70萬年左右,地殼抬升,經物理風化,沿節理面巖層,層層剝落,又經流水沖刷侵蝕而形成了天生橋,當地有一民俗:青年男女在訂婚以前來此預測婚姻。

用鋼架和木制踏板而建的臺階路,便是環保天梯棧道。這條棧道全長1200米,上下臺階2800級,相對高度270米,上面記載了從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至公元后2001年天梯建成,共計2842年的歷史長河,登棧道即可以鍛煉身體,挑戰意志,又增長了知識。

高高聳立、險竣壯觀的石柱,因其高聳入云故稱,也叫“玉柱擎天”喻意為撐起一片天空之意。這是在10億年前,形成的燧石條帶白云巖中發育多組直立裂隙,經后期風化作用,石柱周圍的石塊垮落下來,就留下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高高聳立的石柱。

抻牛湖是個巨大石甕,直徑30米,高20米,落差 1米。

有人問:為什么叫它“抻牛湖”呢?

導游說:相傳有一年,三坡天降大旱,拒馬斷流,只有抻牛湖有水,但一頭野牛精霸占了這個地方,不讓這里的人民到這里喝水,民怨沸騰,玉皇大帝知道這件事后便派一條長須鲇魚精下凡,偷偷地潛入水底,等野牛精到此喝水之際,用兩根長須抻住牛角,把它拽進湖里淹死了,于是,這個湖就叫“抻牛湖”了,抻牛是假的,但它獨特的造型卻是真實存在的,這主要是在上百萬年前后,山間流水的長期沖刷、侵蝕以及渦流的掏蝕作用而形成的。

據介紹,百里峽植物茂盛,是天然的氧吧;冬暖夏涼,是自然的空調。夏季最高氣溫僅23攝氏度,空氣濕潤,負氧離子極其豐富,是游人夢中神往的世外桃源。

百里峽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許多還是珍稀物種。有虎、熊、獐、鹿、麂羚羊、山羊、毛狗、飛虎、狗獾、刺猬、猚子、猴、野豬、火雞、錦雞、野雞、笨笨雞、娃娃雞、竹雞、珍珠雞等,鳥類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河里有娃娃魚、陽魚等數十種。他們活躍山水之間,鳴叫振蕩山谷,悅耳動聽,體態各異,美麗動人。

我們沿著旅游路線由“仙官引路”,走進了蝎子溝風景點。溝中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我們看到了那滿山遍野的海棠花在競相開放,溝內那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山石如鬼斧神工,造型非常獨特,有奇險無比的“老虎嘴”,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龍潭映月”。穿過了狹窄的“一線天”,我們看到了飛流直瀉的大小瀑布群,也看到了崖峰上那栩栩如生的“雄獅出世”和形象逼真的“神猴鬧海”,峽谷內寂靜幽深,山巖巍峨多姿,100多華里的大峽谷奇巖聳立。

真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啊。這美不勝收的仙境,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神話的世界。

“斷崖萬仞如削鐵,鳥飛不度苔石裂”。我們穿過了翠壁兀立、叢巒萬仞的海棠峪后,在一個山澗平臺上住足稍息,不由地回頭望去,只見回首觀音像是從天而降,站在遠處微笑著似乎在為我們導游。

百里峽內還有一條為紀念北京申奧成功而修建的“天梯”棧道。棧道以海拔1580多米高的望京坨為頂點,山的上下兩面各修建了1400多級木質臺階,臺階從公元前800年算起,每個臺階為一年,一直排列到公元2008年北京奧運會,臺階上簡略記載著每年所發生的大事。登望京坨不僅可以檢驗人的體質及毅力,而且還可以飽覽群山的壯美。老同志中,60開外的董處長登上了頂峰、年近70的張總工也站立在望京坨上體驗著“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俗話說: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關鍵是要有靈性。山亦如人,品位自有高低。百里峽以它獨特的魅力贏得了各地游人的青睞。

在百里峽內游覽,我們既欣賞到了峽谷內那出神入化的風光,還領略到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那種回歸大自然的豪情油然而生。

 

作者簡介

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综合色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 男人扒开添女人下部免费视频|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干|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色屁屁www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黄色片| 厨房里摸着乳丰满在线观看 |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91成人免费版|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 www.欧美xxx| 欧美肥臀bbwbbwbbw|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第一页|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8页|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稚嫩娇小哭叫粗大撑破h|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片| 久草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 粗壮挺进邻居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王小明恶魔手机催眠1-6|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浪小辉chinese野战做受|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shkd-443夫の目の前で犯| 校服白袜男生被捆绑微博新闻 |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