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大院
作者:高擁軍
“靈石古村山水間,四合坊巷禮為先,樓臺塾館凝文氣,儒雅興衰二百年。”
那年的中秋,在山西榆次開完會后,應主辦方邀請,我們又參觀了山西的一些名勝古跡……
比如太原晉祠、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
古老的三晉大地,無限的黃土高原,曾經在歷史上盡出豪門望族,位于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的王家大院便是其中之一……
據說,王家大院一個多月前才正式對游客開放,它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筑文化代表和民居藝術珍品深受國內外游客的好評,一時間便有了“王家歸來不看院”的說法。
王家大院是中國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屬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筑,是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氏家族留于當今的一組建筑群……
大院,是清代民居的集大成者。
因此,大院景區偏向于一個民居藝術館。
其中,又用以三雕來體現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
三雕是磚雕、石雕、木雕,他們完美的展現了自身的實用性、觀賞性及傳達出來的教育內涵。
木門上雕以梅花鹿,希望子孫加官加祿,前行無阻。
海馬流云
寓意:天高海闊,前途無限
鳳凰童子
寓意: 祈福納祥,趨利避害
指日高升
寓意:很快升遷,預祝之詞
吳牛喘月
寓意:官場深險,謹慎小心
等等……
王家大院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已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孝義祠堂三組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面積4.5萬平方米。
王家大院總的特點是: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再加上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容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被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譽為“中國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
靜升王氏家族,歷經元、明、清三朝,由農及商,人丁漸旺,繼而讀書入仕,遂“以商賈興,以官宦顯”,成為當地一大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雍、乾、嘉年間,當時,除大興土木營造豪宅、開設店鋪外,還在當地賑災、修渠等善舉不斷。
王家輝煌時期入宦者五品至二品的官員,包括授、封、贈在內的各種士大夫達101人,家族顯赫,威震三晉……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
高家崖、紅門堡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筑。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
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
王家大院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變萬化,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卓越的個性風采……
王家大院的顯著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兩主院均為三進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廂的繡樓外,還有各自的廚院、塾院,并有共同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家丁院)。
周邊墻院緊圍,四門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其或隱或現,多種多樣的門戶,給人以院內有院,門里套門的迷宮式感覺……
現在,高家崖各院廳堂及居室內,依照“尊卑分等,貴賤分級,上下有序,長幼有倫,內外有別”的封建禮制格局,將靜升王氏家族歷代流傳下來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門別類地陳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復了王家當年的歷史風貌。
紅門堡建筑群的總體布局,隱一個“王”字在內,又附會著龍的造型。除前堂后寢的院落外,為順應地形,一部分又應變為前園后院。
各院間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磚、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樸粗獷,還保留著明代風格;大多數同高家崖一樣,皆清代“纖細繁密”之典范……
設立于紅門堡東三甲的中華王氏博物館,是目前海內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館,開館后,幾乎天天都有來自國內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觀光、尋根謁祖或信函、電話咨詢……
王家大院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建筑文化遺產和民居藝術珍品,開放幾年來,在海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廣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和“山西的紫禁城”……
作者簡介
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