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夜里柴火情
作者:盧祖軍
前天的中午。天空湛藍,陽光溫和。獨山至麻江的路上,我駕車一路疾馳,這時接了一個陌生的電話。電話那頭,是老家的盧應哥。他的聲音一如既往,盡管是陌生號碼,但我聽得出來。他告訴我,他的母親(我的三伯媽)去世了,希望我盡快趕回。拖著沉重的心情,我趕到麻江趕緊辦完事情,連夜趕回老家仁等。
我走進靈堂,給三伯媽上了一柱香,燒了幾張紙,然后來到靈堂外的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和長者以及寨子里的兄弟們閑聊。大家一邊吃飯,一邊喝酒,聊著天,回憶著過去的日子。
在我們農村,不管哪家老人去世,大家都會不請自來。晚上,全寨的人都會聚在一起吃飯,守靈。這種場面,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看到的,也是我們最喜歡的場面。因為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吃肉,聚在一起烤火暖暖身子。三伯媽的去世讓大家心情沉重,但這次相聚也讓我們這些常年在外的年輕人感到溫暖。我們圍坐在火盆旁,烤著炭火,喝著熱茶,聊著家常。
在新房里,有的人烤著炭火,有的人圍著電暖爐取暖。八哥提議到隔壁的老屋里烤明火。他說他已經很久沒有在大柴火上燒茶來喝了。于是我們便開始準備。有人掃地,有人搬柴火,有人找燃料,大家齊心協力。熊熊的火焰在火塘里跳躍,他便找來了平時六伯爺蹭在火垅邊燒茶的那只被柴火熏黑得認不出手提把和壺嘴的燒茶壺,我保守估計這只茶壺至少有50年以上。八哥拎著這只黑不溜秋的茶壺,到廚房里接著從“墨井”引來的山泉自來水,火垅里熊熊烈火燒著那茶壺。火焰不斷上升,歡快地噼里啪啦的響。壺嘴冒出騰騰熱氣,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很是悅耳動聽。看到這種場景,讓我想起兒時的很多記憶。記得小時候在這間老屋里,我經常來跟三伯爺和六伯爺烤火喝茶,聽著老人們給我講故事。那時候大伙都很窮,但是思想也很單純。我們放學后就是上山砍柴,哪家房前屋后堆滿干柴,的就象征著這戶人家應該是個會過日子的好人家。
那時候我也經常跟小叔叔去砍柴,小叔叔跟寨子里的“金國哥”、“哥九”、“貴榮哥”等這幾個玩得最好。每次上山砍柴,都離不開這幾位和他一起,個子矮小的我便跟著小叔叔和這幾位哥來到山上。小叔叔和這幾位哥都是年輕力壯,砍柴這活不在話下,半天功夫他們就砍了十幾捆柴。 比起他們我便落后了很多,經過了千辛萬苦,我才砍得了兩捆,而且還捆得松松散散。這時“哥九”提議,留兩款用扁擔抬回去,剩下的就將這些柴砍短,各自就地挖了一個炭窯子,將這些柴燒成木炭。“哥九”的想法很好,大家都按照他的意思,并打算將木柴燒了木炭。大家經過了一下午的奮戰,都將一大堆的柴砍成了短節短節的。我看著這些堆積如山的柴,很是羨慕。到天快擦黑的時候,他們將生的柴有序地堆在炭窯中,然后開始在外面點火,我們在炭窯子外面一邊燒火一邊聊天靜靜的等候。這時金國哥便打開隨身帶的糯米粑粑,拿在火邊烤起來,烤得有些酥黃的時候粑粑被烤得破裂了,那香氣噴鼻而來,這香味讓人垂涎三尺~!看得出這時候大家已經饑腸轆轆了,金國哥耐心地將烤好的粑粑分給我們,一口咬下去我頓時覺得太安逸了,這時我的饑餓感頓時拋到九霄云外,吃飽后大家一邊烤火一邊聊天,不知不覺熬到了天亮,這時候大人說木炭估計也差不多可以出窯了。只見小叔叔。幾經周折從遠在兩里外的水塘邊舀了一個塑料壺的水,他將水澆放在窯頂的泥土上,這時候白色的濃煙滾滾往上冒,“貴榮哥”便用鋤頭輕輕地將窯頂的土扒開,露出了一截截油得黑亮的木炭,很是喜人。
他們將木炭用草蘿裝起,比較碎的裝在底下,高規格質量好的擺在上面,那一窯炭總共裝滿了五擔,大家一人一擔的高高興興抬回家,將抬回家的木炭再次分撿后,比較碎小的就留在自家燒,比較成型好看的就拿到集市上去賣。我們這里集市稱作“趕場”,在當地還流傳這一句話:七天七天趕一場,不趕上司趕拉旺。
在那個車馬不通的年代,出行方式都是靠步行,從仁等等走路到拉旺用兩個小時,到上司要走四個小時,更何況還挑著100來斤的東西在肩上走路。大人們將木炭撿好后,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就早早起床,用肩抬到拉旺街上去賣,第3天也是同樣的起早抬木炭到上司街上去賣。一擔木炭大概80至100斤左右,可以換到20塊錢左右,大人們拿到這辛苦錢,可以在場壩上換了自己想買的東西。
歲月匆匆,那段砍柴和燒炭的辛勞依然歷歷在目,我又仿佛看到了年幼的我們,穿著破舊的衣服,拿著鋒利的砍柴刀,跟隨著大人們上山砍柴。盡管揮汗如雨,但大家的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因為辛勤勞動將會換來那一份份寶貴的收入,讓家人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如今,這種砍柴燒炭的生活方式已經逐漸被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但在我心中,那種簡單而真實的生活方式卻是最美好的。它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情感,也讓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在這個寒冷的夜晚,我們圍坐在火垅旁,烤著干柴明火,看著火焰跳躍和聽著壺口咯吱咯吱的聲音和長者及兄弟們聊不完的話題,仿佛時間在這一刻靜止了這種場景,猶如一面鏡子,讓我看懂了曾經的自己,也看到了故鄉幾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看懂了這一路走來的種種不容易。
這種場景讓我感受到了歲月的沉淀和人生的意義。它讓我明白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往往是最簡單的。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讓我們珍惜那些簡單而真實的時光,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慰藉和寄托。
作者簡介:盧祖軍,貴州獨山人,中共黨員,獨山縣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獨山縣作家協會副主席。熱愛文學,以真摯的文字描繪生活點點滴滴。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