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小冊子
作者:錢緒彬
金秋十月的傍晚,在繁華的武漢見到闊別30多年的老首長和老戰友們,內心感到無比高興和激動。
那晚,我們幾個戰友相聚在九龍大酒店。那天,我從宜昌趕去,剛下動車,就接到毛司務長電話,趕緊打的過去。老連長劉師慶和老司務長毛善松在門外等候半小時,讓我既感動又過意不去。
見到身材高大的老連長,盡管有些許銀發,身材有點發福,但是氣質不減當年。老司務長中等身材,體型消瘦,橢圓臉型,但精氣神很好。其他幾位戰友年輕一些,精神狀態更好,都為之高興。
我們走進包間,剛落座,劉連長帶著神秘的眼神對我說:“讓你看一樣東西”。他邊說邊從上衣兜里掏出一個比煙盒子還小的小本子,我迫不及待湊上去看。他打開小本子問我:“這些字是不是你寫的?”我看了一眼,不敢確認,便接過來仔細辨認,見上面寫的是工整的仿宋體,過細翻看了幾頁,頓時驚訝地回答:“是我寫的字,一開始還沒認出來”。這是我們原34668部隊維護四連的一個小花名冊,是我當文書時編寫的,居然被老連長完好無損地保存了30多年,不僅讓我沒想到,而且對這本冊子沒一點印象了。想當初,連長讓我編這個袖珍冊子,也是便于隨身攜帶,更好掌握官兵情況,真是用心良苦。
我帶著激動地心情逐頁仔細翻看著,旁邊的連長和司務長以及其他戰友臉上都堆滿笑容。這的確是我們見面的最好禮物。
老連長真是個有心人,在我們見面時特意帶上他心愛的小冊子,平時,自然是存放在家里,不然老揣在身上,早就磨損壞了。看到這本殘留我余溫的小冊子,特別親切,但不好意思據為己有,連忙用手機拍照留念,也很滿足。非常感謝老連長出人意料的做法。
這本冊子里面,詳細地記錄著全連官兵們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入伍時間,入黨年月,入團年月,家庭成分,文化程度,籍貫,收件人等內容。同時排列清楚,從一班排到四班,再排炊事班和連部,最后是干部。每個班最多6人,最少4人,連隊人數少而精。
這本冊子編于1985年1月24日,至今已有38年多時間。我深信,老連長一定會永遠珍藏著這個小冊子,它不僅是部隊生涯的一份珍貴見證,也是戰友情深的真實體現,他和小冊子朝夕相處,也視為和戰友們天天在一起。人在冊子在,這份濃厚的軍人情感在老連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若戰友們知情,定會無比高興,感動不已。這本小冊子,時間越長越有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
花名冊里熟悉而又陌生的戰友,分別來自于湖北、四川、河北、陜西等省,其中湖北最多。這些戰友,絕大部分失去了聯系,因為當年沒有手機等通訊工具,從部隊分手后,再無音訊。30多年過去了,有的已離開家鄉,在外打拼成家,即便知道原地址,也不一定能找到人,好在現在能聯系上部分戰友。
看著熟悉而陌生的小冊子,帶我回到往昔的歲月。1983年10月底應征入伍,在河南寶豐軍訓兩個多月,然后分到駐扎在湖北廣水孝子店的原34668部隊維護四連服役。這里深山密林,荒無人煙,駐扎部隊,生機盎然。
在連隊,受到了官兵們勝似兄弟般的愛戴。毛司務長是同鄉,家屬隨軍,經常去他家改善生活。平時,大家朝夕相處,每天同學習、同工作、同訓練,同吃一鍋飯,同住一棟樓,官兵一心,步調一致,同甘共苦,團結拼搏,圓滿完成了部隊賦予的各項任務。
在連隊不久,由于表現好,任命擔任通訊員兼文書職務。作為連長、指導員身邊的工作人員,對我要求更加嚴格。也正因為此,才使我得到更好地鍛煉,以至于入伍第二年,由連長、指導員當入黨介紹人,讓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年輕黨員。這是我入伍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舉起右手向黨旗宣誓的那一刻,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一股莊嚴而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那一幕永生難忘。
入黨后,我的表現更好了,面對1985年部隊精簡整編,我有幸被留了下來,而大部分同年兵只當了兩年就退伍了。當時,看見一個個戰友被叫去談話,有點按捺不住的我,主動跑去找連長誠惶誠恐地問道:“怎么談話的沒有我?”當時,連長很干脆地回答:“沒有就沒有嘛!”后來回想,覺得自己好傻,沒談話說明不會走。
由于武漢軍區與廣州軍區合并,原維護四連也被撤銷,剩余老兵被編入廣州軍區武漢工程維護營。正好那里的文書退伍,我又擔任文書一職。武漢營房緊張,我和指導員戴支炎同住一室,盡管有些不自由,但是養成了更好的生活習慣。
工作不到半年,又同部分戰友被調到廣西南寧武鳴縣的一個維護營加修連,支援軍區安裝營國防施工分隊。那里條件最艱苦,住的是土坯墻茅草屋,盡管成天與大山為伍,與風雨相伴,與河水嬉戲,但是戰友們以苦為樂,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屢次完成艱巨任務。在這里服役幾個月后,退伍還鄉,從此結束三年零一個月的軍旅生涯。
在南寧火車站廣場,戰友分手,相擁而泣,難舍情景已演化為久遠的記憶。俗話說:“當兵后悔三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前者我不信,后者沒發言權。三年義務兵,一生軍旅情。我當兵不僅不后悔,反而很感謝這段難得的人生經歷。因為軍旅生涯磨煉了我的意志品質,培養了軍人作風,更重要的是,入了黨,受益終生。說到這里,必須感謝部隊首長的教育和培養,感謝戰友們的關心和幫助,尤其要感謝我的老連長,他不僅是我的入黨介紹人,也是我的好領導和貴人。
酒桌上的歡笑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聊天得知,絕大多數戰友退伍、轉業后發展得很好,對社會貢獻較大,極少數戰友繼續留在部隊服役,五峰籍同年戰友喻能武的年限就比較長,十分惋惜的是個別戰友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10多年前,老連長和老司務長相繼在武漢退休,在家頤養天年。他們兒孫滿堂,身體都好,安享晚年。此行,雖然相處短暫,但是有了聯系方式,就方便多了。
自從又見小冊子后,時常會想起它。它是一種記憶,一種情感,一種牽掛,就這樣存在著,豐富著你的人生,讓你凝思時,有一種沉甸甸的東西在心里緩緩流淌。
作者簡介:錢緒彬,湖北長陽人,中國鐵路作協會員,宜昌市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網站和微信平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