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菜園
作者:宋桂華
婆婆一生勤勞。年輕時,勤扒苦做,靠自己的雙手,把五個孩子拉扯大。扶持他們上學讀書,工作,成家。后來年紀大了,做不動了,也不愿意歇著,一直經營著她的菜園。
婆婆的菜園就在我們老家的屋門口。地方不大,大約四十平米的樣子。方寸之地,婆婆卻侍弄得很好。婆婆的菜園一年四季都生機勃勃,春夏里有小白菜韭菜生菜包菜竹葉菜,黃豆綠豆豌豆,黃瓜絲瓜冬瓜南瓜,茄子辣椒西紅柿,秋冬里有蘿卜芹菜大白菜,香菜菠菜茼蒿菜,紅菜薹白菜薹。婆婆還種了些有藥用價值的車前草,魚腥草。當菜老了的時候,婆婆還會自己留種子,留種子的過程中,那些菜就會開出各種各樣的花,甚是好看,城里的親戚們過來玩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常常不知道是菜花,還以為婆婆的菜園是花園。
婆婆的菜園是婆婆的健身園 婆婆年紀大了,大體力的勞動,肯定是吃不消的,兒女們也不會同意婆婆干得太多,小小一個菜園正合適。婆婆種菜是很有經驗的,到什么時節,該種什么菜,婆婆都把握得非常好。有些菜種子可以直接播種,有些菜種子要先浸種幾天再播種,還有的要先培育再移栽,婆婆都非常清楚。菜種種下以后,婆婆還很善于管理,每天都會到菜園里溜達巡視幾遍,看看那些菜。如果長了蟲,就捉蟲,有的菜缺營養,長勢差,就點對點地施一點糞肥,有的枝干歪了塌下去了,就找根木棍撐一撐。哪些菜成熟了,該采摘的就及時采摘。婆婆的一日三餐都有又嫩又鮮的蔬菜吃。而且婆婆每天在菜園里轉悠 ,是非常有益健康的事情,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調節身體狀態,看到各種蔬菜茁壯鮮嫩,心情也會大好,既活動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充實快樂而有意義。有時候,菜一長起來,根本吃不過來,菜吃不完,婆婆就送給村里左鄰右舍,讓他們一起分享,這樣也會收到另一份快樂。兒女們回老家的時候,大包小包的帶回城里,婆婆更是高興得不得了。
婆婆的菜園是兒女們的精神家園 婆婆年紀大了,公公去世后,兒女們本想把婆婆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可是,婆婆不是很適應城里的生活,一到城里,身體就各種不適。最后,只能讓婆婆一個人在老家單住。婆婆一個人在老家,兒女們哪里放得下心呢,他們就每兩個星期結伴回老家看婆婆。回到老家,他們就會幫婆婆打理菜園,挖土整地,澆水施肥,忙成一片,其樂融融,好不快活。五兄妹平時各忙各的,難得見面,這個時候一起出力一起勞動,邊干活邊聊家常,借這個機會談心交流,流點汗出點力氣,平時工作中累積的不良情緒得到了排遣,身子骨得到了舒展,是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兒女們忙活的時候,婆婆就會把菜園里的各種蔬菜采摘整理好,讓兒女們返家時帶回城里,放在冰箱里吃上一個星期不成問題。
婆婆的菜園是城里人的鄉間樂園 婆婆的菜園在我們家親戚里也是小有名氣的,特別是我們家城里的親戚,他們對婆婆的菜園特別感興趣。每年的春秋時節,城里的親戚們總會三五個邀約到一起,開著車到我們老家去玩。到了我們老家,看到婆婆的菜園,就像是看到了花園。本來,花園對城里人來說,并不稀罕,因為現在的城市一年四季都是鮮花盛開的。可是,婆婆的菜園里那些漂亮的菜花,他們就不見得常常看得到了,所以,當他們看到婆婆的菜園里的各種蔬菜,各種菜花,總是感到稀奇,興奮,自然也就心生歡喜。況且,鄉下的房子和農田都是緊挨著的,隨時都能聞到稻香麥香黃豆香芝麻香,可謂香風不請自入鼻。親戚們也會順便到田間轉一轉,走一走田間的路,吹一吹田間的風。累了餓了,在我們家里歇一歇,吃上一頓農家飯,品一品婆婆菜園里的最新鮮的蔬菜,那一刻,他們都會連連感嘆:太幸福了!玩上一天,返家的時候,婆婆還會把菜園里的菜采摘一些整理好,讓他們帶回家,這時,他們就會有一種無比的滿足感。
最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疫情的時候,我們因為回老家過年,被隔在了老家,在那些最灰暗寒冷恐懼的日子里,是婆婆的菜園,保障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在各方都食品供應緊張,蔬菜緊缺的特別時期,三餐無憂。感恩有婆婆的菜園,感恩婆婆。
如今,婆婆雖然八十多歲了,但精神尚好。愿婆婆的菜園越來越興盛 ,愿婆婆老當益壯,長命百歲!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