潏河漫步
作者:贠靖
一條河不緊不慢地流著,陽光下閃著熠熠的光。這是一條倒趟河,流金的河,千回百轉的河,也是長安人血脈里的生命之河。千百年來,它默默地倒趟著,想要回到歲月的深處,生命的源頭。它又是八水潤長安的河,養活了千萬人的河。有了這條河,一座城便都活了,人也就有了精神。
據《康熙字典》記載:“潏,古穴切,音玦。又水名,在京兆。”它是京都長安的一塊佩玉。《司馬相如·上林賦》曰:“酆鎬潦潏。潏水,出杜陵。”它是高山之上的水,遙遠的水,近在眼前的水。
潏河,發源于大峪河上游的甘花溪。因水清甘甜、花草眾多而得名,是為秦嶺深處享有盛名的探幽之地。溪中石長青苔,水流縱橫交錯,時有瀑布碧潭。清風吹過,其聲如濤。它是大地王冠上的寶石,飛鳥羽翅上的花翎。
山口有人家,峰回路轉,豁然開朗,恍有桃花源記之感覺。
潏河流出王莽地界后,很快進入少陵原與神禾原對峙的樊川道。川道低平,蜿蜿蜒蜒,山清水秀。元代李好文《長安圖志》稱:“仰終南之云物,俯潏水之清湍,喬林隱天,修竹蔽日,真天下之奇處,關中之絕景也。”
“ 潏川碌堰行頻雁,滈峪淲池潤稻田。”潏河兩岸,早年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所產“桂花球”水稻,曾為朝廷貢米。稻地江村建于明代,分東、西兩堡,有城河相隔,河中有水,有堡門,從小峪引水澆灌水稻。悠悠乎,一條水便都洇滿稻香。
初冬時節,于金色的陽光下,我沿樊川道緩緩而行。腳下的潏水清澈見底,淙淙流淌。兩岸高大的紅豆杉郁郁蔥蔥,紅得耀眼。水上有廊橋飛架,如彩虹倒映。
人在岸上走,或昂首,或低頭,又或是一個回眸,就走進一片彤紅里。
那彤紅,紅里透著金黃,如十里繁華,人間煙火,自長安,自莽莽的秦嶺流淌而來,又綿延開去。如寫在大地上的一筆亮色,照亮寒冬的一束暖陽。
潏河仍是不動聲色,低聲細語,似在講述著千年的故事。
而我卻忽然想起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人注定了是多情的動物。
這里是王維的南山,生于南國的紅豆,在北國的肅穆里,晶瑩如珊瑚,又如相思的淚,把一條碧水染紅。
我獨自走著,走到水天一色處,又折身往回走,就發現水里的景動了起來。水底的流沙,層層鋪排,如金色的波瀾。這波瀾與倒映水中的紅豆杉相接,就成了一幅蕩漾的絢麗的畫。
林間,靜靜的,飛鳥低迴。水上蘆荻飛舞,隱隱浮動。如流年,如聚沙,把片片金黃拋撒開,把一首歲月的歌唱給你聽!
腳下有路,心才會踏實。心有所屬,才不會迷失。
你聽,那鏗鏘的,矯健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正掠過陽光閃爍的樹梢。
長安城外,樊川古道,霜華落盡潏河瘦,相思如丹心如水。
駐留眉稍的時光,娓娓講述著歲月靜好。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