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葉文福先生
作者:胡斌
很早就想寫一篇關于葉先生的文章了,只是筆力有限,不敢落墨,這種燜在胸中的情懷塞積一心,越久越熾,也就逾演逾烈,似有不吐呼吸就不順暢,不吐睡覺都不安穩,按摁不住之際,就只好用笨拙之筆來描葉先生之點滴,以安已心。
第一次認識葉文福先生是1993年的一個熾熱的夏天,在北京煤炭工業學院的一間寬大的會議廳中,我們聆聽著葉先生的演講,領悟著他對藝術、對詩歌、對人生、對美好精辟的看法,聽著聽著禁不住心潮澎湃,浮想聯翩。葉文福先生的講演有如大海一樣的吸引力,他思維寬闊、奔涌、雄厚、空遼、無邊無際。其燦爛的火花有如大海的潮聲,彼落又起,經久不息,撼人心魂又入石三分,使人靈魄震蕩,熱血奔流。正如《收割自己的光芒》所言:其思想之深厚,其文字之壯美,其語言之獨特,其筆鋒之犀利,其韻味之無窮,可謂曠世天驚,蕩氣回腸。
聽葉文福先生的演講好像在欣賞一首美妙的音樂,至情至義之處,如一刻山間清泉,從石上緩緩輕流,似一刻夏風徐徐,穿心胸悄悄而生,若一刻冬日熊火,騰騰而起,或一刻春日融雪,萬紫紅遍。以至于忘我境界中,或數人手舞足蹈,或三兩涕淚交流,時如雄杰天賦豪氣,一如俠士龍騰山嘯,又如火山直沖天際,還如黃河一瀉萬里,其力量之排山倒海,思想之縱橫古今,藝術之時空穿透,錐骨入髓,自難以言說。
那時,我們正值青春年盛,講演空隙,我趨前求問于葉文福先生,先生對未來、對詩歌的發展有什么希望嗎?葉先生微笑著聲音卻震耳發聵,我沒有希望!換一句話說,希望就是止疼的瑪啡,是的,沒有希望,一句多么精髓的話。這句話足可以使我們苦苦思索二千多年的時空,并受益于終身。
葉先生當時就問我,你是湖北人嗎?我說是啊。葉先生動容地說,見到了湖北人見到了老鄉,老鄉見老鄉,可不是兩眼淚汪汪喲!說完哈哈一笑,目光漸漸深邃,一雙大手卻緊緊握住我不放。從那有力地血液奔流的大手,我讀懂了葉先生對家鄉深深的眷懷之情和對家鄉人們重若泰山般的厚愛……
數言之后,葉文福先生又緩步走上講臺,應求給我們詠誦了他寫的《墓碑》這首詩:真想做你的墓碑/永遠站在你墳前/這樣,我能把你芬芳的名字/鐫刻在我心間/我愿意讓別人看著我/是一塊無知覺的石頭/我曉得/只有枕著一個執拗的我/你才能幸福而安靜的長眠……
聽葉文福先生的朗誦,有著強烈震撼力,那是一種昆侖玉石搖響的聲音,由遠及近,奔月走云,有著鮮明的思想涌動和時代特色。如果說我們這個時代有無窮無盡的激情在燃燒的話,那么,葉文福先生就是這個時代燃燒激情的青春歌王,就是這個時代燦若群星的詩壇上最耀眼最閃亮的一個品牌。
“葉文福先生是當代中國詩壇上最為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并將愛國愛民愛鄉土的強烈感受,溶入到到他的作品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的詩歌藝術風格。而且他的思想體系給世人帶來的是不畏強勢,不卑躬屈膝、昂揚向前的堅忍榜樣型的啟迪與思考。這對于一個需要創新的民族和時代來說是極為珍貴的。”
在葉文福先生的詩文中,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是對祖國、對人民、對故鄉、對人生、對友情無以復加的愛;對丑惡、對無知、對麻木、對劣性、對健忘刻骨斷腸的恨。讀葉文福先生的詩文已使我們感覺到不是在讀中國的漢字寫成的東西,而是在讀一個高潔的志士用生命與靈魂的吶喊,在讀一座思想的金石構筑的長城,一個血液奔流的歌者高舉著火炬燃燒著赤誠用滾燙和智慧鉆刻下來的警鐘長存。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葉文福先生的詩文是極賦陽剛之氣,也蘊涵著深沉的時代的思索,這是葉文福個人獨特生活經歷與命運所釀造出來的,是無與倫比的當代詩歌的藝術品味。”
《中國百科全書》中是這樣介紹詩人的:“葉文福(1944--),出生于湖北蒲圻(現赤壁市),師范畢業后當過小學教師,1964年入伍,1966年開始詩歌創作。出版詩集《山戀》(1978)、《天鵝之死》(1986)、《雄性的太陽》(1986)、《牛號》(1992)等。 葉文福早期詩作,習慣以明快的筆調反映工程兵戰士沸騰的生活和美好的靈魂,走的是五六十年代部隊詩人的基本路子。葉文福先生的詩歌在70年代的最后一年發生了風格的突變,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和風格特征。這時期他的詩是生命激情的直接流瀉,是內心深處奔突的巖漿的噴發。這種激情往往表現為對丑惡的無情抨擊和對光明的執著追求,這激情顯示的是一種人格。從詩歌的審美風格看,它給詩壇帶來的是一種陽剛之氣,一種壯骨雄風。如《飛瀑》、《渴望》等。他不過分追求詩的含蓄,不愿意采取曲折隱晦的表達方式,而是袒露自己的情懷,一任感情流瀉,汪洋恣肆。他常常表現出一種戰士的獻身精神,歌唱槍靶,歌唱避雷針,歌唱飛蛾……這些形象在他的詩中都是以“我”出現的。葉文福的詩影響最大的是發表于1979年的《將軍,不能這樣做》。這首詩首先引起讀者關注的是詩的題目以及那段簡潔的序文。詩的內容也涉及到部隊高級干部,它在詩壇乃至整個社會引起的強烈反響——褒貶的嚴重對立。全詩給予讀者最深刻印象的是抒情的真誠。這是一首維護革命神圣性的詩,作者對將軍的指責出于革命,對將軍的期望也是出于革命。在該詩發表的時候,反腐倡廉問題尚未提出,更未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這表明詩人思想的敏銳性。《將軍,不能這樣做》作為中國當代文學中最有爭議的作品之一,自有其文學史上的地位。”
以上的一點點文字,只是九牛一毛地敘述了葉文福先生的藝術生活軌跡,要完整地敘述葉文福先生的藝術生涯,描繪他生命的曲折而豐富精彩的歷程,尋找并發拙他的思想體系的脈,這需要對葉文福先生作更為深刻更為廣袤的研究。所以,成立葉文福先生詩文研究學會,是很現實很有必要也很緊迫的事情。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