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何處尋(外一篇)
作者:骨籬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身邊的一切都是虛假的,你該怎么辦?在成長過程中,這或許是很多人縈繞在心頭的恐懼。《楚門的世界》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名句。或許,這也是將故事的發生地翻譯為“桃源島”的原因。楚門的生活,正是許多人做夢都想要的生活:穩定的工作、不錯的收入、溫柔美麗的妻子、和諧的生活圈子······唯有一個不足:這份完美生活是虛假的、被人操控的。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人的內心似乎都有這樣的欲望:成為全能者,掌控人的生活。這一點在片中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身上展露無疑。他是這個王國的主人,他一手創辦了這個帝國,也一手掌控了楚門的人生。當楚門的初戀女友試圖告訴楚門真相,并指責克里斯托弗控制楚門的人生時,他回答:“我給了楚門過正常生活的機會,而你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病態的世界。”當楚門選擇逃離時,他力勸楚門留下來:“外面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的虛假,有一樣的謊言、一樣的欺詐,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當楚門逃跑時,他甚至企圖加大風浪殺死楚門。克里斯托弗以一種“全能者”的姿態控制著楚門的人生,但是,他不知道一件事-----有時候我們所給予的并非是他人所想要的。
因此,盡管他用盡各種手段,甚至利用楚門內心的傷痛,來阻止楚門走出桃源島,仍然無法抵擋楚門在看破一切之后剩下的勇氣和追尋。克里斯托弗在天上巨大的控制室里向楚門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并告訴楚門他如今已經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明星,他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如果他愿意留下來就可繼續明星生活。楚門稍作思索,便綻開了一個標志性微笑,說出了常說的那句“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然后鞠躬謝幕,離開了這個虛假而巨大的攝影棚。他能否適應真實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外面的世界真的充滿了驚險,但那里至少有這里所沒有的自由,還有牽引他一路前行的愛情在等待著他。至少,他將不再是一個任人擺布的小丑。
有些人認為,楚門是桃源島上的一個傀儡國王,所有人都在以他為中心進行運作,但只不過,都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戲,而楚門也沒有真正的自由。在桃源島這個天堂的名字下面,隱藏的卻是一個全盤欺騙的愚弄地獄。相反,也有人覺得,楚門在桃源島上無憂無慮地生活,是最佳選擇。然而,人有自身的屬性,渴望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與真實的人建立聯系。
真實的世界縱然有風險,仍值得我們去探尋。完美的生活固然令人向往,然而假若它意味著虛假,或許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所擁有的現實生活,才是真正的桃源。
沉靜的女子,亦沉靜了時光
當那些古詩中的女子,淘過時光的流沙,穿過蒼蒼的蒹葭,緩緩地走來的時候,會讓人們在沉靜中邂逅一樹花開,去回味那一份雅致與美好。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人生的各個路口,感情負載得最重時,也許就是親友離別的一刻了。離別使她思念憂傷,使她擔心意外,使她蹉跎青春,使她失落一切。然而她仍然盼望期待,依舊祝愿丈夫保重安康。蒼茫人世,因為這別離,有了某種缺憾,也因為這別離,缺憾成美。她眸清似水,回眸一笑間,便融化了一切。她藏一紙牽掛,時光靜好,唯愿如此。如水的女子,流淌在心間,至清至純。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眼里,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有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注定單槍匹馬。為了追求自由的愛情,她沖破世俗的束縛,寧死也要跟心愛的人在一起。正如余華所說的那樣:“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如火的女子,燃燒著世俗,至情至性。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梅花是春天的信息,六朝人折梅以寄遠人,象征著愛情或者友誼,她便到西洲折取梅花寄贈江北的情人,以期喚醒他心底的春意。她從早春到晚秋,從白天到夜晚對情人的思念,一往情深,幻想著有朝一日能與他在月下吹笛,院中撫琴,俗慮可拋,物我兩忘。如雪的女子,搖曳在塵世,冰潔未染。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愛之最深,痛之最深。從戀愛到被遺棄、最后終于決定和負心丈夫決裂,無不體現著當時受禮教束縛下的女子的悲慘命運。游戲人間,看不清風雨,也罷也罷;真情是有,誤會也大了去了,可笑可笑。煙花易冷,夢語易碎,長亭短句落滿霜,多少女子月下空瘦?如塵的女子,繾綣于長夜,靜默無言。
記起一段話:“我接光陰為紅線,在若隱若現的記憶里尋覓,如那唐朝多情少年,花香漠漠,唯不見樹下伊人。”古詩里,多少美麗的女子穿梭其間。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伴著風雅情致,去追尋那一個個沉靜了時光的女子。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