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誠信
作者:高羽高 高擁軍
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行,行必果”。
古今楹聯中,有許多涉 “誠” 及“信”之佳對警句,諸如“誠是身基,無欺自安”,“一生信為本,百代誠作基”,“誠為至寶一生用不盡,信作良田百世耕有余”,“誠信無欺言如九鼎,寄托為重諾比千金”,“財源茂盛憑誠信,生意興隆靠競爭”,“人無信不立,家無信不睦,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文明源于誠信,誠信創造未來”等。
近日,看了一篇有關誠信的短文,說有一位經濟學家,委托他的一個朋友要找10個人做“誠信試驗”。
(曾聽說,人性是經不住考驗的,其時,誠信有時更經不住考驗,不然怎么會有“領導在與領導不在一個樣的”制度呢?)
他的試驗方法是:
他去不同的商店里買10次東西,每次買東西都要付兩次錢,看有幾個店主會拒絕二次收款的,然后,把結果告訴他。
那位朋友,接受任務后,在不同的商店里,花了2元至20元不等的錢買了10次商品,每次付過錢走出店門又返回來說忘了付款了,便又一次付款,結果這10個店鋪,竟沒有一家拒絕這本不該得的重復付款。
開始時,這個朋友先找了九家店鋪無一拒絕。最后,他有意找了個開飲料店的熟人試一下。
這個開飲料店的是她的一位高中女同學,當著其孩子的面,她花兩塊錢買了瓶礦泉水。
剛出店門后,她又第二次進店說:“剛才忘了給礦泉水錢了”,
那位店主同學竟說:“算我送你喝吧。”
她又掏出兩塊錢遞了過去,老同學還是伸出手把錢接了過去。
這時,女店主同學五歲的兒子說:“媽媽,阿姨不是給過你錢了嗎?那張錢還在你手里呢。”
尷尬至極的老同學,無奈地只好松開了接過錢的手,把錢退了過去,說:“你看我這記性。”
可當她走出不遠時,就聽到了那個“童言無忌”的孩子的哭聲,媽媽打他了。
這些試驗,雖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但個中所暴露出的誠信缺失及道德滑坡等問題,卻是當今社會存在的普遍現象。
10次試驗中,只遇到一個講信用的孩子。然而,就這唯一講信用的孩子的誠心,還有可能被其母親的那一頓打罵給摧殘了。或許那孩子不被母親打罵,看到“第一任老師”——母親這樣不講信用的行為,他那原本純潔的心靈一定也會留下一些陰影。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與否尤為重要。由于等價交換等市場經濟的原則侵入政治思想和觀念道德領域,使誠信建設面臨了新的矛盾和問題,這就更需要人們去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和道德觀,這就更需要我們在解決矛盾和問題的過程中去不斷培育個人誠信,去凈化我們的道德觀念、凈化我們的社會。
編好這篇稿子后,我的心中并不平靜。是我們的國民素質低,還是人性本來就是這樣?
由此我想到了“誠實”的問題。
何為誠?
孟子說:“誠即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自己做事不愧天、不愧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誠是對己而言,每個人要求自己做事要憑良知,不能欺天,不能欺地,不能欺人;對他人,要開誠布公,不隱瞞,不欺騙。
擁有誠實,一根小小的火柴,就可以點燃一片星空;一片綠葉就可以傾倒一個季節;一朵浪花,就可以飛濺起整個海洋。播種誠實,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朋友的信任,還有整個世界!
摘自《羽高家書》,作者:高羽高、高擁軍
作者簡介
高擁軍,男,1959年2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期刊編輯,石家莊人,大學文化(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筆名:高軍、高仁。(網名:高山大海)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
198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
散文集《美麗的回憶》,書信體散文集《羽高家書》,散文集《笑對人生》,游記散文集《足行山河》及詩集,詞集《夢歌暢吟》,科普集《龜舟搏楫》等。
曾任報刊社編輯,期刊主編,國企宣教處長,學院國學教研員等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