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用論
作者:羅里寧
讀書是有用的。小時候那個年代,盡管有“讀書無用論”的影響,父母親仍經常告誡我們:“好好讀書,長大了成為有用的人。”我問父母:“不是說讀書沒用嗎?”父母回答說:“那是胡扯,爸媽都是在農村出生的,不讀書能出來為國家做事嗎?”我記住父母親的話,一直相信讀書是有用的。父母親的職業是醫生。父親除了是個醫生,還能為孩子們講點古代神話故事,背點人之初之類的文章,還在單位圖書館為我借過幾本世界文學名著,我的對文學的愛好就與此有關。讀書的用處,以我的理解,大體上有那么幾點:一是可以幫助我們考學、考職稱和考公職。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有一個準入的門檻,這個門檻是什么呢,這個門檻就是考試。不讀書,就難以跨過這個門檻。二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文化。雖說讀書不能等同于文化,但是讀書,卻是學習文化的最有效的途徑。有的書就是前人為總結與文化有關的經驗教訓而寫的,認真讀書,有助于打好自身的文化基礎。三是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社會上有許多是是非非,人生中有許多曲曲折折,面對那許多是非曲折,讀書和不讀書,會有不同的態度,知書達禮,比較容易在社會上立足。除此之外,讀書還可以幫助愛寫作的人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對于想寫作和會寫作的人來說,以讀書為基礎,可能就會寫得通順一些。
中國人讀書,歷史非常悠久,就是從讀《詩經》算起,也有差不多三千年的歷史了。讀書有沒有用,就看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從眼前利益看,讀書不能給人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能給人解決就業問題、收入問題以及婚姻等問題,讀書也不是為了專門解決這些問題的,盡管讀書對于解決這些問題,最終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是讀書所要解決的,主要是智慧的問題——人類因為智慧而拉開與其它動物的距離——這才是讀書的最大的用處。
我個人的經歷,讀書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困境,走出混沌。我高中畢業就要下鄉,然后當兵,再然后是退伍,工作,上大學,當干部,如果說還有一點進步的話,是與讀書分不開的。人生會經歷不同的時代,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其它不說,就說金錢美女吧,怎么樣躲開“糖衣炮彈”的襲擊,使自己不至于陷入泥潭里而不能自拔,讀書和不讀書,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認真讀書和讀有所悟的人,就會走得正一些,走得直一些。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